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纳威尔的装甲突击群正在进行战前的又一次补给,根据侦查,开罗和埃及防线之间一百多公里的距离上布置了三道防线,他们是挡在开罗埃及的最后一处防线。
一旦突破,哪么开罗就犹如一个赤%裸%裸的美女展现在德国第七装甲师前面,这条防线是英军“尼罗河集团军“布置的最后防线。
“尼罗河”集团军(3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司令官多姆布…贝尔纳茨基将军)为第2梯队。英军的第二梯队部队,全都是一些二线部队,或者是一些殖民地调运来的仆从军。
爱德华在3321号坦克里面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嘴里不时地发出称赞的声音,德国的四号e型坦克是正的比意大利坦克好太多了。
第七装甲师师长卢森堡在做最后的部署,攻击的命令很快下达,像这种突破敌人防线的穿插之战,绝对是空军打头阵,尽可能地消灭英军的重武器,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己方的损失。
卢森堡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后路,因为他的后面跟着第五装甲师和维京装甲师,就算布置在埃及防线上的英军有后撤的迹象,卢森堡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后路被抄了。
此时的隆美尔正在前线指挥所内仔细地分析着前线送回的各种报告和情报,当然也有无数的参谋帮着整理归类,以便让隆美尔可以随时查阅。
几名作战参谋手拿推杆,笔直地站在沙盘前,他们的面前是一个巨大的沙盘,沙盘上面是整个英军的战略事态图,几辆黑色的四号式坦克的模型已经被摆放到了沙盘上。
坦克模型在地图上的位置正卢森堡他们现在的位置,这几辆坦克模型就是代表着纳威尔的坦克突击群,他们的后面分成左右两翼,一边是第五装甲师的坦克模型,一边是维京师的坦克模型,在后面就是三个师庞大的运输车队了。
隆美尔看完自己部队的事态,没有发现什么大的问题,进攻才几个小时,就挺进到英军境内一百多公里,还有两百多公里就是开罗埃及了。
如此进展的速度,可以用神速来形容,隆美尔布置的布置的牵制部队还在埃及防线上和蒙哥马利的主力军团鏖战不休。
其实隆美尔也发现了英军一些部队的后撤迹象,但隆美尔并不认为这是蒙哥马利想要逃跑,而是认为这些英军想赶回开罗去防御,同样是名将的蒙哥马利真是隆美尔想的那样吗?战况会说明这一切。
非洲军团的装甲突击群,能如此轻易突破“尼罗河集团军”的防线,第四航空师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空军全程护航,并为坦克部队扫清前进障碍,消灭英军的一切重火力。
这些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不然隆美尔的德国装甲部队哪能这么顺利,这完全是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啊!不是那一个人,那一种部队可以办到了,荣誉属于德国第七装甲师的每一个人。
隆美尔看完自己的部队,开始把目光转移到其他战线,沙盘上面清楚地标注着各部队的进展情况,沙盘上面就用一个小小的军旗代替那只部队,小军旗上面写着那个部队的番号,这样就能一目了然地看清楚整个英军的战略局面。
现在的问题是,隆美尔的第七装甲的战斗位置十分突出,这样的战略事态,自己的部队到底有不有危险,隆美尔开始沉思,开始分析。
为了保护自己的的运输线,隆美尔已经把自己的补充师给派到了纳威尔突破的防线上驻守,补充师也有一些坦克,但是数量不多,其他武器到是齐全,人员两万到是一个超编的步兵师,守住已经占领的地方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隆美尔的3个主力坦克师只管前进,再前进,突破,再突破,就算蒙哥马利把隆美尔的三个装甲师的补给线给截断了,隆美尔还可以动用fa223运输直升机给三个装甲师补给嘛!
