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这几年再朝政上,确实越发独断专行,他对于皇位的给予也十分强烈,布木布泰只能将他的头衔从“叔父摄政王”提升到“皇叔父摄政王”,才暂时稳住他。

    这议政王大臣会议,起源于老奴的“八固山共议国政”,目的原是拉拢各旗,整合各个部落,是老奴的不得以之举,但这个议政王大臣会议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他也是对皇权的一种牵扯,更似部落联盟,放到此时就是牵制多尔衮,可被多尔衮一搞,除掉三王的话,今后多尔衮便是一家独大,那小皇帝的位置还能不能坐稳,就是个大问题了。

    布木布泰脸色越发阴暗,心里对多尔衮十分恼怒,但她听到代善等人已经去城外调兵,顿时对喀尔喀也冷落起来,“博尔济吉特氏,你想让哀家怎么做主?”

    喀尔喀没有意识到布木布泰对她不喜,以为被她说动,心里一喜,连忙跪地请旨,“太后,二爷让奴向太后请旨,摄政王破坏祖制,设计陷害亲王,不适合再担任摄政一职,肯请太后下旨,去睿亲王摄政的称号!只有这样才能,平息内外汹汹的大势。”

    布木布泰何其聪明,听了这话顿时马上就明白了,怕是两边都不是好东西,代善一伙想要夺权,发动变故,将多尔衮拉下马,但苦于师出无名,因此找到她,让她以太后的名义来给他们的赋予合法性。

    “皇上年幼,将睿亲王换下,礼王准备让谁摄政?”布木布泰问道。

    喀尔喀只以为布木布泰答应,心里大喜,忙说道:“二爷的意思,是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公推。”

    布木布泰可不好糊弄,喀尔喀没有明说,但是用脚也可以想到,搬到了多尔衮,肯定是礼王、庄王、肃王,三选一或者干脆三个全上,这就等于让豪格派做大,那小皇上的地位岂不更加危险?

    “这些话都是你的人一面之词,哀家考虑考虑吧!”布尔布泰沉声说道。

    喀尔喀听了大急,这外面都快打起来,她也说了这么多,哭了这么久,怎么还考虑呢?

    “太后,二爷他们已经到了城外,您若是不下旨,怕是只有兵戎相见~”

    喀尔喀正说着,想要再劝,这时殿外却忽然传来一声大喊,“摄政王到。”

    喀尔喀顿时吓的面无人色,布木布泰微微皱眉,“还不去后面躲躲!”

    喀尔喀听了反应过来,顾不上行礼,便仓皇躲入后殿。

    多尔衮权倾朝野,皇宫乃是禁地,但他是想来就来,没有人敢进行阻拦。

    皇上还小,多尔衮进宫后便直奔慈宁宫来,他行至宫外,便有安插于宫中的心腹上前。

    “王爷,方才礼王的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进宫了。”

    多尔衮一听,眉头一皱,他这次真是大意,没想到代善一伙,谋划这么齐全。

第632章间于齐楚

    外面一声通传,布木布泰连忙又坐回胡床上,趁着多尔衮未到,她看了一旁的苏麻喇姑一眼,不禁问道:“苏茉儿,你怎么看?”

    皇太极死后,留下的势力大多跟随豪格,或者倒向多尔衮,布木布泰孤儿寡母基本没有什么依靠,唯有从科尔沁部过来的陪嫁侍女,才是她可以依靠的心腹之人。

    苏麻喇姑听了,行礼说道:“太后,奴婢觉得摄政王这几年确实越发跋扈,不说别的,就说这禁宫,常常不经召唤,便直闯进来,而且大内的禁军也都是摄政王的人,或许太后帮帮礼王也好。”

    作为布木布泰的侍女,自然知道这几年来,布木布泰为了稳住多尔衮做出了多少努力,甚至被逼得要用身子来进行交易,太后的威严扫地,承受着屈辱,因而她对于多尔衮毫无好感。

    布木布泰微微沉默,然后摇了摇头,她还是比较冷静,“帮礼王,就是等于帮肃王,睿亲王主政哀家多少还有些把握,保住皇儿的帝位,但若是肃王主政,恐怕哀家母子最后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苏麻喇姑疑惑道:“那太后准备帮摄政王吗?可是摄政对太后现在也是步步紧逼啊!”

