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逸听到这里才算明白,原来这位九爷之所以“清家底”,是迫不得已,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估计他这俩儿子也把他折腾苦了。
不过马上林逸又有一个问题,九爷干嘛不把自己的藏品拿去拍卖行拍掉,却要在这里搞什么“大清仓”,看起来多不上档次呀。
王长林一听林逸这话,就直接笑道,说你是外行还真就是外行。
首先去那拍卖会需要交押金,以及拍卖结束还要给佣金的,这可是一大笔钱。另外你要是拍卖了一大笔钱,搞不好就会被一些人盯上,只有那些没有门路喜欢出风头的傻瓜才会拿去拍卖;其次,九爷玩连环画这么多年,被大家誉为“连环画大王”,他的名头可不是虚的,手头基本上有全国各地大玩家的资料,他根本就不需要借助拍卖行,就能把以最快的速度把手头的存货全部卖出;最后,这也是玩连环画这一行的规矩,老玩家要清仓,新老玩家都必须来捧场,这是江湖道义,也是互相拉场子,分一杯羹。日后指不定谁不玩了,可以照样继续下去,永远不会压在手里卖不掉。
听完王长林的这些话,林逸这才知道,原来连环画的水这么深。也不知道玩连环画的老郭有没有被邀请过来。
就在林逸寻思着的时候,就听一个声音喊道:“林逸,林兄弟,我在这儿呢!”
林逸抬头一看,靠,说曹操曹操到,那不是郭子兴还会是谁?!(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一章。高手
老郭郭子兴见到林逸十分的高兴,大手拍着林逸的肩膀说:“林兄弟,你来洛阳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要不是我来这里参加九爷的拍卖,估计还见不到你。”
林逸就到了一声惭愧,然后把自己被姜立夫邀请来的经过说了。
听完这些,老郭就更高兴道:“这就叫缘分啊,没想到我们能在这里碰面。对了,那位姜朋友呢,能够消息这么灵通,也绝非一般人。”
毕竟这次洛阳举办古玩大会很少有外面的人知道,老郭也是收到邀请后才知晓,而林逸认识的姜立夫能够提前知道,这就奇怪了。
林逸就笑着说,他是记者,内幕消息很多。
老郭立马露出一副怪不得模样,就又笑着对了林逸说:“现在你玩的越来越开了,什么样的朋友都有。”
林逸就说:“那我就再给你介绍一个。”
于是林逸就把老郭介绍给了王长林。
王长林见人家是朋友,不好意思插嘴,正在感觉没劲儿的时候,林逸却把他介绍给了郭子兴。
郭子兴是那种豪爽之人,王长林虽是小贩,却也是性情中人,要不然也不主动搭讪林逸。很快两人也就熟稔了。
这王长林做生意时间长了,也是个精明之人,眼光也不同一般,通过交谈,对林逸和郭子兴的身份就有了猜测,尤其林逸,言谈举止怎么看都不像是一般的小商小贩,就那老郭也貌似不是一般人。
就在三人谈话之时,那台子已经搭好了,一通鞭炮噼里啪啦放过,立马就吸引过来很多人。
老郭是连藏中的老玩家,那王长林也是地摊界的老油条,见多识广,很快就认出很多有名的人来。
“看到没,那个黑脸汉子,别看他长得五大三粗,却是陕西一代的连环画藏家,号称左右门神,‘尉迟恭’。”
“至于那个,和‘尉迟恭’站在一起的黄脸汉子,就是左右门神中的‘秦叔宝’了。这两人比较有意思,因为收藏连环画喜欢一起出手,搞定了再私底下分配,不管什么种类的,通吃。”
经老郭这么介绍,林逸就看得更清楚了,不远处站着的一对中年男子原来都是陕西来的“连藏高手”,家底够厚,出手也够狠,这次分明是来抄底的。
“喏,还有那个女的,别看人家女人家不起眼,岁数也不大,却是北边那一带的连迷,听说叫什么纳兰珠,怎么听着都像是那些封建贵族的名字。”老郭皱着眉头说道。
林逸看那女的也就三十来岁,模样秀气,打扮时尚,走在路上很难将她与连环画收藏联系在一起,可听老郭说是新晋连界崛起的后起之秀,手头阔绰,也很识货,收了不少好东西,主攻名家作品,只要不是名家的,再好也不要,可以说很有个性。至于她叫不叫“纳兰珠”,林逸道不怎么关心,女人在外面闯荡的名字,十个有九个都是假的,类似那些唱歌作秀的艺名,写书着作的笔名,听起来好听就行了。
