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国色江山-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独忠于皇帝的吴景贤惊喜莫名,就差大声叫好了。

面对忧心忡忡的徐弘基、张拱薇和赵之龙,朱道临不知道如何安慰才是,犹豫良久还是说出心中所想:

“诸位前辈,小侄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此次北上平叛,消灭孔有德几万叛军只是其次,此后的接管东江镇向满清大后方发起攻击才是重中之重!”

“因此,不管是金州卫、广鹿岛和皮岛防务交接,还是威海卫的重建和青岛卫的设置,目的都是为了打击满清占据的辽东纵深地区,达到牵制满清兵力缓解西线防御压力的目的,这点诸位前辈肯定能一目了然。”

徐弘基三人默默点头,他们都看出了朱道临的用意,也支持朱道临忠君报国的行动,且不管调防山海关的东江镇残部是否堪用,以朱道临的果敢性格和满腹韬略推断,一旦他率领军纪严明、装备精良的江南新军接防东江镇,定会对满清的辽东大后方频繁发动攻击袭扰,达到牵制满清兵力的目的,进而促成整体战局的改变,还不用花花皇帝和朝廷的一个铜板,这对内忧外患的大明而言,绝对是行之有效且立竿见影的上上之策。

朱道临接着把首选方案和盘托出:“此次北上作战须动用所有战船,因此,恳请江南水师抓紧时间,尽快发起长江中游和鄱阳湖水域的剿匪作战,一个月后集结于长江口,与小侄麾下的所有战舰一起,展开为期半个月的协同作战训练!”

“此战的关键是:利用战舰快速灵活、舰炮射程远威力大的优势,打掉登州水城两侧的叛军炮台,然后步兵登陆抢占炮台和城北高地并架设火炮,把孔有德叛军的所有战船堵在水城之中,再利用我们的优势火炮消灭叛军战舰,彻底断绝孔有德叛军的退路,只要城中叛军失去退路,这场仗就没了悬念。”

徐弘基双眉一振:“这么说来,我们江南水师还是有用处的?”

朱道临终于明白问题出在哪里,没好气地向徐弘基翻了个白眼:“怪不得刚才一脸苦瓜相,原来是担心无法参战立功啊!”

徐弘基毫不脸红:“嘿嘿!我老徐家守在金陵城上百年,天下人恐怕都忘了我老徐家的荣耀,眼下有这么好的报国机会我怎么可能放过?”

“反正跟着你小子打仗吃不了亏,战功和名声肯定跑不掉的,又不用我花银子,说不定还能大赚一把,哪怕打光手头的十几艘战船也值得,回来再造新的就是了,有什么好担心的?”

第三二三章开诚布公

虎山正院后书房里,气氛极为热烈。

面对徐弘基等人的笑闹,朱道临辈分低只能认了,转向眼里满是期待的张拱薇:“张叔,即将结束训练的首批9;800余新军官兵,水平相当、装备相同,两个炮兵营表现最为优秀,这回抢来的600多匹马,除15匹送到马场当种马之外,全部分配到两个骑兵营,虽然暂时还做不到一人双马,但也算是装备精良的骑兵了。”

“如果张叔允许,小侄打算将吴季诚的炮兵营、齐恭良的骑兵营和五个枪兵营调出来,建成金州卫的班底,再从各大工坊和第三批新兵中,抽调1;200名没有家室的青壮,组成工匠营和辎重营,提前调往胶州湾浮山千户所驻扎,一面适应北方寒冷的天气,一面展开针对性训练。”

“至于剩下1个炮兵营、1个骑兵营和5个枪兵营,张叔可以连同装备一起带走。”

张拱薇原以为朱道临会把首批9;800精锐新军全部带走,把尚未完成装备的第二批12;000新兵留给自己,所以心里很舍不得,又不好意思开口。

可如今朱道临只拿走其中一半,把另一半同样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兵留给自己,怎么不让张拱薇深为感激?

没等张拱薇有所表示,朱道临已经转向赵之龙:“龙叔,吴季诚率领炮兵营离开之后,跟随炮兵教官组训练的第二批1;500炮兵恐怕会被耽误,其中有您老预定的500城防炮兵,您看是把人带回去自己训练,还是跟随其他炮兵一起开赴宝山卫,继续训练?”

赵之龙一听疑惑不已:“为什么要开赴宝山卫训练?留在南大营不是挺好的吗?教官不够可以再补几个嘛,难道你的水师需要补充炮兵?”

