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修真庄园主-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赶在春季雨季来临之前就能把后续的绿化工程完成。
    就这样,一场意外事故悄无声息地平复了,朱天安抚了家人没有来水库闹,回去之后对工人的管理就更加严格了。至于掉进水库的铲车,因为掉下去的位置过于尴尬,大型吊车无法开上去,要想弄上来估计花费比买一个新的铲车也少不了多少,朱天索性干脆放弃了。
    自此之后,施工队里面的人员都大大提高了安全施工的意识,每一次上工都是把安全措施做到位,生怕再一次出现意外。而郑海的奖励计划出来之后,更是受到村民们的欢迎,虽然朱天要扣掉一些,但是这些奖励按比例分到每一个村民的手里也有一些,自然是大大刺激村民们的积极性了。
    郑海也对工地的监管更为严格,制定出一些管理条例,整天在工地附近转悠,脸上都被晒黑了。岑佳华也不好太过撒手不管,只好把养殖场这边的事情接手过来,减轻一点郑海的工作压力。
    随着冬天脚步的接近,天气是越来越冷,即便有‘灵体阵’和‘烈阳阵’的帮忙,芦苇荡那边的部分芦苇和牧草还是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衰败的生命晚期。毕竟,阵法只是能缓解气候带来的变化,而不是能完全逆转大自然的规律。
    伴随植物枯萎的是那些往常异常活跃的螺蛳、小鱼等水生动物也跟着钻进了深深的淤泥之中,这大大增加了候鸟觅食的难度。于是,候鸟们的食物出现一定量的短缺,还好岑佳华每一天的喂食依旧在继续,并且数量上有所增加,所以候鸟们倒还是感觉不错。
    看到这种情况,岑佳华决定在明年候鸟到来之前,在芦苇荡附近种上更多的牧草还有时候候鸟栖息的植物。至于螺蛳之类的水生动物,还要专门放养一些,专供候鸟食用。
    有了今年这个良好的开端,来年候鸟就会有更多,总不能一直都要用玉米来补充候鸟的食物吧?现在百来只的候鸟岑佳华倒是还支付得起,要是将来来个几千上万只,那岑佳华岂不是要抓瞎?
    毕竟,当初候鸟的到来是岑佳华根本就没有意料到的事情,准备不足也是情有可原的。有了今年的经验之后,岑佳华希望来年能做得更好,他想着能把附近的山头全部圈起来,为前来越冬的候鸟营造一个安全、食物充足的栖息地。
    榕树村这里有山有水,并且没有什么工业污染,是候鸟很理想的越冬地点。只要后续的保护措施能跟得上,岑佳华相信这里将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候鸟栖息地。不过岑佳华深知人类的贪婪,一旦这里出现的候鸟超出的自己的保护范围,很难摆脱被猎杀的命运,因此在具体的实施上,岑佳华还是得仔细斟酌才行。
    还好和村委会签订新协议之后,水库及其周边的山头在将来数十年里面都归自己使用了,岑佳华倒是可以在这上面做点文章。
    岑佳华准备在边界线附近种上一层厚厚的荆棘树,人为地制造出一道植物围墙。这样就可以防止一些类似刘家兄弟那样的偷猎者前来猎杀候鸟,避免候鸟的损失。另外,岑佳华决定把所有阵法覆盖的范围集中在水库周边,这样一来,对于天地灵气异常敏感的候鸟自然是不会在水库外围的地方生活,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候鸟被人家猎杀的难题。
    总之,岑佳华的目的就是把庄园建设成为一个富有特色的地方,在这里处处鸟语花香、四季瓜果飘香,达到一种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不过岑佳华明白,在这一条路上,总会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难题不时跳出来,考验自己的智慧、胆量和实力。





    正文 第七十七章 双喜节(补更二)
     更新时间:2009…10…29 20:52:05 本章字数:3518

    深秋大山经常弥漫着浓浓的大雾,即便是太阳已经出来了许久,浓雾却依旧在眷恋着不肯离去,把水库装饰得像人间仙境一般。
