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夜晚,大贺咄罗的长子大贺摩会押送着用数千头牛拉拽的攻城辎重抵达了大营。
契丹攻城辎重来源于当年隋军遗留在辽东的战争物资,渊太祚分给了契丹一部分,使契丹从此有了攻打中原城池的资本,这次契丹带来云梯、攻城梯、巢车、攻城槌和投石机等重型攻城武器。
张铉也正是担忧对方手中有重型攻城武器,才派李春赶赴柳城,加强柳城的防御能力,确保城池不失。
次日天刚亮,契丹大营内的战鼓声使柳城县上空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杨善会注视着契丹大营内的军队调动,在契丹大营的东南角,一支两万人大军正在迅速集结。
杨善会也回头喝令:“击鼓备战!”
隋军的战鼓声也轰隆隆敲响了,一万隋军在城墙上迅速部署,两万民团军作为操械手也进入了各自的位子。
这一次隋军的防御准备得非常充分,不像河北很多城池没有大型防御武器,只能靠人肉博命,柳城二十里的城墙上部署了二百四十架大型投石机,可以将数百斤的巨石抛出去四五百步远。
这种两丈高的重型投石机至少需要一百五十人挽拉,但经过李春改良后,将前拉的老式投石机改为后拉型,利用投石机上皮带弹力射出,并利用水井轱辘的原理,将拉拽发力变成双绞盘,这样,一架投石机只需要二十人便足够操纵。
李春不仅是大隋第一桥匠,他同时在军事上也卓有建树,不仅设计了绞盘式投石机,还设计了类似连弩的排弩,就是利用床弩,一次射出十支兵箭,威力强大,三百步外可洞穿盾牌,这种床弩只要两个人便可操作,也是用绞盘上弦,城头上有四百部这样的床弩,对付密集的攻城军队,杀伤力惊人。
此外还有石砲,这种石砲是配合投石机,是一种短距离重型发石机,优点是准确性高,号称巢车杀手,五十步内可将巢车击碎。
在隋军激昂的鼓声中,一万隋军和两万民团操械手已枕戈以待,杨善会目光阴冷,他要用最残酷的杀戮使契丹人难忘这一战。
仅仅扎下大营五个时辰后,契丹军便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进攻,两万大军俨如黑色的潮水向柳城滚滚涌来,一百架云梯和五十部巢车夹杂在其中,这一次进攻契丹也没有全力以赴,投石机和攻城槌都没有投入战斗。
契丹士兵高举盾牌,两万冲城兵手执长矛和战刀,士气高昂,后面是一万弓箭手,他们负责掩护,在‘咚!咚!咚!’震荡人心的鼓声中,他们黑压压地列队向柳城北城进发。
一架架云梯和巢车用最强壮的挽马拉拽,在人群中缓缓而行,在每一架云梯和巢车后面跟着数百人,鼓声仿佛敲打在巨大的木轮上,伴随着一浪一浪的喊杀声,契丹大军如波浪般起伏,声势浩大。
隋军在距离城池两里处挖了三条一丈宽壕沟,但这三条壕沟拦不住契丹人,昨天晚上高开道的手下便在壕沟上搭上厚木板,使壕沟立刻失去了作用。
在离城墙还有一里半,鼓声突然变得密集,两万契丹大军呐喊着向城墙汹涌冲去,城墙上守军紧张而又期待地注视着契丹军,仿佛在等待着什么事发生。
正面北城头上的一百二十架重型投石机开始吱吱嘎嘎绞动粗索,长长的抛射杆向后弯曲,蓄积的势能达到了极致。
城外是一片荒草,齐人膝盖,契丹大军汹涌冲来,冲在最前面的千余人忽然一片哀嚎,纷纷倒地,他们踩到了昨晚隋军第二次撒在草丛的蒺藜刺,这一批蒺藜刺有数万枚在剧毒中熬炼过,一旦刺中,轻则伤残,重则致命。
除了铁蒺藜,还有无数陷足洞,洞中倒插着一根三寸长的剧毒竹签刺,不少契丹士兵踩进洞中,长长的尖刺刺穿了脚背,进攻契丹军措不及防,又有数百人倒下嚎叫哭喊,哀鸿遍野,更恐怖是腿开始变黑肿胀,疼痛难忍,不少人打滚嚎叫片刻后,便毒性攻心而亡。
“斩断他们的腿!”
