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霸天下-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安先是夸赞了几人一句,而后说出了自己扩大养殖种类的想法,诸将听了都表示赞同。

    在路过屯田之地的时候,华安将活捉的麋鹿放到亲兵营负责的牧场,让亲兵营的士兵负责照顾这些珍贵的麋鹿。

    此时,天色已晚,华安决定不回北伐军大营,直接在亲兵营牧场的驻地将就一晚。

    华安下马后,站在驻地旁边的一个小山包上,看着周围的牧场围栏和供士兵休息的二层小楼感慨万千,这里在几个月以前还是一片不毛之地,如今,经过自己的一番建设,这里已经建起了一座可以容纳二百人的房舍,四个大小不等的围栏就建在房舍的周围,其中,一个围栏里圈着三匹雄马和五十余匹雌马,而旁边的一个围栏里则是刚刚才放进去的十几头麋鹿,剩下的两个围栏还是空的。

    每个围栏里,都建有可以存储各种养殖物资的仓库和可以避雨的牲畜棚,以保障养殖的动物不会饿肚子,不会被雨淋。

    亲兵营有一千将士,其中九百名驻扎在北伐军大营,只有一百人看守在牧场,这一百名士兵在牧场只能呆上三天,便会被下一队士兵替换,十队人马,三天一换,便刚好是一个月。

    这样一来,士兵们一个月只有三天是在牧场,其余二十七天都是在大营中训练,战斗力绝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当然,这是因为农忙已经过去了,待农忙的时候,就要抽出大部分的兵力来干活了。

    “大哥,在想什么呢?”王三悄无声息的走到华安的身旁。

    华安回头看了王三一眼,指着周围黑漆漆的山峦,陶醉道:“大哥在想,几年后这里的山峦都会遍布鹿马牛羊,那该是怎么样的一种场景啊!一定非常美。”

    “是啊!这里水草丰美,只要经营得当,最多五年,这里便会出现成群的牛羊和鹿马。”王三对养殖充满了信心。

    华安点了点头,突然望向北方,淡淡问道:“王三,你去过中原吗?”

    王三摸了摸脑袋,摇头道:“没有,从没有去过。”

    华安微微一笑,指向北方,正色道:“三年前,我奉恩师之命北上中原,在中原的邺城附近也有一大片水草丰美的地方,那里的各种**数不胜数,面积是这里的几十倍,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大哥就是在那里结识了雷暴、赵武二人。”

    “有这里几十倍大,那一定是牛羊成群了吧!”王三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

    华安摇了摇头,冷笑道:“牛羊没见多少,倒是豺狼横行,满目疮痍啊!”

    “哦,怎么会这样?”王三有些不解。

    华安细细的将石虎圈占土地,将汉人百姓当做狩猎对象,并禁止汉人百姓向野兽投掷石块的事情又叙述了一遍,这些事情在华安刚从中原回来时就已经说过了,只是随口一言的话语,王三并没有记住太多。

    “一块风水宝地,就这么被石虎糟蹋了,真是太可惜了。”王三很是愤愤不平。

    华安抿了抿嘴,伸手指向北方,道:“也不用可惜,十年后,我军攻入中原,在邺城附近建一个比这里大得多的牧场,到时候,我们要养殖更多的牛羊,让中原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十年后,我军攻入中原,大哥,我们真的能做到吗?”王三显然对华安的假设抱有怀疑的态度。

    华安轻轻一笑,自信道:“大哥前些日子就说过了,十年后石虎必死,中原必然因此大乱,我们只要安心的屯田练兵,十年后,王师北上,必将所向披靡,收复中原只在旦夕之间。”

    “嗯,大哥,我相信你,十年之后,挥师北伐,收复中原。”王三大声的叫嚷了起来。

    “哈哈!时间不早了,回去睡觉吧!”华安拍了拍王三的肩膀,转身向身后的房舍走去。

    王三淡淡一笑,转身追上了华安。

    #######

    第二日一早,华安先是带着部将们在牧场周围巡视一圈,而后策马返回北伐军大营。

    到了大营之后,华安先是稍事休息,而后便监督各军各营操练兵马,并在校场提醒士兵们时刻保持训练,随时做好打仗的准备。

    虽然华安心里有修养十年的打算,但大晋周围邻国很多,敌人未必会给大晋修养十年的机会,为此华安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既要屯田修养,也要不忘训练,居安思危才能防患于未然。

