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42-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奉先辕门射戟,赵子龙射短船帆绳索,还有徐晃射断柳树枝,无不说明他们的准头惊人,但这不是主要的。对于一个真正的弓箭手来说,准头属于次要的东西,百步穿杨那是基本功,这都不行就称不上射箭高手了。

    真正的高手射箭还要一个字,那就是“快!”

    生死一瞬间,这才是射手的真谛,赵云有准头,但赵云的速度不够快,他没有黄忠千锤百炼般的本能,所以就稍稍的取巧了一下。

    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习惯问题,赵云、吕布这样的武将更注重近身的杀伤力,弓箭对他们来说只是辅助手段而已,不像曹性,就是纯正的射手,善于把握一闪即逝的机会,但本身的武艺却不太高。

    “嘣……”乌桓峭王武艺不错,直接用手中的弯弓向上一撩,嗑飞了赵云这支羽箭。

    但乌桓峭王马上就发现事情不对,第二支羽箭直奔自己的腋下飞来,射的正是自己最难受的位置。

    这就是所谓的连珠箭了,用五根手指夹住羽箭,接连射出,但赵云并不是专精弓箭的,能连射两箭已经是他的极限了,如果在陆地上,还好说一些,没准能超常发挥,射出三箭来,但在急速突进的战马上,赵云也就能做到这地步了。

    甚至在力道、准头上,赵云都有些控制不住了,不然的话,乌桓峭王绝不会轻轻松松就嗑飞赵云第一支羽箭。

    “哈……”乌桓峭王猛的发出一声怒喝,手腕猛地一抖,弯弓发出“呜呜……”的破空声,搅飞了赵云第二支羽箭。

    但猛然发力也让乌桓峭王空门大开,一时间恢复不过来,如果赵云有连射三箭的能力,没准就将乌桓峭王射于马下了。

    赵云没有连射三箭的能力,但是别忘了,赵云手中还有一杆钢枪呢,赵云抖手就将手中的钢枪扔了出去。

    这不是赵云孤注一掷,赵云还没那么愚蠢,通过两箭的格挡,赵云已经判断出,乌桓峭王此时一定气血翻腾,绝对恢复不过来,这是顶级武将独有的感知力,战场上最细微的变化都瞒不过他们的眼睛,敌人处于什么状况,赵云了然于胸。

    沉重的钢枪发出呜呜的破空声,犹如奔雷急电,转眼间就到了乌桓峭王的胸口。

    也确实像赵云判断的一样,乌桓峭王确实竭力格挡赵云投来的钢枪,弯弓甚至都搭载钢枪之上了,但强弩之末的乌桓峭王也只能稍稍的改变了一下钢枪飞行的方向,钢枪穿透两层铠甲,透体而出。

    实际上这一切也就发生在几秒钟之内,赵云和乌桓峭王错身而过,身后拔出钉在地上的钢枪。

    两军阵前鸦雀无声,赵云非常从容的回到自己的阵前,看都没看乌桓峭王的尸体一眼,高声喝道:“赵子龙在此,何人再来一战?”

    这是赤2裸2裸的挑衅了,乌桓从来就不缺勇猛之人,一名乌桓将领越众而出,手持双刀来战赵云,但这名乌桓将领也只支持了十余招,就被赵云一枪刺余马下,紧接着又冲出一名乌桓将领,但结果也是相同的,三招之内,被赵云一枪抽在头盔上,脑浆迸裂而死。

    一连斩杀了七名乌桓将领,再也没人上去找死了,乌桓人确实有勇气,不怕死,但是也不是傻瓜,拿鸡蛋碰石头,那不是有勇气,而是愚蠢。

    乌桓峭王并不是乌桓的大王,而是一个较大的部落首领而已,他手下的乌桓将领也同样如此,他们一死,乌桓大营虽不至于崩溃,但也就无暇顾及战事了,大家都等着重新瓜分地盘人口呢。

    至于救援袁谭,去你……妈的吧!袁谭和乌桓峭王关系好,可是和我们没什么交情啊!再说了,没见到那个叫赵云的有多狠吗?乌桓峭王那么高的武艺都被秒杀了,咱们凑这热胡闹有意义吗?可别把自己搭进去。

