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清溪没有想到自己这个无意之举,就这么收服一个人心。
“恩,我相信你们!”柳清溪目光坚定:“这件事情目前就你们几个知道,我暂时不准备告诉大家,等我走的时候再说吧。
毕竟这只是计划阶段,具体什么时候动身还没有确定。只是提前跟你们说一声,有个心理准备。”
就怕到时候杨奕辰那边消息太过突然,来不及准备。
在场的都是施工队的核心人员,包括张三有等人,他们这些管事目前都有各自管理的小队伍,张五梁负责统筹规划。
听了这个消息,即使接受了,心里也有诸多不舍。
毕竟这么些年,和柳清溪已经有感情了,虽然他们只是手下,可是年龄辈分的关系,他们这些亲近之人更是把她当做晚辈一样照看。
“清溪啊,你去那么远的地方,无依无靠,一定要小心呐。”张五梁眼含泪花,语重心长的嘱咐。
京城?在他们看来多么遥远,可望不可即的地方,没想到有一天柳清溪真的要远行:“到了那儿,没有大家伙,你可得多加保重。”
毕竟碧溪镇是个小地方,柳清溪在这里法阵,遇到啥事情,即使他们没有权势,但好歹还有村里人,也算是个依靠。
出远门就不一样了,对于他们这些土生土长的老百姓来说,这辈子能进城几趟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远行千里。
“是啊是啊,经常来信儿。”
“你领着我们大家伙,才有我们的今天,我。。。。。。”张三有一个大男子汉,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好了,各位叔叔伯伯,你们也不要多想,我又不是不回来了,也不是现在就离开,用不着这样。”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双双担忧的眼睛。。。。。。
柳清溪看着心酸,又欣慰,他们真切的关心感受在心里。
与此同时,临沂县衙
圣旨即将到来的消息早上有士兵快马加鞭送来,杨奕辰为首的临沂县官员严阵以待。
第四百二十九章 工部郎中
临沂县衙,虽说这里面大多数人在这里许多年了,但是从来没有接到过圣旨,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件无比神圣的事情。
而对于杨奕辰来说,前两天京城传来的信件,已经告诉他圣旨就在路上,加上在十里铺和柳清溪共同接过一次圣旨,这次也算是轻车熟路。
毕竟是县衙,比起当初的柳清溪家好了不知道多少,大红色的步从县衙门口,一直铺满一条街道,香案由专门负责县衙一应财产的官员负责布置。
“快点快点,马上就要来了。”一个中年官员满头大汗指挥衙役们搬东西。
“等等,香案没有摆在正中间,你们往左挪一点。”
县衙之中,处处都是匆忙的脚步,所有人都动起来,换衣服的换衣服,修剪花草的修剪花草,时不时有两个匆忙的人撞到一起。
只有一个人,端坐在大厅主位之上,运筹帷幄,嘴角含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中。
正午时分,所谓的圣旨姗姗来迟,为首之人一身蓝色的太监服饰,三十多岁的样子,像粉面小生,皮肤堪比女子光滑细嫩。
身后跟随一众侍卫,手捧明黄色的圣旨,迈着急促的步伐走来。
以杨奕辰为首的临沂县官员早已在门口等待,心中焦急紧张面上却不显。
待圣旨到来,为首的太监缓缓展开圣旨,尖细的声音传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临沂县县令杨奕辰在任两年间,亲民爱民,大兴农田,制造机械,功绩卓绝,实乃西月百官之榜样,特赏赐黄金千两,丝绸百匹,珠宝十箱,升工部郎中,尽快启程,钦此!”
