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国色江山-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遵命!”

朱道临再次回礼,原地转身,迈开正步走下高台,来到战马侧面一跃而上,稳稳骑在高高的马背上,和厉易良一起双双策马跑向东面的集结队伍,发布命令之后再次策马返回检阅台下,双双骑在马上伫立等候。

声声长短不一的军号声吹响,身材高大、全身盔甲的亲卫营长姜玉龙轻抖缰绳,在两名骑兵的护卫下,骑着白色战马,高举红底青龙的大明军旗越阵而出,由百余教官和执法队官兵组成的马军方队紧随其后,以整齐的阵列缓缓走向检阅台,难得一见的整齐方阵丝毫不乱,引发台上台下数百文武官员一片喝彩。

炮兵营长吴季诚率领炮兵方队紧随而来。

吴季诚在两名刀盾兵的护卫下,高举绣上一门火炮的炮兵旗帜,一马当先,身后4排共32门供教学用的佛郎机长管铜炮,全部架在了两轮马车上,450余名没打过一炮的炮兵组成的方队紧紧跟随,一个个挺胸拔背,威风凛凛,尚未到达检阅台下,全场已经是欢声雷动,惊叹不绝。

新军18个方队轮番出场。

新颖的阵列、统一的军装、整齐的步伐和旺盛的斗志,几乎每一样都是那么与众不同,每个方阵通过检阅台,都会引发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喝彩。

激动振奋的围观民众,手舞足蹈,赞不绝口,检阅台上的文武官员同样连声感叹频频夸奖,徐弘基和张拱薇如同醉酒般满脸通红,不停地说把军队交给道临贤侄训练无比正确。

这一切落在朱道临眼里统统乏善可陈,他能理解民众和文武官员此时此刻的心情,知道饱受异族侵略的大明人几十年来没能挺起脊梁,军队一败再败,满清鞑子一次次如入无人之境的烧杀抢掠,斑斑血泪历历在目,让毫无反抗之力的大明人无比伤心绝望。

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谁,无论好坏,都渴望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保家卫国,都希望自己国家强大起来不受外辱。

新军之所以获得民众长时间的喝彩,绝不是仅训练45天的新军官兵表现优秀,而是成千上万的民众把希望寄托在这支与众不同的年轻军队身上。

在朱道临眼里,新军官兵所展现出来的步伐、节奏、队形和精神面貌等方面,都无法令他感到满意,哪怕把天朝的普通民兵拉出来遛一遛,都要比眼前的新军强上百倍。

五天前,接到徐弘基和张拱薇要求新军接受检阅的命令时,朱道临心里就一万个不愿意,写下大致的队列训练方法和出场方式交给总教官之后,他就把精力投入到亲卫营的训练上,任由厉易良率领数百教官和各营临时官长去折腾。

然而,朱道临再不满意也只能保持沉默,这是他的军队,今后还要仰仗这支军队保护他的财富,为他去征服四方,哪怕有再多的不满,也只能加倍努力去弥补,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财力物力,把这支稚嫩的军队打造成一支真正的铁血强军。

检阅结束。

九千余官兵整齐列队返回营房,围在营区外的上万民众仍旧兴致盎然不愿离去,台上看得眉飞色舞的文武官员还在三五成群交流感想,夸张地连呼如此强军前所未见、令人意想不到大开眼界云云。

围聚在朱道临周围的教官们个个神采飞扬,满脸都是自豪,倒让朱道临觉得自己有些不合时宜了。

送走了还要吟诗作赋以抒情怀的文官们,满脸是笑的徐弘基和张拱薇等人要求朱道临陪同参观营房,有话要和朱道临说的吴景贤也连声附和。

朱道临认为参观营房远比检阅更有益处,暗暗打定主意,借此机会向军权在握的勋贵们灌输后勤保障的重要性。

第二一九章改军制

徐弘基和张拱薇率领数十将校参观完营房,欣然答应朱道临的邀请,进入军中大食堂与官兵们共进午餐,一边享用足额足量搭配讲究的军中伙食,一边感慨触动良多感受深刻。

不管是否愿意采纳朱道临提出的一系列后勤保障做法,每个人都对干净整洁的营房、新颖齐全的设施和严格的内务管理条令赞不绝口。

用完午餐,朱道临借口太阳很好,拉上吴景贤和徐弘基、张拱薇、赵之龙一同散步,五个人边走边聊,说的都是军营的建设和新兵训练事务,一直到登上检阅台走向后方的将府,徐弘基和张拱薇才意识到朱道临有事商谈。

朱道临确实有事商量,而且不是一般的事务,而是谁也不敢妄加触动的大明军制!

