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学习系统-第3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刘干事也不禁叹了口气,道:“由此可见我们被老毛子坑的多惨,无论卖给我们什么飞机,基本上都用a1…31f动机,而且更好的动机也不向我们出口,只卖a1…31f,搞得我们现在的主力机型基本全在使用a1…31f这一款动机,现在好了,我们有了隼式动机,俄制动机慢慢就会成为历史了。”
    张文浩尴尬一笑,道:“老毛子本身就是会忽悠,a1…31f从9o年代卖到现在,卖了二十来年,也就咱们能吃这个哑巴亏。”
    “没办法啊。”刘干事无奈道:“咱们之前也只有这一个靠谱的途径,西方国家是肯定不会卖给我们的,所以也只能吃老毛子的亏。”
    说到这里,刘干事不禁开口道:“对了,雷达的事儿,军方一直没对外公布,这东西太他**给力了!简直是秒杀的神物啊!”
    张文浩笑道:“军方对雷达满意?”
    “太满意了!”刘干事一拍大腿,喜不自胜的说道:“这东西,简直就是战斗机神一般的辅助,视距增加、完全反隐形,这东西东辰到底是怎么搞出来的?如果这东西公布出去,恐怕全球都要大乱了!”
    张文浩点了点头,道:“确实是会大乱,新雷达用的理念和旧雷达完全不同,采用的是和我们立体定位卫星一样的套路,对自己释放出去的雷达波,有着足够的掌握,所以,任何隐形飞机,对它都没有作用。”
    “这东西现在军方捂得特别严实。”刘干事开口道:“我们甚至担心,如果这种雷达大批量装配部队,那么飞行员必然会掌握其中的奥秘,如果泄露出去,恐怕会让西方国家无比的担忧,这东西的意义,甚至比飞机动机还要大得多,美国造价如此高昂的f…22,在他的面前,简直就是活靶子!”
    张文浩笑道:“别那么贪心好吗,这种东西本来就没有必要全面装配部队,只需要少量作为核心打击力量就足够了,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只装配少量歼2o,少量预警机与少量地面雷达部队就足够了。”
    刘干事轻轻点头,道:“高层也是这个意思,毕竟这东西的出现,对整个世界的空战形式来说,太失衡了,简直完全越了一个时代,如果这东西真的公布出来,恐怕全球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来针对我们,到那个时候,反而得不偿失。”
    “是啊。”张文浩笑道:“和平年代,本来就不需要全面的强大火力,太强大了,反而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只需要拥有足够的核心打击力量就行了,就好像战略核潜艇,只要我们保证我们战略核潜艇的生存能力,那么全世界都不敢轻易与我们开战,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惧怕核打击。”
    “对。”刘干事笑了笑,道:“雷达这件事情,暂时不准备采购太多,而且订单也不会全面公布,其实军方更希望你能够利用东辰特殊的技术,对雷达进行一定的功能限制,让它能够实现伪装,例如,同样的雷达,在绝大多数时候,会进行功能上的阉割,让它们的表现与目前正常水平的雷达无异,一旦真正到了战时,可以随时让它达到其真实水平,这样最好不过了。”
    张文浩不解的问道:“这样飞行员能适应吗?今天开的飞机,明天再开,雷达就完全升级了。”
    “没事。”刘干事笑道:“飞行员都能够看懂雷达,至于雷达覆盖的面积是大是小,对他们来说并不存在不习惯的问题。”
    张文浩点了点头,笑道:“这样的话,倒是不难实现,到时候我会给军方一个特殊授权码,有授权,就能够启动雷达的全部功能。”

第四百二十八章 启动发射(上)
    对量产雷达进行功能上的伪装阉割,对国防来说,虽然没有直接的好处,但却可以保证目前的局势不发生动荡,隼式发动机的出现,对周边国家的威慑力就已经有所提升,但那只是从动力层面上,还没有到达一个无法战胜的高度,依着歼20的设计性能,即便是配属了隼式发动机,也不可能提升自己的隐身能力、更不可能提升其针对导弹的防御能力,对周边国家以及西方国家来说,这一点是可以接受的。'138看网。'