    #######

    半年后,秋分时节,田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黄澄澄的一片很是迷人。

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建粮仓

    这一年,江南的气候风调雨顺,也没有发生鼠灾和蝗灾,因此,所有的田地都获得了大丰收,老百姓和屯田的士兵都在收割庄稼,所有人都忙得不亦说乎。

    华安亲临屯田之地,指挥北伐军将士收割庄稼,经过连续多日的收割,六百顷水田和八百顷旱田的庄稼全都收割完毕。

    在北伐军大营内,所有的仓库都爆满,为了容纳这些收获的粮食,将士们在大营中临时搭建了多处仓库。

    所有收割的庄稼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全部被安放在仓库之中,负责清点的士兵在忙着统计。

    华安在各个仓库间来回的踱步,看着堆放的满满的粮食,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大营中的士兵也是满脸带笑,兴高采烈。

    “大哥,统计结果出来了,您猜猜有多少?”王三走到华安身旁,笑着说道。

    华安瞪了王三一眼,正色道:“别卖关子,快说,有多少。”

    王三憨笑两声,伸出三个手指,放在华安面前,兴奋道:“三十万旦,整整三十万旦,水田的稻米十二万旦,旱田的高粱等足有十八万旦,哈哈哈!”说完兴奋的大笑了起来。

    “什么,有这么多。”华安也感到很是惊讶,他原本估计最多也就二十五万旦,没想到竟有三十万旦之多。

    这也多亏了年份好,江南一直风调雨顺,没有遇到任何灾祸,华安在心里默默的祈祷。

    “大哥,这批粮食足够我北伐军三万将士三年的口粮了,以后再也不用看京城仓部官员的黑脸了。”王三快意的说道。

    “是啊!半年的收成就够我军食用三年,如此算来,我军屯田的粮草足以养活十八万大军啊!哈哈!”华安说着憧憬了起来,仿佛看到自己统帅十八万大军挥师北伐,势如破竹的景象了。

    当然,华安也只能想想而已,毕竟,朝廷不会给予他招募十八万大军的权利,而且,这一季之所以会收获如此多的粮食,和江南的气候适宜有关,若是来年遇上干旱和洪水,收成就不会这么好了。

    “咦,大哥,这么多的粮草已经将大营的仓库全部放满了,而且还搭建了数个临时仓库,若是下一季再收获这么多粮食,我们放哪儿啊!”王三突然想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

    经王三这么一提醒,华安也觉得存储粮食是个大问题,而且,今年全国都是大丰收,且未遇到大规模的战争,只怕京城的粮仓也爆满了。

    华安蹙眉思索片刻,正色道:“王三,你说的对,辛辛苦苦收获的粮食,一定要安全的存储好,决不能有所损失,这些临时的仓库不牢固,若是遇到大风大雨就麻烦了,粮食一旦进水就会发霉,后果不堪设想,你立刻随我到大营外面查看一番,我们要在大营旁边专门建立一座大型的粮仓,将大批的粮草都存储在那里,以后辎重营的大半兵马都驻扎在那里。”

    “嗯,好主意啊!大哥。”王三完全赞同华安的建议。

    二人策马沿着驻地周围转了一圈,经过仔细考虑,决定将粮仓建在大营南面地势平稳的位置,这里的地势不高不低,既不用担心被水淹,也不必担心被雷击,紧贴大营的位置,使其可以很好的防风和防盗,可谓一举多得。

    位置确定后,华安便立即行动,派遣三千将士准备各种物资,正式开始搭建,由于建立这个仓库是永久性的,华安提出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准备和建设所需的时间也比较长,三千士兵整整忙活了一个多月才建立起这座规模颇大的粮仓。

