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第4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皮三既然入了自己的眼,那就应该给他创造条件才是。王况笑骂道:“你个皮猴子,也没见有客人在,就这么冒冒失失的闯了过来,这也是秦郎君大量。若要是换了其他人不知道你皮三是混迹于市井中的,你这一来怕是没得落个好去。还不先见过秦郎君?”
    皮三这才赶紧的给李世民唱了个肥喏:“某皮三见过秦郎君,秦郎君见谅哈,某也就是个市井无赖,不懂规矩。&;&;得亏郎君高看某一眼,给了个差使,不然某还是天天在街蹭吃混喝的,秦郎君您可别怪我家郎君不识人。这也是我家郎君苦哇,您瞧瞧。他都没人可用,竟然要用到某这等人物了。”
    这家伙也是有点心眼的。前日里知道了建州水军是听命于自家郎君,而自家郎君似乎又不想让人看成是一个实力庞大的危险人物,现在有这么个机会,自然赶着为自家郎君说两句,他也从王况的话里听出来,眼前这位秦郎君,绝对是个大人物,否则自家郎君才不会这么明着是骂,暗中却是点醒自己了。
    李世民人精一个,哪里不知道王况的用意,不过他也不介意被王况利用一下,就笑着从自己的束带解了块白玉下来,递给王况:“这就给你这个忠心的家人罢,建安侯真当某是那样的人么?想当年,程……老头子还年轻的时候,比你这个皮三还混,某不一样的用?”说起知人识人用人来,李世民可是很自豪的,他现在手下文武贤能一大堆,朝堂立着的,随便抓一个出来就是大能,这一点,他相信自古以来就没哪个帝王可以和自己比肩的。
    “谢谢秦郎君赏,谢谢秦郎君赏。”皮三从王况的手中接过了白玉,玉一入手就喜眉梢,这可是块好玉呀,没入手就瞧着心神大安,一如了手,那温润的手感,比街头伊绦馆里的头牌绡红小娘子的皮肤还好几倍。
    “行了,说正事,你刚说什么大喜?可是那帮家伙又有了动静了?”一块白玉而已,再好能好得过自己的艾叶绿去?你要是有能耐,能经得起风浪,能承受得了栽培,比这玉好的东西,你要多少也能给你,虽然是皇帝赏的,但这玉却不过是从束带解下来的一块装饰用的白板玉而已,没有任何的雕饰,你拿出去,别人也不会以为这玉有多大的来头。
    李世民当然不可能把能含有一定意义的东西就这么送给皮三,毕竟是第一次见到,而且皮三也不过是王况刚收的手下,功都没立一个呢,就这么赏东西,那也太不把皇帝的东西不当东西了?赏皮三一块玉,不过就是看在他是王况的手下的面子,加皮三的市井形象,让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在太原和一帮的纨绔子弟打混的时光,仅此而已。
    “郎君,不是那帮家伙有动静,他们这两天乖得像兔子一样,成天的就窝在住处很少出来的,眼见着后日便是启程的日子,他们也担心万一出了什么乱子不了船呢。某是从东平来的一个盐铁行商那听到一件大喜事,因此特来禀报郎君。”皮三小心翼翼的将那块玉贴身收了起来,这玉对王况来说不是一回事,但对他皮三来说,却是他如今最值钱的家当了,是可以当做传家宝传下去的宝贝,自然是小心又小心,生怕一个不注意磕了碰了,这损失可就大了。
    “东平?”李世民眼睛一亮,连忙问徐国绪:“可是那一对兄弟俩如今的落脚处?”