太监合上圣旨,笑眯眯的看着跪在地上一众官员缤纷多彩的表情,有惊讶,又羡慕,有了然,有嫉妒,也有坦然。
而对于这份圣旨的内容,什么黄金前两,丝绸珠宝之类的,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最后的官职,工部郎中位列正五品。
而以杨奕辰原来七品县令的官职来说,这可是连升四级,别说西月国的历史上,就是纵观几千年的历史,都极少有人能连升四级。
更何况只是短短两年的时间,杨奕辰手下的人那个心情复杂啊。
其中当属两年前的县丞和县尉两位大人,两人因为托大被杨奕辰杀伐果决的手段掣肘的服服帖帖,等他们归来之时,县衙大大小小官员几乎全被杨奕辰收买。
两人空有一个名头,这两年在县衙大事儿参与不了,小事儿做不了主,日子过得别提多憋屈了,然而一点招数都没有。
现在其他人都为杨奕辰升迁感到高兴,他们两个则是青一阵白一阵。
想啊,杨奕辰升迁了,对于这些曾经在手底下干过的肯定不会亏待,特别是那几个心腹,可是对于他们两个来说,能不使绊子就不错了。
心里真是比吞了苍蝇还难受,两人后悔捶胸顿足,话说两年前如果没有那一道下马威,指不定杨奕辰升迁之后,县太爷的位置就是他们的了。
现在,眼睁睁的看着官位与自己失之交臂,那种复杂的心情。。。。。。
就在两人心里翻江倒海之时,传来杨奕辰清朗的声音:“臣谢主隆恩!”
“哈哈哈!”几声大笑传来,抬头一看,原来是为首的公公发出来的:“咱家在这儿恭喜杨大人高升了!”
杨奕辰微微一笑:“谢谢刘公公,多亏刘公公您提携了。”
原来这个宣旨的太监是老熟人,当时柳清溪和他一起受封赏的时候,就是他来宣旨,杨奕辰态度十分温和。
场面话谁不会说?不管里面有没有这个小刘公公的功劳,这样的回答都让他心情舒畅。
再说了,这种经常在宫中奔走之人,即使自己没有官职,但是有些耳边风还是避免不了的,和这种人搞不好关系,也够喝一壶的了。
杨奕辰深知这里面的道理和弯弯绕绕。
加上上次对这个小刘公公的印象也不错,也乐得卖个面子。
“哪里哪里,都是杨大人您少年英才,总有一天会一飞冲天,上次咱们见面的时候咱家可是印象深刻啊,没想到咱们这么快又见面了。”
小刘公公话上虽然谦虚,但心情大好,心里更觉得杨奕辰上道儿,如此年轻深得皇帝赏识,自然会有大前途,关系保持好将来对自己也有利。
“还是要感谢小刘公公您不远千里跑这一趟,里面歇息一下吧,已经备好茶水。”杨奕辰伸手做出邀请的姿势。
小刘公公此行就是宣召杨奕辰进京,时间不赶,来之前皇帝特允他和杨奕辰同行,因此不像上次那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县衙中,杨奕辰好酒好菜好茶招待宣旨的队伍,他亲自陪同小刘公公,下面的官员对这些士兵也是恭恭敬敬。
这一顿午饭可谓是宾主尽欢:“刘公公舟车劳顿,一路辛苦,这几日暂且在县衙歇下,后面已经为您准备好房间,还望刘公公多许我几日,处理一下家事和公事。”
全程杨奕辰良好的态度让小刘公公十分满意,对于他宽限几日这个并不过分的请求自是应允:“没问题,杨大人尽管忙,咱家在这儿等您几日就行。”
“那好,我会尽快处理好事务,这几日刘公公可以在临沂县体验一番我们这儿的风土人情,欣赏一下我们这儿的美景。”
“那就叨扰杨大人了。”
安顿好前来下旨的人,杨奕辰加紧速度做好交接工作,由于县令一般是三年一个任期,他这次两年,势必要有人接管县令的位置。
对于这个人选,他有考量,对上面也做了推荐,而由于他功绩卓绝,对于他推荐的人,凌江省那边直接同意,毕竟这位目前可是皇上面前的红人,是不是露脸的。
此时,县衙后面书房之中,杨奕辰一身青衫,坐在书桌后面,冲面前身着蓝衣的年轻人道:“这次我离开进京,临沂县就交给你了。”
年轻人二十多岁的年纪,五官虽然不如杨奕辰貌美,但也是清俊小生一枚。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杨奕辰的至交好友华书生。
第四百三十章 安排
两人是县试的时候结下来的友谊,后来杨奕辰连中三元,被分配到临沂县当县令,而华书生同样参加过几次科考,堪堪考中举人。
杨奕辰当县令,他就成了他的师爷,两人性格合得来,又是多年朋友,公事处理都有很多心得,可以说是杨奕辰的左右手。
