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平王并没有太过限制我的自由,甚至我若愿意,还可以参加非绝密级别的商谈会议,有专人“陪同”下去城内任何一处闲逛。当然,只能听,不能与人交谈,不能有任何多余可能引起“误会”的动作。
初时还感有些兴趣的我,很快便觉得烦恼起来。没人与我说话,知晓内情的文臣武将那不无敌视,仇恨的眼神,随着时间的延长让那孤独缠身,几欲疯狂的感觉愈加明显。
而这时,安平王意外地召见了我,他告诉我若是不习惯,其实可以选择写“日记”,将心底的郁结全数付于纸上,这样会好很多。
听过解释,我自觉得每天写“日记”还不如将我记事以来重要之事先列下要紧之处,然后默像下于心中补充,不会有泄密危险,又能达到排除孤寂目的,若以后有机会和时间,真正自由了再来补全,岂非也是一桩妙事?
于是,心里有了寄托,情绪稳定下来的我,开始真正用我的理智、客观用旁观者的身份认真地观察身边的一切。
随着时间的延长,对于安平王的敬佩也与日俱增,他治下子民生活的富足安康,属下文武或亲若兄弟,或忠心耿耿地效命,以及对不幸中毒的家人隐瞒真实情况,每日从不中断的陪伴看望……
好几次,我都几乎忍不住将心底秘密吐出,想这位生平仅见的真正“好人”不再纠结。
没错,我心中一直藏着一个师尊都不曾知晓的秘密——其实我是知道师尊所用百毒散的真正配比,因为先期整个配制过程,以及后来的数次使用,都有我的经手,再加上偶尔间从师祖处看到全部配方,排除掉师尊故意混淆视线的其它药材,于是,这个资料就渐渐清晰起来我不知道自己是何种心理,虽然自信师尊不会用那等手断对付我,但在说不清道不明的思绪影响下,我还是悄悄留下了一份解药。
原本安平王已决定在3月25日出兵河北,但是因为师尊的出手,为了完成约定,安平王不得不从长计议,直到四月五日这十天之内,每日里都在与心腹之人商议对策。
凭着我对安平王“出道”以来经历的了解,能猜到他原本出兵计划却是借袁绍,曹操两虎相争,两败俱伤之际吞并河北,然后用五到十年时间消化其地,积聚起足够实力之后,再以绝对实力扫平四方,一统天下。如今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统一,显然得用些非常手断才有成功可能。
或许我心中未必没有好奇安平王能否创造奇迹,完成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想法,这也是我不会将秘密说出的原因之一吧,有时我会如此自嘲想道。
以我原本知晓,以及在幽州看到的消息结合可知,现时袁绍与曹操胶着数月,一方军力充沛之极,一方早有准备,守城优势明显。正面碰撞之下,袁绍损兵三万多,曹操一万余,两方皆是疲劳不堪,
据说这数月间,曹操军中有谋士程昱等建言出奇兵突击,烧毁袁军粮草,则此战立胜。而袁绍方面也有谋士许攸建议组织强军夜袭,毁掉曹军营中存粮,然后用全部兵力围困,从此奠定胜局。
有安平王随口解释,我很快清楚了其中不为人知的内幕,比如两方主帅此时都是各有顾忌:若是袁绍此人没有幽州集团虎视在侧,而是完全据有幽燕等河北之地,没有后顾之忧,只怕依其优柔寡断性格,骄傲自满,疏忽大意不是不可能;而相地的曹操则是因为袁绍的谨慎小心,估算到几乎没有成功可能,便也不作无谓损失。
袁绍有心想调生力军鼓舞士气,却又怕抽调之后安平王趁虚而入,故而原本决战心思有了动摇,听谋士相劝,有了留下一半兵力牵制曹操主力,自领一半兵力攻略兖州腹地,断曹操根本想法。
所以,当得知袁绍打算之后,曹操更坐不住了,不惜动用幽州训练出,暂时只能单线联系,他手中仅有的三只信鸽三次催促安平王派兵解围。
刚好安平王此时似乎也已经计划妥当,所以拖延十日后,幽州出兵二十万由安平王亲自统领,正式通告天下,讨伐“目无天子,犯上作乱”的袁绍。
我想了想,心有所动下抱着试试看想法请求同行参战,没想到安平王居然同意了,而且是在他身边作“亲卫”。我不知道他内心那时如何想像,只觉得自己对他敬佩之意更深一层。
而后来亲眼见到的一系列,更是让这种情感再次脱变。
卷九:河北争锋 第十一章 记事(下)*免费
卷九:河北争锋第十一章记事(下)*免费
(杯具了,连大结局一共有一万五千多字,没法一章发,今天这一万多字免费,明天大结局有五千字另发。)
我是庄凡,也是幽州王刘晔五百亲卫营中一员——除了手上没武器,与别的亲兵没有太多区别。
至于我用在这里的称呼,是没有错的,因为建安四年四月八日,原安平王接到了天子诏书:封幽州王,镇守幽州,在封地之内,有独。立军政权。
这个旨意来得很奇怪,因为凭我的猜测,许昌那位被控制的皇帝没理由会下这个基本承认安平王出兵理由的诏书。但事实摆在面前,无论程序,规格,用玺都没有错误,我不得不在当时接受了这个奇怪任命的实现,反正头痛的不是我,不是吗?