朱道临请大家进入大堂东面的客厅坐下,开始就自己近期专门了解的大明军制做个概括,在一群老将和狡猾如狐的吴景贤含笑注视下,把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

“目前我大明军制大体可分为源自太祖的卫所制,嘉靖朝的营兵制,以及戚少保使用的募兵制……由于装备大量火器的军队在训练和作战方式等方面,与其他军队截然不同,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合理的编制,因此,我请求诸位前辈同意新军试行新的编制。”

徐弘基微微点头:“道临说的也是我等面临的难题,特别是水师,由于火炮的大量使用,水师作战方式发生很大改变,自太祖和成祖开始的水师编制难以适应如今的情形,也需要做出局部改良。”

“其次,自崇祯初年开始,我大明军制出现诸多变化,总兵官本为差遣的临时官号,遇有战事佩将印出战,事毕缴还,没有品秩规定,也没有直辖军队……”

“可是,如今总兵已成常设官职,仍旧没有具体品秩,其统辖兵士、编制定员、位阶皆无一定,公侯文武均可担任,非常混乱,兼之边关镇兵、营兵、卫兵等多种军制并存,彼此归属不定,号令不一,实在令人头疼啊!”

“确实如此,江南承平日久,情况还好一些,若是边关吃紧,再从我江南调兵,恐怕立刻就会引发大混乱。”

赵之龙对此极为头疼,他的十二座城门本应拥有三个卫九个千户所,数年来被朝廷兵部抽走大半兵力,每座城门的守备等级已经降到千户所和百户所,而且没有一个是满员的。

稳重的张拱薇很想知道朱道临如何制定火器军的编制,因此他哈哈一笑把话带入正题:“道临,继续说你的想法吧。”

朱道临点点头:“新军最大作战单位的官兵人数,和我大明陆师一个卫的官兵人数大体相同,约在4;800—5;200人之间,但新军训练作战的方式截然不同!”

“以火枪兵为例,火枪集中使用才能发挥最大威力,而火枪装填比较麻烦,训练有素的士兵使用最新燧发枪,平均每分钟能发射三次,比宣大一线使用的火绳枪每分钟发射一次快三倍,如果面对鞑子骑兵,以五百步距离为例,100火枪兵至少需要连续发射三次,才能击溃100鞑子骑兵的冲击。”

“经过计算,火枪兵以500人为一营比较合适,遇到大战可以把多个火枪兵营集中使用,但仍是以营为单位调度,才不至于发生混乱,所以我只能设置个营长统带500火枪兵。”

“炮兵的情况就更加复杂了,而我大明卫所制的军职分别是小旗、总旗、百户、千户、卫指挥使,营兵制是什长、队长、哨官、把总、守备等等,都没有营长设置,这让我很为难啊!”

众人听完也感到非常不妥,商量了半个小时,仍然无所适从。

徐弘基有点儿急躁了:“道临你直说吧,你想如何设置?”

朱道临自己也很头疼:“我的想法尚不成熟,若是说错还请诸位前辈指正!因为全火器最大作战单位与一个卫相当,又不能使用卫所的番号,因此想来想去,我只能暂时以‘旅’来代替,军旅的旅……”

“1个旅下辖10个营,分别为5个火枪营、2个骑兵营,1个炮兵营、1个辎重营,1个警备营,每营约500官兵,加上旅部300人,全旅约为5;300官兵。”

“各级军官设置分别为:旅长一正两副、营长一正两副、队长一正两副、什长一名,伍长两名;并在队级以上设立镇抚和参军,在旅部设立参军处,镇抚处,各设一正一副四位处长。”

众人反复权衡之后觉得可行,但在旅长和营长、处长的称谓上意见不一,朱道临坚持自己的意见,要求保留营长和两个处长的设置。

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一直倾听的吴景贤发话了:“依我看啊,干脆不要什么旅一级了,万岁爷和兵部不是已经准许宝山所扩编为宝山卫了吗?再向皇上奏请,把撤销的狼山卫、江阴卫或者其他某个卫所恢复起来,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徐弘基一想很有道理,之前他已打算把宝山卫交给朱道临统辖,只需把10个营的火器军队放进宝山卫,以水师战兵的名义存在就完事,因而非常赞成吴景贤的建议,当即决定由朱道临暂代宝山卫指挥使,由他和吴景贤等人找些理由,向皇上举荐朱道临晋升三品指挥使。