这次杨奕辰离开,自然把重要的位置留给这个至交好友。
“没问题,交给我你放心,进京之后,一定保重。”端坐于杨奕辰对面的少年道珍重。
两年的搭档,多年的好友,两人虽说不能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但也是理解对方的好伙伴。
杨奕辰进京不能再像在地方上,带一个助手,那么把他留下来,将来还是一个很好的助力。
“放心,我有分寸。”杨奕辰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一路走来,困难重重,进京以后,也不会顺利,但他不畏惧。
“对了,咱们两个一起这几年,县衙大小事务你都比较了解,我就不多说了,这两天要回十里铺一趟,把我娘接过来。”
“恩,你放心去安排,到了京城记得给我来信儿。”华书生,哦,不,现在应该叫华县令了,重重的拍了拍杨奕辰的肩膀。
随后,杨奕辰快马加鞭赶回十里铺,此时,关于杨奕辰升迁到京城的消息已经在十里铺炸开了锅。
“哎呀,咱们十里铺出一个县太爷就很了不起了,没想到人家这次成五品大官了。”一个妇人瞪大眼睛,吃惊的说。
虽然她的概念里,五品大官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但是七品县太爷就是他们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官儿了,五品那肯定更大啊。
“了不得哟了不得,杨夫人可是养了个好儿子,听说这次会跟着去京城。”
“可不是,听说京城那个地方啊,地都是琉璃石铺的,街上不是大官就是有钱人,俺们这辈子估计都去不了那样的地方。”女人脸上露出神往的表情。
“行了行了,俺不跟你们说了,杨大人听说今天回来,俺去看看去。”其中一个女人着急忙慌的跑开。
这其他人一听,也没功夫在这儿瞎掰扯了,一个个跑着往杨家那边去。
此时,柳清溪和张五梁等人自然也得知消息,加上村里德高望重的几个人,都出现在杨家宅院。
一下子让杨家这个本不算小的宅院看起来拥挤了很多,包括温氏在内的所有人都忙着招呼村里人。
村民们都是憨厚朴实的人,一起相处这么多年,他们也不会摆什么架子。
人们一个个前呼后拥进来,即使平时见过杨奕辰,甚至经常打招呼,今天依旧稀奇,为什么呢?因为今时今日杨奕辰身份地位不同啊。
“别挤别挤,俺还没看到杨大人呢?”一个妇人不小心被踩了一下脚,皱着眉头嚷嚷。
“哎呀,咱们不都是为了过来看杨大人吗?你不也挤吗?”另外一个不顾这个,拼命往前涌。
这就算了,还有的小孩子顺着大人腿下的缝隙笑嘻嘻的钻过去,不一会儿就窜到前面去。
杨奕辰看着这样的场面,忍不住扶额叹气,怎么感觉自己像是一个被围观的大猩猩一样,有这么稀奇吗?
清清嗓子,占到前面,他用最大的声音道:“各位叔叔婶子,谢谢你们过来道喜,我在这儿感激不尽,大家别挤,等下让下人给你们准备座椅,慢慢聊。”
这都要离开了,自然不能在村民们面前留下高冷,当官之后就翻脸不认人的形象,所以他尽可能的温和。
“听到了没?听到了没?这可是杨大人说的,都有位置,别着急别着急。”
话说这火爆的场面堪比现代的追星了。
此时,也顾不得和柳清溪还有张五梁等人搭话,先把村民们稳定下来再说。
好在大家即使争抢着往前挤,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为了多和杨奕辰说几句话,更有几个拉着孩子来,说要跟着沾沾光。
“杨大人,孩子们和你多说几句话,指不定将来也能博一个功名,到时候俺们就跟着沾光了。”
“是啊是啊,杨大人你好好鼓励鼓励孩子们。”
说实话,自从村民们有钱了之后,眼界也开阔不少,好些个能负担起束的,都把孩子们送到镇上读个书识个字。
本来他们对于功名的事情想都不敢想,可是自从杨奕辰一步步在科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们心思就活跃了。
不求和杨奕辰一样,就是中个秀才他们也满足啊,也是祖坟上烧高香了。
杨奕辰自然理解长辈们的心理,摸着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