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贵妃点了点头,还没说话,容妃便笑道:
“姐姐之前说的故事实在是精彩。”
她笑弯了一双眼,“姐姐讲了典故与我听,我也送你一句。《庄子·天运》有言: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
说完这话,她‘咯咯咯’的笑了起来,一抚头发:“扶我且去收拾一番,坐了半日,实在乏了。”言毕,起身便走。
气焰十分嚣张。
燕追才将过来,后殿温新便出来唤傅明华:“王妃娘娘,太后想要见见您。”
崔贵妃神色一整,忙颤抖着站稳了身体,替傅明华整了整衣襟:“太后要见你,兴许是你之前救她之故,结的善缘。”
傅明华点了点头,又看她苍白的脸,有些担忧:“您不要往心里去。”
崔贵妃嫣然一笑,拍了拍她的手:“不必担忧我,有话回来再说。”傅明华应了一声,提了裙摆上台墀,温新弯了腰,恭敬的为她领路。
她问了两声太后身体情况,温新便道已经取了生姜汁在煎煮了,不时便会送来。
说了几句,两人便都沉默了。
太后躺在层层帷幕之后的榻上,傅明华过来时,隔着随风微微晃动的纱幕,她闭着眼睛,一动不动,仿佛是睡着了。
傅明华远远的看到,止了脚步,正想说自己等上片刻,太后却咳了两声,问道:“可是元娘来了?”
“太后,是秦王妃到了。”
“让她进来。”太后说话有气无力的,伸手扶榻,便有宫人上前将她扶了起来。
“元娘,过来坐。”太后拍了拍榻,已有侍人备了杌子,上面铺了厚厚的褥子,显然是精心准备的。
傅明华坐了下来,太后便伸了手,将她一只柔若无骨的手掌握住:“元娘,你可有哪里不适?”傅明华也反手将太后握住,太后的手冰冷极滑,仿佛打过了蜡似的。
虽说年长之后哪怕养得再好,那皮子依旧是现了皱褶,但她指节细长,指甲细细修理过,依旧可以看出年轻时候的风韵。
傅明华将太后手握紧了一些,认真道:
“没有事,其实张缪就是不把脉,我也觉得没有大碍的,您不要担忧,还是好好将养身体,长命百岁才是。”
太后微微一笑,深深的看了她一眼:“你是个好孩子,我唤你来,是有话想与你说的。”
她咳了两声,温新要上前来为她揉背,她却抬手拒了,又示意温新离远一些。
“今日殿中情形,元娘,你可看出了些什么?”
她眼里蕴含了复杂之极的情绪,傅明华与她对视一眼,便点了点头,看太后才说话这半晌的功夫,便满额头的汗又沁出来了,身体可见实在是很虚。
“我知道,您不要往心里去,晚辈的心中,都是希望您好好的。”
傅明华叹了口气,双手将太后的手紧紧握住,她突然便笑了起来,眼中却有泪珠滚动:“我的儿,难为你年纪小小,却想得通透,还知来宽慰我了。”
她一连咳了几声,才道:
“元娘,当初先帝诛世家,灭世族的事,你想必也是知道的。”
不知为何,傅明华心跳开始快了起来,血液加速流动,使她嘴巴发干,喉间涩哑,一时竟开口说不出话来。
太后也不是真要等她答案,自顾自接着便道:“世家之祸,我不说你也清楚。”
前朝陈氏,便是毁在了世家手中的。
第四百六十章 祸患
到了后期,各地权势分割,朝廷竟无力管束各地世族、门阀等。
朝中世家势力割据,各分阵营,真正忠于皇帝的人少之又少,有识之士大多掌握在世家手里。
说起世族之祸,却是由来已久的。
自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起,到后来汉高祖首下求贤诏,而开启察举制先河。
地方长官在所治之内网罗品德高尚、才学出众之辈,再举荐至朝廷,经过考核再任以官职。
如此一来,有利有弊,因选材之权集中于皇帝、地方官员之手,官员对于选人有决定性的影响,任人唯亲、唯财、唯势等情况便十分严重了。
到了后期,举荐有功者,当与所举官员联合一气,形成世族门阀,察举制被世家操纵利用,门阀士族左右乡闾舆论,那个时期,便如世族的温床般,谢氏、王氏等纷纷崛起。
被举者前途远大,一步登天,豪族世家更是势力鼎盛,而寒门学子则被摒弃于权势的中心。
