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4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湍苷蜒┝耍 �

    ……

    马涛是怀着一颗火炭一样的心,投入军中,经过严格的训练,他们北上,成为了攻击西夏的主力。

    杀牛岭一战,是马涛第一次参加正式战斗,也是他第一次面对最残酷的杀戮!

    无数川军沿着山坡,奋力向上。

    从上面的城堡,西夏人不断抛出石头和滚木。

    士兵被砸碎了头,砸断了腿,尸体铺满了山路,马涛吐了,吐得稀里哗啦……可是这些都没有用,战斗还在继续。

    终于调来了200架床子弩,弩箭不断向城堡射去,爆炸之声,不绝于耳,城头的西夏兵连头都抬不起来。

    他们再度冲锋,马涛也跟在其中,疯狂奔跑,他觉得食道就跟火烧的一样,他冲到了城下,其他士兵竖起了云梯,马涛几乎没有想,就攀着云梯,几步冲上了城头。

    事后马涛才知道,他居然是第一个杀进城池的。

    因为先登之功,被擢升为三班差役,成为了一名都头,距离他的将军梦又近了一步。只是在战斗之中,已经不容他多想。

    赶快挥动手里的陌刀,这是马涛非常喜欢的武器,凶悍的长刀能轻松劈开敌人的铠甲,也只有身体强壮的宋军才能配备。

    靠着手里的陌刀,马涛斩杀了三名西夏兵。

    后续的人马蜂拥而至,马涛觉得自己就像是被裹挟了一样,不停冲击,不停杀戮,身体明明都到了极限,却总是能挥动手里的刀,不停战斗下去……那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他也不知道自己杀了多少人,结果就是战后他躺在床上,足足歇了三天,才能动弹。

    在这三天之中,王宁安已经从秦州赶赴杀牛岭。

    并且随着人马,进入了同心寨。

    王宁安把这里当做了前进指挥所。

    他调动3万川军,加上梁大刚和李无羁的铁骑,分成两路,扫荡横山一线的西夏兵。任何防线,只要被攻克了一点,接下来就是全面的崩溃,横山防线也不例外。

    当宋军的旗号在一个个山头城堡飘扬,原来横山的部落纷纷反戈一击,驱逐西夏士兵,争相挂上大宋的旗号。

    李从简带着他的弟兄,到处鼓动部民起义。

    王宁安顺势打出旗号,三年免税,这个承诺简直就像是及时雨,许多部民早就忍受不住沉重的赋税,听到了这个消息,几乎立刻投降。

    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王宁安就占领了宽500里,纵深100里的庞大地域,作为大军前锋,王宁泽将攻击重点放在了静塞军司上面。

    让王四少爷最在意的不是城里多少人马,而是静塞这两个字!

    要知道王家铁骑的正式名称就是静塞军。

    小小的西夏,也配叫静塞军司,是想和我们找不痛快吗?

    就让你看看,谁才是真正的静塞军!

    王宁泽集中了500架床子弩,昼夜不停,猛烈轰击。

    城墙上的砖被轰碎,沙土外露。城楼上的守军都换了三波,在火力准备充分之后,王宁泽才下令川军攻城。

    他们先是组织爆破,将城墙炸出了一个窟窿,然后大军杀进去。

    川兵蜂拥入城,迎面遇到的就是山跋子。

    双方都红了眼睛,立刻杀成了一团。

    川兵娴熟使用长枪,格挡对方兵器,他们配合默契,通常是三五个人一起联手,威力非凡。

    可就是如此,川兵的损失居然比山跋子还多!

    西夏的强兵,果然不同凡响!

    不过他们的凶悍也就到此为止了。

    随着城门开放,更多的川兵杀进去,王宁泽的铁骑也杀进来了,经过了半天多的战斗,静塞军司完全陷落,成为大宋拿下的第一个重要城池!

    这个消息震撼了整条战线,似乎所有人都清楚,西夏的溃败已经不可扭转。

    “不能总让王家军专美!我们也不能落后!”

