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边戎-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铁奴知道这制度,所以一听就跳了起来道:“我带人先去,你随后来!”话没说完人已出帐。
    曹广弼传哨兵来问,原来有一批来历不明的人借夜色向这边挪动,在三四里外被“猫眼琉璃灯”窥破了端倪。那批人多半是来袭营,而且还在继续前进,似乎没发现他们的行踪已经暴露。
    曹广弼赶紧传命备战,副将与各部部将齐聚时萧铁奴已经领人冲了过去,待曹部军马整备齐当,前面已经杀声震天,曹广弼下令出营接应,心中叹道:“老六的人马终究快我一步!”
    这一次来的是郭药师部怨军,他们没想到夜袭不成,反而被萧铁奴打了个措手不及。郭药师向怨军大本营蒺藜山溃退,萧铁奴在前横冲直撞,曹广弼在后步步紧跟,郭药师退到蒺藜山附近,蒺藜山本部怨军出来接应,而曹广弼也从后掩杀而至,双方竟然就在这彼此都未曾预料到的时间地点下会战。怨军人数较多,但不及汉部精锐,会战时候又已经处于败势,因此攻不足以破曹广弼之严阵,守又不能当萧铁奴之锋芒。
    辽军其它部伍闻风来援,这些兵马才进入战场,忽然汉部背后杀声震天,却是斡鲁古、迪古乃等引兵到了。这一支生力军一加入,辽军军心登时崩溃,郭药师眼见不敌率领本部匆匆遁走,他这一走其他各部更是大乱。
    郭药师直逃到中京道南部这才驻马,一面收束败兵,一面就地征粮征兵。几日间又拉起一支像样的队伍来。他的副将问他将来何去何从,郭药师考虑了好久,终于决定去和其它辽师汇合听耶律淳帅命。
    那副将道:“咱们这次大败,只怕回去要受重罚。”
    郭药师道:“重罚?杀了我们,大辽还有多少能依赖的人马?南路的耶律大石?还是东路那个常败将军耶律余睹?你以为现在还是天显、会同年间吗?还是契丹人可以对我们这些异族人马想杀就杀的时候吗?”说到这里向东北望了望,又向西南望了望,除了他自己没人知道他这两眼所包含的真正意义:大辽眼见是不行了,自己和怨军的未来,究竟应该是叛归大金,还是依附大宋?
    大辽境内的非契丹族群,此刻在想着同样问题的决不止郭药师一人。而一早就和汉部扯上关系的赵履民、刘介等人则没有这方面的犹豫。当初辽廷征富民进献武勇兵马时,他们几家连一个家丁也没让出来,只交出了几十匹羸马作为搪塞。他们这样做以后也曾担心过,怕契丹人会严厉处罚他们,赵履民甚至连家人也悄悄转移到津门去以防万一了,但他们等待到的结果却是:由于各级官员或互相推诿或自顾不暇,事情竟然不了了之。
    经过这件事情以后这批人更看穿了辽廷的无能,刘介终于下定决心把大本营迁到辽口,多年囤积的货物马匹也悄悄在渤海沿岸上船分批运往辽南。
    刘介第一次面见杨应麒时除了带来燕云、中京一带的各种消息外,更献上战马三百匹和书籍两千四百卷。杨应麒毫不客气地收了书籍战马,在开州地面上划了一大片地方给刘介作牧场,这个牧场除了要接受汉部马匹出境的节制外,许他自主经营买卖。
    刘介喜出望外,又进献“飞鸟传信”之术。杨应麒大喜道:“你们家还有这绝活啊!怎不早点献上!”顿了顿又道:“我该再封赐些什么给你才好呢?”
    刘介忙道:“许我家经营这么大一个马场,已经是泽及子孙的大赏赐了,不敢再奢求其它。”
    杨应麒笑道:“那就先搁下吧。不过我会记在心里的。”
    蒺藜山一战打垮了辽人在东面辛苦经营的防线。金天辅三年春节到来之前,斡鲁古、曹广弼等人横扫中京道,萧铁奴兵锋所及,连紧靠辽国中京的惠州也望风投降。大辽的中京和上京终于都赤裸裸地暴露在金军的视野之中。
    杨朴看着谍报对杨应麒道:“如今乾州、懿州、豪州、徽州、成州、川州、惠州都已经被我们收入囊中,大辽中京道对我军几乎已无屏障可言。若再令萧将军铁骑南下……”
    杨应麒摇头道:“不!仗打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前锋兵力已疲,而辽人在中京的实力深浅未知,不可妄动。再说,这次会宁那边似乎也没打算一举灭辽,否则领军出击的就不是斡鲁古、二哥他们,而必然是斜也、斡鲁等重臣——甚至是国主亲征。大金扩张得太快了,需要时间来消化已经吃下的领土。所以这次进军,应该是为接下来的和谈作准备。我军要再西进,应该还得等等。”
    杨朴问道:“等等?那会是多久?”
