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冒牌书生-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细菌这种东西,在我们的胃里,细菌们若有思想,也肯定认为那个拳头般大的胃,就是它们的整个世界。天地万物,未必没有思想,细菌们属于生物,未尝不会没有思想,而就算是花和草,也许也有不为人知的思维存在,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其奥妙罢了。任何生物,都有它眼中的宇宙观,这也许就是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的正解吧。可惜,了善是不懂什么是细菌的,和他说了也白搭。
    了善哈哈一笑:“有趣,不过,这巨人还能睡上几万年?”
    我微微一笑:“巨人的时间和我们不一样,他的一刻钟,也许就是我们的几万年。不是有这种说法吗?天上一日,地下一年。可见,时空在不同的环境,是不完全一样的。我们不能理解这种时间观念,只是因为我们习惯了我们计算时间的方式,无法想象别的方式。时间是这样,空间也是这样。别人都说这宇宙是无限大的,但我不这么认为,再大,也该有个边,只是我们人的思维和眼力不能到达罢了。
    我曾想过,这天穹之外,有一群巨人,我们只是他们眼中可怜的小生物,和蚂蚁没有什么两样。都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想想也确实是这样。蚂蚁眼中的众生和万物,在我们眼里,无非是一些小米粒罢了,又有什么区别,我们毁灭一个蚂蚁窝的时候,又何曾会想过它们眼中的万物的区别。所以,如果真的有天神,有我们想象不到的巨人,那么,我们就是蚂蚁。”
    了善皱了皱眉头,似乎被我的胡说八道给震惊了。
    我得意地笑了笑,继续胡侃:“那些巨人们制作出我们人类和这沧海桑田,然后在几百万光年外俯视着我们的悲欢,安排着我们的命运。我们也许是他们手中的一粒棋子,我们所做的一切,其实只是他们的一个游戏程序,我们是NPC,只是我们不能发现这一切罢了。等到有一天,我们忽然跳出这个世界,用第六感、第七感去感受这世界,才会发现,哦,原来这世界是这样的,原来以前我们所想的、所做的,是那么的可笑。难怪有人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我陷入沉思状态,滔滔不绝地说着,浑不知道自己用上了许多现代的词汇。了善的眉头越拧越紧,忽然高诵一声:“南无阿弥托佛。”
    我从沉思中被惊醒过来,讪讪一笑,为自己的想思乱想而惭愧了一下。却见了善正色道:“李施主,你走火入魔了,这样乱想乱猜,佛祖会抛弃你。”
    我长吸一口气,慢慢清醒过来。我望着逐渐暗下来的苍穹,叹道:“这世界上,真有佛和魔吗?佛与魔的界限,又有谁能真正分得清?都说佛与魔,善与恶,只存在一念之间,但如果佛祖也那么贪婪,容不得世人对他们的一丝不敬,甚至容不得世人自由地想象和言论,那么,佛与魔,又有什么区别?”
    了善长叹一口气:“李施主,你不要妄言妄语罢,你居然连佛都不相信了,也不怕死后入拨舌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我嘿嘿一笑,想起穿越后的一切,不知不觉地就起了怒火:“这世上如果有佛,怎么会有这么多战火,会死这么多人?白骨如山,这就是佛祖眼里的视万物为刍狗吗?”
    了善竭力辩驳道:“前世有因,后世有果,生老病死都有轮回定数,报应丝毫不爽,分毫不差。你若寻着这种思路想下去,连佛祖都要怀疑,那么,你就再也求不到佛理的正解了,只能南辕北辙,越走越远,最终引魔入心,引火烧身。”
    我苦笑道:“前因后果?我问你,河南和陕西同时饿死几十万灾民,都是因为前世之因吗?他们生下来就集体等着未来的某一天,同时饿死,却都是因为前世之孽因,这可能吗?大旱的时候,佛在哪里?既然有佛,却又撒手不管,把我们当成无关痛痒的蝼蚁,那么,我们这些可怜的蝼蚁,又为什么要敬佛尊佛,把啥事都不管的佛放在庙堂之上,恭恭敬敬地供奉着?”
    了善又叹了口气:“你如果以抱怨之心去观望仙佛,那你就会误入歧途,永远也得不到正解。”
    我呵呵一笑:“真有正解吗?”