    布木布泰沉思道:“哀家,谁都不想帮,可又谁都必须帮”

    主仆二人正说着,多尔衮已经到了暖阁外,几名太监宫女在门前把守,任何人也不能入内,但来人是多尔衮那就不同了,他是慈宁宫的常客,而且也无人敢阻拦。

    多尔衮径直入阁,两个的太监宫女立刻行礼,“恭迎皇叔父摄政王。”

    要是往常,多尔衮多少会讲些规矩,但今天他没有这个心情,不耐烦的挥了挥手,便直接疾步窜入暖阁。

    当唐通的绿营出现的城外,多尔衮便知道他失算了,低估了豪格一派的实力,虽然镶蓝旗加上唐通,也未必斗的过他的两白旗,但是他想要用武力解决豪格一派,也变得不可能。

    他原本以为能够迅速平定这场风波,并借机这将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个一直牵制他权利的会议彻底掌控,做到真正的乾坤独断,但他却小看了反对他的力量。

    多尔衮原本以为,他拥有绝对优势,但现在看来甚至弱了一筹,几乎又回到了当初挣位时的状态。

    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他立刻想到了布木布泰,豪格一派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只要他能从布木布泰手中拿到定豪格为逆贼的诏旨,那他就能占据大义,至少使得地方上服从清廷的人马,不加入豪格的这场叛乱,但他没想到,代善那个老狐狸,还真是老谋深算,居然先他一步,利用自己的福晋与布木布泰同为博尔济吉特氏的关系,进宫向布木布泰请旨。

    若是让豪格一伙拿到了旨意,那他们就占据了大义,就真成奉旨诛贼了。

    或许有人会问,一个小皇帝,一个身居后宫的女人,没有实权,没有班底,一份诏旨能有什么用?

    历史上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又不是傻瓜,不知到这诏书不是皇帝的意思,而是曹孟德的意思吗?诸侯显然知道,那曹孟德怎么挟天子以令诸侯呢?这是因为曹操令的不是诸侯本人,而是诸侯下面的士族,那些心中还有汉室的士族和将领。

    诸侯名义上还是汉朝的诸侯,不听诏令,下面的人就会想,你是不是要背汉,那他们是否还会支持这个诸侯呢?所以刘备不管有没诏书,都要搞出个衣带血诏出来。

    大清内部除了多尔衮一派、豪格一派,还有更多只效命于大清的人,这些人不管多尔衮还是豪格执政,他们只认朝廷的诏书,现在豪格那点人攻不下北京,多尔衮也奈何不了豪格,这些人便重要起来,所以两派都要争夺道义上的制高点。

    多尔滚走进暖阁四下扫视了一眼,并没有看见到博尔济吉特氏,他脸色一寒,“太后要助逆贼耶?”

    布木布泰听了质问,脸上不慌不怒,先是一挥手,“你们都退下吧。”

    太监宫女闻声,纷纷行礼告退,苏麻喇姑也退出了暖阁,临走不望熟练的关上了阁门。

    这时布木布泰才做出委屈状,“摄政王,好没道理,一进来就这样指责哀家,礼王的福晋已经被哀家打发走了,并未给她什么旨意,摄政王可以放心了。”

    多尔衮见她模样,心中却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布木布泰对多尔衮没什么感情,但多尔衮十多岁时就对布木布泰有点意思,男人对于心中的第一个女人,总是有些说不清的情愫在,多尔衮虽然没有到对布木布泰神魂颠倒的地步,但是无疑是在乎这个女人的。

    这时多尔衮已经坐上了胡床,一手搭布木布泰肩上,先服声软“是本王误会了。”好在他还记得正事,紧接着便说道:“那你先告诉本王,博尔济吉特氏怎么说的。”

    布木布泰是个成熟智慧的女人,他懂得分寸,此时不是耍性子的时候,她收住委屈的姿态,反而提着多尔衮担心起来,“哀家听博尔济吉特氏说,礼王、庄王、肃王已经去城外调兵,他们要向哀家请旨,除掉睿王,这是真的吗?”

    多尔衮点了点头,“叛军已经到了城下,连绿营都牵扯进来了。”

    布木布泰听了心里一惊,看来豪格一派的实力,十分强大,这不是她愿意看到的。

    这时她的处境可以用个词语来形容,那便是“间于齐楚”,多尔衮与豪格两方仍何一方独大,对她都没有好处。

    “事情怎么会发展成这样,睿王打算怎么应对呢?”布木布泰故作焦急道。

    多尔衮眉头一挑,“本王正为此事而来,太后快以皇上和太后的名义下道旨意,定豪格、代善、济尔哈朗谋逆之罪。”

    布木布泰听了,沉吟一下,却说道:“睿王,哀家若是下了旨意,睿王能够快速击败礼王等人吗?”