不可否认,从接到诏书,原本就士气高昂的幽州军团更是士气上升到极点。据我所知,原本幽州的改革是在幽州王强力推动下强行进行,这使得相当部份出钱出人的士族们暂时屈服之余,未必便没有担忧忐忑心理。
如今天子大魄力之下,幽州王有了明正言顺的封赏权力,他们终于可以放下最后一层顾虑,转而被大战之中极易获得的军功所代表的权力,财富所吸引,开始全力支持幽州王的“平南统一”大业。
短短数日间,幽州再扩军五万,与前时不同的是,这些军士多数来自于士族家兵或者直系子弟,稍作整训,很快便能形成一定战斗力。
心底稍计算下,我突然发现自己原本认为根本不可能达成的平定计划,未必便真没有希望。
四月十五日,第一批二十万大军起拨,幽州王亲任统帅,麾下先锋平南将军吕布领并州军团,征北将军张飞,征南将军赵云,镇东将军典韦,镇北将军太史慈各领步,轻骑,重骑,弓兵军团,赵明、李政调任亲兵营正副统领随军出发。
二十七日,吕布绕任丘城而过,三千轻骑破袭高阳,因敌方准备不足,城内守兵不足千人,城外营地五千步卒反应不及,仅半日间便被攻克城池,余敌纷纷逃散,少数逃往北方易京、或散入民间,多数逃往河间,亦或邺城腹地。
而这一天,幽州王军队主力刚好抵达任丘城下。
稍作休整之后,于当日下午便开始攻城,我亲听幽州王吩咐大军第一仗,需求速胜,不要顾忌浪费。于是,四百辆重型霹雳投石机发力之下,仅仅一个时辰,任丘北,东两处城门破碎,城墙多处塌陷。士气大振下张飞将军指军步兵军团攻城,终于在天黑前攻占城池,并且肃清余敌。
第二日,幽州王下令开官仓,以分粮为酬劳为利,以大军武力为胁,征城内民夫与部份兵卒协力,只用一日时间,便将城防完全拆毁。
后大军继续向河间进发,五月四日,大军至于河间。
行军过程中,经过打探知晓此处为袁绍重点经营,有兵力五万余人后,幽州王下令调赵云轻骑军团北上,援助先锋吕布,先攻易京,再转而攻击中山国。
我很不明白幽州王为什么会这般调动,如果说拿下易京,可完全解除后顾之忧,那么再攻击盘据于中山一带的黑山军主力,多少便有些招惹数方,成为众矢之的感觉。
见到大军暂时只是重围河间而不攻,我找机会询问了幽州王,他的回答令我十分尴尬和意外——
“拜令师所赐,此时天下间并无与孤有共同利益者,为求尽速结束战争,惟有以实力胜之。既然现时各方势力与我而言皆是敌手,那么表现出无人能单独敌对强势,使得对手们为求生存暂结为盟,合并实力再来决战,便是惟一能够短时间内成功方法。”
原来如此,听完的我不仅明白了其中缘由,更是第一次清楚地发现相对于幽州王这般超卓人物,我自己那点本事,顶多算是有点小聪明,却是上不得台面。
然而就凭着我的能力,也能猜出如此作法之下,哪怕幽州本身强盛之极,面对诸侯联手,胜负之数也仅在两可之间。若是再有其它变数掺杂,结果就更难说了。
这一刻,我清楚地明白若不是师尊这个变数出现,若是再给幽州王三到五年时间,这个世道,没有万一,而是必然将会被他顺利统一。我想起少时那一段极短暂的,不用担心温饱,每日都能享受养父母关怀的日子,心中更有些不明的滋味交替出现。
但是,后来事情的发展还是出了些偏差,令我都不能评价它们对于幽州王来说,究竟让他该庆幸,还是该郁结。
大军围城十余日,每日间轮换操练,士卒们都憋着一股气想要在敌人大军来临之际一逞身手,拼上性命换取功劳前程。然而想像中的敌人始终没有来,而河间城内的敌人也从刚开始的虽惊不乱变得死气沉沉,无论如何挑衅,连敢于回应喝骂的都没有。