    但如果东辰的相控阵雷达被公布出去,恐怕全世界都要乱套了,全世界的空军打击能力,在东辰面前都会大打折扣,最要紧是,东辰自己的战斗机,在装配了这种雷达之后,会拥有足够的先发制人能力,而且所有飞机在其面前无所遁形,这简直是可以逆转整个空战形式的科研成果,一旦发布,必然会受到来自全世界的压力。
    张文浩本人也更倾向于高层提出的想法,一台潜力极大的雷达,在正常态势下,即便是飞行员自身也掌握不到其中的精髓,但是,一旦到了关键时刻,这种雷达也不再有隐藏自己的必要,直接拿出真正的能力,跟丫死磕便是,打都打起来了,谁还藏着掖着。
    本着这个构思,张文浩让小二对雷达进行了重新的设计,所以重新设计,就是增加了一个新的功能,雷达的功率以及对雷达波的感知能力被锁闭,保证其在正常使用下,与一般的相控阵雷达没有明显差距,如此一来,也就大大降低了这款雷达的暴露机率。
    很快,小二便在雷达的原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功能完备的锁闭模块,锁闭模块是遥控控制,所有的雷达,在装机时的大部分功能都是被锁闭的,而控制锁闭的终端,将单独制造并且提供给军方高层,由军方高层来对其进行根本性控制,只要他们输入授权码并且确定解锁,所有战机上装载的相控阵雷达都将在瞬间达到其真正的探测能力。
    军方对这种逆天雷达的订单量制定的并不高,战斗机机载、预警机机载、地面车载与固定一共加起来不过一百余套,张文浩将雷达的生产排期在了卫星之后,待东辰将自己的立体定位卫星制造出来之后,再为军方制造他们需要的雷达。
    大半个月之后,东辰的定位卫星已经全部下线,张文浩有能力在全球同时启动发射,也就是说,第一轮发射,东辰至少可以发射超过十颗卫星上天,基本上可以构建出覆盖完整亚太地区的导航系统,但是,在张文浩的构想里,第一阶段发射,仅由国内的卫星发射基地,为自己发射四颗卫星,全面覆盖全国境内,借此来进行第一阶段的测试。
    第一阶段的发射任务,平均分配给了西昌以及酒泉这两个老牌卫星发射中心,而两个卫星发射中心,将在三天之内,各自陆续发射两颗东辰定位卫星,而担当发射任务的,则是中国技术最完善、成功率最高的三极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从94年至今的所有发射全部成功,没有一例失败,而且发射射程也满足定位卫星的需求,多数北斗定位卫星都是由其发射进入轨道,而其各项指标,也都满足东辰定位卫星的需求。
    当四十颗卫星在江城整装待发的时候,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总工程师刘启阳亲赴江城与张文浩见面,他们预计今年下半年有限的几个月时间内,要为东辰发射至少五颗定位卫星,也是东辰所有合作发射的合作伙伴中,任务量最重的一个,而且,东辰第一颗卫星的发射,也是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来承担发射任务。
    刘启阳在亲赴江城、参观了东辰准备运送到酒泉的定位卫星之后,颇为惊讶的说道:“卫星的体积、重量比北斗要轻400公斤,体积也缩小了25左右,太阳能电池的表面积也比北斗减少了30,这样的情况下,卫星能够保证足够的功率运转吗?”
    “当然。”张文浩笑道:“我们的太阳能电池板电能转换效率要比正常的电池板更高,再加上我们的蓄电池同重、同体积的情况下,电量容积也更大,所以是完全可以满足运转需求的。”
    刘启阳点头说道:“发射窗口从三天后的晚上8点45分开始,一直到七天后的晚上11点,我们目前制定的发射计划是第一颗卫星在四天后的上午十点,第二颗卫星在六天后的上午八点,运载火箭已经准备好了,按照你们的要求,我们只管发射,进入轨道之后的一切由东辰自己操控,所以,卫星运抵酒泉之后,就可以被装载到运载火箭,然后等发射时机一到,只要不出现意外情况,卫星会准时发射。”
    张文浩想了想,问道:“窗口期有四天时间,是不是可以趁这个机会,再增加一颗卫星的发射?”