第633章拉拢代善

    多尔衮闻语一愣,随即脸色一变,从胡床上站起身来,“太后是什么意思?”

    布木布泰见此,也从胡床站起来,跟在多尔衮身后道:“方才听王爷的话,礼王等人似乎来势汹汹,若是哀家下了旨意,礼王他们是否就没了回头的余地,必定与王爷拼到底,那对大清、对王爷恐怕都不是幸事。”

    多尔衮转过身来,看着布木布泰,说道:“太后不下旨,豪格他们就会回头吗?太后想的态天真了。今时的局势与当年却不相同,当年本王与豪格基本是势均力敌,今时本王的诸多国策被宗室、八旗诟病,加上前线又吃了败仗,豪格他们有足够的理由来搬倒本王,况且当初诸派妥协,说好两派共同摄政,但本王在摄政期间对于豪格、济尔哈朗进行了打压,他们吃过亏,所以这次绝对不会妥协,只有一战到底。”

    多尔衮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当初打不起来,那是因为实力相当,形成了制衡,打起来对两方都没有好处,而且反到是弱势的多尔衮站了便宜,自然打不起来,但这次却不同,起初是多尔衮误判,认为他的实力足够碾压豪格,既然占据绝对优势,那就没必要谈,自然直接弄死,但结果却是他低估了朝野上下,反对他的力量。

    现在的情况是在京畿地区,两派的势力已经快要旗鼓相当,如果两红旗入关,那多尔衮反倒处于了劣势,加上多尔衮首先动武,而且这两年执政又不尽人意,豪格抓住这样的机会,自然不可能放手。

    在布木布泰面前,多尔衮没有隐瞒心中的想法,其实他这回并不占理,干到的不好,按着满人的规矩,八旗和宗室自然能把他换下来,但多尔衮这几年做的太过,一旦失权必然没有好下场,所以他眼看文斗要输,却不认帐,最后动武,便造就了现在的场面。

    布木布泰听了却道:“这几年来,王爷对肃王、庄王的打压,却是太过激烈,他二人是不可能回头,因为一旦妥协,怕又是会面临王爷的打压,但礼王一直是中立的,甚至在王爷执政期间,一直比较支持王爷,难道礼王也不能拉拢吗?若是两红旗不站边,那这事大家便可以坐下来谈一谈,避免大清一场内耗。”

    对于布木布泰而言,最好的情况就是回到事变之前,不能让两派决一雌雄,因为一旦决出胜负,那朝廷上就是一派独大,她虽是妇人,但这帝王制衡之术,却无师自通。

    多尔衮听了微微沉默,如果豪格与济尔哈朗妥协,他保准等局势一稳定,便软禁甚至弄死两人,布木布泰这点到是没有说错。

    豪格两人想必也明白这一点,而且之前他一直用温水煮青蛙的手段,一点一点的消弱两人的势力,原本准备等两人彻底没了反抗之力后再弄死两人,但现在看来两人也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趁着势力尚存之际,串联诸多势力,发起了反击,这对他们而言,便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已经不可能与他和解。

    不过,代善确实可以尝试拉拢,多尔衮现在有点后悔,他一开始便该把代善放在一边,等解决了豪格与济尔哈朗后,再转头对付他,结果他高估自身实力,一下树敌太多了,他沉吟片刻,“礼王这次会支持豪格,确实没有想到,本王当时一阵恼怒,便将他也拉入了抓捕名单,本王已经把他得罪,恐怕不容易拉拢了。”

    布木布泰道:“王爷掌控京师,地方上也有不少心腹,肃王他们的兵力想要攻打京师也不现实。哀家想来,他们的意思大概是,外面屯兵施压,里面让哀家下旨,逼王爷退位,而一但达不到这个目的,肃王他们最有可能采取的行动就是由肃王登基,另立朝廷与王爷抗衡,可是这样一来,大清就会分裂,陷入内乱,必让南面的蛮子得利。肃王、庄王现在已经不能回头,就算内乱他们也顾忌不了,但是礼王一向是为大清考虑,他不会看着大清陷入内耗,必然可以拉拢。”

    多尔衮听了,眼珠一转,吸了口气说道:“代善不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