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虑其威胁了。
当时第三特混舰队也需要返回科隆港,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六艘战列舰中。除了从第六特混舰队派来的三艘战列舰之外。另外三艘战列舰上的主炮身管大部分都已经超过了使用寿命,而且很多火炮都出了问题。以往要给战列舰更换主炮身管,就必须要回到帝国的船厂去。这样就要让舰队往返奔波至少两个月的时间。为了避免这样的麻烦,帝国海军临时改造了一艘专门负责为战列舰更换主炮身管的维修船。现在这艘船已经再着几十根巨大地炮管到达了科隆港,第三特混舰队也就可以回去为战列舰换上新的主炮炮管了。
留在战场上的五支航母特混舰队很快就成为了战场上的主角,相对于岸基战术航空兵,舰载航空兵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是战机的出勤率,因为航母上的保障设备都更为先进,而且维护战机的勤务人员素质也更高,只要弹射器不出故障,战机的出勤率反而比地面机场高一些。其次就是飞行员的素质,海军最好地飞行员都在舰载航空兵部队里。自然作战效率也就更高了。
五支航母特混舰队有十五艘航母,除掉侦察机,每艘航母上有108架战斗机与轰炸机,也就是说,五支特混舰队一共拥有1620架作战飞机,这大概相当于至少20个大型机场上部署地战术飞机之和。其实当时发挥关键作用的反而是“侦察鹰”。随着这些侦察机地到来,航空兵在夺取制空权方面有了更大地优势。虽然“侦察鹰”也在实战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其雷达对地面目标的探测能力相当低,而且往往会将低空飞行的飞机当作是车队。或者是将车队当作是低空飞行的飞机,但是“侦察鹰”所具备的有限的空战指挥能力,以及发现敌机群的能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陆战队建立起前线航空指挥中心之前,“侦察鹰”几乎成为了当时唯一能够在远距离上发现敌机群的唯一手段。
舰载航空兵全面参加支援陆战队的战斗,也让韩绍锋尝到了很大地甜头。十一日,陆战队就开始向帕尔马索里亚诺的美军机场推进,舰载航空兵负责在白天为其提供不间断的航空支援,而岸基航空兵则改在夜间出动。航空兵的加强,不但弥补了在缺少火力支援船时的火力打击漏洞,而且航空兵支援的范围更广,为陆战队快速突击提供了帮助。
到十三日的时候,陆战队已经打下了位于凯马内拉附近的美军机场,这只是一座大型野战机场,可这是陆战队打下的第一座机场。到此时,美军也发现了陆战队在重点攻打机场,反而没有去对付有美军驻防地城镇,从而明白了陆战队的进攻意图。当时如果没有航空兵的全力支持,恐怕韩绍锋就要遇到更多的麻烦了。
相对而言,在攻占了圣地亚哥之后,航空兵仍然是战场上的配角,扮演者支援者的角色,而陆战队才是战场上真正的主角。到十六日的时候,韩绍锋已经有十个整编陆战师,其中四个陆战师是在得到了补充兵力之后恢复战斗力的,另外还有两个没有得到补充的陆战师。也就是说,当时他手里有十二个陆战师,地面部队总兵力超过了20万。而这时候,陆战队已经将战线推进到了帕尔马索里亚诺一圣路易斯一蒂瓜沃司一关塔纳摩一博克龙一线,占领了以圣地亚哥为中心,方圆大概三万平方公里的地区。而在这一地区内,有两座美军的正规机场,一座大型野战机场,以及四座小型野战机场。按照之前制订的战役计划,陆战队已经实现了基本的战役目的,可是韩绍锋并没有在此时停下来。
到20日,韩绍锋将六个损失比较严重的陆战师撤了下去,同时将留在牙买加的八个陆战师调到了前线去,他手里的兵力增加到了14个陆战师的规模,可实际宗兵力反而下降到了18万左右。同日,陆战队的前锋部队已经推进到了巴亚莫附近,另外一支部队也在向奥尔金推进。这两座城市是古巴东南部地区最重要的两座内陆城市,而且都是公路交通线的结点,只要占领了这两座城市,就基本上封锁了古巴东南部地区,为接下来罗云冲向古巴部署战略轰炸机部队打下了基础。也就是说,这才是战役的最高目的,韩绍锋从一开始就是朝着这个目的前进的。
美军也很清楚这两座城市的重要性,其中巴亚莫位于瓜卡纳亚沃湾的平原上,虽然周围沼泽密布,但是却极为适合机械化部队作战,而且交通比较便利。相反,奥尔金位于山区,是前往古巴北部沿海地区的必经之地。美军在这两处地方都留下了重兵,布雷德利也在积极的调兵遣将。韩绍锋要想迅速的打下这两座城市并不容易。可很重要的一点,不管有没有打下这两座城市,到八月下旬的时候,罗云冲已经可以向古巴派遣战略轰炸机部队了!
