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强国梦-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投降。
    而革命军第一师补充了不少赶来助战的民军,而且领到了足额的军饷,再加上复兴会会员进入军队进行宣传教育,军政府又向他们颁布了《革命军人阵亡抚恤法》、《军、烈属优待政策》、《伤残军人安置办法》,基本上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所以,军队的士气很高涨,得到命令便迅速出发,根本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宝璧,江大等舰艇纷纷鸣响汽笛,拔锚起航,三十余艘的攻桂舰队鼓起黑烟,象一条巨龙游动,威势惊人。江边围观的百姓都在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这是总参谋部特意安排的一场心理战,威慑广西清军,提振民众对广东军政府的信心。
    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肖志华,虽然时间稍有不同,但清朝确实已经千疮百孔,风雨飘摇,激烈的战斗会很少发生,起码在南方,清廷编练的新军已经变成了他们的掘墓人,传檄而定的大剧以后会发生的越来越频繁。
    肖志华驻足敬礼,直到舰队远去,才放下手臂,与几个参谋上马向军政府赶去。
    一手军事,一手经济,肖志华比谁都清楚这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通常那种将军费的负担压在巨商大贾身上的做法,他不会用,更不屑于用。他更不想去从已经贫穷不堪的平头百姓身上去榨取一个铜板,反倒会倒贴些钱,让百姓们感到革命的好处。他已经帮助复兴会筹划好了这之后的计划,边战斗,边建设,边发展,多管齐下,他在争分夺秒地为国家的强盛而奋斗。
    理念的差距,决定了行动的不同,也注定了中华革命军能够走得更远。





    第二卷 大潮 第二十四章 袁世凯的心思
     更新时间:2010…9…5 21:36:40 本章字数:2096

    鲜红色的长方形旗面,中心一颗黄色大五角星,周围均匀排列着五颗稍小的黄色五角星。
    “红色代表自由、斗志和热血,黄色大星代表国家,周围五颗小星代表工、农、商、学、兵五个阶级同等相待,寓示着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共同保卫祖国。”杨度给袁世凯做完说明,意味深长地说道:“复兴会谋划很深,准备很充分啊!”
    “工、农、商、学、兵?”袁世凯习惯性地挠挠鬓角,因为这个动作,很多人暗地里骂他是猢狲相,“古来皆以士、农、工、商分类,又云:凡习学文武者为士。兴复会将士拆分为学和兵,倒也别出心裁。”
    “抬举大头兵而已。”杨度有些不屑地笑了笑,慢慢说道:“朝廷刚刚下了谕旨:着将陆军第四镇暨混成第三协、混成第十一协编为第一军,派荫昌督率赴鄂。其陆军第五镇暨混成第五协、混成第三十九协,着编为第二军,派冯国璋督率,迅速筹备,听候调遣。京师地方重要,亟应认真弹压,着将禁卫军暨陆军第一镇编为第三军,派贝勒载涛督率,驻守京畿。”
    哼,哼,袁世凯连声冷笑,当日他临时起意,坐上了朱尔典的外交马车,歪打正着,躲过了肖志华的暗杀。但却把他吓得够呛,立时躲进天津英租界,只说自己突然染重病,无法成行,他是打死也不敢去北京谢恩了。不过,袁世凯也没闲着,清廷要杀他,或者是某一批满清亲贵要杀他,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不想坐以待毙,自然要想尽办法破解这个局。而且,袁世凯对朝廷的放逐并不是没有想到,满清亲贵要夺兵权,自然要把他踢到一边,这是早早晚晚的事情。当然,袁世凯此时的潜势力很大,北洋军各级将领仍以小站旧人占多数,他们早已养成了“只知有袁宫保而不知有大清朝”的心理。所以,清廷才命其回籍养疴,而且已经着手准备逐步将全国兵权总揽在皇室手里,要建立一个驾乎一切军队之上的皇室武力。