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虎啸-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啸愈发坚定了招揽之心。

“陈先生,凡事也不可太悲观。李某相信,事在人为,我大明虽国势艰难,但也没有到风一吹就垮的地步。”李啸安慰他道。

陈子龙脸上露出苦笑,他望着李啸说道:“学生请问大人,流寇与鞑子,何者最能动我大明根基?”

李啸一怔,未曾想到陈子龙会这般问话。

李啸在想,自已能把历史的真实未来走势告诉他吗?估计就是自已全部直说了,这陈子龙也未必能信吧。

他沉吟了一下,缓缓而道:“以本官看来,对我大明危害之急切程度而言,流寇为先,鞑子其次。但最终最根本的危害,却是鞑子为重,流寇为轻。因为流寇是为夺我大明之江山,而鞑子是要亡我华夏之文明啊。”

陈子龙闻言长叹,又复说道:“现在流寇猖獗,所到之处,一片狼籍,并且胁迫良民,令其加入贼众,以致大明四处崩坏,人心背离,着实可恨之极。”

李啸看着陈子龙一脸痛心疾首的表情,缓缓而道:“陈先生,依本官看来,流寇猖獗,固然是有野心家窜捘之故,但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朝廷之政失当。”

未等陈子龙回答,李啸接着说道:“从天启末年到崇祯初年,陕甘等地,连连灾荒干旱,朝廷失于赈济,反而大力搜刮粮饷,如此一来,百姓本已在死亡线上挣扎,如何经得起这般盘剥。是故弱者填沟壑,强者树反旗,以本官看来,现在这流寇遍地之困境,首为祸者,当为朝廷治政之责也。”

陈子龙久久无言,最后,一声长叹。

李啸复说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大明现在沉沦至此,我等更应努力奋发,以期尽已之力,以拯国势。李某的雄唐卫,现为草创阶段,正是急需人才襄助之时。我观陈先生才思敏捷,腹笥奇丰,应是颇有才学之人,如先生愿意,我愿重金聘请先生来我雄唐卫,以为本官之臂助。“

李啸说完,用一种热切期待的眼神看着陈子龙。

陈子龙陷入沉吟之中。

虽然他已想过李啸会招揽自已,但真正当李啸提出邀请之意时,陈子龙心下还是颇为踌躇。

毕竟,明年的会试,只有半年就要开考了,而且这雄唐卫的发展空间,未免也小了点。。。。。。

李啸仿佛看出了他的心思一般,笑着说道:“卧子先生可不必立下决断,我也知先生多年寒窗苦读不易,如先生仍愿前往京师参加会试,本官绝不阻拦,并资予先生路费盘缠。只是,若是先生万一不第,仍盼先生回我雄唐卫襄助本官。“

陈子龙叹道:“李大人如此看重学生,学生心下甚是感激。那学生这段时间就在雄唐卫内暂住数月,以期能为大人助些微劳。若明年会试不第,学生定来雄唐卫投先生,决无二话。”

“好,先生是个爽快人,我李啸也极盼与先生共事,那这段时间,我算临时聘请先生了,每月本官开给先生5两银子,先生就留在本官身边,以为李某之凭助。”李啸大笑起身。

“学生谨遵大人之安排。”陈子龙同样大笑回道。

第一百九十九章皇帝的隐忧

夏日炎炎,却无一丝微风,只有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地嘶嘶鸣叫,为整个皇宫凭添了一份焦躁的暑热。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手执一封密奏,顶着时至正午的热毒太阳,向着皇帝正在办公的乾清宫方向快步疾跑。

他跑得大汗淋漓,薄绸所制的指挥使春夏官服,已被汗水浸得湿透,但骆养性却丝毫不敢稍停奔跑的脚步。

不多时,跑到乾清宫门口的他,气还未喘匀,便被崇祯皇帝宣入觐见。

崇祯皇帝端在龙椅之上,脸色阴沉地看着锦衣卫指挥使送来的这份密奏,快速阅毕后,他一咬牙,将这封密奏团成皱缩的一团,狠狠地扔在御阶之上。

骆养性伏跪于地,大气也不敢出。

“哼,你身为锦衣卫指挥使,流寇与鞑子的重大情报未得一件,实实无用!现在这般街头巷尾之流言,却让你趋之颇急。你说,这封皆为猜测之词的奏报,何用之有!”崇祯恼怒的话语,从龙椅上冷冷地飘下来。

“禀皇上,卑职办事不力,对鞑子与流寇失于探查,请皇上责罚。只是,在下也是担心,这流言万一为真,则到时悔之晚矣。卑职若不据实奏报,恐有失职之嫌。”骆养性趴在地上,低声急急而答。

龙椅之上,久久无言。

“骆养性,你的密奏,可皆是实情?”好一阵后,崇祯的话语,冰冷无生气地传了过来。

“禀皇上,微臣已派人四处探查京师各地,确是皆在流传这般流言,说得有声有色。在下不敢耽搁,故特来紧急奏报皇上。”

上面又是一阵沉默。

“好了,你且退下。”崇祯烦躁地挥了挥手。

“是!”