一个师的坦克用于突击,两个师用于左右两翼的防守,这样安排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只要隆美尔的“维京师“坦克突击群,能顺利突破英军”尼罗河集团军“的防线,不使战场陷入绞着状态,英军是根本没有时间调动军队来合围自己的装甲突击群。
英军的空军就不用说了,德国的首次突击就是从空中开始的,英军的大部分空军此时已经是不存在的了,英军的所有机场更是被炸得千疮百孔。
分析完这些,隆美尔又开始比划起来,比划了片刻,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一样,抬头就对身边的作战参谋说道:
“命令前线已经空载的卡车立即返回,然后到基地内装载上他前次运送的东西,再快速地返回到运输队去。”
隆美尔的这条命令意思就是要保证运输队的各种物质供应,随时都是满载,不会出现等要打仗的时候,结果没有弹药什么的了,岂不是很悲催。
只要保证前线弹药等物质充足,隆美尔相信自己的坦克突击群现在是没有什么部队能够挡的住,今后几年隆美尔当然不敢说这话,但现在隆美尔绝对有这个自信。
既然决定了要“闪击”埃及,隆美尔也不在迟疑,立即开始对各部队下命令,补充师继续防守前面部队攻击下来的阵地,重点放在保护交通线的方面。(未完待续。)
第290章 闪击开罗(中)
三个主力装甲师不用顾忌后路,立即“闪击”开罗,隆美尔在军事冒险,用非洲军团的三个主力装甲师在冒险,隆美尔要在英军回援开罗之前,一举拿下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让蒙哥马利没有一丝一毫翻盘的机会。
隆美尔下注了,用整个非洲军团的大部分主力下注了,他要一举拿下开罗,瓦解整个英军的军心,民心,尽快结束非洲战役,德国柏林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
现在有隆美尔这只蝴蝶,非洲之战即将结束,关于非洲的安排的,隆美尔已经做了系统的规划,非洲今后就是德国的原材料基地,包括石油、各种矿产等。
只要隆美尔在占领非洲之后,经营好非洲,二战德国将再也没有资源短缺的顾虑,德国的战争机器将无限制地开启,德国的闪电战,也将得到无限制的发挥。
即将担任元首的隆美尔,无法阻止继续希特勒的路线,瘫痪在床的希特勒,在没有搞死英国之前,马上又接着搞苏联,旁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美国在等着坐收渔翁之利。
德国表面上很少欧洲,其实暗藏的危机实在太多,可希特勒看不到这些危机,他已经被德国的战无不胜蒙蔽了双眼。
历史上的德国基本上是在用一己之力挑战整个世界,也不知道伟大的元首到底是军事天才还是军事白痴。
当然,希特勒对德国的贡献也是无比巨大的,比如在经济和内政方面,希特勒已经做的很完美了,在德国没有人能比希特勒做的更好,那些光知道喊口号的政客,知道个吊啊!
真正能把治国之才用于实践,并取得成绩的也只有希特勒,魏玛共和国就是例子……
隆美尔为什么敢这样压上全部家当,孤注一掷地豪赌,对于隆美尔这样稳重的性格来说,绝对不会做没有把握的豪赌,隆美尔是经过仔细分析了原因的。
第一,德国完全掌握制空权,什么时候打,什么时候撤退,主动权全部在德国一方。所以说隆美尔完全不怕英军军队会反包围自己。
第二,英军军队的重武器基本上都是摆设,还没有射击就会被隆美尔的航空军给摧毁,隆美尔不用担心自己的坦克消耗太大。
第三,隆美尔有庞大的补给车队,携带着大量的物质,最少可以满足德国三个主力师半个月的作战需要。
第四,隆美尔对自己的武器的自信,此时能真正威胁到四号式坦克的武器很少,至于英军的大口径火炮,隆美尔的上帝之眼怎么可能放过这些威胁自己坦克的火炮——绝无可能。
这样的情况下,隆美尔为什么又不能进行战略冒险呢?因为这个险值得去冒,成功了能给德国赢得足够的时间,就算是失败了,隆美尔还可以和蒙哥马利正面决战。
隆美尔既然决定了穿插突击,他就不在迟疑,很快就给前线的三个装甲师部队下达了“闪电突击“的指令。
隆美尔要求卢森堡组织力量用最快的速度,最猛烈的攻击,闪电突破英军防线,直接兵临开罗。