老郭介绍完,就轮到王长林介绍了,指着人群中一个矮个子老男人说:“那是广东来的藏家,听说只玩文…革时期的红色连环画,名字叫做‘丁红旗’,绰号叫做‘红旗叔’。”
“还有那个,瞧见没,戴着眼镜白白胖胖的,姓赵叫赵强,听说是浙江那边的大富豪,玩连环画也有七八年了,一开始只是兴趣,后来一发不可收拾,连自家开的酒店都卖掉了,专攻老版连环画,尤其喜欢收藏那些连环画的手稿,买画稿都是上百万地买,可厉害了。因此在这一行被大家戏称为‘赵百万’。”
通过老郭和王长林两人的介绍,林逸差不多已经知道了这次前来给裴九爷捧场,或者说前来抄底捡漏的连环画高手都有那些了。
如果林逸玩连环画的话,也许会对他们多加注意一些,不过很可惜,林逸对连环画的收藏是“适可而止”,至今还没形成较大的规模,准确地说,他手头的连环画数量总共还不到一百本,可以说少得可怜。
……
差不多又过了十来分钟,林逸正在看那连环画拍卖筹备情况,就听到手机响了,却是姜立夫打来的,老姜在到处找他。林逸告诉了对方地址,很快姜立夫就找了过来。原来他也就在不远处,相比这连环画拍卖搞得阵势太大,把古玩区的游客都招唿了过来。
见到林逸,姜立夫很是高兴,正要显摆一下自己淘到多少宝贝,就见林逸旁边还有其他人。经过林逸介绍,姜立夫也和老郭,王长林互相认识了一下。
姜立夫本身就是记者看人很有一套,见那老郭性情豪爽,是个可结交的朋友;至于那个王长林就属于一般的小商小贩,交不交都无所谓。没办法,像他如今的身份和地位,不像林逸一样贩夫走卒都可以当朋友,他是需要挑剔一下的。名记者嘛,也要有名记者的样子。
接下来,姜立夫就兴致高昂地把自己淘来的旧书拿了出来让林逸看看,是否捡漏。
捡漏和读书其实有点风马牛不相及。读书,是附庸风雅的事儿。一书、一灯,于皎皎月色中品着香茗,既舒心又惬意;而捡漏,或许就纯粹只能是重体力活儿,这应该是大部分中国人脑子中的印象;当然传统意义上的捡漏是以很低的价格买到了超值很多或者是增值潜力巨大的东西,已然是收藏方面的事儿,大部分人没有这个概念。
因此像姜立夫这样的,也只能说是半个藏家,淘书捡漏对于他来说只是好玩,只是情趣。或者说,是一种彰显自己眼力和聪明的举动。
在林逸看来,甚至有些孩子气,不过在对方的邀请下,林逸还是对他淘来的书做了一番鉴别。
人民文学出版社,59年一版一印精装《苦菜花》和54年外文书籍出版局出版的《列宁着第二国际的破产》两本书加起来22块钱。
算是个漏,品相都很不错,尤其那本八五品的《苦菜花》,如今售价在大约200………300元左右。列宁那本就不说了,大路货。
工人出版社,2004年出版,谭伯牛的《战天京》,15元购得。
这本也是个漏,品相九品左右,如今这本书售价高达150元左右。
黑龙江出版社,1987年,外国文学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5块钱买来的,如今售价应该是25元左右。
另外老姜和旧书摊的老板死磨硬缠了半天,硬是花三十块钱买到了一套两本的《唐宋词鉴赏词典》,捎带上一本厚厚的《古文观止》。这也算是个小小的屁漏。
……
在鉴定完这些旧书以后,林逸就毫不隐讳地告诉了姜立夫,你眼光不错,至少捡到了好东西。姜立夫一脸的自信和兴奋,对于他来说,林逸可是旧书界的淘宝大王,捡漏高手,能够得到他这样的评价,也算是证明了自己眼光犀利。
就在姜立夫想要再谦虚几句,顺便把这些捡漏的故事娓娓道来时,不远处的拍卖台再次开放第二串鞭炮,随着鞭炮声阵阵,地上满堂红。
林逸他们全都停止了说话,因为此时那拍卖台上走出来了一人,神采飞扬地看了一眼四周,然后一抱拳,很有气势地大声说道:“多谢各位捧场,今天是九爷他老人家金盆洗手,退出连藏江湖,并且把自己珍藏多年的珍品连环画出让的好日子,别的也不多说,请九爷他老人家上场!”