世族掌控朝政,使当时政局混乱,选官问题上,世族与寒门矛盾重重,斗争激烈。
直到魏国武皇帝去世后,魏文帝在大臣陈长文的建议下,正式开创了中正九品制。
这是察举制的延伸,以家世、道德、才能等三者并重。
魏武帝并非出身名门,其祖父乃与名士对立。当时名士俱都看他不起,与他对抗,乡里评议之时,对武帝名声是一大打击。
在当时武帝政权还需依靠地方士族名门,因其威望很高,不能完全废除评议,若是强行为之,只会使人诟病。最终武帝只得将名士与政权合作,以设立中正官,对名士、门阀进行控制。
这样做同样有利有弊,初时看来,武帝控制了世族、门阀及一些名士之流,使他们评议说话之时多有顾忌,但同时因为评议的合法化,也为世族、名门的发展筑下了基础。
郡中正长官由郡任官员推举,这一举动将形成朋党的名士评论之流收归朝廷管束,将所选之人,制九格登用,将来考核以便任用。
而中正亦分九品,重出身门第,上三品乃属上品,中正几乎都由二品担任,而二品又有参预推举之权,与此同时,二品中正几乎都出身门阀世族,这便使官吏选拨的大权受到了世族门阀的把持。
以至于到后期,世族名门子弟年及弱冠,不经察举,直接由家族铨选入仕,借家族门第,得中正高品。
那时谢氏之中,就有少年未及弱冠,便入仕任高官厚位。
至后期,州中正出现之后,世族门阀的势力在这一时间疯狂的发展。
曾在晋时,有记载中,一年入仕二百零九人中,一百一十九人都出身自世族门阀。
其余诸人,或多或少与世家大族亦有牵扯不断的联系。
那时选拨官员,重门第而轻德才。
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势族。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傅明华轻声的呢喃,这段话是指:三公的后代亦可继位为三公,王卿贵族的后代亦是王卿,贫贱的人地位一直低下,贵族依旧身份高贵。
这样的现状使得没有赏赐可以使其努力,惩罚亦不能戒断其怠惰。
发展到陈朝后,陈朝亦深受其害,世族实力全盛时期,朝廷之中官员大多乃是世族门阀子弟,能用、可用之寒门子弟俱都不入朝廷。
一些世族门阀之间相互之间争斗不休,天子威信不足,悼帝又好逸恶劳,喜铺张浪费,性情昏庸,朝政腐败,官员舞弊,民不聊生。
直到太祖起义,推翻陈朝,废中正九品制,推行科举。
因有前车之鉴在,太祖早期欲将世族之祸掐于苗中,手段凶狠,斩草除根。
初时看来此乃雷霆手段,可也埋下了祸根。
寒门子弟中虽不乏有才学之士,但真正才学、品德俱优的,毕竟是少数。
受过良好教养的,大多仍出身世族里。
太祖当年手段太过,使得此后的很多年里,朝廷陷入了一种极其尴尬的,无人可用的境地。
“打得下江山算什么?治得了江山才算行。”太后喘了口气,微微一笑。
那时的太祖意识到自己手段过激,应该徐徐图之时,已经是晚了。
科举制开启之初,并没有如太祖想像中的一般,天下名士奔者众,有识之士尽都投奔朝廷,以效其力。
反倒是各路人手、官员缺乏,不少人寒心当年太祖所为,俱怕遭到屠杀,有志愿者隐入山林,自得其乐,不愿受人驱使,一些世族出身真正有才学之士亦怕皇帝将来卸磨杀驴。
“前朝之时,宫里宫外,官员品位俱都制定详细,可如今,元娘,如今任职之中,官员不足前陈朝时期一半而已。”太后忍了咳,傅明华替她拿了软枕,垫在她腰后,又取来养身温补的茶,送到太后嘴边,喂她喝一些。
“这已经是皇上苦心经营多年的结局。”
太后喝了几口水,闭了闭眼睛。
先帝当年的急切,图一时痛快,却给朝局留下了极大的弊端,‘无人可用’这四个字初时听来可笑,可细细推敲之下,又实在值得人深思。
傅明华几乎可以想像得到,当初年轻的嘉安帝尚未登位前,便遇到这样一个天大的难题,他又该怎么解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使名士、学子恢复对朝廷的惧怕,进而入仕,为大唐所用,不是一个简单的事。