朱道临耐心解释道:“造船作坊的3艘新船刚完成试航,那艘300吨快速战船已交给即将发动剿匪的九江卫,2艘500吨级军用运输船已开赴宝山港,加入主力船队,运送移民去瀛洲。”

“10天内佛郎机贸易船队就要到来,并送来之前定购的2艘700吨远航货船,船一到马上进行改装,并装上火炮,最迟20天内,就会与正在试航的两艘550吨新式战船一起加入宝山水师,这4艘大船共需要850名官兵,其中半数是炮兵。”

“为了不耽误北上作战,我只能把受训四个月的第二批新军炮兵拉到船上展开实弹训练,从中挑选450人补充到4艘新战船上。”

这下子赵之龙犹豫了,考虑良久他才做出决定:“既然这样,这两天我把其中500人送到南郊的聚宝山大营继续训练,省得来来回回耽误事……”

“要是可以的话,你帮我向佛郎机人定购10门24磅青铜火炮,多少钱你打个招呼就行,上次收拾那些世家门阀我赚下十几万,正好用来更换城头的陈旧火炮。”

“没问题。”

朱道临答应得很爽快,脸上没有半点不高兴,但心里已暗暗决定,不再招募第四批新兵,第三批新军训练完毕立刻放弃南大营。

徐弘基非常羡慕朱道临大规模的扩编,无奈自己素来不重视水师人才培养和新兵训练,半年来陆续增加5艘300吨级快速战船和12艘80—150艘帆桨巡逻快船,已经把能调用的所有老兵消耗殆尽,此时哪怕给他新战船,他也找不到人开动,因此他非常佩服朱道临的未雨绸缪。

看到赵之龙赚到朱道临的便宜,徐弘基立即把主意打到朱道临身上:“道临啊,上元码头的数千新兵训练好像训练半年多了吧?如果富裕的话,能不能送我500人?”

“这事可不敢答应,实在困难啊!”

朱道临腹诽不已,脸上却保持恭敬的微笑:“目前在上元千户所受训的3;500余新兵,都是半年前从两批共两万多新兵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六个月的基础训练刚结束,正在学习绳帆、舵轮、旗号、损管等专业技能。”

“包括正在南大营接受特别训练的480名宝山水师军官在内,很快就要分到运输船上实习,利用海上运送作战物资的往返时间,在各科教官和老兵帮助下展开训练,年底进行最后考核,合格者才能授予军衔加入水师,不合格予以清退。”

“按照我大明水师的惯例,训练三年才算合格,小侄迫不得已才加大训练难度,压缩训练时间,年底宝山水师还要增加几艘远洋运输船,把瀛洲开采的硫磺和造船木材运回来,否则难以为继,手里这点儿人马根本不够用啊!”

“要不,您老再征召2;000军户子弟送到宝山港训练半年,半年后您老定购的两艘550吨级新战船刚好交付,两边都不耽误。”

徐弘基只好作罢,但还是采纳了朱道临的建议,决定再次征召3;000名年轻的军户子弟送到宝山港,交给朱道临麾下人数逐渐增加而且越来越正规的教官团严格训练,力争在三年之内,把江南水师恢复到拥有20艘300吨以上快速战船、50艘80—150吨级新型帆桨巡逻快船、80艘150吨以上军用运输船的规模,再陆续装备5个陆战营共2;500战兵,官兵总人数达到50;000人。

沉默良久的隆平侯张拱薇终于下定决心,向朱道临提出参战要求:

“道临,能不能让我率领本部新军和你一起北上征战?新军需要打一仗见见血才行……”

“我打算效法你的方式,把首批4;900新军全部放到留守右卫旗下,让德忠署理卫指挥使,抽调一批年富力强、敢于担当的百户官进入新军担任各级副职,再从其他各卫所挑选1200名熟练工匠和年轻士卒,组建辎重营和工匠营补充满员,你看这样行不行?”

朱道临颇为意外,考虑片刻,郑重地问道:“上阵亲兄弟,打虎父子兵,有什么能比张叔和德忠贤弟并肩作战更让我放心的?”

“只是……一旦北上,新军的编制、装备和实力必将大白天下,小侄这边无所谓,打完就开赴金州卫,和满清鞑子面对面干仗,万一朝廷文武蛊惑皇上命令德忠贤弟率领新军北上宣大怎么办?”

