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战图-第7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渊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们今年准备进剿盘踞在延安郡的宋金刚,八万大军以练兵的名义集结在上郡,连次子李世民也亲自去了,如果再向太原城征兵,他们哪里还抽得出军队,难道调陇右之军,还是调巴蜀之军?

目前唐军还有二十五万大军,其中京兆地区有三万大军镇守,扶风郡和潼关各有一万,函谷关也有一万,陇右及河西屯兵三万,巴蜀也有三万大军,另外在上洛郡有一万驻军,太原城三万军队,河东郡和蒲津关各有五千军队,其余八万大军则集中在上郡,兵力虽然不少,但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们根本就无兵可调。

第1130章 勉为其难

这时,裴寂道:“或者我们可以在太原城征集民夫,将这些民夫整编成军队,陛下觉得如何?”

“不妥!”

刘文静立刻反对道:“用民夫守城绝不靠谱,还不如不用!”

裴寂这两年比较沉默,也很少再和刘文静抬杠,但像刘文静这样一句话便将他顶回来,又冷又硬,俨如一记耳光,着实令裴寂脸上挂不住了,他冷笑道:“我知道刘相国当过晋阳令,确实比别人更了解太原,但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水在动,船也在动,刘相国偏偏要做刻舟求剑之事,岂不是可笑?”

刘文静也冷然道:“裴相国无非是用刘武周攻城之时来证明自己正确……”

“不错!”

不等刘文静说完,裴寂便打断了他的话,“当初刘武周十五万大军进攻太原,太原城守军只有两万,我将十万太原民众动员起来,男女老少都上城,同仇敌忾,一次次击败了刘武周的军队,激战了一个月,刘武周损失惨重,最终不得不撤回马邑郡,太原城依旧巍然挺立,这是曾经发生的事实,刘相国居然说民不堪用,岂不是睁眼说白话?”

刘文静毫不示弱地反驳道:“那是因为攻城的军队是刘武周的匪兵,破城之后要屠城抢掠,杀人放火,奸淫女,但现在是张铉的军队,张铉率军队全歼了突厥大军,在太原城内是什么声望,你去调查过吗?你认为民夫会为我们拼死抵抗张铉的军队?裴相国,你太想当然了!”

“好了,你们二人不要争吵了。”

李渊不耐烦地打断了两人的争辩,“朕已经决定,民夫要用,但军队也要增援,围剿宋金刚用不着八万大军,六万军队就足够了,抽两万军队去支援太原。”

李渊又看了一眼裴寂,缓缓道:“动员太原民夫裴相国有经验,这次就请裴相国率两万军队去支援太原防御,协助新兴王镇守太原城。”

“微臣遵命!”天子既然已经开口,裴寂只得无奈地答应了。

这时,陈叔达问道:“请问陛下,那韦云起怎么办?我们还需要和他谈吗?”

李渊冷哼一声,“继续和他谈,最后谈不拢让他走人就是了,他不是提出别的方案吗?我们就用离石郡换雕阴郡,看他答不答应。”

陈叔达正想再提关陇贵族拜访韦云起一事,但他忽然意识到窦琎和豆卢宽都在场,这个话题太敏感了,他立刻克制住了。

但李渊却看出了陈叔达欲言又止,便奇怪地问道:“陈相国还想说什么?”

陈叔达只得含糊道:“微臣想和陛下再具体说一下和韦云起商谈的细节。”

李渊立刻明白了陈叔达的意思,便笑道:“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大家先回去吧!”

众相国告退,御书房内只剩下李渊和陈叔达两人,李渊这才冷冷道:“你说吧!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陈叔达便将昨天晚上他遇到六家关陇贵族集体去拜访韦云起之事详细说了一遍,果不其然,李渊的脸色立刻阴冷下来,半晌冷冷道:“六家集体去拜访,以为法不责众,朕拿他们没有办法?”

“微臣觉得他们这样做并非是想背叛陛下,而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李渊目光冷厉地盯着陈叔达。

陈叔达额头已见汗,低下头嚅嗫道:“只是在表达对陛下的不满。”

“不满?哼!”

李渊怒哼了一声,“朕对他们还不够好吗?两个相国的名额都给了他们,豆卢宽明显缺乏相国的资历,朕也破格提拔,他们还有什么不满!”

“或许是因为……于筠一案。”陈叔达又低声道。

李渊的眼睛慢慢眯了起来,半晌一句话不说,御书房的气氛十分压抑,陈叔达紧张得满头大汗,后背也湿透了。

半晌,李渊冷冷道:“朕知道他们是在警告朕,若不给他们赔礼道歉,严惩楚王,他们就转而支持张铉,以为朕不懂他们的心思吗?”