    按照华安的规划,这只是这个粮仓的一期工程,建成后的空间正好可以容纳三十万旦军粮,完全可以满足今年屯粮的需要,但来年粮食多了,还是需要继续扩建的。

    与此同时,北伐军在屯田之地种植冬小麦也已经顺利结束,各个水库的鱼鳖已经长大,菱角、莲藕也早已成熟。

    北伐军将士利用空闲的时间,用渔网捕捞鱼鳖,收获菱角和莲藕,并将这些带回大营,这些产出成了将士们的美味,吃着自己亲自劳作的产品,将士们的感受无疑是幸福的。

    牧场的鹿马牛羊还没有产出,但雌性的牲畜几乎全都挺着大肚子,来年一定会给牧场增添更多的小崽子,到时候,牧场一定是另一番美妙的景象。

    取得了如此大的收获,华安自然不敢藏着掖着,在统计完各项收成后,便上书朝廷,将所有的收获一五一十的汇报给皇帝司马衍。

    朝廷得知北伐军在一块荒地上收获了三十万旦粮食,全都大吃一惊,所有人都万万没有料到这个结果。

    毕竟,那里以前只是一块荒地而已,谁都没有将那块荒地放在眼里。

    半年前,在华安上报朝廷,收获六万旦军粮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大臣惊讶不已了,如此仅仅半年之隔,那块不起眼的荒地上居然产出了三十万旦粮食,整整五倍啊!

    这个重磅的消息,让一些原本有机会得到这块荒地的士族官员后悔不迭,他们开始后悔没有早一步出击,兼并那里的土地,但他们却忽视了北伐军是通过辛苦的治理才取得如此成果的,付出的艰辛是很大的。

    皇帝司马衍得知这个消息自然也是非常高兴的,他将华安召入朝堂,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连连夸赞华安有本事,有眼光,既会打仗,更会种田,并下诏给予华安很多的赏赐,以表彰华安取得的成绩。

    华安连连谢恩,并趁机要求征召更多的兵马,以做未雨绸缪之用,但终因满朝大臣的反对而作罢。

    ####

    第二年,江南仍旧是风调雨顺,北伐军在屯田之地收获的粮食,两季共有五十万旦,大营南侧的粮仓也扩建了很多,二期工程完成后,粮仓已足以存放百万旦军粮,收获的粮食全部存放在此。

    同时,牧场也热闹了起来,小牛犊、小羊羔漫山遍野的来回奔跑,母鹿也产下了七八只小麋鹿,小马驹足有五十余头。

第二百九十章 扩军备战

    看着收获一天天的多起来,华安时不时的便会萌生弃军从民的冲动,但此时不是太平年代,大晋所面临的战略环境是非常严峻的,北方的赵国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刀,随时有可能落下,西面的蜀国占据有利地形,时不时的骚扰大晋,也是一大威胁,南面交州的南越族人时常叛乱,对大晋的后方稳定是个大的威胁。

    有了这些威胁,华安知道自己不可能安安心心的种田,只有将大晋的敌人全都消灭了,才能安享太平盛世。

    牧场的几匹小马驹悠闲的从华安的身旁跑过,它们是在草地上练习奔跑,看着这些活泼可爱的小马驹,华安仿佛看到了日后冲锋陷阵的雄壮战马。

    马匹是战略资源,地位不再粮食之下,但其繁殖能力实在有限,一匹母马一年只能生产一匹小马驹,而雌性的小马驹要长到四岁才能成熟,如此缓慢的繁殖速度比人类还要慢,而北伐军的牧场里只有五十匹母马,就算等上十年也只能繁殖一千匹左右,这远远满足不了北伐军的需要。

    为此,华安左思右想,采取了几项措施,第一,将收获的粮食放到集市上售卖,而后用得到的金钱在集市上购买母马,能买多少买多少,不论质量,只要是马就可以。

    第二,秘密派遣几路属下,分别前往凉州、辽东、中原、漠北、西域等地,用卖粮食获得的金钱购买各种战马,尤其是西域的优质战马,能多买就多买,这对改善江南战马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半年的时间,北伐军从江南的集市陆续购进了两千余匹母马,潜入北方的几路人马秘密购进了三千余匹优质的母马,公马足有三百匹,有了这些马匹,只需几年的工夫便可产出上万匹战马。

    一年后,公元三四二年,大晋皇帝司马衍突然病逝,其弟琅琊王司马岳在群臣的拥护下登上帝位,史称晋康帝,其王妃,年仅十八岁的褚蒜子被册封为皇后,庾冰、何冲负责朝政,国舅庾翼总领全国兵马。

    皇帝的更替进行的格外顺利,江南没有发生任何动乱,相邻的赵国和蜀国也没有找到进攻的时机,江南一片和谐。

    就在这一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