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百三十七章。结缘
林逸一直都听老妈说过,这天上不会掉馅儿饼,可是当吴天缘对他说,希望林逸和荣宝斋签约的时候,却感觉像是被馅饼砸到了自己头上。
要知道,这荣宝斋可不是一般地方,也不会随随便便就和人签约。只有那些书画大家才有这种资格,可以和荣宝斋签约,在此售卖自己的书画作品。比如说前面提到的大书画家范增,以及刚才和林逸亲切交谈的曾大师和严大师。
这里又要问了,好荣宝斋签约有什么好处?第一,荣宝斋是金字招牌,凡在这里售卖的书画绝对都是精品中的精品。第二,荣宝斋有稳定的顾客群体,基本上各个都是有头有脸,家底殷厚,可以出高价购买这些书画作品。第三,作为一个书画新人,想要在京城站稳脚跟,无疑荣宝斋是个很好的平台。
林逸不傻也不笨,当然明白这一点。
跟在他身边的老曹更是清楚地知道,只要林逸肯点头,以后那些钞票就会像雪花一样飞过来。
你想啊,一幅画就五十多万,如果林逸一个月画上三五幅,那不是比做什么都强。
所以此时老曹恨不得能够代替林逸点头,一口答应这位吴经理的请求。
在吴天缘看来,林逸如果聪明的话是不会拒绝的,如此好事儿,哪里去找。要知道荣宝斋可是轻易不捧人的,何况是在现今的书画界。
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林逸稍微思考了一下,就说:“对不起,我不能答应。”
什么?是不是我听错了。吴天缘难以置信地看着林逸。
老曹更是张大嘴巴,看着林逸,傻了眼。
对于黄教头来说,不管林逸做什么都是对的,所以他基本上没什么反应。
此时气氛很微妙。
真的很微妙。
好不容易从吃惊中回转过来,那吴天缘问道:“你可考虑清楚了?放弃和我们荣宝斋签约,你会失去一个很好的机会。”
林逸点点头,说道:“谢谢吴经理,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从一开始我就志不在此,说的再直白点,我虽然擅长画画,却不太愿意做什么画家。写写画画这些只是我平时的兴趣爱好而已。”
这下吴经理更惊讶了。
如此书画双绝,竟然只是兴趣爱好。
不愿意当成职业!
“林朋友,我没有听错吧,依照你今日之书画水平,日后成为书画大师也是可以的,为何你不喜欢?”这是吴天缘最大的疑问。
林逸笑笑,回答说:“人各有志,勉强不得。”
其实只有林逸自己最清楚,自己这些书画技能都是通过灵气传承来的,所以,做人还是谦虚点好。
吴天缘摇了摇头,对于林逸他实在是捉摸不透,这个年轻人突然出现在荣宝斋,一切都颠覆了他的观感。
“那好吧,既然这样我也不勉强你……不如这样,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把你闲暇之余创作的作品拿到我们这里拍卖,我们荣宝斋愿意与你金成合作。”
虽然没签约,吴经理却做出了这样大的承诺,等于回报了林逸一个恩情。
只要林逸愿意,就可以把创作好的作品,随时拿到这里换钱,自由度比签约要大的多。当然,荣宝斋收取酬金方面也要略高一些。毕竟零售和批发模式不一样。
……
林逸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逛一遍琉璃厂,竟然会有这么大的收获,原本还要再去逛一逛那些古旧书店的,可是看看天色,天色已晚,看起来只好下次了。
离开荣宝斋,老曹忍不住埋怨林逸不会事儿,说他干嘛不答应和荣宝斋签约,做未来的书画大师多好啊。
林逸不解释,任凭他唠叨。
那做向导的贺大宝一直都在外面等着,开始蹲在地上,见他们出来,立马起身迎上前道:“还好吧,没出什么事儿吧?”