攻城主将急声下令,一条条血淋淋的大腿被斩断,受伤的契丹士兵纷纷被拖回,就在这时,天空传来一种奇异的声音,仿佛是鸽群在天空盘旋时的响声。
契丹士兵们纷纷抬头向天空望去,只见天空出现一颗颗小黑点,向他们头顶上呼啸着飞来,越来越近,契丹军中陡然爆发出一片惊恐的喊叫,那竟是一块块巨石,他们抱头四散奔逃,一块四百斤重的巨石轰然砸下,翻滚着向人群撞去,惨叫声一片,血浆四溅,被砸中几人顿成肉泥,巨石一连撞翻了十数人,轻则重伤,重者横尸,一百二十块巨石在人群中翻滚,契丹军死伤惨重,紧接着,第二波巨石群又呼啸而至。
头上巨石压顶,地上暗藏杀机,契丹大军距离城池已不到两百步,便死伤两千余人,安鲁心痛之极,他大喊一声,“回撤!”
两万契丹大军如潮水般的退了下去,城上隋军一片欢呼……
“给我拿下!”
大贺咄罗一声令下,数十骑兵一拥而上,将高开道从马上拖下来,按倒在地上,大贺咄罗走上前劈头盖脸便是十几鞭抽去,高开道脸上顿时布满了血痕。
高开道也知道大贺咄罗为什么对自己发雷霆之怒,他昨晚明明清除掉的蒺藜刺居然又出现了,还多了无数陷阱,要知道他的士兵已经走到护城河边,付出了四百余人死伤的代价才完成任务。
高开道捂着脸一声不吭,他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一定是自己的士兵刚刚撤离后,隋军又重新撒上,这让他怎么办,部署容易,清除困难。
大贺咄罗脸色铁青,咆哮如雷,指着高开道鼻子大骂:“你不解释清楚,我就拿你的手下偿命!”
“可汗,昨晚我的士兵已经清除干净了……”
“干净个屁!”
大贺咄罗将一把蒺藜刺狠狠砸在他的头盔上,高开道低下头道:“这必然是隋军今天清晨又重新部署,昨天那些没有淬毒,但今天的蒺藜刺都淬了毒,由此可见这是不同的两批,请可汗明察!”
大贺咄罗这才想起高开道是渊太祚的人,自己倒不能这么羞辱他,他扔掉鞭子,恨恨道:“那你说该怎么办?”
高开道想了想道:“卑职觉得可以攻打南城,南城那边或许没有陷阱,如果被卑职言中,请可汗夜晚派战场巡哨骑兵,防止隋军趁夜再来部署。”
“好吧!那就听你的建议。”
大贺咄罗觉得也有道理,立刻喝令骑兵道:“去南城查看情况!”
一队骑兵飞奔而去,一刻钟后回来禀报,“启禀可汗,南城外面没有发现蒺藜刺和陷坑。”
大贺咄罗当即对幼子大贺有道:“你可率三千骑兵巡视南城外,不准隋军故技重施。”
大贺咄罗下令大军回营,他发现自己准备不足,需要再做一些准备才能大举攻城。
第691章 血战柳城(三)
就在契丹大举进攻柳城的同一时刻,隋军攻克卑奢城,夺取辽东半岛的消息仿佛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向天下各郡传播,无论哪一个朝代,击败异族、收复汉家故地的消息总是会令人心情澎湃。
尤其是击败高句丽,夺取辽东半岛,这对大隋人而言又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它会让人联想到几年前大隋在辽东的连续惨败,最后天下民怨沸腾。
而张铉几乎在不耗费任何民力的情况下便夺取了辽东半岛,这又给人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开始有无数人在关注辽东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消息传到中都后,中都内一片沸腾,数万名前来参加科举的士子被胜利的消息感染,他们年轻的激情被点燃了,纷纷走出客栈、走出酒肆,在大街上载歌载舞,欢庆隋军的胜利。
消息传到长安,长安街头也是一片欢腾,四万名在长安参加科举的士子完全忘记了他们身处长安,是另一个王朝的都城,他们骨子里的民族血性燃烧起来,数万名士子在朱雀大街上游行欢庆汉民族的胜利,庆祝汉室故土被隋军收复。
尽管长安朝廷对此保持沉默,但大唐官员们都私下承认,这是一次极为漂亮的宣传战,要知道三次高句丽战役都是从占领辽东半岛开始,那时这是极为平常之事,现在却变成了民族的胜利,全民欢腾,在宣传和舆论的引导上,中都要比长安高明得多。
卑奢城外海,一艘横洋舟正缓缓向海湾靠近,甲板上站着数十名大隋重臣,为首之人正是张铉,在他身后是两名相国和五名尚书,除了吏部尚书韦云起之外,韦云起没有一同前来,他要负责朝廷的运转,所有没有机会前来辽东半岛视察。
这次出行虽然海路颠簸,对年老和身体不好的官员都是一次严峻考虑,但年过的七旬的苏威和裴矩都坚持要前来辽东半岛看一看,这是他们此生第一次登陆这处被异族占领了上百年的大汉故土,每个人的心情都十分激动。
大船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缓缓而行,眼前是一面一望无际的碧蓝色宝石,头顶是一朵朵白云,海天一色,大船仿佛融进了蓝天里,一群群海鸥在船上盘旋,发出清脆的鸣叫,一切都如此的美好。
“殿下,我们运气不错!”苏威兴致盎然地对张铉高声道。
张铉长长舒展一下身体,欣慰地笑着,“确实运气不错,我出海多少次,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好的天气和海况,看来老天很眷顾我们。”
“殿下,那就是卑奢城吗?”兵部尚书李景指着远处海湾上的一座城堡问道。
张铉摇摇头,“卑奢城不在海边,距离海面还有一段路程,不过也可以称呼它为卑奢外城,那里是卑奢城入海之处。”
这时,张铉见裴矩独自一人扶在船舷边,脸色有点难看,便慢慢走上前关切问道:“裴公感觉不舒服吗?”
