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来是王侯-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多谢。”赵云先是行礼谢过吕布,也不矫情,坦然接受让的三招。
    “既然如此,我就不客气了。”赵云说完抬枪便刺,毫无花俏。
    吕布原本还很镇定,但是当赵云一动之后顿时大惊。
    赵云的枪刺的实在是快,害的他不得以开始闪避。
    “喝!”赵云眼见一枪刺空,就是接一记横扫。
    吕布倒也厉害,当下一个后退,轻易化解。
    赵子龙当然没那么简单,半路收枪,直接一枪又照着吕布刺去。
    这让吕布很是窝火,但是他说要让三招,又不能反悔,眼看着躲不过去了,急中生智之下,生生的使出了一记铁板桥的工夫。
    周围一阵叫好,赵云得势头不饶人,前冲两步,改刺为劈。
    “三招已过,看我如何收拾你!”吕布早已憋了一肚子火。
    刚才要不是自己机灵,险些闹了个笑话,怎能不气。
    他猛的一下将银枪架开,方天化戟一抖,对着赵云便刺。
    “来的好。”赵云人往边上一斜,枪尖一点地,整个人倒了下去,又一点,顿时借着枪身弹力飞退三五步。
    “倒是有些本事。”吕布也不得不承认,赵云起码身法上够快,自己要想击败他,决非易事。若是战场之上赵云一心想跑,撇开马匹的情况,自己几乎杀不死他。
    不过此时比武,自然不可能逃跑。
    “看看你的力道如何,刚才是否有吃饱啊!”吕布手中方天化戟重约四十多斤,长一丈二,丝毫不比银枪短,反尔还要长些。枪头沉井字形,可劈可砍,但是却极难使用。一般这类武器能使用的都是些高手,比如项羽之流,都是使用戟。而戟里用如此怪的方天化戟的,他应该是第一个,第一个用的如此之好的。
    而枪在古代其实就是矛,为刺兵器,杀伤力很大,其长而锋利,使用灵便,取胜之法,精微独到,其他兵器难与匹敌。故称为“百兵之王”。
    赵云的银枪大概有一丈左右,与人差不多长,却使用的极其灵活。
    此时他见吕布狠狠砸来,顿时拿枪尖往吕布戟口一挑,转上半圈,简单化解,又惹的周围一阵叫好。
    话说年拳月棒久练枪,想要用好是非常难的。类似赵云这样把枪法练到及至,就好象自己身体一般随意控制是不简单的一件事。
    但是他太小看吕布了。
    项羽,薛仁贵,郭子仪等皆是用戟好手,吕布一向就是以项羽这样的大人物来为自己做比较的。他如何能容忍一个小辈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自己,在他看来,赵云的行为就是。
    “想躲,我看你如何躲!”吕布顿时来气,挥着方天化戟对着赵云就扫。
    很明显,吕布有些浪费力气,那武器足有四十多斤,换成一般人,恐怕都挥不起来。
    偏偏在吕布手中,犹如空心的一般,舞的飞快。
    赵云自然知道这戟的分量,不可能去以卵击石,连连闪避。
    连续闪避二十来次,周围又开始骚动起来。
    忽然吕布双目精光暴射,速度再快一倍,改扫为刺,顿时让赵云措手不及。
    他急忙横枪一挡,因为方天化戟的井字形,他还是挡住了。
    “叫你挡!”
    吕布推了赵云一路冲跑,赵云没想到吕布如此大力,自己一边艰难维持着后退,一边死死的抵着枪不让方天化戟再近一些。
    若是再近,那戟头就扎到自己胸口了,惊出了赵云一身冷汗。
    “哼!撒手!”吕布忽然猛扭戟身,顿时井字转动,赵云觉得一股巨力,自己几乎把持不住。
    惊人的一幕发生了,赵云忽然借着扭力连人带枪转了一个360度,终于拜托了吕布的戟击,再扭身,一枪直接朝吕布门面刺去。
    两人顿时停住了,只听到吕布的声音冰冷冰冷的:“可惜,我的戟比你的枪还要长些。”
    “我败了。”赵云收枪,打心眼里佩服吕布的武力高超。
    到底怎么回事呢?
