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近年底,忙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官署内的事务便少了许多。刘琮得闲的时候,便或是邀请赵云过府相聚,比试枪法,或是登门耍赖,硬拉着他四处闲逛。
有时候见赵云孤身一人,刘琮还曾打趣要给他说媒,被赵云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给堵得死死的,心中暗道,这年头大家伙内斗都来不及呢,谁还管什么匈奴?想到赵云曾在公孙瓒那边混过,应是见过鲜卑人,便有些释然,可转念一想,这也说不通啊?
不过往好处想,赵云至今还没提出要离开,那就说明还有希望。
正是怀着种种希望,人才活的有奔头。
和刘琮一样抱着美好希望的,还有徐庶。
徐庶这个家伙还是很讲义气的,否则当年也不会为了朋友一怒杀人。虽然现在读书向学,儒雅十足,但骨子里流淌的义气并不曾丢弃。
如今他已经是刘琮文官下属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在南阳郡干的风生水起,自认胸中才华已经略展一二。然而每当想起好友诸葛亮,他就有些不淡定了。
对于诸葛亮的才华和志向,徐庶是非常推崇的。虽然诸葛亮今年不过虚岁十八,但徐庶认为,应该早一点让刘琮认识诸葛亮,这对于好友的名气和未来的前途,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在荆州,知道诸葛亮的可能没有多少人,但谁若是不知道骁骑将军、南阳太守刘琮,那就要遭人白眼了。而提到刘琮,八成会有人竖起大拇哥称赞一句:“年少出英雄!”
那么同样年少的诸葛亮,是否能入得了刘琮的法眼呢?对于这一点,徐庶是毫不担心的,他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让两人相见的良机。
这天一早,天色晦暗,寒风呼啸,待到了午后,便纷纷扬扬地下起了鹅毛大雪。
徐庶本在家中休假,见天气寒冷,便给老母奉了热汤,又陪着说了会闲话,待出得母亲房中,就见院子里的坪地已被大雪覆盖,不觉呵了呵双手。不知怎地,忽然便动了去访友的念头。此念一起,便不可遏制,又匆忙回到房中向老母禀明情由,徐母听完,嘱咐了几句后,笑着放他去了。
让侍从备好青骡,只匆匆携带了几卷书轴图册,徐庶披着个斗篷便兴冲冲的出了家门。
因大雪纷飞,狂风怒号,街上便不见多少行人,行至太守府外,徐庶忽然一拍脑门,暗道怎么把此事给忘了?
爬下骡背,徐庶侧背着风便向太守府而去,守门的士卒见是徐校尉,忙不迭的迎了过来,将骡子牵进前院。
刘琮听说徐庶冒雪来访,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待听徐庶说邀请他一同访问小友,再问明白那所谓的小友住在卧龙岗,复姓诸葛单名一个亮字,心中就明白了。
这是要给我引荐诸葛亮呢!
当然对于徐庶的小算盘,刘琮心底其实是颇为感动的。这说明徐庶是真心实意的为自己着想,也为诸葛亮着想。其实他这么推崇诸葛亮,难道会不知道若是诸葛亮到自己麾下,将来的地位会比他高吗?由此可见徐庶高风亮节,事主以忠,待友之诚。
虽然并不想过早的干扰到诸葛亮的发展,但刘琮此时此刻,又怎能说得出一个“不”字来?
稍稍收拾了一番,刘琮便带着刘虎和许亮与徐庶一同出发。
卧龙岗在宛城县以西七里。其起自嵩山之南,绵亘数十里,至此截然而往,回旋如巢然,而诸葛亮所居住的草庐,便在其中。
七里之地若在平时,骑马须臾便至,只是今日风雪交加,更兼山中道路崎岖难行,待到了草庐之前,已经傍晚,天色昏沉,不辨星月。
好在此时雪虽然还在下,风却渐渐停了。
行过一片竹林,蜿蜒小径上一座木桥被雪覆盖,徐庶笑着对刘琮说道:“此桥过去,便是小友住所。”
刘琮点了点头尚未说话,就见昏暗的天空中,忽然飘起一团朦朦胧胧的亮光,定睛一看,那飘飘荡荡向天空而去的,不正是孔明灯吗?
此时徐庶也抬头望见,讶然道:“恐怕这又是诸葛小友的新奇之作。”
“哈哈,什么新奇之作,去年便玩过一回,只是那时元直兄不曾得见罢了!”随着一阵爽朗的笑声,一个身量颇高,身穿长袍披着大氅的年轻人大步走过木桥,向徐庶躬身长揖道:“元直兄,别来无恙乎?”