北洋诸将也不是傻子,自袁失势以来,清政府建立了禁卫军并逐步将兵权集中于皇室,这更加证明了北洋派的利益与袁个人的利益是紧密地联在一起的,这就更加引起了他们对袁的“去后思”。他们知道袁世凯退去,下面就该轮到朝廷用满人更换他们了,因为他们身上都有袁氏一派的烙印。所以,袁世凯虽暂避天津,但段祺瑞、冯国璋、段芝贵等小站旧人依旧向其提供情报或有所请示。各级将领也有前来烧冷灶的,袁都用极其亲切的态度来接待,临别时还要致送一笔丰厚的路费。他用这些手段保持了他和北洋派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今,复兴会起事,袁世凯敏感地意识到他的“东山再起”的机会到来了。按照当时的形势,禁卫军要留在京城保卫皇室,北洋军第一镇要留在直隶看守老家,第五镇要留在山东巩固北方,此外可以调动的北洋军,尽皆都是往日袁所训练的旧部。
    如何在这乱局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呢?袁世凯微微眯起了眼睛,借此机会把军事和政治大权都从满族大臣的手里夺过来,使清政府成为一具活尸,完全听受他的摆布。当然,还要把革命军保全下来,以便作为挟制清政府的有力武器。只有让革命军将清廷逼得没办法,自己攫取到的权力就会越来越大。
    “袁公,你料南方新军可恃否?”杨度见袁世凯只是冷笑,却不言语,便又追问了一句。
    袁世凯摇了摇头,嘲讽地说道:“南方新军已被革命党渗透,令湘、闽、桂、赣新军去灭广东革命军,犹抱薪救火,不仅无功,恐怕还会引起连锁反应。朝廷这帮满人亲贵,实在是难以成事,愚蠢之至。”
    “如此,朝廷可恃者就只有北洋诸镇了。”杨度扬起头,轻轻敲着茶碗盖,笑着说道:“袁公,如今正是奋发之时,逼迫清廷立宪之良机,万不可错过。袁公应马上出山,统率旧部,联名会奏朝廷尽快如快开国公,立宪,组建议院,颁布宪法,如此,天下归心,革命自然烟消云散,到时出面组织责任内阁的人除了袁公之外,还有何人有此威望?”
    袁世凯暗自撇了撇嘴,心中斥道:书生之见,只想着什么立宪开国会,那玩艺有用吗?现在出马,我成什么了?逼宫的大奸臣,好,这个骂名也不算什么。可清廷就是那么好对付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弄不好就是一场大战,倒是白白便宜了革命军。袁世凯的思想旧,满脑子都是中国传统的统治术。所以,他在后来唱了很多看似高明的老调子,玩了些许其实并不高明的小伎俩,而且,袁世凯根本没有对民主制度的基本信仰。虽然,袁世凯在清末新政的时候,是个相当新的人物。
    “晳子,这件事情急不得。”袁世凯委婉地说道:“我还要与芝泉、华甫等人商议确定,且再等等看吧!对了,你说复兴会此时将乔森,曹人强,还是什么肖志华的身份揭开,到底是何用意?”
    杨度想了想,猜测着说道:“乔森博士是享誉中外的名人,又有着美国国籍,复兴会此时推出他来,想必是想让人以为复兴会背后是美国在支持,或是与美国有深厚关系,借此自重。再者,乔森博士还发表过一系列宪政理论和法律法规,在南方立宪派中还是颇有影响的。最后一点,乔森博士是联合银行的执行总裁,善于经营,又与一群巨商大贾交情不错,这恐怕也有向世人显示其财力雄厚的因素在内。”
    袁世凯赞同地点了点头,却还有些想不通,这样一个多才多艺却不知兵的家伙,为何会担任革命军的总司令呢?
    ……………………





    第二卷 大潮 第二十五章 乱局的开始
     更新时间:2010…9…5 21:36:40 本章字数:2131

    我不知兵,我是战略上的巨人,战术上的矮子。肖志华仔细看着地图,很想展示一下自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才能。但他最终还是放弃了,没系统学过军事就不要逞能,真以为打仗是图上作业啊!其实,他还是很嫉妒某些穿越前辈的特殊才能的,你瞅瞅,甭管人家穿越前是什么职业,哪怕只是个初中生或者民工,也能纸上谈兵,在地图上圈圈点点,就让各位名将心悦诚服,甘当小弟,打得敌人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可俺咋就不行呢,到底差哪了?
