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暮春之令-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上的其余人显然也听出了此意,皇帝端坐上首,似乎并不打算开口。一位大臣看向温罗,道,“请问骨都,太子屈浑支如今已身故,汉庭助匈奴平叛之后,何人可为单于?”
    温罗答道:“我从匈奴来汉之时,单于早已做了准备,将太子的长子与次子送到太子阏氏母家乌孙。待得平叛,可将二位孤屠接回,以长幼之序继位。”
    大臣们听得这话,目光暗自交换。
    皇帝微笑,道,“贵国之事,汉庭已知悉。事关重大,还须商议。骨都为两国之好奔劳,朕甚欣慰,赐帛五十。”
    温罗知道接下来不由他做主,只得行礼谢恩,随内侍退下。
    他才走开,有大臣立刻道,“陛下,臣以为不可助匈奴!匈奴自相残杀,于我有利!匈奴素来无义,若出兵相助平叛,待其恢复元气,必反击中原,我子弟白白殒命不说,反累父老受胡虏之苦,实不可为!”
    话音才落,有人道,“此言差矣!陛下,臣以为,此时正是出兵之机!匈奴大乱,其内空虚,正好一举将匈奴歼灭,逐出王庭!”
    此言出来,许多人赞成。
    “乌珊王庭,乃我北境心病,如今正是一举祛除之时!”
    “趁其混战,各个击破,占据漠北之后,北方再无边患!”
    ……
    殿中一片热闹,徽妍听着众人议论,与张挺皆沉默,各不言语。
    皇帝一直没有出声,好一会,忽然将目光投向这边。
    “张内侍,王女史。”他缓缓道,“二卿在匈奴多年,未知如今之事,有何见解?”
    张挺与徽妍相视一眼,忙向皇帝一礼,道,“臣服侍内廷,军国大事,未敢轻言。唯有一事,仁昭阏氏所出儿女,亦未知下落,臣等惟愿陛下念在阏氏及甥舅之义,将王子公主救出!”
    皇帝没答话,却看向徽妍。
    “女史亦是此意?”
    徽妍触到那目光,忙垂眸,向皇帝一礼:“妾亦如内侍所言。”停了停,又道,“然妾以为,灭乌珊王庭,是为不妥。”
    众人皆讶,看向徽妍。
    徽妍鼓起勇气,望向皇帝,道,“陛下,当今匈奴五部,乌珊亦不过其中一部。而五部之中,与汉庭最善者,正是乌珊。其虽占据漠北,却乃中原与其余四部之间屏障,妾以为,破之不可。”
    闻得此言,即刻引得嗡嗡一片议论。
    有人当即冷笑,“此妇人之见!”
    徽妍回视那人,蹙眉道,“妾确乃妇人,然见识高低短浅,与妾是何人无干。请问公台,此番汉庭出兵,可否将五部一并歼灭?”
    那人愣了愣:“这……”
    徽妍接着又问:“若不可,既灭了乌珊王庭,我朝可否即征调数百万人充实漠北,筑城防守?”
    那人结舌,与旁人相觑。
    “一举征伐数百万人实边,谈何容易。”有人答道。
    徽妍冷冷道:“乌珊王庭地域之广,甚于整个京畿。妾所言实边人数,不过保守之计。更遑论漠北地气贫瘠苦寒,不宜农耕,这数百万人到了漠北,粮草皆须内地供给,未知公台可算过,每月须得多少,每年又须多少?”说罢,她看向皇帝,道,“陛下,汉庭若出兵灭乌珊,其不过为剩下的四部匈奴扫清障碍,不出一月,漠北便将为新来匈奴人瓜分殆尽,而汉军将士,亦白白死伤。汉庭长期与乌珊王庭相善,其用意乃在于制衡其余四部,也正是因此,四部为乌珊侵蚀,怨恨汉庭。一旦乌珊倾覆,其乱远甚当前,先帝至今经营毁于一旦,伏惟陛下深思!”
    她话音琅琅,虽柔和,却掷地有声。
    一时间,殿上安静,无人说话。
    杜焘看着她,觉得甚是有趣,开口道,“以女史之见,我若助乌珊,日后其势大,又当如何?”
    徽妍反问:“乌珊为政以来,经营数十年,除了前番中原内乱,其势可曾大到对中原有过真正威胁?”
    杜焘抬眉,片刻,道,“不曾。”
    徽妍道:“中原对匈奴,一向奉行以胡制胡,助弱灭强,不使任何一方坐大。或借乌珊制四部,或借四部制乌珊,又或在使四部互制。数十年来,汉匈之间未有大战,而匈奴日衰,此上策也。如今弃上策而取下策,岂非不智?”
