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熬鹰航空业-第4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自二十年之后的见闻表示,这东西也是可以有参考原型的:“走上前去,就在刚才所勾勒的利剑无人机飞翼布局上面改上两笔,这就又是另外的一种方案,即大名鼎鼎的美帝X…47B无人机,这东西和纯正的飞翼布局无人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机翼前缘外侧后掠角减少,这就是典型的隐身长航时无人侦查机气动布局。

    利剑这种无人机的气动设计中,机翼前缘其实更像是一个******布局,而X…47B这种布局在机翼的前缘就更像是双******设计,******和双******各自的优点自然在前面都有说过。自然是X…47B这种双******布局的特殊飞翼设计更适合做侦察机使用,而事实也同样表明,美国的RQ…170/180两款隐身无人侦察机都是采用了双******的机翼前缘飞翼布局。

    因此,当杨辉刚改了设计之后,就听到陆总师由衷地赞扬着:“妙,这样的设计就实在是太妙了,这才是我所设想的隐身无人侦察机,没错,就是这样的。老马,看清楚了,到时候你在对飞翼布局进行气动探索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气动方案好好地研究研究,我有预感这方案一定很有前途。”(未完待续。)

第七百三十二章:大家都很有想法啊

    “既然这样,那就让603所把飞翼布局的气动探索项目扛起来,这也给算到此次的前沿气动探索项目中,大家以为如何?”

    几乎是早就已经决定了下来一般,会议很快就通过了关于飞翼气动探索的项目。随后则是另外的各种提出要求,人人都想要把自己认为合适有前途的方案提出,并意图借此机会完成各种大有前途的高难度项目,使自己所在的单位从此以后也能拥有核心技术。

    也就是这个时候,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派来的老一代温总师,也不温不火地提出了一些并不属于之前“高推预研2”项目的技术问题,而这些也都是亟待解决,它关系到了第四代战斗机项目的未来。

    “既然我们要准备第四代战斗机项目,在气动上面已经展开了前期的研究工作,那是不是也要有针对性地展开下一代军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关键技术的研发工作?至少以我们现有的技术水平来看,大致还停留在三代机涡扇发动机水平,要想能够到达F…119发动机的水准,我们还需要很多的努力。”

    有李总师首开了话题,随后的其它人也都先后提出了自己的各种想法,而宋总师则高呼:“没错,我们需要让发动机的研制走到飞机立项的前面,现在飞机开始了关于气动的研究工作,那么发动机方面也绝对不能落后。我们同样需要一款17吨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要小涵道、要低油耗、要高推比、要可靠性、要矢量推力,这些技术是第四代战斗机所要求的硬性动力指标,现在我们则需要为此而努力。”

    宋总师有如连珠炮一般地提出了各种要求之后,其它的陆总、于总同样也是举双手表示赞同,这让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这边的温总师表示很有压力,这些要求要做到,还需要各种砸钱、砸时间才行啊!

    摸摸头,温总师和一旁的624所刘总工互相苦笑着,这才艰难地开口:“以上说的这些技术我们都清楚,但是要解决起来一点儿也不轻松,就说这次要求的高推重比要求,就现在我们的涡扇12也才仅仅是推重比8的设计水准,要想达到F…119那样的推重比10,这不仅需要发动机增推,同样也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减重设计,而这减重设计就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了。”

    示意旁边负责航空发动机核心机研究的刘总工先说,而刘总工自然也是毫不客气:“为了减轻发动机的重量,我们在“高推预研2”项目中,重点跟进了压气机大小叶片技术,若是能够在高压压气机中采用两级大小叶片设计,我们就有望把高压压气机控制到6级甚至是5级,若是能够做到这一点,或许对核心机的重量、体积都有很大的好处。”

    打算在新一代高推核心机上面使用大小叶片技术,这是杨辉一早就知道的消息,因此也并没有什么好惊讶的,一切还是看后面能有些什么介绍。

    于是,就这样静静地听着

    刘总工也继续说着“而由于在此之前我们为了防止钛…钛之间的摩擦自燃,因此在中推核心上采用了笨重的钢制机匣,这是很不划算的,所以这次我们在预研中,安排了阻燃钛合金高压机匣方面的研究,最终则是要达到能使用新的阻燃钛合金制造高压压气机机匣的要求,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效地控制核心机的重量。”