    刘启阳道:“从硬件的角度上来说问题不大,我们的运载火箭足够,但是,最大的问题是我们从来没有执行过如此密集的发射任务,四天发射两颗对我们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更何况要发射三颗。”
    张文浩开口道:“你们不用有太大压力,无非就是有条不紊的完成好每一次的发射,只要卫星被送入轨道,所有的事情都由我们自己来完成。”
    刘启阳思忖片刻,道:“如果只是单纯的承担发射任务,那么我想这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我们现在可以做到在24小时之内就可以将一颗长征三号甲型火箭进入待发射状态。”
    张文浩点了点头,道:“那就按照四天发射三颗的频率准备吧。”
    刘启阳提醒道:“如果是按照这个发射频率,保险公司应该不会愿意为第三颗卫星承保。”
    “没问题。”张文浩摆了摆手,道:“如果四天之内能发射八十颗,一半的损失率东辰都完全可以承担,我们追求的是速度,不是成本。”
    刘启阳一脸无奈的点了点头,如果是寻常情况下承担商业发射,发射委托方一般都会在责任与保险上纠缠很久,因为成本如此庞大的发射,一旦失败,保险公司的赔付就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一般企业委托开发或者订购购买一颗人造卫星,需要很长的时间与成本,一次失败,即便保险公司全额赔付,他们的第二次发射也要等待很久之后才能准备好,偏偏东辰不按这个套路来走,他们不怕摔卫星,即便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承包,他们也毫不担心,这种财大气粗,即便是国企、央企也远远达不到。
    由于发射计划临时变更,从原本的四天两颗变成了四天三颗,刘启阳没等东辰的卫星启程,自己先一步乘飞机赶回酒泉布置新的发射任务,现在的卫生发射已经比以往迅速了许多,运载火箭的技术已经成熟,尤其是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不但技术成熟,而且发射频率高,所以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已经建设了自己的运载火箭储备库,如此一来,每次的发射都不用再千里迢迢的用火车运输火箭进入发射基地,一旦有发射任务,基地对储备的运载火箭进行组装调试之后,发射前加注燃料就可以进行发射。
    刘启阳前脚刚走,张文浩后脚便安排东辰自己的747…8运输机前往江城,两架747…8,一架运载三颗卫星,另一架运载两颗,在当天晚上先后起飞,飞往酒泉与西昌这两个卫星发射中心,张文浩乘坐的bbj…2公务机则直接飞往了酒泉发射中心。
    抵达酒泉的时候,发射架上已经矗立起了一枚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这枚运载火箭除了卫星整流罩部分还没有安装之外,其他的三极火箭都已经安装完毕,东辰的飞机刚一降落,工作人员便立刻将三颗卫星运送到组装间,将卫星安装在整流罩内。
    一次卫星发射,细化的话,有无数个重要环节,但是,大致上说,只有两个环节,一个是发射阶段,一个是卫星入轨。
    拿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来说,三极火箭的构造,使得每一级都是一个**的工作单位,每一级火箭都有自己的任务,将火箭推送到固定高度,然后脱离解体、再点燃下一级火箭,一直到最终到达预定轨道高度,然后卫星整流罩打开,释放卫星。
    卫星成功在预定轨道释放,发射环节就算是圆满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卫星的入轨与联调,卫星到达轨道,必须要在轨道展开太阳能板,这是卫星在外太空工作的核心能源,如果卫星到达轨道偏偏无法展开太阳能板,那么这颗卫星基本就报废了,而如果卫星到达预定高度而太阳能板也已经展开、能源问题得到保障,但偏偏地面无法联系上或者无法控制,这也是一个极大的悲剧,韩国人就经常犯这种错误,卫星上天了,要么就是到了轨道还不愿停,继续把卫星往更高的位置上送,送上去之后,动不动就失去联系,最后完全相当于花重金往天上送了一堆废铁。
    东辰的卫星采用的全是未来的高端技术,而且技术极为稳定可靠,对东辰来说,只要发射缓解不出问题,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四百二十九章 启动发射(下)
    现在的卫星发射早就进入了流水线式的发射模式,除了载人航天之外,所有卫星的发射基本上都遵循着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