    杜焘无言以对,道,“如此,女史以为如何?”
    徽妍道:“妾以为,出兵助王庭平乱,乃是可取,然若借机灭乌珊,则不可。”
    杜焘不再说话,袖手坐回去。
    皇帝看着徽妍,唇间渐渐露出笑容,目光深邃。他环视一眼殿上,只见方才说得激烈的那些人,此时都没了言语。
    “众卿还有他议否?”他问。
    只有人提出了些出兵粮草之类的问题,再无人多说。
    皇帝停顿片刻,道,“王子公主乃朕外甥,如今有难,朕当相助,此亲义也,自不待言。朕意已决,应乌珊单于生前所请,出兵漠北,助王庭平乱。”
    众臣闻言,皆唯唯,伏拜行礼。
    此事之基准议定,皇帝留下几名重臣商议出兵的细节,其余人散朝离开。相较于敲定大体之策,具体事务则更是费时费神,皇帝与众人在殿中谈了许久,直到掌灯十分,才终于散了。
    外面暮色已经降下,皇帝从案前起来,伸展了一下腰身和四肢。
    “徐恩。”他唤了一声。
    徐恩忙从殿外进来:“陛下。”
    “朕饿了,取膳来。”他说。
    徐恩应下,却没有立即离开,看着皇帝,踌躇地笑笑,“陛下,殿外还有人求见,陛下看……”
    连个膳也不让人用,当他是什么。皇帝腹诽,有些不高兴,问,“何人求见?”
    “是……王女君。”徐恩道。
    皇帝一愣,看着他,片刻,即将目光投向殿外。
    “哦?”皇帝的声音不辨喜怒,“何事求见?”
    “臣不知。”
    皇帝颔首,面色平静,“宣进来。”
    徐恩答应一声,忙下去。
    未几,徽妍跟着徐恩进来,才与皇帝照面,即伏拜在地,恳切道,“陛下,妾请随王师往匈奴,伏惟陛下恩准!”

  ☆、第32章

皇帝的目光凝固在她的身上。
    “女君要往匈奴?”他问,声音不辨喜怒。
    “正是,伏惟陛下恩准!”徽妍重复道。
    皇帝的眉梢微微扬起,似有几分玩味,“你往匈奴,是怕朕那些兵将一时心血起来就灭了王庭,还是担忧蒲那与从音?”
    徽妍仍跪在地上,答道,“禀陛下,妾乃阏氏女官之长,今王子与居次有难,妾出力营救,义不容辞……”
    “你跟着去,可做什么?”皇帝打断她的话,冷冷道,“漠北动乱,去到就是刀兵恶战,你跟着去,是你救别人还是别人救你?”
    “妾虽无力参战,但也绝不会拖累他人。”徽妍忙道,“陛下,妾在王庭八年,通晓匈语,亦熟知各部之事!而王师入漠北,除了杀伐,还要与各部打交道,妾可为参谋!”
    皇帝看着她,有些啼笑皆非。
    他走到她面前,看着她,忽而道,“王徽妍,你见过杀人么?”
    徽妍愣了愣。
    皇帝不紧不慢:“敌我相接,刀剑进去便是惨嚎,鲜血泼面,人首断肢散落一地,无论你是何人,都逃不过你死我活的厮杀,半点道理不讲。你想过么?”
    徽妍面色一白,却没有退缩。
    “禀陛下,”她说,“妾想过,妾亦见过,也做过。”
    轮到皇帝愣住:“什么?”
    “四年前,左谷蠡王叛乱,趁阏氏往离宫避暑之时,欲杀阏氏以绝乌珊与汉庭之好。当时蒲那王子不足两岁,统共不过百人,被数倍暴徒围困宫帐之中,援兵来到之前,妾用弩射杀了两人。”徽妍神色恳切,眼眶中已经泛起了泪意,“陛下,妾正是知晓厮杀何其残酷,才自请往匈奴。阏氏待我等侍臣有大恩,王子与居次身处险境,而妾安居中原,将来有何脸面到黄泉下去见阏氏……”她越说越激动,声音忽而一哽咽,不能言语。
    皇帝注视着她,没有立刻接话。
    “徐恩,听到了?”少顷,他看向徐恩。
    徐恩忙道:“听到了。”
    “让郑敞去安排吧。”他吩咐道。
    徐恩讶然,张张嘴,但看皇帝神色不似说笑,忙应了去办。
    徽妍没想到皇帝会答应得这般痛快,转悲为喜。
    “谢陛下!”她再拜行礼。
    “左谷蠡王之乱,当时中原亦动荡,却是朕忘了。”皇帝道,唇边露出笑意,“女君情义深重,不吝生死,朕甚感欣慰。”
    徽妍忙擦擦眼角残留的泪水,道,“妾自闻知此事以来,心中焦虑,夜不能寐。此去匈奴,虽知出力绵薄,且道路凶险,但只要能救出王子与居次,妾亦无憾。”
    皇帝缓缓道:“女君可想过,若王师未及救出,或他二人现下已罹难,又待如何?”