第四十六章 草庐陋室惟德馨
若觉得本站不错请分享给您的朋友:。。
借着亲卫举着的火把,刘琮打眼向诸葛亮望去,大雪纷飞中,只见他面如冠玉、眉清目朗,立于雪中真个是风神秀异,说不出的俊秀儒雅。让人一见,便不由心生好感。
诸葛亮与徐庶见礼之后,随即笑着向刘琮揖礼道:“久闻将军威名,今日得见,幸之如何!”
对于诸葛亮能猜到自己的身份,刘琮内心其实并不怎么惊讶,而熟悉诸葛亮的徐庶更是小有得意的看了眼刘琮,那意思是我这个小友还不错吧?只一见面,便知道你是何人了。
笑着对诸葛亮还了一礼,刘琮说道:“不速之客冒昧来访,扰人清净,实在是罪莫大焉,幸勿责怪!”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抹异色,似乎没料到刘琮言辞如此文雅,不过他将自己的惊异掩饰的很好,含笑伸手请众人过桥。
到得草庐之前,刘琮解下满是雪花的斗篷,拍打几下递给刘虎,又在门槛处仔细将靴底的雪泥蹭干净,这才进屋。
正堂之中布置的颇为简洁,屋内正中是个火塘,三面置席,席前各有质朴无华的长几,泥壁之上唯有书法一幅,想来应是诸葛亮手书。侧面的书架上累累垂垂地摆满了书简,一联竹屏后方,隐约露出木榻一角。
主位的矮几上摆着一具形制古朴的素琴,琴头旁放着个小小的青铜鼎炉,青烟袅袅略带暗香,自鼎炉的孔洞中缓缓释出。
“草庐寒酸,将军介意否?”诸葛亮见刘琮落座之后,一边呵气暖手,一边环目四顾,似乎对于自己的居室布置很感兴趣,不由出言询问道。
这其中,自然也有考量刘琮的意思。
刘琮微微一笑,心中却忽然想起一段话,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以主人的身份直抒胸臆之词,让年轻的诸葛亮顿生知己之感。他双目闪亮,躬身向刘琮说道:“将军过誉了!”
刘琮颇为自己的记性得意,暗道我会告诉你那篇《陋室铭》中还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吗?
之所以想起这几句话,实在是因触景生情,下意识的反应罢了,还真不是刘琮要故意虚言示好。
后世有一股翻案风,对历史人物任意臧否,哗众取宠,语不惊人死不休。秦桧成了维护祖国统一的悲情英雄,岳飞成了破坏团结的大反派。至于三国人物,更是调侃戏说加抹黑,为此各种论坛上口水横飞骂战四起,其实无非是借古讽今甚至借此出位博眼球罢了。
在这样的环境中,诸葛亮作为“多智而近妖”的著名人物又怎能逃过被黑的下场?
不过刘琮对诸葛亮有自己的认识,从本心上来说,他是非常喜欢这个历史人物的,如今见到年轻版的诸葛亮,刘琮更加确定,这小子以后绝不能逃出自己的手心。
“哈哈,什么将军,不过是虚名而已。今日没有什么将军,唯有与元直一起访友的不速之客。”刘琮一摆手,对诸葛亮说道:“琮表字仲怀,你我以字相称即可。”
诸葛亮一愣,他确实没想到刘琮真的如同传闻中那样,如此平易近人,稍一迟疑,便爽朗笑道:“亮表字孔明,仲怀兄可以此相称。”
两人相视一笑,席间气氛不觉轻松自在起来。
此时诸葛亮的侍童抱着一捆柴火进来,挑了几根干燥的放入火塘,其余被雪水打湿的则先摆在一旁烘干。
诸葛亮见状,笑道:“风雪之夜不意客来,亮已令人整治饭食,却要稍等片刻。”
“无妨,孔明贤弟方才放飞的灯笼,可有名目?”刘琮转头看看徐庶,接着说道:“方才元直兄说了个‘又’字,想来孔明贤弟平时没少做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物件吧?”他一口一个孔明贤弟,心里着实爽歪歪,言语之间,不觉眉飞色舞。
没想到刘琮观察如此入微,诸葛亮稍稍有些愣神,回道:“不过是闲时偶然所得的玩物,哪里有什么名目?”
“不然!”刘琮正色道:“此时此地,或可说是玩物。然而若是用至战阵之上,夜半明灯升空,则可为联络之号,元直兄以为如何?”