    这就是众多乌桓将领的想法,乌桓峭王要是活着还好办一些,死人是震慑不住这些虎狼之辈的,所以,有些人已经准备偷偷的撤兵了。

    李重并不知道这一点,仔仔细细的准备了两天,这才对乌桓大营发动攻势。

    结果李重发现,自己战前所作的种种准备都是无用功,乌桓骑兵连像样的抵挡都没有,就哄然而散了。

    李重急忙叫赵云等人带领骑兵四处追杀这些乌桓人,能杀多少那就杀多少吧,反正他们不会再回来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 袁谭投降

    更新时间:2012…10…18

    这是一场大规模的围捕行动,战果极其……惨淡,大多数乌桓骑兵都逃过了赵云等人的追杀,回到塞外,落网的三五百乌桓骑兵,那真是倒霉透顶了,就是运气不好而已。

    派人联络了张辽,李重死死的堵住袁谭北上的道路。

    此时南皮之中已经乱成一锅粥了,主战派,主降派各持一词,吵闹不休。

    主战派的是以审配为主,主降派主要以辛毗为主,审配的说法就不用描述了,无非是什么忠义之词。

    而辛毗的言语则要现实的多,现在张辽、李重联手将南皮重重包围,怎么守城啊,原本指望乌桓峭王能破解颓势,没想到乌桓峭王还没动手呢,就被赵云刺死在营门前,数千乌桓骑兵一哄而散。

    粮草之类的南皮确实有,但没有援兵啊!没有援兵,粮草早晚有吃光那一天,孤城不可久守这个道理谁不懂呢。

    看着下面吵作一团的群臣,袁谭脸色铁青,他也开始考虑是战是降的问题了,其实无论是战是降,袁谭都不担心自己的小命,按照父亲和曹操的关系,曹操不会对自己下毒手的,袁谭知道,曹操是个很重感情的人。

    但是袁谭必须要考虑地位问题,如果自己现在投降,于情于礼,曹操都会给自己独自领兵的机会,甚至接着让自己镇守南皮都说不定。

    可破城之后再投降就不一样了,虽说曹操也不会杀了自己,也能封自己一个官职,但自己可就没权没势了,只要曹操不在身边,随随便便一个领兵的将领都能欺负自己。

    可是袁谭不想投降,他还想要恢复父亲袁绍的荣光,雄霸河北,一统中原,建立一个千古不变的王朝……这不是能力问题,这时野心问题,每一个处在袁谭位置的男人都会这么想,当然……刘琮、刘琦之类的废物除外。

    但左思右想之后,袁谭还是决定投降了。从内心深处来讲,袁谭是不想投降的,但袁谭知道,现在不投降不行了,原因就是辛毗辛佐治,辛评仲治的弟弟,主降派的代表。

    辛评兄弟都是在韩馥手下投降过来的,袁绍能占据冀州辛评兄弟功不可没,但同样,辛评兄弟在军中的影响力也很大,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到军心。

    袁谭不怕死,如果没有别的原因,他原因赌一把,赌自己能守到刘表孙策出兵的时候,但那需要城内的军民万众一心,很可惜,辛毗已经动摇军心了。

    也许袁谭的兵卒很忠心,原以为袁谭卖命,但是辛毗一搅合,那就不一定了,人都有比较之心,兵卒一定会这么想:你辛毗是袁谭的心腹,都不愿意为袁谭效死,那我们更不愿意了。

    所以袁谭沉思良久,终于叹了口气,语气沉重的说道:“诸位对我袁家忠心耿耿,我袁谭心里清楚,但如今大兵压境,李子悔,张文远南北夹击南皮,南皮外无援兵,实在是难以久守……我袁谭死不足惜,但连累了众位的身家性命,就是到九泉之下,也没有面目见先父。”

    说到这里,袁谭挤出几滴眼泪,悲声道:“诸位还是开成投降张文远吧,我不会怪罪诸位的!”

    袁谭话音一落,大堂之中众人齐齐跪倒在地,审配、辛评更是以头抢地,泣声道:“主公万万不可啊……想老主公南征北战,呕心沥血才打下这片基业,不能毁于主公之手啊,大公子万万不能投降了曹孟德阿。”

    袁谭听的心中酸楚,却强行忍住悲声,只是面皮抽动,默然不语。

    见到袁谭似有愧色,审配高声呼道:“主公,审配愿意带领八百死士,冲击敌营,打通突围通道。”

    辛评也高声喊道:“属下誓死护卫主公突围……”

    “哼……”袁谭忽然冷哼一声,狠狠的瞪着二人说道:“我意已决,难道你二人还想抗命不成?”

