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祯当多了几分话事之权吧?
相比起丁谓和雷允恭,懿旨中对夏守恩的处治却轻了许多,夏守恩仍回工部任监工使,罚俸三年。以观后效。看来夏守恩对丁谓的临戈一击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令江逐流奇怪的是,太后的懿旨中丝毫没有提及江逐流。按理说这皇陵下宫冒水之事乃是江逐流冒死派人奔赴京城向小皇帝通报的,如若不然。先帝之灵椁就会被丁谓和雷允恭移送到下宫水脉绝地,这可是一件大功,太后怎么丝毫不提及奖赏呢?难道说是因为江逐流身为山陵使承事郎,也须分担皇陵下宫冒水之罪责的缘故?又或许是因为下宫冒水尚未治理完毕,江逐流为山陵使司目下最大之主官,朝廷不好奖赏于他的缘故?只有等下宫冒水治理完毕,朝廷再另行封赏?
江逐流想不清楚,也暂时按捺下去这个念头,不去想他。
未几日。朝廷邸报又到,邸报上说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情是因丁谓罢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现空缺,朝臣议政多有不便。现副相鲁宗道疾病已经痊愈,因其举荐晏殊任礼部尚书有功,特擢升其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第二件事情是说先帝皇陵冒水,流年不利,特将今年春闱推迟到明年春天举行,望各地举子勿要喧躁,安心研读圣贤之书为盼。
至于江逐流上表报过去治理下宫冒水之方案,却未见朝廷提及。
又等了几日,却等来了工部及司天监一众官员,这些官吏俱都是精通土木工程、风水堪典之人,他们拿着江逐流上报朝廷地治理方案,来实地勘察。奇书…整理…提供下载看来刘太后接受上次雷允恭擅报龙穴之穴之教训,认真对待皇陵下宫冒水之治理方案。
江逐流耐心地陪着工部及司天监众官员前后勘测考察了十数天,他们终于首肯江逐流提出的治理下宫冒水的方案。只是在开挖截断地下水脉地深塘的位置上和引走深塘之水的沟渠的走向上做了一些微调,以更符合风水堪典之原则。
工部和司天监官员回京城两日后,刘太后的懿旨就下来了,着江逐流按照微调后地治理下宫水脉的方案进行施工,必须在清明节皇家大祭拜之前完工。
江逐流算了算时间,只有不到二十日的工夫,好在朝廷对工匠人数和钱物数额没有多做限制,江逐流可以任意调配。
于是江逐流让皇陵上地工匠停止一切工程,全力投入水脉治理上来,又从附近永安县、巩县和偃师县调入数千工匠,终于在半个月内,完成了对下宫水脉的治理。
按照太后懿旨之要求,江逐流带着下宫水脉治理完工之喜报飞马来到京城,把喜报交由内侍递送入宫。
看着内侍太监捧着喜报快步跑入宫内,江逐流心中充满了喜悦。他到山陵使司衙门任承事郎不过三个月,却一手扳倒了丁谓和雷允恭,让朝廷中三股势力中最大的一股丁党势力烟消云散,朝政之权重新回到太后和小皇帝赵祯的掌控之中,这是何等巨大的功劳啊。
——————
大宋虽然有无数能臣干吏,却无一人能斗倒丁谓。从先帝在世起,丁谓尚是副相,就和宰相寇准针锋相对的斗法,最终号称天才宰相的寇准却不敌溜须宰相的丁谓,在朝廷争斗中落败,被贬往雷州,最后落了个客死雷州的下场。
宰相王曾,大宋开国以来少有地连中三元的奇才,又是张震的大徒弟,和丁谓斗了三年,最后也被排挤出朝堂,以宰相之尊,到洛阳府任一区区通判。
枢密使钱惟演,深的刘太后宠信,是刘太后的铁杆亲信,面对权势滔天的丁谓,却不得不放下身架去巴结丁谓,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丁谓,和丁谓结成儿女亲家,在朝堂之上见了丁谓大气不敢出,仰仗这丁谓的鼻息过活。
除了这些大臣外,另外败于丁谓之手的还有吕夷简、李迪、周怀正等一众名臣。至于朝廷中其他的大臣,别说和丁谓争斗了,他们干脆就选择投靠丁谓,抱着丁谓的大腿,成为为丁谓摇旗呐喊的党羽。
现在,阴险狡诈、权势滔天,连太后和皇上都无法直缨其锋的丁谓却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败于江逐流的手中,落了个家产充公,发配崖州的下场。除了江逐流,大宋满朝文武又有谁可以做到呢?丁谓老谋深算,城府极深,可是直到他被发配到崖州时,恐怕也想不明白,他为何会败亡的这么突然。其实即使丁谓到死,也不会想明白其中的缘故的,他怎么能想到,江逐流仅仅凭借着五块磁石,就把在朝堂树大根深的丁党弄得土崩瓦解呢?
