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兵不死-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367 新藏线上的红细胞

    0367 新藏线上的红细胞

    王亮道:“等前来支援的战友打出一条通路见到张良善和他那写在烟盒上的遗书的时候,所有的战士都忍不住抱着几近陷入昏迷的张良善放声痛哭。”

    对于西藏的汽车兵来讲,这样的险情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对于张良善来讲,这样的险情也并不是他唯一的遭遇的一次。

    他曾经驾车行驶在西藏和新疆交界的界山达坂时,突然遭遇上大风雪。

    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海拔六千七百米的雪山达坂上,人站着一动不动呼吸起来都非常困难。

    但是为了争分夺秒突围,开辟出一条可供车队前行的通道,张良善和战友们要在克服极端恶劣环境带给身体影响的同时用铁锹铲雪开路。

    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搬来沉重的石头卡在车轮上防止出现滑车的情况。

    当他们勉强挖开几米路的时候,转眼间路就又被风雪掩埋,一天下来只能走两公里。

    忍受着寒冷和饥饿,他们却一刻也不敢休息,因为怕一旦睡去就永远醒不过来。

    饿了就用雪水煮一点干粮,困了就吃一颗野山椒提神。

    在粮食全部吃光后,战友们又冷又饿,有的战士体力不支晕了过去。

    一筹莫展之际,张良善发现不远处有一头捕猎的狼正扑倒了一只黄羊,他跳上驾驶室,驾车冲了过去,把狼吓跑,将黄羊捡了回来。

    饱饱地吃了一顿后,他们继续一步步地前进,整整三天三夜后,终于走出了界山达坂。

    王亮道:“他,他们,就是这样的工作状态。每一次出任务都面临着牺牲的危险,无数的战友倒下了。”

    “良善曾经同我说过,他从一九八六年到汽车营跟车开始,在二十多年间曾一百多次往返于新藏线,共行车六十多万公里,上送物资七百五十多吨,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六次。”

    他的名字叫什么?

    他们的名字叫什么?

    汽车兵。

    新藏线上的红细胞。

    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没有多少人会关注他们。

    灯红酒绿,歌舞升平。

    人们早已经就习惯了这安静祥和的日子,可不曾知道有多少人为了捍卫这和平付出了青春、健康乃至生命。

    王亮觉得自己借着一个机会就要讲出来,做成影像资料留给后世。

    有些事情,必须得有人去做。

    有些话,必须得有人去讲。

    生于安乐的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他们有多么艰苦,有多么伟大。

    “回到一九九二年,那是良善生命中遭受的巨大苦痛的一年,苦难接踵而至。。。。。。”

    那一年,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张良善和妻子何桂丽喜结良缘。

    结婚仅十天时间,部队一封有任务速归的电报便把他从家里召回了部队。

    两个月后,妻子来信告诉他自己怀孕了。

    在读完信件后,张良善得知自己要当爸爸了,他高兴坏了。

    他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喜悦分享给所有的战友,并给妻子回信道:“你到部队来,分娩时我休假好好照顾你。”

    快要临产的时候,妻子因为感冒住院。

    这时张良善所在的部队接到了运送物资的任务。

    所有的战友们劝他去跟连队请个假。

    但张良善拒绝了,他知道这次任务的重要性。

    他说:“如果不能赶在大雪到来之前把物资送上山去,整个冬季山上守防的官兵就要挨饿受冻,甚至要死人的。我是运输排长,要带队上山,在这个节骨眼怎么开口向组织请假呢?”

    最后,他说服了爱人,踏上了上山的征途。

    运送屋子的车队前脚刚到红柳滩的时候,留守处把电话打到了兵站,点名找张良善。

    运输连的连长找到张良善说:“小何的病可能有麻烦,你把油罐卸在兵站,马上开车下去吧。”

    张良善说:“连长,车都已经开到这里了,再有个三五天就可以返回,我这个运输排长不能当逃兵。”

    车队继续前进,在到达狮泉河后,留守处的电话又打了过来。

    王亮道:“当时的情况是良善的爱人第二次住院,即将分娩,是难产,情况不太乐观。”

    张良善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和战士们卸完油,就连夜开车往山下赶。

    到了多玛兵站,留守处的电话也追到那里,问他是保大人还是保孩子。

    听到这话,他的眼泪从脸庞滚落下来,他哽咽着说:“都要保,都要保,实在不行,就保大人!”