直到后来大战落幕,我才明白其中始末。
原来,当幽州王出兵河北,破高阳,任丘,易京,奔袭中山消息被急送到正在乌巢坐镇,指挥两路大军攻击官渡以及兖州腹地的袁绍手中后,袁绍的第一个反应居然是完全不信并且固执地认为这是眼看就要支持不住的曹操所用的缓兵之计。下令将信使抓起来严加拷问的他,在三日间连得十数封加急情报之后,终于相信了。
但是,当“偶然”得到消息的曹操派出使者求见,请求两方罢战,先行联盟共抗“矫诏起兵,图谋不轨的刘晔”提议时,他麾下谋士间爆发了激烈的争议。以许攸为首一方认为应当回应结盟请求,并且联合河内张杨残部,以及黑山军主力,共同抵抗来势汹汹的刘晔;以郭图为守一方则认为无论是黑山,还是张杨与曹操,都与袁绍有很深的仇怨,似乎用“不死不休”来形容都不算过份,这等关系又如何能够通力合作?还不如暂时维持局面,一方面下令领地内城池各自坚守待援,一方面加紧进攻,完全击败曹操后吞并其地,再扩军力,转而回头携大胜之势,以六州雄厚实力为后盾,与刘晔或决战,或消耗持久都属可行
袁绍经过犹豫之后,终于还是觉得郭图一方理由更加充足,于是决定下大方向,然后由谋士们补充,最终定下了一个让我目瞪口呆的计划。
我实在不能理解这位家世显赫的三公之后,怎么会有这般表现。
他先口头答应曹操使者结盟请求,后面又要求两方首领正式会谈,商定结盟细节。为示“诚意”,地点定在了大河之南,离曹操官渡大营并不远的一处小山坡之上。
然后,袁绍没想到的是,他这种不顾大局的想法使得一个人完全灰心丧气,更致命的是,这个人还是曹操的同乡——许攸
许攸认定以袁绍这般行事方法必然只有失败一途后,便一边派亲信到邺城接出家小暂且避于乡野,找机会再接他们南渡逃离河北。一边却在会谈前一日假托病倒休养,悄然渡河,好不容易借着已停止攻击,不如以前那般围困严密机会进入曹军大营。
一番见面解释,令曹操大惊大喜之后,大怒下作了决定。
第二日只带着两名亲卫的曹操,初见面,便假借感慨亲热接触、确认袁绍身份后,便暗示身着普通亲卫服的许褚暴发发难,抽出配刀制住了尚不知何处出错的袁绍。
为活性命,袁绍不得不“亲陪”曹操回营,等待他的,是曹操毫不留情的斩杀于是,鸿门宴成了丧命局。
有许攸的指点,明白若袁绍身死,袁军不仅不会同仇敌忾,反而会陷入各自拥护三位公子争取权力局面的曹操,在面对不知为何行止异常,但又实力空前的刘晔将要来临局面时,不得不快刀斩乱麻,欲借此机会尽可能吞并袁绍留下的军队。
后来的事情确实如同曹操期待那般,袁绍身死,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幼子袁尚各有文武支持,借着军心不稳,士气大丧机会,曹军一改颓势,一直养精蓄锐,原本留作底牌的三千精骑频频出动,先击破围攻官渡大营袁军,然后强袭乌巢粮仓,一把火使得袁军大半存粮化为乌有。
奇袭的成功,更使得袁军士气降到极点,不用攻击,渐渐开始饿肚子的袁军便或哗变,或投降,或逃散,看似实力强大的数十万军队,几日之间便土崩瓦解。与之相对的便是曹操的实力如同滚雪球般,军队迅速扩张到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