“所以便有了我母亲嫁入长乐侯府。”崔贵妃亦是被崔家的人,在先帝的笑脸下,被迎入了洛阳魏王府中。
太后脸上露出笑容来,叹了口气: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
正是因为当时的窘境,所以那时代表了江南的四族之一谢氏,才嫁入了长乐侯府。
她的婚事初时看来只是傅其弦撞了大运,可实则这一嫁,带来的是谢家面对皇帝所愿付出的诚意。
那时谢氏与傅家结的两姓之好,使得江洲谢家为了朝廷人才而付出了一些努力。
那一年江南有不少才子前往洛阳应试,解了朝廷当时的燃眉之急。
第四百六十一章 若有
只是这些士子的到来,对于大唐,不过是杯水车薪。
而之后青河崔家送了当时还不是贵妃的崔氏进入洛阳之中,山东士族才开始渐渐放松了对朝廷的防备与畏惧。
北方崔氏及南方谢氏对朝廷态度的改变,代表了南北双方四姓与朝廷之前试探性的接触,使得不少人对于局势呈观望的态度。
江洲谢家、青河崔氏对于天下士子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在使当时的先帝在长舒了一口气的同时,新的忧虑又涌上了心来。
正如先帝所说的那一句话:打得下江山算什么,能治得了江山,坐得稳江山才算是真行。
“那几年,皇上还年幼,跟在先帝身边,曾亲眼目睹过局势的情况,看过先帝压力重重,兴许是那时,对皇上的影响很深。”年少时的嘉安帝便有壮志,他是先帝第一个儿子,盼了多年才得来的,视若掌珠一般,先帝对他期望很高,亲自带他在身边,手把手教其政事。
与大臣议事时,也不避他,甚至有意的还会考他对事情的见解。
那个时期正处于先帝对世族既恨且又无奈不得不妥协的时候,每一次先帝的叹息与担忧,都曾被嘉安帝看在眼里。
这些对他影响很大,治理大唐多年,内忧外患仍在。
朝内人才缺失,哪怕有谢、崔两姓的努力,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太祖当年的举动,实在太过急切了。
太后说到此处,又咳了两声:
“先帝去后,他登基为帝。”说到此处,太后笑着问傅明华:“元娘,你说说,皇上是怎么样的皇上呢?”
傅明华秀眉微蹙,没有说话。
这样的问题,太后问得,她却是答不得的。
嘉安帝是个什么样的人,自有后人来评论功过。
太后见她不出声,也不以为然,脸色惨败,又咳了两声:“太祖呢?”
傅明华便道:“太祖开国,为大唐打下不世之基业,自是英明神武。”太祖去世至今,不少书籍及当时旧人,仍对他赞誉有加,他大定天下,使百姓免于战乱之苦。
他善于用人,重视纳谏,在太祖时期,名将勇士倍出。
又重视文学,设科举制,功劳难以一一述说。
太后便又轻声的笑了起来,有气无力的:
“可是太祖如此英明,为何对于当初皇上与容妃之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
她又握紧了傅明华的手,含笑道:“那时的郭家,可是功臣,酉阳王妃可是救过我一命,救过皇上一命的。”
太后说到此处,傅明华浑身紧绷。
一直以来,皇上与容妃之间,便颇受诟病。
当初强夺容妃,使容妃进宫之后,十数年如一日的宠。
甚至容家也因此而飞黄腾达,当初在太祖屠刀之下,侥幸留了根在,而后因为容妃的得宠,逐渐发展为名门旺族。
太后与傅明华说的话,让她仿佛摸到了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她身上寒毛直立,颤粟自脚底生起,让她整个人都轻轻的颤抖。
只是太后却没有给她太多思考的时间,紧接着又道:“大唐初期,国库空虚,百废待兴,朝中人才缺乏。元娘,你可知道,太祖打江山,原因为何?”太后声音沙哑粗砺,傅明华又拿了水,喂了她两口,她长哼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