老曹就满不高兴地说:“能出啥事?现成的金子不知道捡,错过了好机会,以后可别哭鼻子。”
贺大宝懵懂,老曹就抓着他这个表哥,把刚才在荣宝斋发生的事儿给他说了。这哥俩就长吁短叹,直说好机会错过了。在他们的认知里,只要和荣宝斋签约,随便挥挥笔杆子就能赚钱,多好啊!这么美的事儿,到哪里去找。
他们却不知道,真正的书画可不是随便挥挥笔杆子,里面的道行深着呢。
不管怎样,今天是大有收获,尤其认识了京城书画家的泰山北斗,并且和百年老字号的荣宝斋拉上了关系,这比捡什么漏都强。
林逸心中高兴,难免做东请客,四人径直去了京城有名的涮羊肉馆子,吆喝着要了酒菜,大吃起来。
那黄教头是有名的酒中好汉,这贺大宝看似不起眼,却也厉害,喝酒硬是不输给黄教头。
两人六瓶“北京二锅头”喝得不亦乐乎。老曹则狂吃那些涮羊肉,在他看来,不管是自己表哥还是老黄都是傻叉,那二锅头才多钱,当然是吃涮羊肉划算了。
酒菜吃喝差不多了,那贺大宝就趁着酒兴和大家说起了明天去鬼市淘宝的一些细节。
首先工具方面,必备三样。
第一,黑夜淘宝专用的矿灯,就是用松紧带套头上那种挖矿用的灯具。这样可以空出两只手,便于翻看宝贝。
第二,简易小拉车。就是很多女同志去服装城进货时拉着的小车,可以放置很多货物,省时省力。
第三,薄一点的手套。要知道这旧货市场什么都有,戴个手套不容易把手给弄脏,薄一点的方便手指灵活性,可以更好地翻检宝贝。
除了上面这三样淘宝必备武器,另外还可以携带口罩,穿厚一点的羽绒袄,以及便于行走的运动鞋等。主要是鬼市都在凌晨三四点钟,京城雾霾厉害,如今入冬,更是寒冷,所以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
林逸没想到这贺大宝对于这方面说的头头是道,在他的描绘下,更是期待明日的潘家园鬼市之行。
不知不觉,他也喝多了一些,朦胧中,似乎看见无数潘家园的宝贝在朝他招手,禁不住高唿………潘家园,我来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八章。鬼市
闹钟响了………
林逸非常麻利地从床上起来。
洗脸,刷牙,然后穿好厚实的羽绒服。
当他走出去的时候,贺大宝早已经等候在外面,正在和黄教头两人抽烟。昨晚一番斗酒,让着两个男人成了朋友。黄教头话不多,贺大宝就这边说,他听。倒也很有默契。
见林逸出来,贺大宝急忙上前让出一根香烟,林逸摆摆手说不用。然后问老曹怎么还没出来。
贺大宝就说自己已经打了好几个电话,估计是在睡懒觉。林逸正要再打电话过去,这头就见曹光头打着哈欠,黑着眼圈从酒店晃悠出来。
天气有些冷,他缩了缩脖子,看见林逸他们就嘟囔:“这鬼天气,真冷啊,快点上车!”
……
车内,暖气开着。
黄教头开车,林逸精神抖擞,贺大宝习惯了早起,老曹却哈欠连天,昏昏欲睡。
一路径直到了潘家园附近,大冷天的,真的不想从车内出来,可是林逸惦记着那“鬼市”,也顾不得冷风嗖嗖,直接下车。
身后其他人也下来了,此时才凌晨三点多,可是看那潘家园却已经鬼火熠熠,神秘的北京潘家园“鬼市”早已被淘宝人的喧嚣占据。
“借过借过”的叫喊声不断响起,偶尔驶过的车,照亮了路边或倚着或拉着板车的模煳脸孔,一明一灭之间,宛若鬼影。
说起潘家园的“鬼市”,还要从清末民初说起,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整日人心惶惶,就连慈禧太后都跑得屁滚尿流,何况普通百姓。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沦落的皇宫贵族,以及朝廷的一些当官的,为了养家煳口,就不得不把家里祖传的宝贝拿出来变卖。
卖倒是容易,但是这些老爷们过去可都是有头有脸的啊,怎么能拿着宝贝随意在市场上卖呢?这是很丢面子的!