    这次仅仅只是提出了两项技术,但杨辉相信这要这两项技术能够成功,那么对核心机的重量、体积控制都会有巨大的帮助,但杨辉同样也深刻地知道这两项目技术的难度有多大,其本人对于大小叶片技术或许还有些底,而关于阻燃钛合金材料的研制,杨辉心里则是各种不踏实,而这种感觉已经很久都没有出现过了。

    不过,既然刘总工能够把这两项技术提出来,并且列为“高推预研2”项目的重点技术,想来这应该还是值得相信的,而退一万步来说,就算阻燃钛合金技术不成熟,想必那也是正常的,这些都是搞工程项目经常都要遇到的,一个巨大而复杂的项目要是没有遇到些挫折的话,那才真是奇了怪。

    “我明白,虽然在高推预研项目中,这两技术只是其中的五分之二,但绝对也是相当重要的,而我能够保证的则是在高推预研项目中,资金绝对不会中途断裂,这一点你们要放心,只要能把技术做出来就是最好的答卷。”

    随后,话题又转回到温总师那边,刚才让刘总工先说了这次在核心机项目上的努力,那么现在对发动机除了核心机以外的冷端部件以及加力燃烧室和尾喷管方面,这又是如何实现减重的,大概这也是参加会议的所有人心里的想法。

    “温总师,那么冷端部件是打算”

    “在冷端部件方面,我们可以设计成一级常规低压风扇加一级大小叶片风扇的方案,这样我们的新发动机将采用前所未有的两级低压风扇设计,这样也是可以给发动机带来不错的减重效果,同时还能达到缩短发动机长度的奇效,最终我们的新一代大推就可以设计成2+6的风扇和压气机设计,而这也将是F…119都无法达到的高度。”

    果然,杨辉就知道在打开了大小叶片这个潘多拉魔盒之后,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肯定会迎来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首先就是这发动机的长度尺寸控制方面肯定是超过F…119的3+6方案了,而这样的存在确实让人心潮澎湃,还好大小叶片这个技术在上一位面好像出生时刚好晚于F…119这款发动机的技术方案定型,所以F…119是无暇享用这等好东西了,而这也大概就是后发优势吧。

    当然,杨辉憋在心里没有说出来的则是,若是这一位面的军队还是执意要选择611鸭式方案的话,想必在那款战机巨大的尺寸和重量要求下,新发动机仅仅是达到F…119那样的17。7吨推力,恐怕还有些不太够啊!

    到时候,能够满足611方案的发动机,大概也就只能是达到18或者19吨才行,要是军队真给提出这样的要求,那么在同样的小涵道比要求下,恐怕就不是普通的2+6压气机构型就能满足,或许那个时候会有3+7或者2+7、3+6的压气机设计方案都有可能,而这样就又给退到了和119同样的压气机级数。

    但不管怎么说,只要大小叶片技术能够按时完成设计,那么中航西南的大推在整机推重比上面绝对不会小于9。5这个级别,在尺寸上就肯定是可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肯定是超过毛子的存在,而要是再有一些其它的减重设计,想要美标的推比10也还是可以达到的。

    而这所谓其它的减重设计,似乎就要涉及到温总师这次重点关注的:“除此以外,我们还需要大力发展复合材料技术,冷端部件的外涵道机匣将会采用复合材料制造,这也将会是我这次申报的一个重点项目。”(未完待续。)

第七百三十章:先进复合材料的制造与应用

    对于复合材料,这东西终究还是航空航天领域属于那种绕不过去的坎儿,若是说之前在飞机的机体减重要求中,还可以使用铝锂合金来实现,那么在制造航空发动机外涵道机匣的时候,这就注定只能使用复合材料来制造。

