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开始北征苏格兰,不过,苏格兰的战争还在纠缠之中。
这一回,大明也无疑远征北方的苏格兰。相比较于独立的岛屿,苏格兰显然更加不好让大明控制。故而,双方对赌的选择落在了爱尔兰上。
朱慈了解到,因为内战还未评定,印象之中是英国护国公的克伦威尔其实这个时候还没有拿到这个头衔。
同样,原本英国在四个月前被新模范军的苏格兰北方重镇雷特尼这会儿也没有打下来,还在僵持之中。
至于最后一个还没有被英国人控制的爱尔兰重镇戈尔韦,那就更加遥遥无期。就是在原定时空里,那也要在明年的五月,也就是七个月后才会被英国人拿下。
于是,大明禁卫军与新模范军的比拼便成了这两个选择。
其中,英国人自然是选择早已开打的北方重镇雷特尼。而大明的选择,自然就只剩下了爱尔兰西部重镇戈尔韦。
“那么,就让我们期待战争的结果吧,”克伦威尔拿起了红酒杯。
朱慈笑着应下。
……
时间匆匆流逝。
一晃眼,就到了大明二八五年,西元1653年的三月。过去一年半时光里,整个世界又是风起云涌,堪称变幻莫测。
首先是一支舰队完成了环球旅行的壮举。
只不过,这一支舰队的壮举有些让人感觉哭笑不得。因为,三法司议论纷纷,不知道是要表彰呢,还是要处罚呢。
因为,这是环球旅行壮举的舰队,赫然就是郑芝龙三兄弟。
他们去了北美西海岸以后,好日子并没有呆多久就面临着终结。
为啥?
源源不断的探险船队从日本出发了。
而且,这些探险船队还不是日本人,都是些中国人。
别忘了,大明的地理课上,皇帝陛下那副万国坤舆图可是人人都能看到的。好家伙,谁都知道大洋彼岸的地方有一个流淌着黄金与白银的地方。
美洲大陆迎来了一大波探险者。
郑氏三兄弟很快就遇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同胞。
一开始他们还很乐呵,来了更多的同胞,自然就可以拳打土著,脚踢西班牙人。
可没多久,他们就愁眉苦脸了起来。因为,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冒险者抵达北美西海岸。有人想要搞一个环球旅行了。
而且,伴随着郑氏三兄弟的身份被人知晓。自然,也就意味着大明会知晓北美此地。
原本,郑芝龙还以为自己已经跑的够远了。没想到,大明的势力已经有环球抵达的架势。显然,北美不安全。
如果有人要追究郑氏三兄弟,他们的安稳日子也就到头。
毕竟,他们干的事儿说起来可是有些叛国的呢。
最终,无奈之余,郑芝龙听到了一个故事。
那就是西班牙开拓美洲的故事。
1513年9月25日,富有冒险精神的西班牙巴尔沃亚随船到达南美洲,去开拓和寻找财富,他不仅挤走了整支队伍的主人,还赶走了新派来的总督。
此举无疑是一种叛乱,西班牙事实上也已经议论纷纷,要追究巴尔沃亚的叛乱罪行。
为了避免惩罚他决定率先去寻找南美大陆的财富,以此来庇护自己的安全,在艰苦的旅途之中,他成为了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文明中的人类,并且他知晓了不远的国度中还有存有无限黄金。靠着这一点功勋,巴尔沃亚还真躲避了开头的几次危险。虽然他后来的结局并不是很好。但至少说明,这可以将功折罪不是?
后来,郑芝龙又听说了自己儿子的故事。
郑成功将郑氏家产交公却保住了自身的权位,这意味着大明皇帝并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
一年与此,郑芝龙决定也来一个环球旅行,并且将北美郑氏据点的地图、名册整理好,戴上了回到大明的旅程。
就这样,大明第一个完成环球旅行的冒险家来了。
只是,此人却是郑芝龙三兄弟。
这会儿,朝廷顿时议论纷纷。
到底是要计算郑氏当初为海贼时叛乱,并且试图谋害皇帝陛下之举呢。
还是要将功折罪,看在郑芝龙献上北美据点的功劳份上,免了他们的罪责?