    “正是,他们被建安侯安排到了东平去冶铁打造兵器去了,算算日子,也有一年多了,某估摸着,该是这兄弟俩又搞出了什么好东西,大抵是离不开刀兵铁之类的。”徐国绪本来也没注意到,一听李世民提起来,又有刚刚皮三说的消息是盐铁行商传来的,那么八成就应该是那兄弟俩又搞出什么动静来了。
    盐铁以前是衙门专卖的,后来在王况的运作下,海边的居户们大多都会了晒盐这个法子,如今大唐的盐价格已经是从原来比两三斗米还贵降到了比一斗米还便宜的地步,要不是因为盐重又怕潮,且路途遥远运输困难的话,估计一斤米都能换来一斤盐了,不过盐的专卖也就此的形同虚设,贩盐的利润已经很薄,除非说家底丰厚的,自己有马车有船只的,可以一次性的贩卖许多的人家才肯去做,其他的人,要是自己没有运输工具,成本更高,没到一定的量,那是别想赚的,所以以前泛滥成灾的私盐贩子早就销声匿迹了,自然专卖也就不需要设了。不要说海边,就是到那些苦寒之地的穷困人家里去,哪一家不是随随便便的就可以拿出几斤盐的?这也是这两年盐价大跌,百姓们一时间不适应,担心以后还会再涨起来而囤的,等再过几年,大家都习惯了低盐价了,就更没人愿意去贩盐了。
    铁还是专卖,以前盐铁是一起的,所以就应运而生出了盐铁行商这个行当,大多都是有门有路的,从衙门里得到专卖特许的人家经营,算是一种垄断方式,但是也别把他们的利润想得有多高,铁的产出价是定了的,各地的铁价也是定了的,而且不管是什么作坊,只要用到铁的,都在衙门里有备案记录,你今年的用铁定额是多少,你买了多少等等,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盐铁行商唯一的优势就是他们是旱涝保收的,不用去担心年份和收成的问题。
    李世民和徐国绪提的那一对兄弟,自然就是王天剩和王天富兄弟俩。从他们被解救出来后,被王况送到了东平去负责造刀兵,这一去就是一年多快两年,确实也是应该有成果出来了,其他先不论,就光是他们自己无意中琢磨出来的新蘸火法子再加王况教会他们的百叠煅打这两样,如今的东平出产的刀兵已经成了各军各镇争相抢夺的资源,如果不是在东平,不是在建州这个王况的大本营,他们兄弟恐怕又要面临几次的被人掳去的结局,而在建州的地界,没人敢动。
    对朝廷而言,这兄弟俩不管在哪,都是在大唐的管辖范围内,自然也不会去考虑要将他们设在哪去,而且相对其他的军镇来说,放在东平这个不产铁的地方反而更是安全,因为如此一来,每年运去多少铁,产出多少刀兵就全都有数了。至于说朝中几大势力,不消说,寒门这一边是坚决的站在王况这一方的;文官方面么,世族和王况有着不浅的经济利益挂着,自己又不管军,当然也是支持王况;而士族呢,才到贵族行列里来,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仰世族的鼻息,自然也是跟着世族走;武官这一边,除了那些镇守一方的外,其他以三驾马车和李靖为首,几乎清一色的都是站在王况这边,所以说,真的是没人敢提把刀兵坊从东平挪出去的。
    “说说,快说说,东平出什么好东西了?”徐国绪一连声的催促着皮三,其实他自己不急,但皇帝急啊,所以,他这个太监就必须比皇帝还急。
    “据那盐铁行商说,说是天剩和天富这两位管事的,竟然琢磨出了什么炒钢法子,嗯,他是这么说的,某就想着,这钢怎么炒?难道还像厨房里的大师傅们炒菜一样的用锅铲去炒?哎哟娘咧,想想手都发烫。因此当时某就不信,但那行商说,这事千真万确,已然报到州衙门了,现在喜报估计已经在半路了,不日就可报于圣人知晓。某一听,这是好消息么,就赶来给郎君报喜。”
    果然是大喜事。未完待续

第五八九章 不要给国公了
    铁和钢是不一样的,必须得有足够的韧性和强度,能斩金削铁的,才能称得是钢,这时代还没有一个量化的用来区分钢和铁的指标,所以就只能用直观的法子来检验,但这直观的法子也是最方便并且很准确的。&;&;
    铁可以通过或是百叠或是揉制或是添加什么其他的东西进去而变成钢,但这世间掌握将铁炼成钢的法子的人,绝对不会超过一掌之数,而且其他人都是要花费了数日甚至数月的功夫,才能将一块铁锻成钢,因此,掌握这些办法的工匠,无一不是大唐的国宝,无一不是受到朝廷的严密保护和监视的。
    而民间所用的农具,厨具,全都是铁制成,一个农户,如果他家的铁制农具损耗了,或者说菜刀之类的断了什么的,都要到当地衙门报备的,就连铁都要管制如此的严格,何况钢?
