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庭戈道:“郑书记,我就在门外,有事招呼一声。”然后略带警示意味的看了陈子锟一眼,带上了门。
警卫战士们群情激奋,纷纷请战。
徐庭戈道:“都闭嘴!今天的事情谁也不许说出半个字,这是高度政治机密,都听清楚没有!”
“是!”战士们虽然不理解,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第一书记被殴打的事情他们只会烂在心里,绝不会在外面乱嚼舌头。
陈子锟在沙发上坐下,点了支烟猛抽起来,到底是五十几岁的人了,这些年疏于锻炼体质下降,再加上心情郁闷悲伤,揍了郑泽如一顿,体力就有些不支了。
郑泽如道:“你打够了么,要是不够歇歇再打,你就是把我打死,我也不会有怨言。”
陈子锟道:“如果打死你能换来陈南的生命,我一进门就会开枪。”
郑泽如道:“我对不起你,对不起刘婷,更对不起孩子,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但我确实没想把他逼死啊。”
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是党的高级干部,郑泽如哭了,哭的很伤心,哭的毫无掩饰,他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喜怒不形于色,见惯了生离死别,肝脑涂地,早已心硬如铁,解放后担任高级领导,在群众面前高大伟岸,在妻儿亲属面前公正无私,在下属面前大义凛然,在更高级的官员面前谨小慎微,从不暴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唯有这个时候,在多年老友陈子锟面前,他真正敞开心扉,将几十年压抑在心底的重重痛苦全都释放出来。
看到郑泽如哭的鼻涕眼泪横流,陈子锟一点也不同情,他知道对方只是借机宣泄情绪而已,别说是死了一个早年丢弃的儿子,就是他现在的妻儿横死,恐怕这种人都不会落泪的。
哭了一会儿,郑泽如的情绪终于稳定下来,他说:“我是想保护这孩子,却没考虑到他的感受和承受能力,弄巧成拙反成千古遗恨,人死不能复生,我说什么也没有用了,只能尽量将其他右派的生活和工作照顾好,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陈子锟掏出一封信丢过去:“陈南给你的遗书,你看看吧。”
郑泽如看了两遍,道:“小南至死也不愿认我,这也在情理之中……”
陈子锟道:“他唯一的要求是摘掉右派帽子,你打算怎么处理?”
郑泽如苦笑道:“我没有办法帮他如愿,他的右派帽子是中央定的,我签字只是走程序而已,你应该知道,现在正是风口lang尖,即便你我也身不由己。”
陈子锟**丢下一句话:“你看着办吧。”
说罢摔门而去。
外面走廊里站着许多带枪的警卫,但他们不敢阻拦陈子锟,这位昔日江东王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气场,凌厉的眼神和满身的霸气压制着这些蠢蠢欲动的年轻人。
徐庭戈站在了陈子锟面前。
“打算抓我?”陈子锟鄙夷的问道。
徐庭戈摇摇头。
“那就起开。”
徐庭戈侧身,目送陈子锟离开,忽然开口道:“老陈,我就是想给你提个醒,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做事留点余地。”
陈子锟头也不回。
徐庭戈这才进了办公室,帮第一书记收拾被砸坏的办公用具,捡起满地的文件。
郑泽如道:“今天的事情不要外传,影响不好。”
徐庭戈道:“我已经安排下去了,谁也不会泄露半个字。”
郑泽如叹口气,拍拍徐庭戈的肩膀,到洗手间洗脸去了,洗出一池子的血水来,抬头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摸摸牙齿,有几颗松动了。
虽说徐庭戈下了封口令,但郑书记的爱人潘欣还是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匆匆赶到,见丈夫被打得鼻青脸肿,夫人的眼泪就下来了,责怪道:“怎么这么不注意,凶手抓到没有?”
郑泽如摆摆手:“没你的事。”
潘欣大怒:“谁愿意关心你!”