    原来刚才赵云是险中求胜,顺手一击,直刺吕布门面。
    但是吕布竟然反应过来,一戟直接刺着自己,戟已经快到点到自己额头,而自己的枪却因为长短关系,离吕布尚有2尺。
    不过他完全可以将手中的枪投掷出去,这样就不存在长短之说了。
    只是刚才事实证明,他的头必然会被吕布爆掉,而吕布是否能躲开投掷出去的长枪,还是一件未知数,估计只有吕布才能明白。
    这样的话,赵云就等于是有死无生,相反的吕布还有一线生机,比了一下,还是自己输了。
    “小将自从出道以来,不曾遇到敌手。今日败在吕将军手中,心服口服。”
    “有你的枪法,足可傲视群雄了。”吕布也不多说,直接转身离开战场。
    好戏就这么散了,但是周围的人都不愿离开。
    有人提议不如多来几场,顿时得到响应。
    于禁倒是不在意,他在后面与十几位将军交手,都是空手,全部胜利,并且赢的非常轻松。
    这时候早就被惊动的貂禅和张泉也在一边观赏,他们刚才正好也看到了吕布与赵云的比斗。相比之下,貂禅还觉得可以,张泉就很是热血了。
    习武之人,能看到如此厉害比斗,简直就是一大快事。
    “看起来吕将军与赵将军真乃王佐之才,加上陈宫军师,乃是鬼谋之士,我想夫君应该可以安心了。”
    “可不是么。”张泉没好气到:“没见他正睡的香么,我保证明天起来后悔死他。”
    “是么?”
    “错过了吕将军与赵张军的比斗,任何有向武之心的人都会哭的。”
    “哈哈。”貂禅也乐了,看着比武场上的于禁,不由叹到:“于将军倒也是高手,只是现在似乎没甚对手。”
    “恩,妹妹你来。”张泉拉着貂禅过去,貂禅不解,也不多问,跟着张泉一路来到了比武场边上。
    “参见两位娘娘!”所有人见到她们两人皆下跪行礼。
    “都起来吧。”貂禅点了点头。
    “快些起来,皇上酒醉,我们姐妹看到你们比武很是好奇,于将军一会就连胜了十多场,我想应该派张将军与你一搏,你看如何?”
    这自然是指的张辽了。
    张辽的能力出众,无论是兵法之说,武将单挑,还是谋略用人,都很有一套,堪称全才。
    也就是因为如此,刘辩却一直最不放心张辽,将其留在身边。
    因为张辽要用,实在是太好用了。若是将张辽好用,能用,大用,则会让其统领一方。
    如果张辽背叛,那对刘辩而言是非常大的损失。
    在二女走后,刘辩不久便醒了过来,酒意也醒了大半。
    他之前喝过一些醒酒的汤药这会起了作用,城外尽是张辽之名,刘辩却不想出去看。
    若说信任,刘辩最信任的是荀彧。
    先不说自己和荀彧从小交情,两人的感情,从历史上对张辽的评价而言,张辽原本是吕布麾下,只是不怕死,却投降给了曹操。
    而高顺则不然,从一而终,虽然吕布怕死,但是吕布死,高顺亦死。
    相反张辽,在拥有20世纪独特观念的刘辩眼中,他随时可能背叛。
    当初能背叛吕布,将来会不会背叛我?
    当初张辽能骂吕布胆小,为何你不跟随吕布一起去死?
    高顺就不骂吕布,虽然听起来有些愚忠,但是哪个人不喜欢这样的手下。
    不管其主是对还是错,高顺总是在其一方,不可能站在对立面。
    如果有一天,刘辩被袁绍抓住,自己怕死是必然的,张辽会不会站出来怕自己贪生怕死?