“陛下,适当的安抚有助于平息矛盾。”

李渊摇了摇头,“这一点相国就错了,朕也曾是关陇贵族一员,朕很清楚他们的想法,于筠一案不过是他们的借口罢了,关键是他们看到了张铉打了几次胜仗,我们丢掉了洛阳和荆州,他们就害怕了,想给自己留条后路,便拼命去巴结张铉,他们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陈叔达还是鼓足勇气劝道:“陛下,世家追逐利益是他们的本能,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微臣一直劝陛下,恩威并施方是长久之道,陛下已经利用于筠案打击了关陇贵族,那么适当的安抚便能稳住他们的情绪,现在他们还只是表达不满,可如果逼他们过份,微臣担心他们就会实质性地支援张铉了,陛下,一味使用大棒可不行啊!”

“那陈相国说,朕该怎么安抚他们?”

“陛下,方法有很多,比如把五相扩大为七相,让独孤家族也获得相位,那么他们就会稳定下来。”

陈叔达用心良苦,他知道独孤家族不满的根源在哪里,根源就是上一次相位之争,独孤顺败给了窦威,由窦威推荐豆卢宽出任相国,独孤顺为此耿耿于怀,不惜将大量的高奴火油给了当时的北隋军,也给独孤顺招来杀身之祸。

如果给了独孤家族相位,独孤家族就会被安抚住,没有独孤家族的带头,其余小家族也闹不起来,陈叔达看问题很准,一语便点中了关键之处。

李渊沉思片刻道:“但朕想不到独孤家族中谁可以为相,原本独孤怀恩还可以,但他已经死在洛阳了。”

“陛下也可以让独孤篡推荐大臣为相,效果也是一样。”

“好吧!这件事让朕再考虑考虑,扩相是大事,需要时机成熟才行,我们也不急这一时,等世民剿灭了宋金刚,在胜利的鼓舞下,扩相就顺理成章了。”

“那陛下至少先给他们一点甜头,比如提拔为太守等等,先安稳住他们,让他们明白,陛下并没有敌视他们。”

“这个倒可以,那陈相国觉得提拔谁比较好?”

陈叔达就在等这个机会,他连忙道:“于筠次子于唯良现任姑藏县令,已经有五年,陛下可以提升他为武威郡太守,微臣认为,这是最好的和解姿态。”

李渊的本意是不想给于家翻案,但经不住陈叔达的一再劝说,他终于让步了,“好吧!仅此一次,但陈相国要明白,这是朕勉为其难。”

“陛下乃仁慈之君也!”

……

韦云起出使长安的意图其实并不复杂,首先是代表大周帝国来拜访长安,从气势上压倒长安朝廷,让唐朝的文武百官都亲身感受到大周帝国统一天下已是大势所趋。

其次便是和唐朝商议,用三郡来换取太原城,这里面隐藏的以弱易强的战术已经被刘文静看透了,不但不答应交换,反而决定向太原增兵,从这个角度来说,韦云起的出使并没有成功。

而第三个目的便是加强双方贸易,这也是最简单也最容易达成共识的议题,在第二天,陈叔达便代表唐朝和韦云起达成了一致,放开双方商队往来,双方朝廷免掉商队的税赋,促进物质交流,唐军将准许长江船队进入巴蜀,双方都同意,即使双方爆发战争,也不会影响双方进行贸易。

作为诚意的表现,周朝同意,除了生铁和兵器外,其他物资都准许流入唐朝,这里面包括了从前严禁输唐的粮食和盐。

双方达成了贸易协议,张铉便下令停止一切对唐朝的军事挑衅,军队转入休整训练阶段,大周帝国开始为期半年的战争准备。

双方同时也达成了各派长驻使臣的协议,周朝派礼部侍郎温彦博长驻长安,作为对等原则,唐朝则同样派礼部侍郎封德彝长驻中都,便于双方及时进行沟通。

第1131章 兵发榆次

一场悄然而至的秋雨已经整整下了十天,雨势不大,带着一丝深秋的寒意,细细密密扑打在人们脸上。

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着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并州北部的大片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树木都已光秃,秋雨将老树洗净,但无情地秋天却剥去了它们美丽的衣裳,使它们阴郁地站着,褐色的苔藓掩盖住了它们树皮上的深深皱纹。