“新军装备不同,无法从北面获得足够的弹药补充,除非靠近小侄的东江镇相互守望,否则很危险,而且我德忠贤弟太过忠厚,我很担心他被别人算计,所以张叔你都需要好好考虑的。”

徐弘基和赵之龙听了非常意外,全都关切地望向张拱薇。

第三二四章总督衙门

房间里气氛突然变得微妙起来。

张拱薇也有些摇摆不定,毕竟崇祯皇帝在东林党人蛊惑下干过不少荒唐事,再加上年少气盛,有了朱道临提供的大量财富如今手头宽裕许多,说不一定真有可能调张德忠到宣大一线顶岗。

过了好一会儿,张拱薇才犹犹豫豫地道:“这个……情况应该不会那么糟糕吧?再说只要我们提前做好谋划,在京城咱们有的是朋友,到时候多管齐下,皇上不会把留守右卫调到北方去的……只要你答应就行了,其他事情交给我来处理。”

“既然张叔胸有成竹,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就这么办吧!”朱道临笑着掉了点头。

徐弘基笑着说道:“这么说来,咱们江南水陆师这回要并肩作战了,这可是这辈子头一回啊,哈哈!”

肩负重担的赵之龙想去也去不了,羡慕之余没忘记恶心一下两位老兄弟:“这可不得了啦,一个国公,一个侯爷,外加声名远播的江南新军统帅同时出现在一个战场上,想不震动天下都不行了……只是这么一来,谁是主帅谁是副将?”

徐弘基愣住了,张拱薇也不知所措,这可是关乎等级地位的大事,关乎最后的论功行赏啊!

细细一想,皇帝的诏令上只命令朱道临率部北上登州平叛,并没有赐予什么封号和权利,钻营了半辈子的徐弘基和非常在乎声誉的张拱薇这下子为难了。

赵之龙正得意的时候,朱道临的几句话巧妙解决了难题:“放心吧,我们爷仨都不当主帅,主帅是山东巡抚朱大典朱大人!”

“彼此进攻的方向不同,我们的水师负责堵死叛军从海上逃跑的线路,我们的两卫新军将冒死攻占登州水城外围炮台和阵地,配合朱大人的五万大军发起攻城之战,粮草和军饷也需要朱大人帮助解决,什么时候开打我们也都听他的。”

赵之龙愣住了。

徐弘基和张拱薇看到老兄弟的窘样哈哈大笑,朱道临却抱起来到身边的爱犬木兰,细细检查它受伤的脚掌,发现它凌晨跳墙出去迎接自己时落下的伤口竟然已经愈合了。

送走了徐弘基等三位勋贵和满怀欣慰的镇守太监吴景贤,朱道临立即前往首席幕僚叶良辰的住处。

刚走到花园西面的小院门口,一只纯种德国牧羊犬飞奔而出,用半大脑袋在朱道临腿上磨蹭了几下,便跑向朱道临身后神态亲切的木兰,母子俩很快亲昵地纠缠在了一起。

听到动静的叶良辰来到院门口,含笑指向围着木兰兴奋跳跃转圈的爱犬:“小虎子长得很快,前天它跟我去木器作坊,几个总管觉得新奇,用磅秤给它称重,结果把围观众人吓了一大跳,还不到半岁就有32斤重,谁也不敢说它成年之后有多大?”

“我估计成年后它的体重得超过它娘,比起门房老顾养的那条温顺的黑背强多了,哈哈!”

“这家伙很听话,我按照你那本小册子上的训练方法,每天训练它两小时,已经开始见效了,只是食量越来越大,又是肉又是蛋每天两顿,堪比养两个半大孩子,寻常百姓家肯定养不起。”

朱道临笑着说道:“这种血统纯正的名贵犬种数量不多,在天枢阁也不是寻常百姓养得起的,大多养在军中,三个月大就开始接受训练,除了不拿军饷之外,吃的住的比普通士卒都好。”

“确实难得啊!这种军犬寿命多长?”好不容易有个爱犬做伴的叶良辰,非常关心这个问题。

朱道临望向正在教训儿子的爱犬木兰:“这个品种的正式名称叫做牧羊犬,属于大型犬种,两岁才算成年,平均寿命11年左右,根据资料记载,寿命最长的牧羊犬有过长到16岁的,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木兰很可能是比较特殊的个例,我见到它的时候已经快10岁了,竟然还怀上了狗崽子,现在看起来仍没有衰老的迹象,所以它生出来的6个小崽子谁要我都不给,留着做种……”

“听说马场总管老韩养的两只小母狗也不错,不但喂养得好,训练起来也很上心,还天天给两只小崽子喝马奶,比养闺女还过分。”

叶良辰哈哈一笑,说马场够宽够大,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