是不是立即进攻开罗,隆美尔需要等卢森堡到达开罗城下,先试探下英军在开罗的城防如何,好不好打,如果真是一块又臭又硬的骨头,隆美尔绝对会再掂量掂量。
德国第七装甲师可是隆美尔起家的部队,也是对隆美尔最为忠诚的部队,要是全部报销在开罗城内,估计隆美尔穿越也是白穿越了,武器好办,那些忠诚的部下没了,可不是一时半会能培养起来的。
隆美尔的前敌指挥所,只负责调度物质,指挥提供空军掩护,决定战略方向,具体战术安排全又卢森堡这个第一线的指挥官决定。
千万不要忽视这个“前敌指挥所”的巨大作用,第一线的情况也只有卢森堡最了解,他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调整部署,纠正错误。
如果前线指挥官什么事就要等总指挥部的命令,那稍纵即逝的战机早就没有踪影了。如果隆美尔这样做,他的权力是无限加大了,但是部队的反应能力,应变能力也大大降低了。
打仗不能光靠命令的将军,是不可能取得辉煌的胜利,能保持不败就算谢天谢地了。
其实后世的实践经验也证明,这种在前线设立“前敌指挥部“的好处和作用是很大的,能大大提高部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也能针对战场局势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往往又决定着一场战役的胜负。
卢森堡接到了隆美尔元帅的命令后,没有立即下令部队进攻,而是在自己的指挥车内,看着地图仔细思索起来,卢森堡作为“前敌指挥官”,必须要看看总指挥部的命令适合不适合实行,这也说明卢森堡拥有独立的思维,绝对不是那种盲从的昏庸指挥官。
卢森堡看着地图思索了一会儿,再比划了一会儿,然后在点点头,开始下达攻击命令。
卢森堡在内心是真心配合敬仰他的隆美尔元帅,因为他的隆美尔元帅从不会越级指挥部队,后世光头那种越级瞎指挥就害死好多中央军。
隆美尔可不会哪么愚蠢,他的战略命令下达到“前敌指挥所”,然后由前敌指挥官卢森堡决定具体执行方案。
自古以来越级指挥都是大忌,总指挥部不了解前线的情况,自以为是惊天的妙计,结果用到前线,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丧师辱国,兵败身亡的下场。
卢森堡在确定隆美尔元帅的命令正确无误之后,立即下达进攻命令:
“命令纳威尔的坦克突击群再补充完毕后,立即展开进攻,第五装甲师和维京师跟进,同时防备第七装甲师左右两翼的敌军,务必确保第七装甲师身后的安全。”
纳威尔接到隆美尔的命令后即刻命令自己的坦克突击群前进,现在距离英军防线还有几十公里,所以不用编组。
3321坦克炮塔上的爱德华少将,把耳机带在自己脖子上,手拿望远镜在仔细观察,并不发表自己的任何看法,只是在心里默默地学习纳威尔的一些指挥坦克的经验。(未完待续。)
第291章 闪击开罗(下)
用爱德华的话说,不懂就不要指手画脚,要多看,多记,多观察,这样才能学到东西,别学成那种半灌水响叮咚就好了。
纳威尔的坦克集群一出发,德国的航空军也开始大规模出动了,因为英军空军已经不复存在。
隆美尔让阿米尼用十几架“bf109”用于警戒,其他的飞机都挂载航空炸弹前去轰炸英军防线。
“bf109”也是可以携带两颗500公斤航弹的,因为“bf109”是bf109战斗机,当然也可以低空轰炸。
但是,对于把“bf109”当心肝宝贝的阿米尼来说,如果有一架“bf109”因为低空轰炸而被击落,这无疑是要了阿米尼的小命,比死了他妈还要心疼。
所以阿米尼给每一位“bf109”驾驶员下了一个特别的命令,任何人不能低空轰炸,“bf109”的最低轰炸高度为三千米以上,谁要是因为低空轰炸被英军航空火力击落,阿米尼发誓一定饶不了那小子。
因为法国飞机公司的“bf109”产量也不是很高,第十航空军所需要的飞机只能在法国订购,德国产的飞机第十航空军那是想也不用想。
现在德国空军的将军们天天在梅塞施密特公司蹲着,别人想在搞到“bf109”,那必须要空军元帅凯瑟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