    辛评还想要说些什么,审配却立即答道:“属下……不敢……”紧接着就伏在地上,泪流满面。

    辛评有些奇怪的看了审配一眼,也大哭着伏在地上。

    这是一个个下下的动作,除了他们二人根本就没人注意到这一点,反而松了一口气,他们不愿意承担投降的骂名,但是袁谭主动投降就不一样了,懦弱怕死的那是袁谭,可不是我们……我们还打算……誓死一战呢!

    当然,为了表现心中的不屈,这些人还是要痛哭一场的,其中哭的最有深度、最悲伤的一定就是辛毗了。

    袁谭投降可是大事,张辽自己不敢做主,急忙派人快马禀告曹操。

    那么接下来的几天,战场就十分平静了,张辽也不敢再进攻了,也不差这几天,万一……万一战事不顺,折损了士气,袁谭再不投降了,自己的罪过也就大了。

    许昌的曹操接到张辽的军情,知道袁谭要投降自己,自然非常高兴,看了一遍辛毗代写的降书,曹操眼圈也有些发红,袁谭口述的降书很感人,着重描述了一番曹操和袁绍的交情,又写了一些和曹操见面的细节……总之就是以情动人。

    曹操是枭雄,奸雄,但曹操也是血肉之躯,也是有感情的人,看了袁谭的降书心中也十分难受,再一想自己和袁绍的交情,心中也感到十分酸楚,想一想本初知道自己如此逼迫他的子嗣,在地下会不会埋怨我呢?

    在胜局已定的情况下,曹操的感性上来了,长叹一声,说了句:我对不起本初啊!就开始给张辽回信。

    曹操给张辽回信的大致意思是这样的:袁谭要是真心投降,你一定要以礼相待,那可是我的子侄呢,另外我封袁谭为青州刺史,在夏侯惇手下任事。原因曹操都写了,夏侯惇和袁绍关系不错,别人欺负袁谭的话,不是正好找夏侯惇做主吗。

    信中还交代,就让袁谭驻守南皮吧,本部兵马也不用动了,还能给本初守灵,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还有张辽你就别打袁熙了,让李重大吧,咱们去打辽东,不能让本初的两个儿子都……那啥在我的手里啊!

    总之,曹操在没调整战略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和袁绍的交情,做出以上决定,于情于礼都让人无话可说。

 第二百一十九章 反戈一击

    更新时间:2012…10…19

    3000字,一更

    曹操的命令很快的传导张辽和夏侯惇手中,二人也很忠实的执行了曹操的命令,对袁谭礼遇有加。

    总而言之,袁谭的投降仪式更像一个会军仪式,很盛大,很热烈。

    接下来就是李重和曹操的分赃盛宴了,李重很大度的表示,自己对河间郡、清河郡、渤海郡没有兴趣,自己要撤兵攻打中山国(中山郡),将这三个郡交付给张辽。

    而曹操也投桃报李,表示自己前去辽东教训乌桓鲜卑等异族,占领北平,剑指公孙度,对蓟城以西的土地没有染指之意。

    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李重非常迅速的撤回安平郡,转攻中山国,等待和太史慈夹击袁熙,同样,李重也不打算亲征中山国了,带领大军的任务交给了高顺,这个调动随让人有些诧异,但也没造成什么影响。

    李重坐镇邺城,也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李重准备插手中原的争斗了。

    是准备,不是立即插手,李重的后院也没扫清呢,并州和幽州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征战,治理才行。

    现在李重的兵力一是在太史慈手中,一是在高顺手中,两人各自率领两万人马左右,剩下的兵卒除了必要的防守力量,李重都抽调到赵云手下,前去朔方郡等地收拾匈奴部落,兵力大约有八千人上下,其中大部分都是骑兵。

    此时的河套地区比较混乱,并没有特别大的势力,八千兵卒足够了。

    李重给赵云下达的军令极其简单,就是一路烧杀抢掠,速度要快,不能给左贤王集合兵力的机会。

    赵云的军事素养不是顶尖,但驾驭骑兵的能力很强,也不用什么计谋,靠个人的武勇,蝗虫过境般的烧杀抢掠再适合他不过了,所以这一路不用李重担心。

    而太史慈和高顺的联军也不用李重担心,太史慈勇猛,高顺沉稳,两个人配合起来天衣无缝,再加上陈宫出谋划策,高览这个北地通拾漏补缺,两个人击败袁熙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蓟城一定是李重的囊中之物。

    战事的进展与李重预料的差不多,建安四年九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