廷议提了几次,却是没个准数。
最终,这事儿不得不传信到了远在欧洲的皇帝陛下,请圣裁。
朱慈听完了原委,也不由感觉好笑。
功过相抵的事情,朱慈不打算做。于是,皇帝陛下下令,判处他们在北美西海岸劳改十年。
当然,工作就是建设北美新中华。只不过,朱慈也恩准,念他们年老,不做苦工,由当地有司自行安排。
简单来说,还是优容了这个曾经的对手。
只不过,这一对对手而今时隔数年,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经极其遥远。
除了这个小趣事,大明的变化也很多。
首先是太子长大了,念着想父皇。朱慈心念于此,轻轻叹了口气,他也想家了。
不过,他还得头疼在欧洲欠下来的债。
首先自然是柳如是的债。
没错,柳如是已经很久深居简出了。而这事儿是谁干的,自然是朱慈无疑。再过几个月,朱慈的第二个孩子也改降落了。
这一回,都还不能让孔洛灵去接生。因为,孔洛灵在坐月子,孩子自然是朱慈的。这一次,是个公主。名字倒是有个乳名,就叫琴琴。因为是在爱琴海上海震的结果……
朱慈都想好了,地中海几个岛,等这一回的布局完毕拿了下来,就留一个给公主做封地。
至于柳如是的孩子,爱尔兰与西奈半岛,都可以挑选。
没错,爱尔兰也拿下来了。
结局让克伦威尔大感吃惊。
要知道,在英国人的计划里。怎么也得北部重镇雷特尼打下来了,才有进攻戈尔韦的机会。
未曾想,明军这边,直接小规模部队抢滩戈尔韦,随后大军围城。
接下来,明军留给了爱尔兰两个选择。
一个,是接受成为大明的保护国。大明会给予他们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并且承诺降低税负。
然后,戈尔韦选择了投降。
英国人看完以后,感觉自己似乎有点傻乎乎的。
平白就送出去了一个重要城市啊……
但事到如今,他们显然也没有后悔的机会了。
愿赌服输,克伦威尔爽快地在去年便认清了两国之间的差距。事实上,能够做到围城一步,戈尔韦下来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火炮的威力,大明强于英国。
经过了差不多两年时间的酝酿。
大明在欧洲已经不再是吴下阿蒙,格局悄然一变。
去年终,大明二八四年十一月的时候,苏伊士运河正式开通。
时间上虽然稍稍延后了小半年,但伊斯坦布尔已经表示足够满意。
一支足够强大的舰队在红河训练了一年半多的时间以后,可以开始奥斯曼帝国的复仇之战。
同样收益的,显然还有大明。
通过苏伊士运河,大明的力量可以更快地从本土支援到欧洲。
李定国就任西奈镇总兵,麾下组建了一个以中国人为主题完成了骡马化的步兵师,同时还就地征集了大批本地人的两个旅的兵力,维护西奈当地的治安。
苏伊士运河隔断了这里与西面埃及的联系,东面也没有与大明可以抗衡的本地力量。大明在此的经营固若金汤,顾炎武交出了一个让朱慈满意的答卷。在上面定局的数十万大明儿郎就这样成了大明插手欧洲的有力资本。
依靠着这样一个据点,大明终于可以正式加入欧洲的战局。
就这样,大明在西奈半岛开了本土基地,又有西班牙这样一个友谊深厚的盟友。此外,又在爱尔兰开了分基地。
欧洲,对于大明已经不再是客地。
客场的劣势对于大明而言,已经渐渐消弭。
……
“陛下,我们的目的,真的是奥斯曼帝国吗?他们……不是我们的朋友吗?”孔洛灵一直不是很关注政治。不过,在埃及的日子对她而言还算舒心。
是以,她显然没有想到,大明最终的目标却是要与奥斯曼为敌。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苏伊士运河建成之前,奥斯曼帝国必须是大明的朋友。我们不可能在运河没有建好之前破坏地头蛇的友谊。但是,在建成之后,那奥斯曼的友谊对于我们而言就不再重要了。相反,奥斯曼太强了。一个强大的奥斯曼,就不会是大明需要的奥斯曼。”朱慈轻声说:“况且,对于大明而言,我们的目标,可不止于此呢。”
这时,顾炎武悄然走来:“陛下,马扎然求见。”
朱慈微微一笑,这位法国曾经的主宰,终于来了。
奥斯曼在欧洲是有盟友的,那就是法国。一个稳定执政的法国,终究是会回到惯性之中。基于法国人的利益,他们始终会希望保持与奥斯曼人的友谊。
想要破坏这一点,那显然就只有……再让法国乱起来!