    那种煎熬,没有经历过的人怎么能体会得到。

    1992年的一天夜里,祖国安好。

    有这么一名心急如焚的军人,他驾着汽车在高原上飞驰,要五天才能走完的路程,他仅仅用一天一夜就赶完了。

    当到达医院的时候,孩子已经夭折。

    妻子也因为大出血生命垂危。

    他在医院守了整整十五天。

    对,十五天。

    同他1987年遭遇到大雪封山被困的时间一样长。

    不过这十五天,更让他煎熬。

    在妻子弥留之际,他含泪问爱人还有什么话要说。

    爱人只是摇摇头。

    过了好半天,才流着泪说:“以后。。。。。。跑山上的路。。。。。。要慢一些。。。。。。”

    妻子下葬的那一天,他穿上军装,戴上所有的军功章。

    给爱人和孩子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

    当跪在坟前的时候,他的泪水夺眶而出:“桂丽,我对不住你,更对不起我们没有出生的孩子,尽管没有见到他,我也给他取了个名,就叫‘来生’吧,来生我再报答你的恩情!”

    这就是那张广为流传的照片的出处。

    这就是照片背后的那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王亮擦了擦泪水,继续道:“良善去买了两袋水泥、一些沙石,要亲手给妻子立个墓碑。”

    “伴着悲伤和愧疚的泪,墓碑做好了。”

    “可还没来得及刻完碑文,营里要往阿里送一批战备物资。情况是前往阿里的道路已被大雪封住,这个时候闯阿里,必须挑技术最过硬的司机。于是张良善主动请缨,他说‘我要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爱人的悼念之情’。”

    就这样,他又一次征服了这条路。

    从山上下来之后,他在亡妻的墓碑上亲自刻下了碑文。

0368 在荣誉与光环渐渐远去的时候

    0368 在荣誉与光环渐渐远去的时候

    王亮曾经到过西藏,到过阿里军分区,见到过张良善,也同他促膝长谈过。

    “在爱人去世后的几年时间里,每次上山执行任务前,他都要到她的坟前去坐坐,几年的时间下来,妻子的坟前被他踩出了一条小路。。。。。。。”

    1992年,对于张良善来讲,是阴霾的一年。

    妻子去世没有几天,一封亲戚的来信差一点再次击垮他。

    他妹妹在老家病故。

    老父亲难以承受失了儿媳又失女儿的打击,痛苦万分,生生哭瞎了双眼。

    不慎从楼上摔下,把腿摔断了。

    张良善欲哭无泪,眼泪早就已经哭干了。

    对于军人来讲,除了战胜不幸,别无选择。

    评论区。

    “无此等安邦定国之人,哪有看山调侃之地。”

    “总有人要为这万家灯火负重前行。”

    “只有军人才有这种忘我牺牲的精神。张良善精神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之一。我为有这样的好战友自豪。向您致敬!”

    “张良善确实是我们在西藏当过兵中的佼佼者!”

    “没有从军经历的人是不知道军人的苦,在川藏线上,在西北边远边境上每天都有让人感动的事发生。每件事都能触动你的心灵。使你的心境得到升华。所以他们是这个世界最伟大的英雄。中国边防军人万岁。为中国的安定牺牲的边防军人万岁永垂不朽。”

    “我是九三年入伍西藏山南军分区汽车连士兵,我为汽车兵出了英雄张良善,感到骄傲。”

    “我在西藏当兵十年,七三年当的兵,后来又在西藏工作,在西藏当兵和到地方工作近四十年。现在已经退休,回了老家。我可以问心无愧的说,自己为西藏的平安,稳定建设,作了应有的贡献。如今在西藏落下一身病。风湿、高血脂、高血压、心,肺功能极差。无怨无悔。”

    “作为西藏兵,尤其是当年的西藏兵,咱们将青春奉献给了西藏。奉献给了党和人民,希望能得到国家、政府、社会的认可、认同,期望、渴望能有一个欣慰的晚年,幸福的晚年!”