“现在还好,只是昨天晚上晕船一夜,一把老骨头都差点拆散了,现在还没有恢复过来。”
张铉笑道:“在辽东半岛上有一种草药,我们叫它止晕草,用它煎水服用,基本上就不晕船了,可惜之前没有想到,早一点引到北海郡种植就好了,这次我们多采一点,每人都可以服用。”
裴矩大喜,“这是个好消息,回去就不怕了,以后也不怕坐船出海了。”
这时,几艘隋朝战船迎面驶来,为首战船上站着一名老将,正是水军主将来护儿,片刻,来护儿上了大船,向张铉深施一礼,“卑职参见大帅!”
张铉微微一笑,“我应该称老将军为上将军了吧!”
这是张铉的承诺,如果来护儿能兵不血刃占领辽东,张铉将封他为上将军。
来护儿有点惭愧道:“卑职实在愧不敢当,整场战役一共阵亡了四十七名弟兄,伤八十八人,不敢说兵不血刃。”
张铉微微一笑,“是不是兵不血刃不是由老将军来决定,也不是我张铉决定,而是由兵部判断,不过仅伤亡一百余人便歼灭了八千敌军,这个战绩就算孙武再世也不过如此。”
“卑职不是谦虚,里面确实有很多侥幸因素,甚至还多亏我侄儿写给我的信件,总之,卑职实在不敢接受上将军之职,这会让其他大将不满,他们才是劳苦功高。”
来护儿是想通了,这个上将军他还真不能接受,他刚成为张铉部下便夺走上将军之职,岂不让人嫉恨,他这是在给自己结仇家,将来对自己的子孙也不利,还是低调一点好,等众人都获升了,他再升为上将军也不迟。
来护儿又诚恳地说道:“卑职愿意接受封赏,但上将军之职实在不能接受,望殿下理解卑职难处。”
张铉明白他的难处,便不再勉强,笑着点了点头,“这个回头再说吧!我们先上岸。”
来护儿又和其他大臣见了礼,这才指挥大船向海湾内驶去,大臣们终于下了船,一个个兴奋异常,在士兵的搀扶下,顺着山道向山顶走去。
这时,来护儿又走到张铉身边,低声道:“卑职刚刚接到消息,燕城被数万契丹军队攻破,洗掠一空后又奔赴柳城去了,大约有六七万契丹军。”
这个消息着实让张铉感到意外,怎么高句丽军又变成了契丹军,难道契丹人也在打辽东的主意吗?
张铉沉思片刻又问道:“卑奢城这边有高句丽军队的消息吗?”
“没有,连一艘过来查看情况的船只都没有,就好像高句丽对半岛的情况一无所知,但事实上他们知道,我们攻占回龙镇之时他们就把鹰信发出去了,现在他们却安静得诡异。”
“其实也不诡异,高句丽对卑奢城只是鞭长莫及罢了,高句丽现在已把精力放到辽东去了,暂顾及不到半岛这边。”
“原来如此!”
走上山顶,众人又换乘马车前往卑奢城,在卑奢城下,只见一队队战俘士兵正被隋军押解着夯土铺路,五千战俘要修建一条通往回龙镇的直道,将卑奢城和回龙镇直接连接起来,路宽两丈,夯得极为结实,寸草不生。
山脚下搭建了数百顶帐篷,周围有高高的营栅,四周布满了哨塔,这里就是战俘营了,旁边还有一座军营负责看守。
“殿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