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朝大老板-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银豆子外,低下还有几两金叶子,当然,给孙山不需要金子。
  孙山点头答应,痛快地收下银子,以刘伶为楷模的人又怎会扭捏行事?只是他的心里已经在默默感激苏游,希望苏游不要让他失望才好。
  苏游自然不会让他失望,他并没有夸口一定就能促成报纸的开创,只是相约重阳登高而已,至于孙伏加怎么想,那是他的自由。不过,苏游还是为他说过的话尽力的,无论是为别人还是为自己。
  杨二当然也不会让苏游失望,事实上,看着父皇为大业东奔西跑,他由最开始的不理解,然后变成了一种模仿,好男儿谁不希望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事业呢?而苏游,在他迷茫无助的时候使他眼前一亮,显然苏游的出现给了他一个惊喜;此时听说报纸的开创已经具备时机,哪能不尽力促成?
  得到了杨二的点头,苏游便去找了一趟杜如晦,而当他走进杜如晦家门的时候,眼泪一下子就挤满了眼眶。


033难念的经

  苏游第一次坐火车从南方进北京城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一大片垃圾棚和贫民窟,当时感觉特不可思议,而后他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城市边缘人,终于算是多少了解了那些人的生活现状;可是此刻若不是他亲眼所见,说什么也不会相信定鼎大街中间地带的安业里中还住着如此的穷苦人家。
  苏游带着小九进入安业里以后先是到卖肉食的地方割了几斤羊肉,便开始向卖肉的老板询问杜如晦的住处,然后沿着他指点的方向就进入了一个小四合院里。此时院门大开,根本就不需要敲门,进了院子却见一间屋里烟气大盛,一个光着膀子的青年被烟雾熏了出来,随后又冲了进去,小九颇有眼色地赶紧上前询问:“师傅,麻烦问您一下,杜如晦杜克明住在何处?”
  那人似是愣了一下,然后脸一下便红了,扭捏地说道,“在下便是,您是?”他脸红的原因,是因为小九这个下人装扮的人,衣衫都比他整齐。
  “这秋老虎,还有些厉害,嘿嘿。”苏游看到那人的脸时,已经认出了是杜如晦,看着他手中拿着锅铲,当然再不会以为是房子着了火。不待他请,苏游便走入了屋中,却又被烟熏了出来,用手帕先擦干熏下来的眼泪,才道,“克明不常操此役吧?”
  杜如晦点点头,更是感觉不好意思,见苏游叫得亲切,也不得不先问问人家的来历,“仁兄来寒家不知所为何来?”一时竟忘记了烧菜,苏游本来想着上来帮忙的,走近时才发现半锅的菘菜,竟无半点肉粒,那菜烟熏火烧之后,早已泥了……
  苏游想不到唐朝那么大名气一宰相,竟然有如此落魄的一面,再想想自己,锦衣玉食的却一事无成,自是悲从心起,便喊了声小九掩盖下去,“小九,把这羊肉洗干净后切了。”又自顾自地叹道,“这家伙怎么不买个火炉呢?使用火炉又怎会有这么多的烟气啊。难道自己两年前发明的东西还没有普及到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上?哎,真是失败。”
  小九点点头,在大厨身边混了两年,这洗菜切菜自然是信手捏来。
  “仁兄,你这是?”杜如晦看着苏游似是回到自己家一样,自己反倒不知如何自处了。一时却听里屋有人喊道,“郎君,菜做熟了吗?”显然,屋中那人一定深知杜如晦的厨艺,对菜的要求真的很低。
  杜如晦应了声,却不知如何回答,此时屋中的烟已是大半散去,苏游叹了口气,道,“我来找克明,是想邀你重阳节登高的,刚才忘了介绍,在下苏游,与孙伏加同科,又一同白衣登殿,近日却见他为无业忧愁,又偶然聊到克明,我想着克明会有好的想法,那么,何不把大家聚集起来共赏出路?”
  杜如晦听他说起孙伏加,也才恍然,显然之前他们一定感叹过“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无奈,同样的遭遇自然更能谈心。
  “好了,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克明不会介意太白楼的大厨在此表演厨艺罢?”苏游说着话,也不待他点头,早已挽起了袖子,虽是小九换了声“先生”表示提醒他注重身份,被苏游一个白眼杀回去后,只好蹲下帮着添柴烧火。
  不一会羊肉就做好了,摆好席面时,却见杜如晦没有叫出他妻子的意思,苏游也不太懂规矩,只好提醒他道,“弟妹还没吃吧?是否给她盛上一碗?”