    “这就难说了。”杨应麒笑道:“也许一二年,也许三五年。但不管打不打仗,我们俩总有得忙的。大宋密使的船似乎已经进港了,也该安排一下了。”
     
   
第六十一章 大宋通问密使(上)


    
    做皇帝的人,很少能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货色。
    风流潇洒的大宋道君皇帝赵佶是古今帝王中艺术到入骨的斯文男子,然而他也做过超汉武、比唐宗的美梦,以为自己可以做个文武双全、开疆拓土的天子。因此他委任宦官童贯征讨西夏,也不管弄得天下喧嚣,哪怕只得个一州半府,也足以让他沾沾自喜。
    两年前燕人李良嗣来归,诉说女真起兵攻辽,契丹人节节败退之事,并献上夹攻大辽、收复燕云之策!
    这还得了!收复燕云可是自太祖太宗以下历代皇帝梦寐难求的宿愿!若能在自己手中克成,书之丹青,便是威耀万古的大事!虽然他求长生,盼成仙,但这些毕竟虚无飘渺。若将来的谥号中若有个经天纬地的文字,或威强叡德的武字,或辟土服远的桓字,则他赵佶也大可昂首挺胸去见列祖列宗了。
    因此他不管太宰郑居中的反对,对李良嗣大加赞赏,赐姓赵,授朝请大夫、秘阁待诏。由于陆路难通,便有臣僚献议由海路来和女真沟通。一开始朝廷间接委派黄家去打探消息,后来欧阳家得到消息后也准备掺上一脚。欧阳适对这件事情本来很感兴趣,但杨应麒当时却认为时机尚不成熟,硬是把这件事给压下了。
    津门开港以后,从泉州、明州等地来的海船多属走私,但朝廷既然对辽东密切关注,对津门的事情便多多少少知道了些。其时已入冬季,但皇帝着急,也不管风向不对、海路难行,催着通问女真。幸而这时泉州商人黄旅告知那些主管此事的官吏:选一个风浪不大的日子从登州入海,循沙门、驼基、乌湖各岛北行,或能到达津门。朝廷当即命登州知州王师中办集此事。王师中推荐青州吏马政,持了朝廷的市马诏书,出使女真。
    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直线距离极短,若是顺风,半天就到。但冬季北风正劲,船只向北极难。幸好有黄家出船出人在前引路,逐岛北进,无风无浪则摇橹,侧风斜来则用小帆,北风当面则避于岛岸,将平衡折叠帆的技术用得出神入化,没多久就进了津门。
    此时津门的交易旺季还没到来,但北边商人已经开始抢占地盘,而南边商人去年留下来的伙计也都忙活着准备接应南来船只。
    大宋密使来访其实中间少不了杨应麒的推动,因此这天马政才进港,杨应麒便知道了。黄家的家人将马政的官位、来历向杨应麒的文书报知,这个文书又连夜来向杨应麒报告,杨应麒听了对杨朴道:“看来这马政只是一个打前哨的角色。我不便出面。”
    杨朴道:“那就我去跟他谈。”
    杨应麒点头道:“好。”
    杨朴又问道:“其间方寸当如何把握?”
    杨应麒沉吟道:“军国大事暂时先搁着,有两件事情却要紧:第一是开边境榷场,并允许泉州、明州商船北上。去年林家、黄家、欧阳家的商船北上,都是拿往高丽、日本的船引掩人耳目,这可不是长久之策。咱们得想办法让来赚钱的商人都安心些。大宋若能同意恢复登州到津门的商道,那津门的货物在顺风季节一月之内便可到达汴京!咱们的生意至少要翻一倍!大宋既然想和我们通好,这件事情办起来应该不难。第二是两国的地位问题。我听黄旌说朝廷对出使女真的礼节规格有过争议,这是象征两国地位的大事,轻忽不得。若在两国交往中金国国主也只是一个边鄙酋长,那我们汉部这些什么‘大将军’、‘七将军’还有什么地位可言?而且会宁方面也不可能答应。”
    杨朴道:“若他们要求面见国主呢?”