骆养性退下后。崇祯回想这封密奏中的内容,心时莫名烦躁。

这封密奏的内容是,现在京师之中,街头巷尾都在流传着山东雄唐卫指挥使李啸,与后金暗中勾结,接受了后金的重金贿赂,不日便要反叛朝廷,率全雄唐卫兵马人口往投后金而去。

说实话,崇祯皇帝看完这封奏章的第一印象便是,这纯粹是毫无意义的瞎编乱造。所以他才会对奏报的骆养性这般愤怒生气。

只是现在冷静下来的他。却发现自已竟然也开始莫名地怀疑此事有些须真实之处。

让崇祯生疑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大明的卫指挥使从南到北如此之多,为何单传李啸要叛变,而不是其他人?

2、李啸前段时间被怀疑与流寇有勾结,不得不与朱大典刘泽清等人打了一仗,而战后,朱大典刘泽清等人皆未受到朝廷重大处罚,李啸此人,会不会因此对朝廷心生怨愤?

3、流言中说。鞑子会许其以王侯之位,那么,相比自已给他封的这个小小指挥使,吸引力着实大得多。那李啸,真的还会保持忠诚吗?

想到这里,崇祯愈觉心烦,更夹杂着缕缕失落。

年轻的皇帝发现。自已似乎不知何时开始,有些越来越倚重这个小小的卫指挥使李啸了。从去年至今,大明朝对叛军对鞑子。那屈指可数的胜利中,竟然件件都有那李啸参与,虽然都是以配角的面目出现,但谁知道真正的实情是怎么样的呢?

而且,近段时间以来,每当自已接到了其它地方那些战败失守的沮丧消息之后,心中往往会潜意识地在想,如果,是李啸在当地驻守,那么,当地的事情还会这般糜烂么?

这样被自已内心倚重之人,真的会叛变吗?

崇祯在心中找不到答案。

他扭过头去,对一旁的侍奉太监不耐烦地喝道:“去把首辅温体仁叫过来。朕有话问他。”

“是,奴婢遵命。”

半个时辰后,温体体匆匆而来。

一脸阴沉之色的崇祯皇帝,把事情简略地说了一遍。又让太监将那团扔在地上的密奏递给温体仁看。

温体仁快速看完,在这大热的暑天,却觉背上似有冷汗渗出。

“陛下,微臣断定,此必鞑子反间之计,陛下万不可轻信之。”温体仁急急拱手言道。

“长卿,朕问你,为何流言只传是李啸欲反,而非他人?”

“陛下,微臣认为,必定是去年那李啸率军渡海攻下鞑子海堡,鞑子为报此大仇,方实施这反间之计,欲借陛下之手以除此我大明之良将矣。那李啸,乃我大明新得之少年良将,鞑子估计其日后必为其之大患,故欲趁早铲除,陛下万不可中了鞑子奸计啊。”温体仁额头涔涔出汗,一脸急色。

崇祯脸色缓和了一些,他长长地出了口气:“朕亦觉此事极为可疑,故召卿来问。”他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却不知,李啸可否会为对朕没有从重处罚朱大典等人而心生怨愤?”

温体仁闻言,心下暗道:“哼,当初你偏要听那张凤翼之言,对这些周延儒余党从轻发落,现在知道李啸等人心下也会怨愤不平了吧。”

只不过,他在表面没有任何不满之色,平静地说道:“陛下,李啸勤于王事,为人忠直,应不会因此而心怀不满。况且,其人年仅二十一岁,便得陛下知遇之恩,升其为卫指挥使,我大明独此一人有此殊荣矣。臣料李啸心下感激尚是不及,如何会心怀怨恨。”

崇祯听完,长叹一声道:“若是平时,此等殊荣,自是极为难得。只是那流言中说,那鞑酋皇太极对其许以王侯之高位,我怕李啸受此重诱,心生动摇之念矣。”

温体仁心下沉吟:“这鞑酋皇太极倒是出手阔绰,能对一个小小卫指挥使封以王侯之位,这一对比,倒是我大明显得小气了。只是,现在也没什么好名目,再对李啸另加封赏。这倒是个难题啊。”

见温体仁没有回答,崇祯心急,连声问道:“长卿,鞑酋皇太极这般拉拢,卿可有何良策反制?”