    了善语重心长地说:“当然有,只要你用心去看这世界,随着佛家经书去寻找,就一定有正解,否则,自个儿胡思乱想,钻牛角尖,就一定会入魔。”
    我笑道:“佛家经书?那只是纸上谈书罢了。我想要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感悟,而不是照猫画虎。我这么想下去,这么在红尘中体会下去,总会求着正解。这正解,谁也不能给我,只能我自己去寻着。”
    了善叹道:“这婆娑世界,转眼成灰,施主又何必执着于一念。整日想着求正解,却如身在庐山,不知山之真面目;执着前行,却忘却了来时之路。俗语云,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心中一凛,顿有所悟:“说得好。整日冥思苦想,不如不想,功到自然成,还是喝一杯去吧,梦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了善摇头叹道:“唉,又入魔了……”
第一百章 杏山突围
    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这种闲谈论禅的生活很快就到了头,又该上战场了。这是1641年的农历二月十三,雪融尽了,草色更青了,野花儿也开始绽放花蕾儿了,春天来了。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三十多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塔山出发,要趁着春天好好收拾一下满清人。
    春暖花开,已经有鸟儿在林中鸣叫了,可惜它们大多成了狙击手枪法的试验品。
    最难搬运的是那些红夷大炮,我们将两门炮留在了宁远,其余十五门大炮全都运往塔山。这种炮,我们试验过威力,确实很惊人,既打得远,又打得准,而且是开花弹,一炮轰过去,炸死了许多山上的小动物。但这种炮实在是太重了,马拉得十分吃力,在遇到泥泞处时,经常陷下去,以致于后来我一看到泥巴路就有些心惊肉跳。还好,崇祯弄了铁轮和铁板,不然我更不知道该如何搬运这些庞然大物。
    锦州,那是我心头一块长久的痛,祖大寿,我一定要救他出来。但是,经过了这漫漫的冬天,他们还能顶住吗?很难想象,与十余万满清军队打了这么久的持久战,被围困近一年,这三万多军民是凭什么意志支撑到现在的。
    两天后,兵至塔山。我们留下一万步兵守塔山,剩下的三十五万余李家军和一万七千名关宁铁骑,汇成了三十七万人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杏山前进。
    杏山地区山势险要、地形复杂,山路崎岖,满清人是否已得到我们进军松山的消息,并在此设伏,成了我的一块心头病。我把宋献策、牛金星、李自成、袁时中、红娘子等几个总兵和副总兵找来,和洪承畴一起商议进军之事。
    李栋死后,多了一个副总兵的缺,我奏明朝廷,保荐红娘子做副总兵。在奏章中,我列举了当朝女将秦良玉的例子,呼吁朝廷用人不惟男女。为此,我还引用了女革命家秋谨的一首诗:“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震九州。”
    秦良玉的故事是宋献策告诉我的。今年已66岁高龄的秦良玉是明末有名的女将,丈夫是四川忠州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丈夫死后,秦良玉代领其职,所部号白杆兵。多次率兵平叛并北上御清,打败过清兵和张献忠、罗汝才,秦良玉一杆梨花枪,以一当百,杀得清兵闻之胆寒,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得到了明熹宗的特殊礼遇,受都督佥事,充总兵官。