两人吵了起来,徐庭戈见状悄悄退出,回到一条街外的省公安厅,拿起桌上的红色保密电话道:“给我接北京。”
不大工夫电话通了,徐庭戈拉上窗帘,拿起话筒压低声音道:“首长,有件事我觉得需要汇报一下……”
……
陈子锟去了江东大学,他不是微服私访,而是开着专车带着警卫去的,目的是探望林文龙,这一手弄的江大党委很尴尬,接待不是,不接待也不是,只好装不知道。
林文龙已经得知陈南的死讯,整个人都呆滞了,坐在茶炉房里喃喃自语:“是我害了他,是我害了他。”
他从系领导变成茶炉工,身份差距极大,心理落差更大,即便工友们都很尊敬他,这个面子也丢不起。
见姐夫来找自己,林文龙急忙抓住他急呼:“我没有反党,我是响应号召才提意见的,我不是右派,我冤枉。”
陈子锟见他精神已经恍惚了,叹口气离开,找到江大校长提出给林文龙换个清闲的工作。
校长马上答应将林文龙调去图书馆做管理工作。
随即陈子锟又去了阮铭川家里,虽然老阮被打成右派,但毕竟是淮江日报的创始人,待遇还在,家里住着大房子,有保姆有电话,见到陈子锟登门拜访,阮铭川诚惶诚恐,拿出厚厚一摞稿纸说:“这是我写的检查,请帮我转交省宣传部。”
陈子锟道:“老阮,你被错打成右派的事情……”
阮铭川急忙道:“我不是被错打成右派的,我是咎由自取,完全活该,这段时间我在家闭门思过,越想越觉得自己罪孽深重,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对不起组织的培养。”
陈子锟道:“好了,我来不是听你说这个的,咱们多年老朋友,我就是来看看你,有什么需要尽管提。”
阮铭川道:“我只有一个要求,加入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陈子锟道:“你是**党派啊。”
阮铭川道:“我要退出**党派,和他们划清界线。”
陈子锟看着这位多年老友,觉得很陌生。
阮铭川眼中闪着卑微、惶恐、怯懦,又有些许的期待。
陈子锟叹口气,说我帮你转交材料,说完起身离去。
回到枫林路的家里,陈子锟觉得浑身疲惫,坐在书房椅子上闭目养神,傍晚时分,黄昏晚霞斜射进书房,忽然听到门口有人低声喊爸爸,扭头一看,是少年时期的陈南,穿着背带裤和回力鞋,戴着眼镜,怯生生的望着自己。
“儿子……”陈子锟哽咽了。
十年前,自己还是国民政府高官的时候,日理万机奔走各处,每次回到家里,儿子都会来请安,小南性格内向,很害羞,也很惧怕父亲,陈子锟一直以来都不太喜欢这个养子,但确是真真切切把他当成亲儿子来抚养的。
眼前一阵昏花,少年陈南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思念。
……
过了一周,郑书记脸上的伤痕不太明显了,肿胀淤青也消退了,便启程前往江北视察,先到江北地委例行公事的开个会,谈个话,然后寻了个由头到第一中学去调研。
江北第一中学是省内重点中学之一,不过也就是在教育系统内部有些名气,省委第一书记前来视察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且这事儿事先没有通气,搞得学校领导层很被动,临时打扫卫生,组织学生涂脂抹粉列队欢迎也晚了,只能校长领着一帮中层在校门口迎接。
省属第一书记是乘坐一辆苏联进口的“金鹿”轿车,闪闪发亮,气派十足,前面有公安处的三轮摩托开道,后面跟着地委的嘎斯吉普车,来到一中校门口,郑书记笑容满面的下了车,热烈的掌声响起来。
“不请自来,给你们添麻烦了。”郑泽如风度翩翩,主动和校长握手,然后又和教导处孙主任握手。
孙主任一张脸笑成了菊花,她自认为和郑书记是有些交集的,起码写过检举信,搞不好郑书记就是为这事儿来的哩。
一群人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郑泽如往校园里走,迎面就是学校的宣传栏,白纸黑字大字报上写着毛笔字:特大号外!!!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陈南抗拒改造,畏罪自杀,死的好,死的妙,死的呱呱叫!!!
郑泽如停下脚步,和颜悦色问校长:“大字报是哪位同志写的?”