第四十七节 战略轰炸
陆战队在古巴的推进速度远远的超过了战前的预期目标,这是好事,可同样也是坏事。而坏的一面就是,因为预先准备不足,结果导致在后勤保障方面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而这不但影响到了陆战队进攻巴亚莫与奥尔金的行动,同样也影响到了罗云冲部署战略轰炸机部队的时间安排。
后勤保障方面的难题有很多,同样的,导致后勤保障出现问题也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准备不充分,二是战斗消耗太大。
战前的物资消耗预估是由弗绍锋自己做的,而且韩绍锋已经是尽可能的将预估做得大一点,以保证在出现意外情况时不会出现物资脱节的问题。可实际上,他的估算仍然太少了。当时,韩绍锋认为在第一批陆战队,也就是直接由登陆舰队与第一支运输船队运送的六个陆战师到达古巴时,日均消耗各类物资在三万吨左右,平均一个师一天消耗五千吨。而在第二批登陆部队,也就是直接运送到圣地亚哥港的那六个陆战师到达之后,日均消耗各类物资七万吨,这包括了工程部队的消耗,同时也包括了用于稳定平民所需要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物资。而到了战役后期,也就是在韩绍锋派上了预备队的时候,日均物资消耗为十万吨。当时运送到前线的物资,以及所安排的运输能力也正是按照韩绍锋这一估算进行的。每四天一支运输船队,而一支运输船队一次运送的物资在40到50万吨之间,平均大概为44万吨,这正好与最大的估算结果相差不多,还有一点余量。
战役打响后,当时统计出来的真正物资消耗量远超过了韩绍锋的估计。在三日到九日期间,平均每天消耗物资5万5千吨,其中以工程物资为主,特别是在巩固登陆场的时候。消耗了大量的工程物资。九日到十六日的七天中,平均每天消耗物资9万4千吨,其中光是运送到前线,用于稳定平民的生活用品就达到了12700吨,而且送上去地补充装备更是占用了大量的投送份额。而在十六日到二十日期间,平均每天消耗的物资超过了14万吨。也就是说,到二十日的时候,陆战队一共消耗掉了近165万吨的物资。当时。只有五支运输船队到达,运送到前线的物资只有215万吨左右,余额不到50万吨。这还是其次的,在剩余的物资中,大部分都是工程物资,以及用来稳定占领区地生活与医疗物资,真正可以供部队使用的作战物资是相当有限的。
这些后勤保障的数据即体现出了战争巨大的消耗能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后勤保障能力难以满足韩绍锋立即发动进攻的要求。更麻烦的是,原本应该用来为罗云冲运送修复机场的设备与物资的运输船只全都装上了战斗物资。从而使很多占领地机场无法立即修复。同样地。罗云冲不得不调遣更多的运输船只去支持韩绍锋,导致当时很多囤积在巴拿马的物资无法立即运送到牙买加去。到二十日的时候,囤积在牙买加的物资总量只够满足一支运输船队的需要了。也就是在43万吨左右,而韩绍锋需要在月底前至少获得150万吨的作战物资,这就必须得重新分配运输能力,以便把囤积在巴拿马的作战物资运送到牙买加去,或者是直接从巴拿马把作战物资送到圣地亚哥。
当时,罗云冲已经不是战区司令了,成了韩绍锋的后勤保障司令。陆战队在消耗作战物资方面绝对是帝国军团中最厉害的,其物资的消耗量是陆军的面部队的五倍以上。可以说,这也算得上是陆战队的一大特点吧。万幸地是,罗云冲不仅仅是个航空兵上将。在对日轰炸,以及后来参加对英国的战略轰炸中,罗云冲多次参与了后勤保障工作,可以说,战略轰炸本身打的也是后勤保障能力,他对后勤工作非常熟悉,调度起来也就得心应手,如果当时换了另外一个将领,比如古迅雷。甚至是韩绍锋本人,恐怕都会忙中出乱,平添不少的麻烦。
为了巩固古巴东南部的占领区,让韩绍锋尽快打赢地面战斗,罗云冲不得不延迟了向古巴部署战略轰炸机部队的时间。而让他做出这一决定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也不可能在八月底获得足够的重型轰炸机。