    杨应麒道:“你先推诿着,看看他们的国书怎么说。他们已经入瓮,咱们不用着急。”
    杨朴私下沉思,摸透了杨应麒的意思,便不急着去见马政。只是让人暗中监视,并暗示津门各方豪强不得擅自和他接触。
    马政这次奉命出使,出门前家人都哀哭相送,便如他将一去不返似的。马政自己也觉得此次多半九死一生,想契丹已是胡戎,何况更加僻远的女真?谁知一进津门,但见市集井然,行人来往、言语谈吐一如大宋,几乎让他以为自己来错地方了。但黄家的家人咬定说这里就是大金境内的津门没错,这才让他安心。
    此时宋、金之间还没有建立官方联系,因此马政一时不知该如何和金国的官员接头,只好先在黄家家人的安排下住进了津门最体面的客栈。
    这晚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忽然听隔壁有人在读《汉书》,用的竟然是汴梁的雅言。马政大喜,以为是万里遇故知了,连忙过来攀谈。一问之下,才知这位读《汉书》的年轻人却是辽阳府籍、来津门管宁学舍求学的儒生。
    马政问道:“津门也有孔庙、学舍么?”
    那儒生道:“自然有!”跟着与他说起津门的典章制度,却一一与大宋略同。
    马政一听大为放心,心道:“既然是礼仪之邦,那就没什么可怕的了。”这次大宋派了他这么一个半小不大的官员出使,一来是因为海路凶险,二来也是怕女真是野蛮之族难以理喻,因此满朝大臣个个害怕,视为险途。
    马政又问起大金在津门官位最高之人,那儒生道:“津门最大的自然是大金汉部大将军、辽南都统折讳彦冲!折将军是我大金驸马,既亲且贵,而且因立大功而裂土封候,这复州其实就是折将军的封地。不过折将军通常都在都中决断国务,随侍圣驾,不在津门。现在辽南的地方政务是由副都统杨讳应麒总领。这位杨副都统是折大将军的异姓兄弟,我们辽阳府的人一般都称他作七将军或小杨将军。”
    马政奇道:“七将军或小杨将军?这叫法又有什么来历?”
    那儒生道:“马先生是刚从大宋来,所以才不知道。我们折大将军有六个异姓兄弟,个个是大金的股肱之臣!他们六人仿刘关张结义故事,以折将军为长结拜为兄弟,杨将军行七,所以称七将军。因为兄弟七人里面行三的杨讳开远将军也姓杨,因此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口顺,便唤三将军作大杨将军,唤七将军作小杨将军。”
    马政道:“原来如此。这么说津门现在最尊贵的便是这位小杨将军了。”
    那儒生摇头道:“说到官大,现在辽南自然以小杨将军为首。但轮到尊贵,津门还有一人更尊、更贵。”
    马政奇道:“不是说折大将军在都中处理国政么?怎么还有一人更加尊贵?”
    那儒生笑道:“马先生听话不仔细!方才不是说了折将军是大金的驸马么?这里是折将军的封地,公主殿下的鸾驾自然也在此!”
    马政一听笑道:“是我疏忽了!”
     
   
第六十一章 大宋通问密使(下)


    
    这位“凑巧”住在大宋密使隔壁的儒生,将津门、辽南地方的律令政制一一和马政说知,又大肆渲染了折彦冲在金国的权势。
    马政听了心道:“这位折大将军既管政务,又掌军务,而且还裂土封侯,想来是金国的权臣了。若能见到他,多半便能传达我主的旨意!”当下又请教这儒生如何才能见到大将军。
    此时马政还没露出自己密使的身份,只说自己是来津门买马,因此那儒生一听“吃惊”道:“马先生你一介商人想求见都统大人,哪有那么容易!”
    马政犹豫良久,才道:“实不相瞒,我不是普通商人,实乃大宋密使。”
    那儒生“惊骇”更甚,张大了嘴巴合不拢,过了好久才道:“原来是大宋的使者,失敬失敬。不过马大人既然是上国使者,为何不往官衙驿舍,却住在客栈?”
    马政叹道:“我从大宋来,并不知道大金国事,怕大金是不通礼仪的蛮野之邦,又不知道贵国有哪些衙门,因此不敢造次。”
    那儒生点头道:“原来如此。马大人是上国使者,大宋使者初次来访,想来得由地方官吏逐层上报。如今津门由复州刺史卢大人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