    军用加力式发动机使用复合材料制造外涵道机匣,这技术最早在通用改进F…404发动机的时候有使用到,随后才开始在西方国家的航空发动机中大规模投入使用,此后新研制的各种军用加力式航空发动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之前因为共和国的技术还不够,所以涡扇12采用的依旧是钢制金属机匣,而新一代的大推力军用涡扇发动机要求更大的推力、更高的推重比,复合材料机匣终究还是要面对。

    但总体来说还算是挺不错的,至少现在国内已经有了一些对复合材料的研究和使用,虽然只是基础的飞机机体、桨叶上面使用,但国内终究还算是开始了对这方面的研究,最基础的纤维材料算是有了成品,航空发动机上面使用的复合材料机匣研究也可以开始了。

    对这次温总师提出要大力发展复合材料,杨辉是第一个统一战线:“这复合材料的研究确实很有必要,能够制造军用发动机的复合材料机匣,同样也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制造超大涵道比的民用涡扇发动机外涵道风扇包容环,那东西直径确实太大了,采用传统的金属加工制造成本太高,重量也不好控制,现在国外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也都开始了用复合材料制造这东西,所以复合材料技术还很有发展空间。”

    风扇包容环,实际上这东西就是超大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的风扇外面的外涵道机匣内衬,只不过为了凸显这东西的尺寸巨大,并且能够和机匣区分开来,所以才将其称之为包容环,但大体上这两是可以算作一种东西的。

    这个道理温总师当然比杨辉清楚,不仅是清楚,而且知道的甚至还更多。这不,接过杨辉的话,又开始宣扬着其他的好处。

    “同样,我做为CG…2000发动机的总设计师,这是国内在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领域最先进的一款发动机,因此我可以说是知晓国内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中的所有弱点,这次之所以提出大力发展复合材料技术,就在于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运用不仅仅是涵道机匣,以后我们想要制造更大直径的风扇,采用复合材料制造的叶片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杨辉知道温总师这样说的原因,这就因为复合材料制造的风扇叶片确实是减重效果太好,前景明朗。尽管罗罗走的蜂窝空心钛合金叶片也是一条道路,甚至之前计划中为了开发12吨的CG…2000…3发动机,也有过打算引进D…18T发动机上面由马达西奇公司制造的大直径风扇叶片。

    所以是乍一看起来,好像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在大直径风扇制造技术上已经有所突破了,但真的了解到了马达西奇公司制造的风扇叶片之后,杨辉可算是想要骂娘,这马达西奇制造的D…18T发动机居然和普惠早期的JT…8D发动机风扇走的是同样的技术,也就是和现在的CG…2000风扇叶片同样,都是采用实心钛合金叶片。

    不同之处就在于,这两家伙把发动机叶片根部制造的足够结实,虽然这样会带来的风扇进气效率打折的效果,但也确实让D…18、JT…8D、CF…6等三款发动机的风扇直径能够制造的足够大。

    但是,现在若还要让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未来制造两米以上的大直径风扇也走这些60年代技术,恐怕这种的发动机就算共和**队这样出了名的不挑食都不怎么会看得上。

    当前摆在联合航空发动机面前的则是,这次只能走法国的复合材料叶片或者英国蜂窝空心钛合金叶片,至于美国的两巨头

    实在不要意思,这两巨头在这方面确实对不住他们的名号。普惠是跟在罗罗后面打算走空心钛合金叶片之路,不过普惠那边总还是落后罗罗一代,所以没什么值得炫耀的。

    倒是通用的运气不错,通过CF…56发动机项目,和法国那边有了很好的关系,最后是得到了法国斯奈克玛公司授权的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技术,然后才使用这一技术制造了世界上最大的超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GE…90,整个风扇的尺寸直接超过3米,发动机整机组装好之后比波音737机体直径还要更粗。

    复合材料确实是足够的轻巧,甚至复合材料叶片比罗罗的蜂窝钛合金叶片更好用,所以这次温总师倒是挺聪明的,一上来就看中了前途更加远大的复合材料风扇叶片,而且这样也可以有效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