校长还没回答,孙主任就挤上来道:“报告郑书记,是我写的。”
郑泽如点点头:“嗯,不错。”
第四十二章 大跃进
郑泽如在一中的视察行程很短,几乎是浮光掠影,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事情,即便如此也够让一中领导们欣喜万分了,据说时候教育局方面也很重视,此前一中申请维修校舍的资金一直压着没批,这回立刻就批准了。
最得意的是孙主任,就因为郑书记那句“不错。”让她飘飘然好几天,觉得自己的仕途忽然光明起来,校长、教育局长这些位子都不远了。
不过一个月后孙主任就倒了霉,她先是被打成了历史***,隐藏在人民内部的右派份子,后来又被公安机关逮捕,判了十五年徒刑,发到盐湖农场改造去了,孙主任熬了没几年就死了,临死前还在不停地写申诉信,说自己是冤枉的,是受过郑书记接见的优秀人民教师云云,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
淮江岸边起了一座新坟,墓碑上刻着主人的名字“陈南。”以及生卒年月。
红玉几乎每天都来上坟,她欠这个儿子太多太多了,生前不能弥补,死后总要补偿,这个可怜的母亲带着自己包的饺子,一瓶酒来到坟地,摆上一饭盒的饺子,一双筷子,一个酒杯,柔声道:“孩子,娘今天包了饺子,你弟弟吃了二十个,你能吃几个?放开吃,娘下回再包。”
忽然红玉察觉身后有人,回头看去,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马尾辫,列宁装,长的很漂亮,胸前红校徽上写着江东大学四个字。
“你是小南的朋友?”红玉问道。
姑娘手里拿着一束白菊花,摇摇头道:“我……我是他的同事,特地来看看他。”
红玉道:“孩子,同事来看你了。”
江风呜咽,似乎是陈南的回答。
远处公路上,一辆伏尔加轿车静静停着,省委第一书记郑泽如坐在车内看着坟地里的一老一少,心情很复杂,他很想去坟前上一炷香,但自己的身份却不允许这样做。
“走吧。”郑泽如道。
伏尔加驶离了江边,秋风又起,一片萧瑟。
……
陈南不在了,日子还要继续,陈子锟本想告老还乡,但陈家最小的女儿陈姣高中毕业了,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为了女儿在京生活方便,他还是去了北京,自从儿子死后,刘婷精神接近崩溃,在疗养院恢复了很长时间才稍有好转。
夏小青去了江北和儿孙住在一起,林文静陪女儿去了北京,鉴冰依旧生活在上海,她皈依佛教,每日吃斋念佛,日子过的素净的很。
这样以来,偌大一个枫林路十号官邸就只剩下陈嫣一个人了,而且她也不经产回家住,经常留宿在医学院实验室,或者在医院的单人宿舍里凑乎一晚,以免影响工作。
终于有一天,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干部登门了,要求收回枫林路十号的使用权,正好这天陈嫣回家拿衣服,她很惊讶的问道:“这房子是我家自己建的,你们凭什么收回?”
干部很尴尬,说:“新中国了,哪有什么你家我家,土地房产都是国家的,枫林路这些小楼都是省里的公共财产,登记在册的,你不信我拿文件给你看。”
陈嫣道:“可是房子是二十年代建的啊,那时候新中国还没成立呢。”
干部说:“这条街上的房子都是国民党敌产,没收充公的,这样说你总明白了吧?”
陈嫣道:“那我更不明白了,这条街上住的都是起义将领,有功之臣,他们是敌人么?”
干部说不过陈嫣,只好悻悻离去。
此事汇报给省委第一书记郑泽如,他批示特事特办,照顾起义将领,陈家的房子可以保留,于是将隔壁枫林路八号原来阎肃一家人住的房子收回,分给了新来的省委副书记马云卿。
陈嫣在自己花园里看新邻居搬家,这家女主人很洋气,也很年轻漂亮,指挥工人搬东西,小保姆带着孩子在后院玩耍,小男孩长的挺可爱,跑到栅栏边,一双亮晶晶的眼睛看着陈嫣。
“喂,你是谁?”小男孩问。
“我是陈医生,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马京生。”
“你生在北京还是南京?”
小男孩不回答陈嫣的问题,看着陈家的大房子和更加宽敞的花园,忽然回头喊道:“妈妈,我要住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