除了扳倒丁谓之外,江逐流又顺利地把皇陵下宫水脉治理完毕,不耽误几日后就要举行的皇家清明祭祀大典,鉴于江逐流这么大的功劳,太后和皇上怎么封赏他都不为过啊。
江逐流恭恭敬敬地候在宫外,等候刘太后和小皇帝赵祯的宣召。他心目中已经在憧憬刘太后和小皇帝召见他的场景了:
刘太后和小皇帝一定对他大加夸赞,夸赞他对赵家江山社稷、对举国黎民百姓立下了不世之功业。这个时候,江逐流就会保持的很低调、很矜持、很谦虚。要一个劲儿地推脱自己没有什么功劳,全是太后和皇帝圣明,高瞻远瞩,派他到山陵使司衙门任承事郎,他才有机会识破丁谓和雷允恭的阴谋,进而揭破他们。相比起太后和皇帝的圣明来说,他这一点点功劳算什么?若不是刘太后和小皇帝洪福齐天,江逐流又如何能有机会识破丁谓与雷允恭的阴谋呢?所以,不是他江逐流有功劳,而是太后和圣上运气好。江逐流这些许功劳不过是仰仗了太后和皇上的鸿运凑巧立下而已。实乃是天佑太后、天佑圣上、天佑大宋……
江逐流正在美滋滋地幻想,忽然间一个内侍太监捧着圣旨跨出宫门,对江逐流宣读道:“太后懿旨:山陵使承事郎江逐流主持山陵使别衙期间,办事不力,乃至皇陵下宫冒水。念起事后尚能补救,特从轻处罚。从即日起,江逐流官降一级,调离山陵使司衙门,贬为荥阳县丞。特宣此诏,以儆效尤!”
第一卷 第一百七十八章 朝局变化
丁谓垮台,鲁宗道拜相,给朝中势力重新洗牌的机会。对于人数庞大的丁谓党羽来说,面临着极为艰难的抉择。因为他们必须在太后党和帝党之间选择一股势力攀附上去,否则,就会被隔离在时局之外,成为大宋朝堂权力中枢的弃儿。
但是究竟是加入太后党,成为太后垂帘听政的忠实拥趸,还是选择靠拢小皇帝,成为铁杆的保皇党,这两大势力之间的选择却是颇为艰难。太后目前大权在握,小皇帝不过只是朝堂上的一个摆设。选择依附太后,则眼下荣华富贵唾手可得。可是太后终究会老去的,小皇帝也终究会长大的,当太后老去,不得不还政于小皇帝之时,小皇帝岂能忘记这些当日攀附太后和他做对之臣子?若是选择小皇帝,则当小皇帝执掌朝政之后,自然不会忘记当日一心维护他的功臣,犒赏嘉奖自然会接踵而来。可惜这些都是将来太后亡故之后的事情了,前景虽好,得罪了太后,有没有机会支持到小皇帝掌权之日还很难说。
再三权衡之下,丁谓党羽中大多数人选择投向太后,选择了太后这个绩优股。而小皇帝这潜力股虽然将来必定会高惩,但是眼下选择投向小皇帝的臣子却寥寥无几。论起来,中国古人的智慧和近千年后西方哲学家的看法不谋而合,把握现在,远胜于冀望明天。这也算是源头和走向都不一致的中西文化难得的一个契合点吧。
可惜帝党中人远远没有丁党中人那么聪明,那么识时务。他们被丁谓的倒台带来地巨大胜利感冲昏了头脑。他们认为,原来刘太后之所以能把持朝政,把小皇帝架空。主要是因为宰相丁谓一党的强力支持,现在丁谓倒了,刘太后失去奥援,那么只要帝党一发力。那么刘太后就不得不还政于圣上。
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清明,在江逐流被贬职到荥阳为县丞的同时,皇家清明祭祀隆重在永安县皇陵举行。祭祀结束后,帝党中人左司谏刘随已率先向刘太后发难,提出让小皇帝赵祯分享更多的权力。
刘随已上表给刘太后说:“帝既益习天下事,而太后犹未归政,随请军国常务专禀帝旨。”
刘随已地意思是告诉刘太后,现在皇上已经很熟悉朝中的政事了,可是太后你却还不把(处理天下事)的权力归还给皇上。我在这里恳请太后,以后大宋朝的军国正常时务就专门向皇上禀告。按照皇上的圣旨处理。言外之意就是太后您老人家就在一边歇息去吧,不要管那么多事情了!