    炒钢之法,早在东汉时就已经有了,并且是得到过广泛的应用的,当然这个广泛只是相对而言,充其量不过是用在兵器,而且是用在精兵的兵器,一把钢制的刀兵,珍贵到了王侯将相都喜欢拿来做陪葬品,可见其地位。其实,就是铁刚出现的时候,其价也是比黄金还贵的,许多贵族都已拥有一把铁剑而自豪,往往得到铁剑后,都要用黄金做柄,并且镶嵌以宝石,又要专门做个剑床,将铁剑架在面,摆在大堂的醒目之处,向客人炫耀。
    但是很奇怪。后世发现了许多汉代的陪葬钢剑,并且文献也有记载炒钢之术确实存在过,同时也发现了许多汉代的炒钢遗址,但是汉之后的遗迹里。就没有发现过任何的炒钢炉遗址,仿佛炒钢之法就此凭空的消失了,而且王况来的这十几年里,也听人说过炒钢之法,但就是没见着一块是用炒钢法炼出来的钢,以王况现在的地位,基本是要什么材料都可以得到,那么是大唐只有这么一点点的材料。如果王况开口,李世民也会满足他。
    王况以前所见到的钢,基本都是属于百煅或万煅钢,一块铁要经过万煅才能成钢。就是每天锤个三百次,那也至少需要一个月之久,比起百叠法来说,又费力又费时。
    王况只能猜测,或许是汉之后的长年动乱。而导致了炒钢法的失传,或许有那么一两个匠人是得到传承了的,但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肯露出一点半点的痕迹出来…
    皮三是知道钢和铁的区别的,但并不知道炒钢之术的重要性。但李世民岂能不知?有了炒钢法,就意味着大唐拥有了可以量产的好钢。意味着大唐的刀兵从此将可以一个大台阶,唐军的战力从此将得到大大的提升。用钢来对付那些还在大部分使用青铜做兵器的番国,优势就将更加的明显。
    “果真是炒钢之法?”李世民激动得手都有点抖了,他自己征战十几年,这感受可比其他高高居于庙堂之的帝王要深得多。
    “是炒钢之术,没想到这俩小子倒也能琢磨,某只是跟他们提了一提,才一年多的光景,这就钻出来了,如此的话,这东平倒也需要妥贴的保护起来。大郎,你速速以某的名义给江南镇军府去信,请他们多派些镇军前往东平,另外,也请那些驻扎在建安的羽林兵士们全都去东平,将他们兄弟二人所在的工坊严密的保护起来。”王况看了看李世民,见李世民轻轻的点了点头,就又补充道:“嗯,就说是陛下的意思。”
    黄大抱拳应了声就跑,写信他也不会写,他和王况一样,都是只会看不会写的,王况呢,比他稍微强一点点,能写大白话,但写不了文诌诌的信出来,而黄大呢,则干脆是只能写一两句,类似什么一路平安啦,一切安好了等等。
    徐国绪瘪了瘪嘴,没吱声,其实在场的人里,除了李世民父子因为还想继续微服而不能写信外,徐国绪就是他们中最能胜任写信这个差使的了,但他偏生又是寺人的身份,如果说东平的工坊是属于他内府的产业的话,他写是没问题,但关键是从一开始,王况就将东平的工坊给划归到了李业嗣的镇将府直接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了,就连东平县令都指挥不动王天剩和王天富兄弟俩的。
    “二郎,若是这炒钢法摸透了每年可产钢几何?百斤还是千斤?”李世民现在最关心的就是产量问题,同时也是暗示王况说这炒钢法能不能传授给其他人。
    “不是每年千斤,而是每旬千斤,若是朝廷能多拨忠心匠人一起炒钢的话,只要有足够的生铁,只要有足够的人手,足够的石碳,就是日产千斤也是不难。”王况笑了笑,如果在没有发现石碳之前,他不敢做这样的保证,但是有了石碳这个更稳定热值更高的燃料之后,王况就有这个信心了,炒钢法,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保证铁水温度的稳定,太低了,杂质不易氧化,太高了,铁水反而氧化了。
    技术自然自己拿了出来,王况就没打算独吞过,在王况看来,只要能保证了技术不会流出到大唐之外去,哪怕整个大唐的铁匠和冶匠都掌握了也没什么要紧,而且还是掌握得越多越好,最好是钢的产量之大能够普及到农户的日常生产中去才好,有好工具也是提高生产力的一个关键。
    当然想要将一门技术永远的保密下去,那是痴人说梦,王况心里的理想状况就是,至少要保证在大唐随便跺一跺脚,其他国家都要抖三抖,大唐打一个喷嚏,其他国家的帝王都要缩一缩脖子的时候之前不能流传出去,到那个时候,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