    这对刘辩而演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他考虑事情就得考虑这些。
    反观荀彧,历史上,荀彧不但是堪比张良的谋士,还是与肖何有的一拼的识人高手。我们熟知的郭嘉、荀攸、钟繇等均是通过他的推荐才获得曹操的重用。而且荀彧的道德水准的确是属于清流名士一级的,他身居高位也能折节下士,但绝不以私废公。据载他的一个随从才能一般,一次向他求任议郎这个官职。荀彧笑着回答:提拔官吏是为了选拔贤能,如果随便经我的手就可以封官,那大家会则么看我呢?这种任人唯贤的精神在以推选和征召为手段来选拔官吏的东汉乃至三国是极难能可贵的,就算拿到今日之中国,真正能做到像荀彧这样的官员恐怕也是不多的。
    荀彧不但善于发现和推举人才,而且他自己是个不夸耀功劳的人。据《彧别传》记载,曹操曾经写了专门的奏章来请汉献帝表彰荀彧的功劳,文中有“天下克定,彧之功也”。但荀彧以没有野战之功来推却,后来经由曹操亲自写信(夫功未必皆野战也,愿君勿让)给他方才接受,可见荀彧是个不伐其功的人。当然,这里面也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也许荀彧已经看出曹操有不臣之心,要保持和他的距离。因为原文有“彧固辞无野战之劳,不通太祖表”。荀彧居然敢以汉尚书令的职分来扣押曹操给汉献帝的奏章,虽然是不伐其功,但从曹操角度来说,荀彧似乎不再是当年他手下一个属官了。应该说曹操对荀彧是大加封赏了,曹操让荀彧的兄长荀衍总督河北事务,以他的侄子荀攸为军师,甚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荀彧的长子荀恽,给荀彧的食邑达到两千户。但这一切似乎并没有消除和软化荀彧的拥汉立场。后来曹操更是要推举荀彧为三公,而荀彧则让荀攸帮着他推辞,来回十几次,曹操终于作罢。荀家既然是中原士林的领头羊,那么他们对士人的影响一定很大,所以曹操极力拉拢。但荀彧深知如果接受的曹操的表彰和封赏,那就表示荀氏倒向曹氏,而背弃了刘氏。这不但将违背自己多年来匡正天下的宗旨,也将使荀氏家族处于清流议论的浪尖上。所以如果接受了封赏,拿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原话讲,就是“欲置孤于炭火上耶。”
    然而,并不是所有士人都像荀彧这样“冥顽不灵”。公元212年,即建安十七年,谋士董昭等劝进曹操为国公,加九锡。曹操来征询荀彧的意见,其实就是来让荀彧表个态,这样拥汉派就无话可说了。但荀彧认为曹操是“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且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这一次,两个人的政见彻底相左,不但如此,荀彧可以说就是在指责曹操背叛了“革命宗旨”,且认为要求加九锡非有德君子所为。但鉴于朝廷中拥汉派的巨大声威,董昭等人的劝进只好无疾而终。至此,曹操“心不能平”。濡须口今安徽无为北大战爆发,曹操一反以往令荀彧主持后方的惯例,非要以劳军的名义拉荀彧出征,(估计一是怕荀彧在后方搞出事情。二是想借机教训教训他,当然不会像对杨修那样简单杀掉。三或许是因为荀彧当时身体本来就不好,想把他自然拖垮。也许以上兼而有之)但荀彧到了寿春就称身体有恙,不能跟进。(估计一是托疾免祸,二就是的确有病)最后,荀彧就死在寿春了。当然死因说法有很多,有自杀,有毒杀,有忧愁而死,有病死。总之,荀彧的死标志着曹魏集团中拥汉派势力开始衰弱,曹操也逐步从一个匡扶天下的能臣转变成意图篡汉的贼子。而从时间上看,荀彧死后一年即建安十八年五月,曹操终于如愿以偿,进封魏王,加九锡。但鉴于拥汉势力依然强大,曹操也不敢霸王硬上弓,只好以一句“吾其为周文王”来自嘲。但公元216年,曹操杀死了拥汉派名士首领崔琰并罢黜了另外一个名士清流首领毛玠,最终为曹丕的顺利登基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纵观历史,荀彧虽然为坚持自己的理念付出沉重代价,但历史对他做出了公正的评价,裴松之这样写道:“及至操霸业既隆,翦汉迹著,(荀彧)然后亡身殉节,以申素情,全大正于当年,布诚心与百代,可谓任重道远,志行义立。”联系当今之世,不论你是混迹于公门之内,还是托身在私企之家,现代人大都学会了和老板保持一致,借之以升官,凭之以发财。陶渊明再清高不过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但像荀彧这样进一步即可成皇亲国戚而不为,坚守道义,不惜身殉的又能有几人呢?
    如此忠义之人,刘辩怎能不多加利用。
    历史上荀彧乃是忠于汉室,宁愿身死也要维持汉室,不是曹操。
    巧了,刘辩刚好就是汉室皇帝嫡系,目前也是唯一的所谓法定继承人。以荀彧为人来看,就应该死忠于自己了。
    有人对于自己死忠,刘辩还是高兴的。
    再说,刘辩喜欢荀彧的赏识人才的能力。
    此次叫荀彧去找徐庶,去说服诸葛亮,就是欣赏他的能力,希望他去帮自己多招揽一些人才。
    而且以后随着荀彧资格老成,应该会帮自己找到很多人才。
    如此一来,当初曹操的满是将才谋士的场面迟早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