    岑佳华从库房里面称出50斤的玉米,扛着走出的院子,穿过浓雾笼罩的水泥阶梯,来到了码头之上。因为天然食物的逐渐匮乏,候鸟每一天需要的粮食是越来越多,岑佳华不得不加大了玉米的供应量。每一天喂养的玉米岑佳华都是要进行登记,以便和养殖场那边的支出区分,以免将来的账目出现混乱。
    现在喂鸟的人就是岑佳华一个人而已,莫老因为到了冬季,他的儿子女儿担心他的哮喘病发作,就把他接回了省城。没有了莫老在一旁,独自喂鸟的岑佳华有时候还是会感到有些寂寥,不过还好,豆豆总是会跟着他,让他不至于太过无趣。
    码头上现在已经有两条小船了,除开原先的那条旧船,岑佳华最近还买回了一条新船。
    这条小船长约4米,宽25米,内材是用上等的柳桉制成,上面精心地刷上防水的油漆,然后再刷上一层漂亮的浅蓝色。外壳是用专业的船用铁皮包裹而成,再刷上和内材相同的颜色,既可以减少湖水对柳桉的腐蚀,又增加了小船的安全性。
    在资金不是那么紧张之后,岑佳华开始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添置一些设备,这艘漂亮的小船就是第一件物品。摇着漂亮的小船,徜徉在风景如画的湖中,其中有水鸟相伴,还有美食清茶在一边,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这条小船就成为了岑佳华喂鸟专用的工具,至于养殖场员工要上小岛,原先的那艘小船就可以满足了。
    就在岑佳华收拾停当,摇动船桨准备开动的时候,身上的电话响了。
    岑佳华放下船桨,从口袋里面掏出电话,一看,原来是陈阳这小子。
    “佳华哥,你现在要去喂鸟哇?等等我,我马上就下来!”还没等岑佳华开口,陈阳的话就如同是机关枪一般冒了出来。
    岑佳华正想着问陈阳到了哪里?还等多久?电话就挂掉了。岑佳华无奈地摇摇头,把电话收了起来,靠在船帮上,盯着大院的方向等着陈阳了。
    不到一分钟。陈阳地身影就出现在了阶梯地尽头。虽然有雾气地影响。但是岑佳华锐利地眼神告诉他。来人是陈阳没错。果然。在船上一直很安静地豆豆对着阶梯上狂奔而来地黑影‘汪汪’地叫唤了起来。
    和豆豆朝夕相处地岑佳华自然非常清楚豆豆在遇到不同熟悉程度地所发出地声音是不同地。越是熟悉地人。豆豆地声音越是高亢。面对陌生。豆豆地声音就偏于低沉。有点吼叫地感觉。
    不一会儿。陈阳气喘吁吁地跑到地码头上。嘴里冒出地气息转眼间就变成阵阵白雾。然后罩在他地眼镜镜片上面。陈阳伸手摘下眼镜。小心翼翼地地跳上小船。找了一个位置做了下来。
    “你在电话里面说清楚就好了。干嘛这么紧张地跑下来?”看到陈阳已经坐好。岑佳华开始划动船桨。慢慢地向着芦苇荡地方向划去。
    “这都要怪放叔。他骗我说你已经上船过去了。害我心里着急。只好跑下来了!”坐在船上地陈阳依旧是一副气息未定地模样。说话断断续续地。
    “呵呵。你现在不是在学校吗?怎么有时间回家?”岑佳华一听到这个理由。脸上露出笑意。笑着问道。
    “这不是到了十月十嘛,再加上是周末,学校没有补课,所以就回来咯。”坐了一会,陈阳就恢复了正常,开始有心情和豆豆打起招呼了。
    豆豆看着陈阳经常在岑佳华身边出现,知道他是一个很亲近的人,对他倒是挺热情,伸出一个爪子和陈阳搭了搭。
    “十月十?是什么节日啊?我怎么没有经历过呢?”听到陈阳说起什么十月十,岑佳华就有些困惑了,以前他倒是听说过三月三、五月五、九月九等节日,十月十倒是没有听说过。
    一看岑佳华的反应,陈阳就知道生长在城市里面的岑佳华不了解‘十月十’这个节日的由来,于是就耐心地向岑佳华解释起来了。
    就这样,在逐渐散开的浓雾之中,岑佳华了解到了这个‘十月十’的来历还有一些习俗,倒是让岑佳华这个城里人大感新鲜。
    壮族人文始祖布罗陀认为,十月已经是收获的季节,田里面的稻谷还有其他农作物都已经收割完毕,是值得庆祝的日子。因此,每年的农历十月初十就固定成为了庆祝丰收的节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会杀鸡宰鸭,制作糕点来祭祀祖宗。
    一般的祭祀活动岑佳华不会太感兴趣,因为这些祭祀活动都是千遍一律,没有多少新意。倒是十月十做的糕点‘糍粑’让岑佳华非常感兴趣,以前在城里他就吃过这种这种用糯米制成的小吃,只是还从来没有见过到底是怎么制作的?