当时,韩绍锋所需要的一批“鹏”式轰炸机已经到达了瓦胡岛,随时可以直接转场飞过来,而按照罗云冲地安排,这批轰炸在八月下旬到达的时候,都将首先部署在尤卡坦半岛的机场上,重点轰炸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的重要工业目标,特别是密西西比河石油产区的炼油厂,钻井平台等目标。
轰炸机能够飞过来,甚至可以带着一批炸弹飞过来,可是战略轰炸所需要的大量弹药与燃料是飞不过来的,必须要依靠海运,而当时大部分的海运力量都分配给了韩绍锋与古迅雷的地面部队,能够用来运送轰炸机所需要的炸弹,燃烧弹,以及航空汽油的运输船只相当有限。在罗云冲不断的向海军司令部发出不满的电报后,也就最多能够保证在九月初的时候给他安排两支专门运送弹药燃料的船队,运送大概40万吨的弹药与55万吨的航空汽油,而这些物资,最多只够1000架轰炸机,按照两天一次的出勤率消耗大概两个月左右。如果出勤率提高的话,也许一个月就用光了。
除了物资之外,当时计划部署到古巴与牙买加的“狼鸠”式轰炸机没有办法直接从瓦胡岛转场飞到中美洲,必须要依靠海运,而且还得首先分解成好几段,在送到机场后再组装起来,因此还得运送一批工程维护人员,以及大量的工程维护设备。这些,都得依靠海运。而这批轰炸机也最快只能在九月份的时候到达,能够在九月底之前投入战斗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主要是“鹏”式轰炸机的全面生产工作刚,开始不久,工厂缺少足够的技术熟练工人,还有三条生产线没有建好。产量一直跟不上需要,罗云冲才不得不使用已经显得有点老旧的“狼鸠”轰炸机来执行轰炸任务。当然,这些轰炸机也需要消耗大量的弹药与燃料,而这些物资的补充与运送工作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可以说,战略轰炸机消耗的物资绝不比其他的任何一支部队少,甚至更多。“狼鸠”式轰炸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为32吨,载油系数0。27,也就是可以装上8。6吨的航空汽油。在此情况下可以装3吨炸弹。在不考虑剩余燃料的情况下,出动一次就要消耗11。6吨的弹药与燃料。这还没有包括飞行员所需要的物资,在对付敌人地战斗机时消耗掉的机关炮的炮弹,以及战损修复所消耗掉的零备件,地勤人员所需要的物资等等。如果平均计算下来,除掉返航时必须保留的剩余燃料的话,出动一次平均消耗12吨物资。“鹏”式轰炸机就更惊人了,其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66吨,载油系数0。33,即最多可以装载21。8吨航空汽油。在此情况下可以携带45吨炸弹。算上其他消耗,再扣除掉返航时的剩余燃料,出动一次平均消耗27吨物资。
按照这个数据计算。一支运送能力为45万吨的船队只能够保证“狼鸠”式轰炸机出动37500架次,或者是“鹏”式轰炸机出动16666架次。可实际上根本就达不到这一标准,因为轰炸机在作战中会出现损伤,有的时候损伤地轰炸机甚至占到了总架次地四成左右,这就需要为损伤的轰炸机提供备用零件。另外,货轮在装载货物的时候也不可能达到最佳效率,特别是在需要运送大量“轻质”货物(也就是密度小,且必须要避免损坏的货物)时,根本就不可能达到最大的载重吨,因此就不可能到达最高的运输效率。根据大战期间帝国统计的数据来看。实际上一支由50艘万吨轮组成的船队所运送的物资,最多只能够满足“鹏”式轰炸机出动4500架次,或者是“狼鸠”式轰炸机出动8000架次。按照部署1000架轰炸机,平均两天出动一次,那么每两天,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