这场延绵了十天的秋雨也使地面变得格外泥泞,官道上到处是浑浊的水洼和泥浆,使行人寸步难行,只有凭借畜力才能勉强在泥泞的官道上缓缓而行。

这里是太原郡榆次县以东三十里外的官道,北方是荒凉的野草地和大片灌木丛,数里外便是一望无际的森林,一直和更远处的巍巍山脉连成一体。

而官道南面则是大片麦田,同样的一望无际,秋麦已经收割,麦田变得光秃秃一片,到处矗立着人形的麦杆垛,再远处则可看见巨大的水车,有水车就有河流,涡水就在水车下方,静静地向西流淌,最后注入了更加宽阔的波光粼粼的汾水。

下午时分,远处传来了激烈的马蹄声,就仿佛今天夏天社庙求雨仪式中旱魔出现时敲打的皮鼓声,很多人抱怨那一次的鼓敲得太狠,结果引来了没完没了的秋雨。

片刻,一队唐军骑兵在蒙蒙的雨雾中疾奔而来,马蹄下泥水四溅,吓得几名骑着毛驴的乡农连忙冲到麦田里躲避,待骑兵远去,雨雾中便可听见他们恶毒的诅咒。

他们确实非常憎恨驻扎在榆次县军队,榆次县驻扎了五千唐军,他们并没有扰民,但自从相国裴寂来到太原后,没完没了的劳役就像这没完没了的秋雨一样,一次又一次压在太原民众的头上。

被征发去修建仓库,被征发去修建城墙,被征发去拆除榆次县的城墙,然后更大的噩梦便出现了,两万多名榆次县的乡农再次被强行征发去修建新城墙,这一修就是三个月,耽误了农活,耽误了秋收,今年的秋粮比减产四成。

虽然粮食欠收主要原因是夏天的旱灾导致,但务实的农民并没有把责任推给老天,而是把满腔的怒火发泄在瘟官裴寂和唐军身上,据说求雨仪式上被乱棍击打的旱魔就穿着纸糊的宰相官服。

裴寂在几个月前被派到太原协助新兴郡王李德良驻守太守,裴寂采用了众星捧月的防御方式,月亮就是太原城,而在太原城外围部署三座军城,它们则是拱卫月亮的众星。

榆次县是其中最大的一座星城,位于太原城以东约三十里,是一座人口近十万人的大县,裴寂征发了两万民夫,用了三个月时间重新了修建了榆次县城,虽然无法和太原城的高大坚固相比,却也能有效抵挡隋军的几轮进攻,从而给太原城的防御部署争取到宝贵时间。

这支唐军骑兵便是榆次县驻军派出了外围巡哨,由十名骑兵组成,巡哨范围在周围百里之内。

骑兵在泥泞的官道上一路疾奔,除了乡农渐渐消失的咒骂声外,雨雾中同样充斥着一名唐军士兵极度烦躁的咒骂声。

“我们已经是第三次巡逻了,刘江他们队却一次没有轮到,真他娘的不公平,我就不明白,校尉到底是怎么安排的,他究竟得了刘江多少好处?”

这名年轻的唐军骑兵声音听起来还很稚嫩,属于那种已经长了毛但还没有长全的年龄,被鹰棱盔包裹的脸颊边上还有几块明显的雀斑,他一路絮絮叨叨地抱怨,终于触怒了奔驰在最前面火长。

“闭上你的乌鸦嘴!”

火长粗鲁而严厉地骂了一句,年轻骑兵吓得差点从马上摔下去,紧紧闭上了嘴,眼睛里闪过一丝懊恼,他知道自己要倒霉了,前面几名年纪稍大的骑兵幸灾乐祸地回头看他一眼,甚至有人得意地吹了一声口哨。

果然,中午时分,当骑兵们躺在一棵比较干燥的大树下休息吃干粮时,这名可怜的年轻骑兵却被派去四周放哨,继续享受寒风冷雨的滋味。

这就是军队的规矩,有时候火长的脾气比军队主帅的怒火还要可怕得多。

“头儿,让那个小子休息一下吧!他毕竟才十五岁。”一名老兵吃饱了干粮,心中终于生出一丝怜悯。

“别管他,他那个婆娘碎嘴若不改,打仗起来第一个死的就是他,老子会让他第一个去冲锋。”

“头儿,你说北隋军会攻打太原吗?听说下一场战役就是太原。”

“别再说北隋军了,人家现在是周军,大周帝国的虎卫军,听起来都有气势,说实话我不知道,不过太原早晚会有一场大战,我倒希望裴相国直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