顿时,下面欢唿声如雷。
洛阳城赫赫有名的“连环画大王”九爷即将露出真面目。(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二章。登台
作为洛阳一带的藏友,几乎没有不认识九爷的,只要你玩连环画,只要你收藏小人书,那么就一定听过“九爷”的大名。
就算你没听过,到了此刻,经过这种阵势的营造,很多人也对这位大佬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比如说林逸,此刻就特别好奇这位九爷到底是何方神圣,能够左右洛阳乃至中原地区的连藏市场,到底是不是三头六臂,神通广大。
在大家迫切的期待中,九爷出来了。
原以为他是个气势非凡的老爷子,很有江湖霸气,跺一跺脚土地震三震的人物。
可是………
眼前出现的却是一个双鬓斑白,头发稀疏,戴着高度近视镜,怎么看怎么像个教书匠的糟老头。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九爷?
被之前他的声明震撼的人们,全都大失所望。那情景就像是看到传说中的四大美女杨玉环竟然是个肥痴女人一样,心情失落到了极点。
林逸也很失望,虽然他不是那种单看外表的人,不过眼前这位爷实在是……太不像大人物了。
当然,也没说大人物就必须要三寸虬髯,眼若铜铃,要么就虎背熊腰,形似廉颇黄忠,但最起码也要对得起观众,让大家赏心悦目。
就在所有人情绪感受寒潮的时候,台子上九爷说话了,他也是一抱拳,然后近视镜后面一双老眼昏花的眼睛笑成一条缝,说道:“感谢各位的抬爱和捧场,下面这么多人,有我认识的,也有我不认识的;有认识我的人,也有不认识我的人。请允许我在台上自我介绍一下,鄙人裴九,尊重我的喊我一声九爷,熟悉我的就喊我一声老九。我是洛阳连友界玩小人书的,同行的人都知道,玩的早,藏的也多。不过今天邀请大家来则是来观礼,还有参加拍卖。第一,我打今天起,退出连藏,不再涉足小人书收藏,可以说是金盆袖手;第二,我今天搭这个台子就是要搞一搞活动,把我手头的一些珍品小人书卖掉,或者说给它们,我的子女们找一个新家。”
说完这些,九爷就叹息一声,说道:“回想起来,我具体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真正进入连藏界的,刚开始只是买了仓库里的存货,想要转手挣俩钱花花。可是接着就真的爱上了这门收藏。人家都说玩收藏是一件费钱的嗜好,可是对于我来说,收藏小人书却是一件赚钱的买卖。按照这个定义来说,我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藏家,而是一个合格的书贩子。”
“可是书贩子也分好赖,也分高下。至少我觉得自己是成功的,并且成就不比那些真正的商人低。你问我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我可以告诉你,两个字,胆大。没错,就是胆大,当初我才玩小人书的时候,平均价格才几毛钱,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才一百多块,有次我记得有个初中学生模样的半大小子给我拿过几回文…革十品‘小人书’,要价十块钱一本。别的藏家都嫌贵,没人敢要。都叫我给留了下来。现在还记得有:《龙江颂》三本、剩下的都是一本,大概记得的有:《英雄小八路》、《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智取威虎山》。《龙江颂》和《英雄小八路》新的让人都舍不得用手去摸,太漂亮了!《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新的都有点象盗版‘小人书’似的。现在呢,这些小人书一本又值多少钱?我卖掉的时候一本最少五百!”
“不过我还是要告诉大家一句掏心窝子的话:千万别卖,真正十品的‘小人书’太难遇了!在网上或在书摊上,大多数说十品的老书,有的其实连九品都达不到,所以要是你有真正的十品好书,听我一句劝:千万别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