徐庶以手按几,点头说道:“正是如此,我却没想到还有如此用途!”
这会儿诸葛亮简直有些惊诧了。那灯笼是某次他夜里读书,观油灯青烟徐徐升腾而有所悟,后来让童子伐竹劈篾,细绳捆扎成骨架,再以极为轻薄的上好纸张糊面,下置轻巧油灯,试过数次之后终于成功。
在诸葛亮而言,那不过是兴之所至的玩物,然而被刘琮这么一说,他便也意识到,原来这玩物竟然也是大有用处的。
对于刘琮思维之敏捷,诸葛亮不得不佩服了。他望着刘琮认真说道:“请仲怀兄为此物赐名!”
“哈哈,何须我来赐名?其名由来有自。既然是孔明贤弟所创,何不就叫孔明灯?”刘琮微微一笑,回道。
徐庶抚掌赞道:“好,这名字当真贴切。”他看得出来,刘琮对于诸葛亮颇有好感,这让一路上还有些小小忐忑的徐庶,心情大为高兴。
诸葛亮又何尝不高兴?他今年实际上不过十六岁而已,只因长的高大,又自小失怙,自八岁起就跟着叔父诸葛玄一同生活,今年夏天诸葛玄病逝,他更要自立,所以显得比同龄人更为成熟,但心底到底是个孩子。这从他发明孔明灯就可见一斑。
不过因战乱频仍,他在随叔父迁居南阳的路途上,目睹了因战争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诸多惨状,便立志要结束这个乱世。他平日好念《梁父吟》,常以管仲、乐毅自诩,那些庸人对此不屑一顾,唯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相信他的才干,并不计年龄差距与之结交。
如今徐庶更是将刘琮引至草庐,其意不言自明。
对于择主,年轻的诸葛亮其实还没有这个打算,他虽自认才华足够,但对于天下间的形势,仍然觉得不够明朗,群雄蜂拥而起,却并没有谁展现出能够匡扶天下的实力。
这其中曹操或许有这样的野心,但目前实力别说与雄据翼州、并州等四洲之主的袁绍相比,便是连荆州刘表、益州刘璋也比不上。至于袁术、公孙瓒等败象已露,覆灭只是反掌之间。而江东孙策子承父业,虽然称霸吴越但若是论及天下,尚不足也。另有一位刘备,听说是仁厚长者,只是一直以来困厄流窜,其实力可以说在群雄之中最为弱小。
再有关中马腾、韩遂等,不过是苟且偷安之辈,不足一晒。
那么眼前的刘琮呢?
自刘琮就任南阳太守以来,其推行的种种政策在诸葛亮看来,倒也有不少可取之处。去年年底曹操大军南下,叔父诸葛玄曾断言刘琮必败,这也是当时大多数人的看法,没想到最终曹军反倒损兵折将,羽铩而归。于是后来刘琮的名字,便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种场合,甚至连好友徐庶都投到其麾下……
及至方才相见,刘琮文雅的言谈、敏捷的思维,都让初次见面的诸葛亮颇为欣赏。他很高兴好友得遇明主,同时也暗暗希望,自己能给刘琮留下一个好印象,现在看来,似乎对方并不因自己年少而轻视,言语之间颇为亲热。
于是原本三人之间的谈话,渐渐变成了诸葛亮与刘琮的单独交流。两人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农桑水利,工商兵学,几乎无所不谈;诸子百家、世间英雄几乎无所不包。
说到兴起处,两人干脆联席而坐,以杯盘为表征,竖箸为梯,撒米当兵,演练起城池攻防来。
徐庶在一旁听的聚精会神,两眼放光。就连刘虎和许亮两个武夫,也都站在刘琮背后伸长了脖子,看的津津有味。
侍童不知给火塘里添加了几次柴禾,每次揉着惺忪睡眼悄悄打个哈欠,再看看那几个不知疲倦的家伙,心中就涌起一团怒火,大雪天的不在家里老实待着,却跑来扰人清净,让人不得安生。
对于小主人,侍童则颇为心疼,这大冷的天钻被窝里睡觉多舒坦,陪着这几个疯子有什么好说的?
不知不觉,东方渐白,草庐外金鸡报晓,声声高亢,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刘琮一手握拳,敲了敲坐的发麻的双腿——其实后半夜的时候,大伙儿都围坐在了一起,并不是那种正襟危坐的跪姿。几人或是盘膝而坐,或是曲腿扶几,否则这会儿就不是发麻,而是毫无知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