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前世时,方天对于所谓炎黄之祖的最终印象。
但是这时,心神之中,许许多多的念想却在不停闪烁着。
文明,什么是文明?
有个人,钻木取火,将光明与火焰从天地手中接过来,让人类告别阴冷黑暗与茹毛饮血的日子。这,是文明吗?
有个人,架树作屋,让人类告别以地为居曝露于野的日子。这,是文明吗?
有个人,辨草识木,教人以耕,教人以炙,让人类告别原始的采集,让人类有望避免伤痛疾病的侵害。这,是文明吗?
有个人,令人造字,导民以识,让人类一步步告别无知,告别愚昧。这,是文明吗?
……
这些人,都是野人。
而前世的时候,对这些人,他只会说,“我们要客观地看待这些人,一方面……另一方面……”
说到底,不过就是平视、俯视以至于鄙视么?
以一种隐隐的后来者居上的眼光,来看待那些还处在蛮荒中的先民。
只是这时,意念之中,在此方面,那所有的认识,都倾刻间天翻地覆。
——纵然衣衫褴褛又如何?纵然举止蛮厉又如何?纵然形容粗鄙又如何?纵然面色憔悴又如何?
他们,生在荆棘中,身边的前后左右以至于天上地下,全是荆棘。
毒虫野兽是荆棘,草木瘴疬是荆棘,洪水灾涝是荆棘,炎炎赤日是荆棘,雨露雪霜是荆棘……四面八方的一切一切,都是荆棘……
而他们,就用自己的双手,以最原始的手段,一点一点地斩劈着荆棘,一点一点地开辟着道路,一点一点地,在天地之间,为自己,为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争取着生存的权利。
就那么一步一步,从无穷荆棘和风雨中走来,而他们中的某些人,某些可以代表着他们所有的人,也在无数先民的心中一路升华,最终,升华为那永远的图腾。
然后,这图腾在几经变化中最终定格,定格为两个字——
炎黄!
再然后,许多年,许多年,无数的后来者,从他们开辟的道路中一路向上,一路走远,越走越远,走到那遥远的图腾看起来,也越来越渺小,越来越黯淡。
终至渺小黯淡到,前世的方天,已是将之彻底地遗忘。
图腾,图腾,那遥远且隔世的图腾,今日的你,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模样?
是仍旧高高在上地悬立在天地之间,还是已然成为断碑残垣,湮没于荒烟蔓草?
如果你仍然高高在上,我将抬起头来,心甘情愿地仰望。
如果你已然断残,已然湮没,我将弯腰,我将曲膝,我将跪伏,我将匍匐在地,只为,依然可以用一种仰望的姿态,将你朝拜。(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五百二十六章 此生亦只属炎黄
这就是“炎”吗?
不知多久,方天缓缓地伸出手来,一朵温和却异常明亮的火焰在他伸出的掌心凭空出现,闪烁着,升腾着。
如果安迪埃里克等人现在在这里,就会异常骇然地发现,那火焰,不是由外界的元素法术造成,而是……而是如同一朵真实的花,从方天的手掌中,生长了出来。
就算法师再大能,挥手之间,甚至只是动念之间,就可以造成倾天大火,但是法师自身,却仍然只是寻常的血肉之躯。
一如普通人。
最多,生命力什么的比普通人要更旺盛一些罢了。
但不管怎么说,其身体,是绝对不敢让任何一个哪怕是小小的小火球接触的。如果没有防护,那么,哪怕是一位法师,也能轻易地被一级的小魔法学徒用火球灼烧得满地打滚。
但是这时,那火焰,不止是接触着方天的手掌,更是直接地像是以其为土壤。
以那土壤为承托,生长着。
就如同一朵真正的花,火焰之花,也可以说是,生命之炎。
不论草木,不论虫蚁,不论鸟兽,又或是更高端一点的人,凡是生命,在这天地之间,也便如方天现在掌心中的这朵火焰,在闪烁着,在升腾着。
在闪烁中,向天地证明其存在;在升腾中,从外界争取着存在的权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前世时,某皇帝身上被装扮了很多的故事,而故事的其中之一是,其下江南时。指太湖中往来不绝之船,问一僧曰:“不知湖中往来之船,共有几条?”
老僧回答道:“只有两条,一为名,一为利。”
为什么为名?是要在他人的欣赏、赞佩、仰望、敬畏、惧怕等情绪中,证明着自己的存在。
为什么为利?是要在那风波不定的尘世中,为自己的存在,获取存在的权利。
是以,为名也罢,为利也罢。都是生命的闪烁,都是生命的升腾。
换言之,也都是“炎”。
炎者,生命之根本。
“无边落木萧萧下”里的东晋末、宋时初陶渊明大筒子,任彭泽令八十多天。第三个月的考勤还没拿到,就连辞职信都没写一封。只把两只大袖啦哒啦哒一甩。然后便飘然离去。
离去之时,还作歌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为吏一方。稻粮之谋得到了满足,“形”不用再担心饿肚子了,但是“心”却在惆怅着,却在伤悲着。——
难道我的这一生。就要在这样的营营苟苟中度过吗?
罢了,罢了,既然甜豆腐脑与咸豆腐脑不可同吃,那我就两个都不吃了,干脆回去种我的豆子去吧,纵“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我也不悔!
我的身体,对不起了,从此让你告别清香滑嫩的豆腐脑生活,每天只是吃点豆渣,凑合着吧。
我的心灵,恭喜你了,从此以后,你就尽情地翱翔,尽情地高飞吧,“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身者是我,心者亦是我,选谁弃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怎么选择,也都是为了“我”。
这是什么?