张拱薇没有这样的麻烦,他麾下三个卫尚未满员,随便拿一个卫出来挂羊头卖狗肉安置自己的全火器军即可,因此他笑容可掬地表示赞成,而且觉得有必要设立营级作战单位,不过他的营长叫千户,反正他麾下官多兵少,千户一抓一大把。

唯独赵之龙急得上蹿下跳,说什么也要朱道临为自己组建一个火枪营和一个炮兵营用来守城,朱道临慷慨地答应了,但要求赵之龙自己征兵,由他代为训练并提供装备。

一群勋贵解决完问题兴冲冲走了,朱道临获得代理宝山卫指挥使也颇为满意,把所有事务交给厉易良和其他三位副总教官,便与吴景贤返回虎山正院,找师爷叶良辰秘密协商京城的事情。

小影听说十几天不归家的夫君回来激动不已,立刻离开越用越熟练的缝纫机,叫上专心裁剪的如烟一同赶往正堂,恭恭敬敬拜见叔父吴景贤。

朱道临没等可怜巴巴的如烟开口,就大声说今晚在家里吃饭,好好歇一天,然后与笑眯眯的吴景贤并肩走向后书房。

小影和如烟丫头回到内室就高兴得蹦蹦跳跳,手拉手笑个不停。

第二二〇章这笔交易可以做

虎山正院。

吴景贤进入后书房南面的茶室惬意品茶,忽然看到老友叶良辰拿着份公文,不紧不慢向自己走来,惊得手中精美的紫砂杯掉地毯上都不知道,伸手指向叶良辰脚下两只一模一样的黑色高帮软皮鞋,嘴皮子抖动好久说不出话来。

叶良辰开心得哈哈大笑,几步走到惊愕莫名的吴景贤身边,大马金刀地坐下:“没想到吧?我现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走路了,除了不能跑动之外,干什么都不耽误,哈哈!让你瞧瞧吧……这条新腿不错吧?不用手摸你都不知道是假的,哈哈!”

吴景贤足足看了三分多钟,抬起头由衷赞道:“巧夺天工啊!道临孝敬的?”

“除了他谁还有这本事?”

叶良辰愉快地告诉老友,自己花了多少天扔掉拐杖,刚开始又是如何摔倒,如何磨破皮,连紫阳观内药房新研制的几种药膏药粉的奇效也详细告知老友,直到朱道临过来才意犹未尽地停止。

从藏书房里出来的朱道临示意小丫鬟退下,亲自为二人泡茶,没有半句废话便直奔主题:“王公公和曹公公来信诉说,皇上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要求我继续向皇上提供30万斤铜料用以铸钱,叔父也急得寝食不安,我一时半会儿拿不定主意,考虑刚给皇上送去不少东西,再给的话会不会被当成冤大头?”

“船队目前还在回来的路上,在北方买了500多匹好马,加上一船生铁、牛皮、羊皮和药材,估计五天内能回到上元港,近期内需要整顿水军改造战船,船队不会再北上,这30万斤铜料给还是不给,麻烦叶师父你给出个主意吧。”

叶良辰望了一眼唉声叹气的吴景贤,放下茶杯慢慢说道:“大哥,皇上那里可是无底洞啊!小弟的意见是,宁愿送粮食送火炮,也比送钱来得实在,若是内宫缺钱,直接让京城的博孚分号送10万两银票,也比直接送铜料来得实在,至少不会让满朝文武死死盯着银作局和皇家内库,万岁爷也能省点儿事。”

吴景贤非常为难,虽然在朱道临影响下,他对皇帝对当今政局和满朝文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他骨子里对皇家的忠诚仍然丝毫未变,对同一阵营的老友王承恩和曹化淳同样怀有感激之心,因此他实在无法回绝皇帝和两位老友的请求,可又不愿意如同儿子似的朱道临吃亏,一时间陷入两难地步。

朱道临看到吴景贤低着脑袋久久沉思,便将发生的几件大事简要告诉叶良辰。

叶良辰听完心中一动,拍拍兄长吴景贤,望着双眉微皱的朱道临笑问:“如果能让皇上给你连升两三级,你愿不愿送上30万斤铜料?”

朱道临微微吃惊,看到吴景贤转忧为喜目光炯炯盯着自己,想了想担忧地问道:“要是皇上穷疯了真这么干,魏国公和他麾下那群将领怎么想?会不会心里有疙瘩,认为我想谋夺江南水师提督一职?咱们可不能因小失大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