“告诉他。”朱慈轻声说:“让他来之前就考虑好,答应朕,放弃法国与奥斯曼之间的友谊。否则,就不用来见了。”
第二十九章:威尼斯参战
朱慈的态度虽然很强硬,但这不代表马扎然在朱慈的行宫之中过得不愉快。
相反,他得到了隆重的对待。
检阅仪仗队,礼炮轰鸣。
精致的国宴,衣食住行的妥帖安排。在西奈半岛这个缺水,可居住面积狭小的地方。这一切待遇都堪称奢侈。
至少,马扎然在这里的待遇也仅有柯普吕律曾经享受过。
面对这样的招待,马扎然雄心燃起。
他感觉到了大明的诚意,并没有因为马扎然已经失去权势下台而冷眼相待。
这样的待遇虽然很好,但马扎然在鼓舞之余,也是深感好奇。
“陛下对我的招待,让我深感荣幸。”顿了顿,马扎然好奇地问了起来:“只是,也让外臣十分感兴趣,陛下是如何看待,我这个曾经的敌人的。事实上,我也听闻过有不少法兰西政客曾经拜见过大明皇帝陛下。只是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人,都未曾遭遇过我这样隆重的待遇。”
马扎然说的没错。
朱慈在欧洲是有慷慨名声的。
比如,皇帝陛下为了邀请走那些欧洲科学家去大明,花费的代价可谓是瞠目结舌。
为了打消一些科学家的疑虑,皇帝陛下不仅单纯出重金,还将衣食住行等所有工作都做到位了。担心路上不方便?不不不,有专船运送。担心妻子找不到工作?放心,体面的单位随便挑。担心孩子的教育?更不用担心了,皇帝陛下已经批了足够的经费单独建一个学校。
加上大明在欧洲的宣传费用,以至于皇帝陛下就成了一个人参果,人人都希望凑上来啃一口,蹭一点好处出来。
但事实上,皇帝陛下可不是真的穷大方。他是在挖空欧洲的科学人才储备。
而今,整个欧洲都热门着流行前往大明留学。只要考过了汉文托福考试,就有可能前往大明读书。若是表现优异,更有机会申请到全额奖学金,衣食住行大明都能包了。
可是,对于政客。
朱慈向来是十分苛待的。
这一点,马扎然了解得足够清楚。
“因为我在你的身上,感受到了同类的气息。”朱慈说:“一个中央集权主义者。而这,也是大明需要的。我需要一个还算强大的法国,而不是一个陷入内乱的法国。”
英国人的崛起之路,估算了一下,想要克制并不容易。
而其中,法国人就是关键一环。
因为,查理二世就在敦刻尔克。如果英国人联合了法国,就必然会解决敦刻尔克上的查理二世。
当然,这个布局还远。
而今大明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法兰西内乱上一阵子,让他们无暇东顾,管不到奥斯曼土耳其的身上。
马扎然对于奥斯曼帝国固然是有不少好感的。
但再是有好感,面对法兰西的利益,面对自己的权柄,他也可以抛弃之。
死道友不死贫道,如此而已。
“法兰西愿意成为大明帝国的朋友。至于奥斯曼……她会是过去式。”斟酌稍许,马扎然缓缓一笑:“期待我们大明与法兰西共同为这个世界缔造和平。我同样可以承诺,我执政后的法兰西,会将与大明帝国的友谊写进教科书里。大明对欧洲的功绩,会永远被传唱。而基于如此背景之下,我们期待大明的先进技术与资金投资法国,听说……大明有一个柳如是计划。我想,法兰西有这个兴趣,成为第一片试验田。”
听完马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