    徽妍心绷了一下,抬头,正遇皇帝平静的脸。
    她沉默了一下,答道,“禀陛下,妾以为无论何事,难免有隐忧。可若想着坏处而不为,无异因噎废食。无论王子与居次是否在世,妾都要将他二人寻到。”
    皇帝注视她,若有所思,却没再多言,颔首,“如此。”
    ************************
    徽妍到了长安之后,就直接去了大鸿胪府,然后又去见皇帝。从未央宫出来之后,她没有去周浚和王缪的府上,而是吩咐驾车的家人,到驿馆中过夜。
    家人十分诧异,徽妍却不解释,让他照办。
    她并不想让王缪与周浚得知她明日就去匈奴,他们会如何反应,徽妍不用想也知道。她知道戚氏的吩咐,也没有告诉张挺和跟随自己来长安的家人,她心意已决,告诉他们,只会徒增烦恼。夜里,徽妍在驿馆写了一封长长的家书,细述情理,向母亲告罪。
    第二日,天还未亮,就有馆人来敲门,说有人来寻她。
    徽妍忙出到驿馆前,只见一辆马车已经等候在了那里,跟着两三从人。一人身着期门武弁之服,向徽妍行礼,“在下奉郑中郎之命,来接女君,请女君登车!”
    昨日在宫中,郑敞与她约定了出发时辰等事宜,如今,正是不早不晚。
    徽妍还了礼,看向身旁一脸不明所以的家人。
    “女君,这……这是……”他支支吾吾。
    徽妍没回答,将家书拿出来,递给他,“此书交与母亲,此事前后,我俱已说清。替我告知她,我此去,万事皆会小心,归来之后,必负荆请罪,任她责罚。”
    家人面色不定,接过那家书,唯唯应下。
    徽妍看着他,片刻,不再耽搁,转身登车。
    天才蒙蒙亮,章台宫前,军士已经集结。北军发万人往朔方,皆骑兵。领军的是卫将军杜焘,徽妍被安排在将军幕僚之中。
    杜焘来检视的时候,看到徽妍,露出讶色。
    替徽妍驾车的从人忙解释,他明白过来,脸上玩味的表情却没有收起。
    “军中从无女子,”他坐在马上,居高临下地看着她,“女史切莫以为是个闺秀,便可得优待。”
    徽妍毫无惧色:“将军放心,妾既敢来,便从未想过要优待。”
    杜焘微微扬眉,不再管她,策马自往别处。
    从长安到朔方路途遥远,为不致耽搁,车马先行。万蹄踏过,犹如滚雷,大道上尘土漫天。徽妍回望长安,只见高高的城墙矗立着,越来越远。
    正如八年前,在同一条道路上,她离开家人,奔赴塞外。
    只不过那时是被迫,而现在,是自愿。
    夜里歇宿时,是在野地里。徽妍坐在毛毡上,从包袱里拿出一把匕首来,拔出鞘,只见锃亮如故。
    她看了看,取出一块巾帕,慢慢擦拭。
    “女君还带了兵器。”一个悠悠的声音传到耳中,徽妍抬头,却见杜焘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过来,站在她身旁。
    徽妍向杜焘一礼,答道,“正是。”
    “自己买的?”
    “非也,此乃妾父所赠。”徽妍道。
    杜焘了然。昨日在殿上打过交道之后,他曾打听过徽妍的来历,知道她的父亲就是先太子太傅王兆。杜焘当年不过是个低等外戚子弟,对王兆没什么大印象,听了这话,也并无多大想法。
    “女君预备做防身之用么?”他问。
    “正是。”
    “不瞒女君,此物最多能自刎。”杜焘莞尔,说罢,礼貌地行个礼,施施然走开。
    徽妍哑然,看着杜焘离开的身影,再看看自己的匕首,少顷,继续擦拭。
    “……匈奴大多是化外之人,你随身带着,将来若遇了危险,可凭它自保。”当年她临行时,父亲将这匕首给她,曾如是说道。
    如他所言,在匈奴八年,徽妍一直带着。不过,至于唯一一次曾经用到它。那是在左谷蠡王之乱时,叛军围攻离宫,眼看暴徒要杀进来,众人又害怕又紧张,侍婢们都哭了起来。徽妍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