    折克柔督兵连续三昼夜,攻克龙州。

    种诂在付出了3000人代价之后,拿下了洪州。

    他们两路大军就像是铁钳子一般,扑向了嘉宁军司,也是整个横山一线,西夏最重要的屯兵之地。

    为了保护嘉宁军司的安全,梁乙埋亲自率领着5万人马,狙击宋军。

    双方的战斗一开始就无比惨烈。

    宋军前赴后继,不计成本攻城,而梁乙埋把城中的百姓都集中起来,疯狂抵抗,双方陷入了胶着。

    不过随着狄青率领大军越过横山,攻破嘉宁军司,是早晚的事情。

    西起柔狼山东到牛心亭。

    整个横山一线,全部突破。

    作为整个作战计划的第一步,可以说胜利完成。

    为了这一线,宋军足足共打了几个月的时间,狄青和王宁安都付出了很大的心血,顺利突破,更像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而且光是为了这一线,大宋已经损失了6万人马,耗费军费上千万贯,粮草更是不计其数。

    只是真正打下来之后,王宁安才惊喜地发现,他们并没有赔钱,相反,还很有赚头儿。

    横山的部民,差不多有30万人,他们还俘虏了近4万西夏兵,同时黄河以南,大片的土地,或是农田,或是牧场,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光是缴获的牛羊马匹,就多达50万。

    只要把这片土地经营好了,至少能养3百万只羊,光是出羊毛,5年之内,就能支付军费开支,往后全都是净赚,而且还有这么大的一片土地,有钱也买不到。

    王宁安一直觉得大宋的子民才是最会耕田,最会利用土地的人,把好好的土地交给西夏,或者契丹,简直是焚琴煮鹤,是浪费东西!

    所以还是物归原主最好!

    在清点所有战果的时候,王宁安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原来在横山一线的党项部落全都牵走了,而且最好的战马、犍牛,在三个月之前,就陆续被带走。

    整个横山一线,人马不少,但是有战斗力的山跋子只有几千人,号称十万的擒生军也不见了踪影。

    战斗比预想的容易了不少,可是没有摧毁西夏的主力,却不是什么好消息。

    王宁安觉得自己不是战争的天才,所有他面对胜利,更不敢大意,相反,还要加着一万分的小心。

    他不断调动人马,巩固地盘,并且将归附的部落内迁到西北等地安置,同时他撒出人马,又和狄青种诂,商量着下一步进军的计划。

    狄青和王宁安有同样的顾虑,李谅祚或许早就知道横山守不住,他们选择了集中兵力,诱敌深入,这个关头,必须慎重!

    只是王宁安和狄青都忽略了,大宋压抑太久了,三川口,好水川,惨败的教训,历历在目,简直是许多名臣的梦靥!

    打赢了,突破了横山,拓地几百里,俘虏数万人,还缴获了那么多的牛羊,占了那么大的一片土地,只要一鼓作气,或许西夏就被抹除了。

    高兴!

    除了高兴,还是高兴!

    就连一直在后方的贾昌朝,都有点晕乎乎的,老家伙也没问王宁安和狄青,便自作主张,大笔一挥,写了一份洋洋洒洒的奏疏。

    京城上下,顿时陷入了沸腾,咱们的赵大叔,破天荒宣布停朝三日,普天同庆,他还跑到了太庙,去和祖先们报喜!

    这个胜利,对大宋来说,真的有点大!

第678章 赵大叔不冷静了

    拿下横山一线,王宁安并不轻松,相反,各种事情千头万绪,那么多的牧民和俘虏要处置,新得到的土地需要巩固防守。

    而且进入西夏境内,补给线骤然增加了几百里,从大宋搬运物资,就需要翻越横山,动用的民夫多了一倍。

    沿途各种乱兵土匪,数量多如牛毛,他们不时袭击辎重队伍,损失很大。

    王宁安不得不派遣梁大刚和李无羁分别领兵,保护粮道,另外又动用10万人马,扫清各处的乱兵。

    这样一来,所谓的三十几万大军,只剩下一半能摆在正面,攻击力道已经减弱了一大半。王宁泽率领骑兵,驻守静塞军司,采取守势,防止西夏大军南下,保卫胜利果实。

    狄青也从洪州赶来,他和王宁安简单交流了一下看法。

    “我认为横山一线,是李谅祚故意让出来的。”

    王宁安颔首:“没错,算起来横山一线也打了将近一年,我们损失不小,西夏更是代价惨重,此时退去,实际上都有些难为李谅祚了,我本以为他只能撑半年呢!”