这依然是生命的闪烁,依然是生命的升腾。
并且,闪烁得更加激烈,升腾得更加旺盛,因为,有着艰难的抉择与碰撞。在进也难退也难的两难中,生命之炎不但没有黯淡,反而,迸发出更耀眼的光华和色彩。
故老相传,亦有那走入山中的人,抛弃了一切。
包括名,包括利。包括情感的牵系。包括身体的享受,甚至也包括心灵的自由。
然后,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某种清寂的苦行中,期待着有朝一日,可以彻底地“超脱”出来,不用再面对那短短几十年间的生老病死,不用再面对那恍如滑稽的舞台剧,剧中,个个都是小丑。
这是什么?
这同样是生命的闪烁,同样是生命的升腾。
名者我所欲也,利者我所欲也,温暖温馨亦我所欲也。身体的享受我所欲也,心灵的自由亦我所欲也。
凡此种种,世人想与未想,求与未求,皆是我之所欲也。
有大欲,是以愿先受大苦。
但愿有朝一日,可以苦尽甘来。
此若不是闪烁,何为闪烁?此若不是升腾,何为升腾?
……
凡此种种,不论平坦路,不论崎岖途,不论庸人所择路,不论痴人所选途,统统皆是,欲为此生之生命,做它一个主。
只是有朝一日,当此生命光华黯淡,当那薪尽火灭之际——
是否会向天向地向自己问上一声:“如此一生,可怨,可悔?”
还是前世,古时,那个少时痴傻,后来又学武又学书又学诗文又学瞪竹子,两天变上三个爱好,某个阶段亦曾喜欢上睡棺材的天才到妖孽的怪人,临终之时,其弟子问:“老师,你快要挂了,是否有什么要说的?”
这个怪人回答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然后,就那样走了。
潇洒得让人羡慕嫉妒恨。
问那前生,问这今世,亿亿万万众生,可曾真的为自己的人生,可曾真的为自己的“生命之炎”,找寻到一个合适的升腾去向?
方天的意念,此时,亦如掌心的那朵火焰,在不停闪烁着。
若此为“炎”,那么,“黄”呢?
下一刻,方天便想起了前世华夏古代的一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者,充实完善自我。
齐家者,用自己的能力,为小至一个家庭,大至一个家族,带来和顺喜乐、富足安康。
治国者,让一邦一地,百家皆得安乐。
平天下者,欲那天下,万世太平。
……
不论贵贱与慧愚,人之一生,不管如何抉择,亦是尽皆归属于“炎黄”。
何以为已?
曰炎,生命无限向上。
何以处世?
曰黄,承载他人的目光,承载他人的希望……
为已之道,我已贯之。生命之炎,便在掌上。
处世之道……
就让我从脚下的这方土地做起吧,先及爱我,再及我爱,复及我喜欢,再及我欣赏,然后再及我之愿意……
愿以我之光华,照耀此方世界。
方天结束念想,结束修炼,于那流水山谷草木间,缓缓迈步,走了出来。(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五百二十七章 空山流水语,草木不知年
接下来的好些天,方天一直在重重山脉河流与丛林中打转,真正地如他之前给沙迦信中所说“山长水阔不知处”了一把,有时站在山巅谷底,有时仰躺山坡之上,在一种沉寂清净的状态中,细细体察着生命的变化。
那种绝对空寂无有丝毫念想的“空寂离尘”状态,方天现在是随时可以进去,往往只是一念之间,就沉浸其中了,然后一次次地感受自己,像一棵大树又或一株小草一般地生长。
整个身心,都在这一次次“生长”中,得到无以形容的舒展与滋润。
前段时间时,进入气血沸腾状态后退出时,那种极度饥饿的感觉再也没有过。现在每一次从那种状态中退出,方天不但不感到任何饥饿,反而感到整个身心都充沛得不像话。
就好像在修炼状态中,他真的变成了一株草木,然后从大地那里汲取了充足的养分。
如果说以前每一次进入那种状态,然后其实是被饿醒的话,那么现在就正好倒过来,他在那种感受中沉浸着。无有任何念想,更失去了时间的概念,好像在那儿一站就能站个几百年一样,像真正的一棵树。
——但是不行!
往往都是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之后,他就自然醒了过来。
用个不知道合不合适的形容,就好像是前世的时候,用电饭煲做饭一样,饭蒸好了,然后电饭煲就嗒地一下,跳过来了。
具体在修炼中,这是一种方天当下还不知道的“自动唤醒设置”。
身边这些大树和小草等草木之属,是否也和他这个人类一样。有“睡着”和“醒来”这两种状态呢?
好些次从那种状态中自动退出的时候,方天都会情不自禁地这样想着。
不过也还是那话,前世的时候,他对植物方面的知识并没有多少了解,仅有的一些,却还是集中在食材原料等方面。——那也是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吃货的专业素养。
唔,认真地说,也只能说是业余素养,离专业的那个槛还有个从太阳星到织女星那般遥远的距离。
身体一直在这种修炼状态中受到无以形容的滋润,方天知道。或者说切实地感受到,他正在一步一步地迈入“六境”中所说的“心空身满”境地。
或许真的再过不久,就会自动跃入那第二个境地,“初阳雪消境”了。
其实若让方天自己来说,他简直就觉得现在已经是“初阳雪消”了。但他知道,还不是。
真正的“初阳雪消”。必然有一个很高的门槛。就如他之前一直以为自己已经深刻把握了“空寂离尘境”的要旨。但是其实,直到最近那一次,才真正进入一样。
身体方面是如此,精神力方面则更加奇妙。
精神力是身体感应外界、感应元素的媒介,换而言之,也是一个魔法师的根本。
任何一个魔法师。对于身体内精神力的变化都是比较敏感的,这里面不需要什么复杂的体察,而完全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任何变化,都以能一种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到。
而在方天的感应中,用一个具象的形容,如果说他以前的精神力像是一块半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