    十一年前,明熹宗驾崩,崇祯刚即位,清兵趁机由蒙古人作向导,从龙井关越过长城,直奔向通州,京师形势十分紧急。明朝廷再次诏令天下诸宫镇边勤王,自然忘不了调遣屡屡抗清有功的女将军秦良玉。秦良玉接旨后,立即带领白杆兵赶住京师,并与清兵在京师外围相遇,时年已五十五岁的秦良玉手舞白杆长矛,好似瑞雪飞舞、梨花纷飘,锋刃所过之处,清兵不是头落地就是手脚分家;所有白杆兵将士,无不以一当十,威猛如虎,打得清兵落荒而逃。很快,秦良玉接连收得了泺州、永平,解救了京城之围。崇祯听到捷报后,在平台召见了秦良玉,并感慨万千地为她连作四首诗,第一首就是:“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这首诗,和我引用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提起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固然有花木兰和穆桂英,但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秦良玉一位,可说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一名女将,因此崇祯对她高看一眼,可说是破了千古之例。所以当我在北京受封之时,提到用女兵之事,大臣们虽然反对,但还是有所宽容,但对用女将一事,则认为已开了一个先例,断不可再开此例,以免越演越烈,女子夺子男子之军权。当时崇祯妥协了,没有给红娘子封官。
    知道秦良玉的先例后,我心中就有了数,在奏章中声明:虽然崇祯皇帝授我“便宜行事”的大权,但我还是尊重朝廷意见,虽然想直接封红娘子的副总兵之职,但还是先奏明朝廷再行定夺;不过女兵二万,数量庞大,若不由女将来统领,确有诸多不便之处,由男子统兵难免会不和谐云云……不如学学秦良玉之事,给红娘子一个名正言顺的官职。不出所料,听说朝廷官员争议颇大,但崇祯顶住了压力,批复很快下来了——“准。”
    我们的讨论结果是步步为营,稳步推进。
    这段时间里,我们从山海关降兵身上剥来了七千多套军服,并带来了一些通晓汉语的满清降兵降将,准备利用他们玩些小动作。我本想要开路先锋全换上清兵衣服,以迷惑清军,更好探路,也利于突袭,但是宋献策坚决反对,称这是我们的一着妙棋,不必浪费在探路上。我想起突袭洛阳和开封的战例,也颇为心动,想这些奇兵,不如留着到解救锦州之围时再使用。而目前这段路,我们有三十多万人,就算清兵设伏也不怕,穿鞋的不怕光脚的,咱们和清兵拼人数,只要不出现惨败,还是大有前景的。
    不过,为减少可能中伏时的士兵伤亡,我们决定把关宁铁骑留在后面断后,李家军用枪炮开路。清军最可能设伏的地点,是一段叫“十八盘”的山路,那里有不少峭壁悬崖,箭能射下,却不能射上,同时山路不宽,弯道多达十八道,是设伏兵的绝佳场所。想到我几月前在聚宝岗的设伏经历,我不由得警惕起来。
    大军上了十八弯山路了,我们都十分谨慎,把粮草放在大军中间,把火枪手和大炮放在靠近前面的位置,缓步推进。
    十八弯走了一千米,我们仔细地观察着两旁山坡上的动静,但一直风平浪静。走到一半时,队伍已拉成一眼望不到头的长蛇阵,这时我发现两边的山坡上有些不对劲了,于是下令,放了五发炮弹试探山坡上的虚实。不出所料,山坡上顿时有了动静,人影幢幢,惨呼声此起彼伏。我们当即按事先的方案,追加了十多发炮弹,清兵们都从林中现出身来,如潮水般地退向了山顶。他们上了山顶,我们的大炮的炮膛角度不能调到那么高,就拿他们没办法了。
    与此同时,开路的五百名骑兵也风风火火地奔了回来,大声示警。
    “来了,”我心中一凛,大声下令:“枪炮手准备。”
    队伍前是三千名火枪手,他们听令后,立即准备好火绳枪,爬上山坡,占据好有利地形。
    转过一个弯道,山路开阔起来,随着如雷的马蹄声,前面密密麻麻的满清兵大声呼喝着,迎面冲了过来,他们手中握着弓箭,蓄势待发,准备把我们拦截在这个弯道中,打我们一个进退两难。
    “放!”随着一声命令,山坡上的士兵们开枪了,他们配备的都是崇祯送来的掣电铳和霹雳铳,改进后的射程都在三、四百码左右,比清军弓箭的射程要远一百多码。在清军的弓箭还未进入射程范围之内时,火枪已经将前排清军轰下马来,山路毕竟不宽,几十匹马一倒地,顿时阻住了清军前进的道路。清军哇哇地叫嚷了一阵后,原地向我们射出些弓箭,但射得最远的也只能落在离我们几丈远的地方,而这时,我们的第二批火枪又开火了,清兵又丢了一片尸体。
    清兵见势不妙,拨马退却了。
    这么容易就解决了历史上曾让洪承畴吃过大亏的伏兵?我心中一喜,却不敢大意,令人清理掉清兵丢下的尸体和死马,继续向前稳步推进。
    不出所料,这十八弯山路上,一路上都有清兵的埋伏,火枪射程的威力被充分体现出来了,每次清兵都会留下一片尸体,但在其中一处弯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