  杜如晦却从苏游的话中想到了别人,忽然道,“差点忘了员外郎,有此好菜岂能没有二郎。”到门口只对着小院南面唤了声“二哥,你和嫂子过来一下。有酒也带上。”原来这货想招待苏游,自家却没酒,却由酒想到了员外郎。
  对面那被称做“二哥”的员外郎应了一声,便带着妻子和一坛酒就走了过来;苏游抬头看时,却是个三十四五岁的魁梧汉子,肌肉结实皮肤微黑,身旁站着的却是个二十左右的丽人,苏游想不到这样的人物与杜如晦有通家之好,也就不再奇怪,赶紧起身施礼:“在下苏游,见过二哥。”苏游不识面前是谁人,却不耽误他跟着杜如晦一起称呼。
  杜如晦则向他介绍道,“二哥,这位是将作丞苏横波,横波,这是驾部员外郎李药师。你们也多亲近亲近。”
  两人一齐拱手道“久仰”,仿是江湖人又见江湖人,苏游知道这货是在敷衍自己,但自己却不能说不识此人,却又不太相信自己有此奇遇,不由再次问道,“那么这位娘子便是红拂了?”
  旁边丽人笑道,“横波,可还记得中元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游听她声音,也不由得哑然失笑,“亏得苏游有眼不识泰山,竟把红拂女当成了俏驾娘。”当时夜黑,苏游未曾见到红拂的脸容,但她那清越的娇音却言犹在耳。
  “你把初臣当做驾娘,初臣亦只好当你是船客了。其实当晚本是要陪大哥夜游东都来着,想不到却遇到你这个豪客。拙夫与我初到东都,正为这阿堵物发愁,你的慷慨倒是解了我家的燃眉,不过初臣不会忘记你的慷慨。”红拂女如此说,李靖也在一边点头,“横波之随性,不让义兄,也难怪你二人萍水相逢竟能把酒言欢了。”
  杜如晦却如同听天书一般,张初臣当日巧遇苏游的事,当然不会到处乱传,但她没有忘记告诉丈夫留意此人,所以李靖的“久仰”,也并不是敷衍。一时张初臣却进里间陪杜如晦的妻子去了,厅中三人边喝酒边说些都中趣闻,苏游这才多少算是了解了杜如晦的近况。
  杜家早先也是小康之家,无奈如晦的父亲早年便去了蜀中巴州做了属官,几年难得回转京都一次,叔父杜淹则与名士王通等一起离朝隐居,杜家从此没落,杜如晦超过了十五岁,无法跟随出仕的父亲,便只好在京城坐吃山空。
  妻子刘月娥父家还算殷实,她经常也能拿点娘家的钱财救济,可是穷得久了,娘家也是不依的,如晦边抄书边等待朝廷的安排,却一日更比一日落魄了,最近两月又受到了印刷术的冲击,日子过得更加是捉襟见肘,只好靠李靖的工资接济度日,然而李靖从六品的官职,年薪与苏游相差无几,每月算下来虽有四五千钱,可是李靖的前妻还留下了两个孩子,所以大家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尴尬的时刻,刘月娥发现自己有了身孕,这真让杜如晦又喜又忧。当然,即便苏游不来,也还有李靖夫妇资助,可是,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
  想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些事似乎单靠金钱也是解决不了实质问题的,苏游不由感叹道,“看来,大隋基本做到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但要做到‘优者有其荣!能者得其用!’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啊。”
  李靖却道,“没有什么是天生就应当得到的,更多的东西要靠我们的双手来争取。”
  包括小九,旁边三人听他这话,都是一时豪气顿生,似乎眼前的所有困难都能靠双手解决似的,苏游当然不能给他解释所谓的“天赋人权”,也是点点头,然后对李靖杜如晦道,“其实一进门的时候我也说了,此次可谓无事不登三宝殿,确实是来找克明做些事的,且不管把这当成事业来做,或者全为稻粱谋,我想,最开心的事莫过于‘优者有其荣!能者得其用!’吧?”