    在芦苇荡喂过候鸟,岑佳华正好跟着陈阳到他家里去,看看制作‘糍粑’的全部过程。(电脑  阅读 w w   w。1  6  k 。 c  n)
    陈阳的摩托车刚刚进入村子里,岑佳华就听到悦耳嘹亮的唢呐声,不由地好奇心大起,问陈阳道:“今天什么日子啊?怎么还有人在吹唢呐?”
    “哦,这个啊?十月十又被称为双喜节,很多人都会选择在今天结婚的。”陈阳一边把着摩托车的把手,一边头也不回地回答道:“布洛陀认为,在这个有两个“十”字的日子里结婚,就多子多福。这是个固定的良辰吉日,在这一天结婚的青年,就不必再看皇历书了。”
    “那怎么早上就在吹唢呐了?不是迎亲的时候才吹吗?”听到代表喜庆、幸福、吉祥的唢呐声,岑佳华心里倒是感觉暖洋洋的。
    “我们这里的习俗是娶亲的第一天早上就要开始吹唢呐,这样才热闹。”在路过结婚的这户人家门口的时候,因为来往的人太多,陈阳只好放慢速度,以免发生意外。“等到晚上迎接嫁妆还有新娘的时候,吹唢呐的人也要跟着去的。”
    这时候岑佳华看清楚了两个正坐在门口忘情地吹着唢呐的两个中年汉子,顿时感到一股喜庆的气氛扑面而来。以前岑佳华在城里的婚礼一般只能听着喇叭中传出的唢呐声,并没有看到过真人表演,总是感觉到有些不真实,味道不纯正。这一次好不容易能看到真人表演,自然是要仔细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两个唢呐手都约莫40左右,身上穿着一般农民节日里面经常传的中山装,脚上套着皮鞋,总体来说外形收拾得很整齐,能给人予舒服的感觉。岑佳华转念一想,也是啊,东家花钱请你来吹唢呐,自然不希望请来邋里邋遢的家伙,那样毕竟有碍观瞻嘛。
    两个唢呐手都是鼓起了腮帮子,死命地在吹奏着一手‘百鸟朝凤’,随着曲调的变化,他们的身体也随之上下左右摇摆,非常地投入。岑佳华能听得出来,这两位唢呐手演奏水平其实不是很高,在很多地方音准、音调都不是很好,但是他们却能用自己本身的热情来弥补技巧上的不足。
    岑佳华在城里听到的唢呐曲子好听是好听,准确是准确,可是岑佳华就感觉到那些曲子总干巴巴的,听不出感情所在。现在,岑佳华在两个演奏技巧不是那么好的乡村唢呐手身上感受到了一股发自内心的喜悦。
    都说艺术是有生命的,只有饱含感情的艺术才能打动人心,以前自己听过的那些曲子充其量不过是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产品而已,并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
    这两位乡村唢呐手就这单简简单单地坐在椅子上,周围是跑来跑去的小孩、忙着择菜的女人还有在不远处正在杀猪的汉子。但是就是这样纷乱的场景,他们的音乐却完美地把这些人物内心的喜悦心情完全表露了出来。
    摩托车渐行渐远,唢呐声逐渐地被抛在了身后,但是岑佳华心里却依旧感动不已,没有想到一次不经意的路过,自己却是能收获如此多的感悟。
    他这时候想起了帅胡的一句口头禅:“诗在民间”!
    到了老陈家,他已经在忙着杀鸡劏鸭了,岑佳华一看,都已经快要完成,就剩下了一些下水需要再处理一下就可以了。
    等到老陈把鸡鸭都搞定之后,他让岑佳华和他合力从杂物房之中搬出一个石臼,放进一个圆形的小坑里面。
    “陈叔,这是拿来干嘛的?”岑佳华上下观察了这个石臼,就是看不出他能有什么用?
    这个石臼大约有60厘米高,类似一个圆锥体,下窄上宽,通体是由墨绿色的大理石凿成。石臼的下端放进地面上的圆形小坑之后,就变得纹丝不动了。岑佳华在书上了解到,这种石臼古时候人们用来舂米谷等物的器具,自从有了碾米机之后,这些古老的器械就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今天岑佳华却在老陈家里看到了这样一个保存得很完好的石臼。
    老陈取来丝瓜瓤还有一盆水,把石臼内部清洗得干干净净,最后还用一块干净的抹布把石臼擦干净。岑佳华问他这个石臼是拿来干什么的?老陈却是一脸笑意,就是不正面回答,就是说:“一会你就知道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