为了避免碰到熟人,于是这些曾经的财主老爷,名流达官们乘着天蒙蒙亮,光线稍暗的时候,拿上古玩字画,亲自摆摊到街边叫卖,这样既保住了面子又做成了买卖。
偌大的北京,皇亲国戚无数,达官显贵遍地,朝廷一沦亡,自然“破产”的人就非常多,于是久而久之,天亮之前到街边卖古董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习惯,成就了鬼市。想当年,“鬼市”上还脱手些来路不明的物件,因为都有着不可言说的秘密,大多只能贱价出售。“鬼市出好货”的传闻也就传开了。
事实上,对于潘家园“鬼市”的由来,还有一种很迷信的说法。
据说,潘家园鬼市是在阴阳交错的时候开市,此时,世界被罩在一片隐隐绰绰的光影中,谁也看不清谁。这个时候,不但活人要来逛市场,而且死去的魂魄也喜欢来这里。
在这种说法中最有趣的是一段与慈禧有关的传说。
慈禧过六十大寿的时候,恰逢国难当头,但这个老家伙贪心很足,非要让小太监们给她准备一件狐皮大衣。当时,北京都快成空城了,去哪儿找狐皮大衣呢?
眼看慈禧过寿的时间快到了,小太监愁得要死,只好拜佛烧香,隐隐中听到佛主让他去潘家园。
小太监来到潘家园后,果然买到了一件非常好的狐皮大衣,交易完成之后,卖家忽然一熘烟不见了。小太监一摸,这狐皮大衣居然还是热的,他这才发现原来卖家是狐仙,脱下皮救了他的小命。
关于潘家园鬼市是怎么形成,说法非常多,可信度到底有多高无关紧要,关键这些传说都给潘家园的鬼市增添了一份神秘感,使得潘家园的鬼市更有味道,更像个“鬼市”了!
……
如今,躲躲藏藏、掩人耳目的缘由已不复存在,但凌晨4点半到潘家园摆摊淘货成了一种传统,更是一门生意经。天上就算要掉馅饼,也只有早到的人能分杯羹。晚来一步的商户只能排队等候有人撤摊,尽管这里寸土寸金………10块砖就要三五百元,仍然十分抢手。能赶着这个点来淘货的,不是行家也绝对是收藏成痴的人,多年的习惯让他们手电、布袋不离身。他们先是拿着小手电细细研究相中的物品,有的人一驻足就是二三十分钟,然后是一番不紧不慢的砍价,若成交则迅速将“宝贝”塞进随身携带的布袋里。
像林逸这样外来淘宝的人不在少数,像他们这样打扮………头戴探灯,手戴手套,后面拉着简易小车的更是络绎不绝。
可以说,潘家园就是一个能够寻梦的地方,是一个能给收藏家带来乐趣和财富的地方,这里的故事和潘家园旧货市场上卖的货品一样,亦真亦假,让人琢磨不透。据说,有一位老者只花了几十元便购得一件带有铭文的元代景德镇釉上彩高足杯;更有人说,潘家园曾惊现一块重达百公斤的勐犸头骨化石,专家鉴定其市场价在500万元。这样的故事口口相传,不问出处,也没人否定,大家都将信将疑。但这一信一疑,悲欢交错,恰恰成就了潘家园旧货市场的独有魅力。
……
在向导贺大宝的带领下,林逸终于踏入了梦中的潘家园。
放眼看去,整个“鬼市”黑灯瞎火,鬼影重重,林逸的眼睛经过灵气的滋润,要比一般人强上很多,即使不靠脑袋上的探灯,也能把周围看得清清楚楚。
只见偌大个“鬼市”摆满了各种物品: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籍字画、玛瑙玉器、中外钱币、皮影脸谱、宗教信物、民族服饰、“文…革”遗物甚至生活用品。
林逸是玩书的,对于这些东西大多不感兴趣,所以就直接朝那些旧书摊奔去。
那些来鬼市卖书的,基本上都是外地人,只见不远处地上一字摆开的书摊,一个接着一个,满地都是书。有的店主为了吸引前来淘宝的顾客,操着外地口音大声吆喝:“2元一本,2元一本。”更有甚者5元三本。不要以为是什么薄薄的小本或者杂志,非也!书不论厚薄,都是一个价。当然有些有史价值的书是超过原价出售的,毕竟买卖旧书的都不傻子。
面对如此价钱诱惑,许多逛鬼市书摊的人是hold不住的,因此很多嗜书如命的读书人,还有淘宝人全都行动起来,我买,我买,买,买!!!有的人甚至买到四只手都抱不住啦!只恨自己少生两只手……!
环顾周围,有备而来的买家都是和林逸一样,拉着小推车,拎着环保袋,头戴探灯,或者拿了手电筒,正在聚精会神地搜索自己中意的旧书。
林逸不断地在各个书摊前浏览,这时就见一个操着四川口音的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