  当下苏游又把创办报纸的想法说与二人,两人当然也知道了报纸的益处,——让圣人经义和朝廷的诏令更广泛地传播,市民可以不出门便能知道都中动态以及市场买卖信息,读书人更是可以撰写文章得名得利。对于杜如晦来说,不但可以发挥自己所长,还能让自己有了工作不再为生计发愁,更有可能从此扬名于东都。
  “克明,此计确实可行,若是为兄能舞文弄墨,都会忍不住要参与进来。”李靖听完,不住地点头,也为杜如晦打气。
  “那,克明,苏游便静候佳音了。重阳节午时,城北翠云峰,不见不散。”苏游见说得他已经动心,见好就收,适时离去。虽然心中有强烈的愿望想与李靖结交,哪怕是多聊几句也好,可是为了平衡侧重,他还是必须用更多的诚心打动杜如晦。
  至于与李靖增进感情,他相信以后会有很多机会的。


034饮中八仙

  九月初九,诸事皆宜。
  这一天皇帝也附庸风雅,宣布朝堂调休,次日的旬休则照常工作。
  邙山位于洛阳以北的黄河南岸,属于崤山支脉,延绵三百余里,是洛阳的北方屏障,由于邙山风水极佳,自古便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之说,加之它靠近古都洛阳,因此邙山又是帝王理想中的埋骨处所;同时这里也是道教圣地,相传老子曾在邙山炼丹,山上建有上清观以奉祀老子,每逢重阳佳节,上邙山游览者络绎不绝。而城北的翠云峰,古木森列,苍翠如云,则是登高游玩的圣地。
  苏游的马车到得山脚时,离约定的午时还有大半个时辰,此时山脚下已经停了许多车辆,更有童仆骑牛吹笛,放马南山,熙熙攘攘里亦有山水之乐,更有来得早的,已经互相攀依着徐徐下山。
  小九刚下马车,便对苏游道,“那边的秀士,可是杜郎?”
  苏游看时,却见杜如晦葛袍漆冠,脚着谢公屐,站在一块凸起的山石上迎风而立,风神朗蕴,不由得点点头,“克明倒来得早,咱们过去。额,小九,你指挥他们先把吃食卸下来,放放牛马。”
  青荇便与冯凌波一左一右追随苏游而去,却听冯凌波感叹道,“杜郎真是俊赏,不让先生。”
  青荇却抑郁她说,“若是有凌波夜奔,罗袜生尘,又不免是一场佳话。”
  “克明。别来可好?”苏游远远便招呼杜如晦,使得后者从沉思中回过身来,连忙施礼,“原来横波早到了,如晦还以为你会与孙伏加等人一道来呢。”
  “克明呢,怎么来得这么早。”
  “一早便出门了,只是一开始乘的是员外郎的牛车,后来道不同,便踏青而来了,也才刚到一会。”显然杜如晦还不习惯于扯谎,于是他微微发红的脸深深的出卖了他。
  苏游再欲与他详叙别情时,却见孙山也来了,他的牛车上还有两人,一高一矮,年纪都不上下,便对杜如晦道,“想不到他们也来得早。”于是过去先与孙山寒暄几句,便由他介绍同来二人,高的叫刘善经,听名字就知道给他起名字那人对他的未来寄予了多大的希望;偏矮的那人则叫祖君彦,言辞并不多,但脸上的精明一看可知。
  然后又由孙山介绍苏游,五人正在一处互相行礼寒暄之际,几辆马车由远处急驶而来,当先那车上插着一面大旗,上面端端正正写着“齐王”二字。
  苏游笑道,“想不到齐王也来得甚早。”带着四人迎上去时,马车上却下来三人,齐王和薛道衡之外,还有个四十岁左右的清秀汉子,俊朗不亚于杜如晦,却是梁郡东留人王贞,字孝逸,似乎除了苏游外,其他人对他都是久仰的。
  “今日重阳佳节,又风和日丽,登翠云峰,观东都菊黄,岂不美哉。”杨二边说边招呼众人,一起往翠云峰而去,挑食物的挑子,以及卫士歌姬亦跟随其后,且歌且行,往山顶迤逦而来,几个歌姬和婢女又不时跑往路边去采茱萸,荆棘勾扯衫裙,众女嬉笑怒骂,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后汉时,汝南桓景学师于费长房,费长房说:“某年九月九日有灾,家人缝囊盛茱萸于臂上,登山可免灾。”桓景如言照办,举家登山,果然平安无事,三日后还家,见鸡犬牛羊皆暴死。此后,九月九登高、野宴、佩带茱萸,成为习俗传延下来,南朝宋武帝刘裕在重阳节宴群僚于戏马台,更把茱萸当作犒赏全军的奖品了。
  上山路上,也有往下走的,也有停在道中走不动而被超越的,大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