    “从我爷爷开始算起我家四代都是军人,朝鲜战争我爷爷留下一个胳膊,对越我父亲留下三个弹痕,我当了八年兵,今年把我儿子送去了部队。老兵不死,永不凋零。”

    “我们必须厚待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兵,科学家,而不是戏子明星,只能说现在的这个社会的已经拜金了。虽然我才18岁,但我知道这些戍边老兵和科学家都是为了我们的祖国呕心沥血。我们的祖国和人民不能忘记她们,戏子明星那就是一个屁!”

    【红旗车驾员】

    【西北军营十大杰出青年】

    【高原模范汽车兵】

    【全国先进工作者】

    荣誉接踵而至。

    战士、班长、专业军士、学员、排长、副教导员、装备维修科科长、军分区装备部部长。

    职务一提再提。

    军衔一升再升。

    但有一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虽然离开了方向盘,但张良善仍然为高原运输做着默默无闻的服务与保障工作。

    在荣誉与光环渐渐远去的时候,他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但是他信仰并坚守的阿里精神却始终不曾褪色。

    在过去,作为汽车兵的他遭受到了很多罪,现在转做服务保障了,就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细,让后来的汽车兵少受一点罪。

    王亮道:“职务提了上来,手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了,担任装备部的部长后,新的考验也就接踵而来了。。。。。。”

    2003年四月份,军分区投资五十五万元修建民兵武器库围墙。

    作为装备部部长的张良善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这项工程的招标工作。

    不少包工头得到消息后揣着红包和不菲的礼物找到张良善,软磨硬泡,目的只有一个,承包工程。

    但这都被他严词拒绝。

    作为装备部部长的张良善知道,部队里需要花钱搞建设的地方很多。

    于是他主动建议采用军工自建的方式修建民兵武器库的围墙。

    这一提议很快得到军分区党委的同意。

    装备部购买了打砖机和水泥,张良善带着工兵连加班加点挖地基、拉沙石。

    在地方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半月的努力,仅仅花费十八万元就完成了任务原本预算五十万的任务。

    为部队节约经费三十七万元。

    这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件小事,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放眼在那个年代,又有几个人能够经受得起金钱的诱惑。

    那是一个权力放纵的年代。。。。。。

    但是他坚守住了底线。

    2008年,军分区地爆器材库的修建承包给了地方建筑队。

    四月份,到了验收的时候了。

    张良善带领验收小组对质量严格把关,对不执行合同水泥标号达不到要求的坚决推倒返工。

    包工头偷偷张良善,从钱包里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道:“张部长,不能再返工了,工程已经赔本了。”

    张良善断然拒绝:“你们偷工减料,工程不合格,必须返工。你要赚钱,我要做人,原则问题我决不让步,山上部队建设不容易,我们建一代工程,要负几代责任!”

    这不是大话。

    也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这是客观发生的,就在2008年的四月份。

    在毫无商量的情况下,包工头只好把不合格的工程全部推倒重新返工。

    王亮道:“机关工作的日子里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良善每年两个月时间都会下边防进行装备检查,手把手地传帮带。”

    “他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库室进行检查,晚上熄灯后他还要到库室再进行一次检查,既保证了库室的安全,又保证了各种器材堆放整齐有序。”

    “在山上严重缺氧的情况下,他中午从不休息,总是在办公室处理业务和学习。”

    “由于长期受紫外线照射,他患上了过敏性皮炎,脸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甚至严重化脓感染。”

    “医生对他下了这样的命令:‘你不能再上工地了,这样下去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