刘太后听后大火,哀家身体康健。处理政务得心应手,岂能依你这小人之胡言乱语,对大宋朝政撒手不管?太后当即下了懿旨,把刘随已贬出京城,到福建路惠安县任主薄。
可是帝党中人受此挫折。反而愈发英勇,纷纷站出来,向刘太后上书。
天圣七年五月。小皇帝赵祯率领文武百官在会庆殿向刘太后祝寿。本来是儿子向母亲祝寿,很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秘阁校理范仲淹却抓住机会跳了出来,他认为刘太后在会庆殿大模大样地接受赵祯率领文武百官的朝拜之举是“亏君体、损主威”,影响了皇帝的威信,随后又上书给刘太后,请她速速换政于皇帝。结果,刘太后寿宴尚未结束,范仲淹就被贬到河中府任通判。
又过了一个月,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宋绶再引唐代故事敦促刘太后分权:“唐先天中。睿宗为太上皇,五日一受朝,处分军国重务,除三品以上官,决重刑。明皇日听朝,除三品以下官,决徒刑。今宜约先天制度,令群臣对前殿,非军国大事及除拜,皆前殿取旨。”
宋绶的意思是说:“在唐朝的时候,唐睿宗李旦禅位于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党了太上皇帝。唐睿宗每五天上朝一次,处理涉及地军队国家的重要大事,处分三品以上的高官,批复重刑(古代分为五刑: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其中笞刑、杖刑、徒刑属于比较轻地刑罚,流刑、死刑则属于重刑。)唐明皇则每日都听出朝会,处分三品以下的普通官员,批决徒刑以下的轻微刑罚。现在我们大宋也应该采取类似于当时的制度,让文武百官到前殿拜见皇上,除了军国大事和必要向太后的朝拜之礼外,都在前殿听后皇上地意。”
宋绶的话和刘随已别无二致,意思说刘太后,你学学唐睿宗吧,安心地当你的太后吧。日常小事你就不要管了,让文武百官向皇上汇报,由皇上处理就行了。
刘太后听后又是大火。你们这些无知地官员说的好听,什么小事又皇上处理,大事由哀家决断。你们以为哀家是傻子吗?若是采用你们之言,恐怕朝中今后再无大事了,什么事情在你们眼里都成了只需要皇上处理的小事情了吧?
刘太后当即下旨,把宋绶赶出朝廷。
帝党官员在朝廷中本来就居于少数,又怎么经得起这么消耗?鲁宗道虽然是帝党首领,奈何年事已高,身体虚弱,已经控制不住帝党中这些热血澎湃的年轻官员。他眼见着帝党官员一个一个被刘太后贬出朝廷,不由得又惊又气。终于,当第四位帝党年轻官员秘书丞刘越因“越请太后还政,言尤鲠直”被刘太后贬到岭南之后,鲁宗道虚弱的身体支持不住,当日就在朝堂之上吐血半斗,被送回到府邸后,还没有半日,就一命呜呼了。
鲁宗道一死,帝党失去了最高首领,在朝廷中的声音愈发微弱。
刘太后吸取了丁谓和鲁宗道两位宰相的教训,决心选一个事事依从自己主意的官员来担任宰相一职。再三衡量之后,刘太后选了参政知事吕夷简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样,朝堂中再无反对刘太后的声音。
第一卷 第一百七十九章 疯狂计划(一)
朝堂这些变化通过邸报一宗宗地传到江逐流的耳中,江逐流却对此漠不关心,闭上门来安心地做他的荥阳县丞。太后党帝党,谁胜谁负于他何干?无论他立多么大的功劳,最终也逃不脱被贬谪的命运。
拿江逐流扳倒丁谓来说吧,朝中势力最大的丁谓一倒台,无论太后党人还是帝党人,都从中瓜分了不少好处,获得了比以前更大的活动空间。可是江逐流作为扳倒丁谓的第一功臣,非但没有享受了丝毫功劳,反而落了个从七品承事郎贬谪为八品县丞的下场。
对于太后党人的排斥,江逐流尚能理解,毕竟他是小皇帝亲口封的天子门生,和太后党人也素无往来,太后党人难免会把江逐流视为帝党中的一份子。可是江逐流这次被贬谪到荥阳任县丞,帝党中的官员也无一人为江逐流说话。无论是当时尚在人世的参政知事鲁宗道、礼部尚书晏殊还是和江逐流有着不错关系的秘阁校理范仲淹,竟然无一人为他说话。即使是把表面上是江逐流教习,私下里却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