温体仁心下急如乱麻,脸上的汗大颗滴下,这情急之中,这位善于内斗的著名奸相,也一时没什么好办法想出。最终他只得硬着头皮说:“我料那李啸定会心秉忠义,不为所动,还请陛下宽心为是。”

“哦。”崇祯皇帝脸上顿露失望之色,显然对这个回答不太满意。

“爱卿退下吧。”

一阵静默后,崇祯挥手让温体仁退出殿外。

温体仁脸上肌肉一颤,最终只得无奈地拱手应了一声“是!”

温体仁走后,崇祯心下颇觉不安稳,他沉思了一阵,又对旁边的小太监说道:“去,将兵部尚书张凤翼唤来,朕有话问他。”

第二百章蝴蝶效应

不多时,兵部尚书张凤翼颠颠地前来,颤颤地在崇祯面前跪下,“微臣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

“谢陛下。”

崇祯注意到,这样大热的暑天里,兵部尚书张凤翼脸上却是一团青黑之色,神情颇为憔悴,甚至整个人都显得颇为佝偻。崇祯心下暗叹,现在大明到处兵荒马乱,战火遍地,可以想见张凤翼每日是何等操劳,这个兵部尚书,实在是个难做的职位啊。

崇祯示意让小太监给张凤翼搬来一个小凳子,让他坐下说话,受此恩宠的张凤翼一脸受宠若惊之状,再三致谢后,方斜签着身子坐了半个身位。

“伯起,你且看看这个。“崇祯让一旁的小太监将那封骆养性的密奏递给他。

张凤翼迅速地看完了,崇祯看到,这个兵部尚书的神情似乎在一瞬间陷入一种呆滞,手捏着密奏的纸页,双眼怔怔出神。

“爱卿,此为骆养性奏报之京师近来流言,伯起你是兵部尚书,对此可有何看法?”崇祯轻声询问道。

张凤翼仿佛在瞬间回过神来,他颤颤地站起,向皇帝拱手而道:“微臣以为,此事断不可轻忽,可将那李啸详细审查,如情况属实,当从严治罪。”

崇祯吃了一惊,这个张凤翼的处理办法,与温体仁所说,可谓截然相反。

见崇祯皱着眉头地保持沉默,张凤翼接着说道:“陛下,祸患常积于忽微,李啸纵往日有功,若真有投鞑之心,却不可不防啊。”

崇祯绷着脸道:“伯起。此事尚是流言,并无实据,如何可对李啸大加审查?”

“陛下,正因此事尚在流言阶段,方可防患于未然啊。若真等到李啸率众投鞑之际,朝廷复有何法可制!”

张凤翼说得急切。顿时咳嗽连声。

“伯起未免防患太过,朕恐此举会寒忠臣良将之心啊。而且,此事若真是鞑子所造的流言,到头来,最终损害的是朝廷与我大明将领的关系。”崇祯长长地叹了口气,他年轻而憔悴的脸上,满是忧虑。

张凤翼闻言一颤,正欲说话,崇祯却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伯起。若今后,鞑子每造一个流言,朕便对相关将领怀疑审查,则我大明能战之将必然人人自危,复有谁敢再为朝廷效力!”“陛下所虑甚是,臣只是希望防微杜渐,莫等到事情到了不可收拾之境再来处理,就麻烦了。”张凤翼低声回道。

宫殿中。一阵短暂的沉默。

“陛下,在下在想。此事,当可从两手准备。”张凤翼仔细思考了一番说道。

“讲。”

“第一步,立刻暗令山东巡抚李懋芳与山东副总兵刘泽清严密注意雄唐卫动向,如雄唐卫确有异动,可紧急出兵制止李啸投鞑。”

“哦,那第二步呢?”

“第二步。可相机将李啸调出雄唐卫,改任他卫指挥使,最好安排至山西、河南等地,一可让其发挥作战才能,二可将其与鞑子更远地隔开。李啸便是想投鞑子,想离开我大明之境,却非易事。”

张凤翼说完,心下自以为得计,他一脸期盼地望向崇祯皇帝。

谁知,崇祯听完他的计策后,却并没有多少开心之色,反而更是愁眉不展。

“伯起,你这计策看似防范良好,只是,朕只恐李啸会因此而寒心。”

“陛下,李啸不过大明之指挥使将领,难道竟有不能调动之理!李啸若果真如此,岂非更验证了其有不臣之心?”

崇祯顿时又陷入了沉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