    算了,也别对着地图发呆了,反正战略方向自己已经定下来,就让这几个士官生忙活吧!肖志华很严肃地站起来,转身走出了指挥室,来到自己的小房间,先将军政府发布的外交原则看了一遍,苦笑着放在了桌案上。
    “……保护所有居留军政府占领地域之各国人民、财产;清政府与各国所立条约,所许之权利,所借之国债,其事件成立于此次宣言之后者,军政府概不承认;外人有加助清政府以妨害军政府者,概以敌视之;外人如有接济清政府以可为战争用之物品者,一律搜获没收。”
    这些外交原则尽管在某些问题上含糊带过,比如不平等条约和赔款问题,但是确实正如历史书上所评价的一样,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主张。可肖志华也觉得很冤枉,这个时候明确反帝,那不是给列强提供干涉的理由吗?难道真要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大无畏的气概,相信群众,发动群众,推dao英、美、法、德、日、俄等纸老虎……算了,站着说话不腰疼,形势比人强,咱别理那些后世闲得无聊的御用文人。
    虽然肖志华现在主管军事,但在复兴会中,长时间以来的正确决策已经奠定了他坚实的地位,而且,联合银行握在手中,江浙财团和一些粤闽巨商已经通过利益这条锁链牢牢和他捆在了一起。而且他们为了自身利益,也需要一个宽松稳定的政治环境,以及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倾斜,以便与享有很多经济特权的外国企业竞争求发展。所以,他们在看明白形势后,给予革命军积极支持,提供大量资金援助是可以确定的。而且随着中华革命军越来越强大的政治军事资源,共同的意愿以及两者间较良好的私人关系,这种联系也会越来越紧密。
    而这一切,光是拥有广东还不够说服力,云南、湖北、江浙这些复兴会势力占优的省份必须牢牢控制在手,广西则可靠武力夺取过来。至于其它南方各省,虽然复兴会很强大,可也没有一举全部吞下的实力,只有看形势发展而定。共进会、奋进会等组织虽然比较弱小,但在某一省、一地占据优势也并不是很稀奇的事情。还有在国内闹腾得挺欢实的立宪派,他们的势力在清末发展也是很快的,对地方的影响力也不可轻视。
    历史因为肖志华的动作已经乱套了,复兴会早期是将未来的华兴会、光复会整合起来,吸收了一批精英人物,然后,依靠强大的经济后盾和完善的革命理论,发展极其迅速。但要想将所有的革命团体全部吸纳,却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虽然肖志华这样想过,也努力过。但个人有个人的想法,不能奢望所有人都理解支持他的革命理论。
    复兴会的强势崛起和迅猛发展,挤占了历史上同盟会的位置,后来孙中山先生也曾提出大联合的意向,复兴会当时也未表反对,于是便有了肖志华、宋教仁、黄兴、陶成章等复兴会首脑与孙中山、汪精卫、胡汉民的东京秘密会谈。
    然而,此次会谈的结果却与历史上兴中会兼并华兴会、光复会大不相同,复兴会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比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兴中会强大许多,再加上已经有了相对较完备的理论指导,主客换位,孙中山先生刚刚提出的三民主义雏形自然落了下风。
    最后,复兴会与兴中会联合一事告吹,兴中会将日本横滨作根据地,联合了几个小团体,成立了中国革命同盟会。至于双方分道扬镳的原因,双方都未做公开答复,而据后世解密的复兴会档案记载:会谈后,肖志华委员的话起了关键作用,他对孙中山先生的评价得到了几名复兴会头脑的同意,那就是固执偏激,多的是漏*点,少的是智略,但目光却缺乏一个革命领袖应有的穿透力。孙中山先生的人品勿庸置疑,但在会谈中,这种人品优越感和其自认为主义的正确有转化成救世主意识的极大可能。是的,孙中山先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一个真心想把中国民众从苦难中拯救出来的人。但他将革命随随便便地交付给了尚且还空洞抽象的主义,而且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感到理直气壮,踌躇满志……
    革命先行者,毛ZD的定义是准确的,肖志华可以尊敬他,却绝不能服从他,因为他知道,那条被描绘得一片光明的救国救民之路是走不通的。
    现在,各方的博弈才刚刚开始,纷繁复杂的局面马上就要展现在面前。肖志华的目光转到了桌上的一张外文报纸上,上面刊登着“孙逸仙博士从美启程归国”的消息。
    由于复兴会的强势,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