    狄青沉着脸道:“我猜他是借刀杀人!”

    王宁安悚然一惊,脸色越发严峻,他这两日,也在不断思索,狄青说的有理啊!

    “西夏内忧外患,李谅祚借着我们的手,消耗那些不服命令的部落,然后大军撤走,把横山的羌人都扔给我们。”

    “没错,此时李谅祚手里至少有二十几万精锐,其中十万擒生军玩好不损,又甩掉了横山羌人这个包袱,可以说是无债一身轻。如果我们继续进军,能调用的人马只剩下15万,兵力优势丧失。相反,补给线拉长一千里,弱点暴露无遗。”狄青忧心忡忡道:“此刻扩大战果,继续打下去,输多赢少,不是什么好办法。最稳妥的是守住横山,向西夏施压,同时尽快打通河西走廊,同西域连成一片,只要把新占领的地盘经营好,然后才能一鼓作气,荡平西夏!”

    作为一个智勇双全的统帅,狄青拿出了最稳妥可靠的方案。

    只是狄青心里头没底儿,要知道,不是任何时候,理智的决定都能得到支持的。

    比如眼下,整个大宋就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从上到下,都嚷嚷着踏破贺兰山呢!

    赵祯去了太庙,祭告列祖列宗。

    随着赵祯一起去的还有太子赵宗。

    在西北历练了一些日子,赵宗的确快速成长。

    小家伙不再青涩,相反变得虎虎有气,深沉内敛,越发像一国储君了。

    这正是赵祯希望看到的。

    他们父子面对着历代的赵家先祖,格外志得意满。

    收复幽州之时,赵祯就来过太庙祭奠。

    这一次他又驾临太庙,大有一种睥睨一切的感觉。

    太祖皇帝创立了大宋,功劳自然无人能及,可是赵大心心念念,也不过是收复燕云,结果还出师未捷。

    至于赵二,倒是出师了,还出了两次,结果都惨败而回!

    传到了他爹赵恒,那就更不堪了,不但没敢打出去,还被人家打上门来,要不是寇准等人极力主战,他都要逃到江南去了,简直丢尽了脸面!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是我赵祯!!

    赵大叔充满了自豪,幽州回来了,西夏被打败了。

    只要灭了西夏,大军进入西域,大宋立刻就能开疆拓土,扩展一倍疆域,直追汉唐盛世!

    更让赵祯欣慰的是大宋打仗,扩充疆土,并没有带来太多的负担,相反还促进了经济繁荣。

    就拿幽州来说,防线北移之后,每年节省几百万贯养兵费用,同时纺织发展起来,又增加了3百万贯税收。

    林林总总加起来,当年为了打幽州,投入的数千万贯军费,已经全部回本了。

    再往下就是净赚!

    这可太了不起了。

    要知道以汉唐兵锋之强,占领了那么多的土地,为什么到最后,全都要吐出去呢?

    说白了就是个成本精算。

    打仗要花钱,掌控地盘要花钱。

    比如打下来一大片土地,就要派文官,派武将,安排驻军,如果一年到头,收不上几万贯的税,反而要花费几十万贯的军费,还时时面对着异族攻击,要付出极大代价,长久下来,谁也受不了。

    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中原王朝来说,将国境推到长城一线,已经算是极限了。

    因为长城是农牧分界线,在长城以南,适合农耕,种田交租,朝廷收税,可以支持驻军,再远就会不划算了。

    当然了,有人就不服气,说什么地盘大点好,上国威严,开疆拓土,要给后人留下基业,要防止异族侵入,建立起稳固的边防线,拥有庞大的纵深……这样的大道理,谁都会说,谁都明白!

    可实际操作起来,却根本做不到。

    因为大多数人永远都是短视的,自私自利的,只顾眼前的……哪怕以后雄才大略的君主,能维持几十年,后面的继任者也会屈从大多数人,改弦更张,换得多数人的支持。

    譬如说,最大的败家子就应该是沙皇了,居然把阿拉斯加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人。

    谁也不会想到,在几十年后,毛熊的远程轰炸机没有发展出来,不够往返美洲投掷核弹,不得不招募死士飞行员,时刻准备着执行有去无回的轰炸任务,用命去搏!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