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安公司”、“先施公司”和“新新公司”,都是当时上海的四大百货公司之一;
“新都饭店”、“大华餐厅”、ritz(豪华酒店,后被万豪并购)都是有名的酒店或餐厅。
放眼看去,现在有的则是百货商店,麦当劳,休闲网咖,还有ktv……
林逸下了飞机,并没有立马就去预订酒店房间,相反,他就这么背着挎包,在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外滩转悠着。
外滩人来人往,还有很多老外,让人感觉像是到了国外,有一些警察在附近巡逻,林逸就被拦住了,还查了身份证,看起里他转悠的太显眼了,尤其背着挎包,样子像极了无业游民。在上海,对于这种无业游民管制是很严的,说白了,就是防范于未然,免得以后发生什么事儿。
在外面300处,有一家金店,如今很出名,原因是大白天金店被人劫了,貌似抢劫金店的人也是在外滩挎了背包转悠,就像林逸一样。
林逸也终于懂了,为什么会被警察叔叔查身份证。
……
肚子有些饿,林逸看看那灯火闪烁的麦当劳,实在提不起食欲,他还是比较喜欢吃面条的,可是附近貌似只有高档的“意大利面”。
林逸想了想,就拦了一辆出租车,问那司机大哥哪里有面馆。上海的司机大哥也很实诚,就说这不是有意大利面吗。林逸摇头说,太贵了,吃不惯………有没有刀削面,烩面之类的?司机大哥就说,那我带你去。
出租车一路奔驰,过了隧道,然后到达一条大街,司机大哥说,下来吧,就是这里,这里有很多面馆。
林逸说了谢谢,然后付车费………33元。
司机大哥开车走,心中嘀咕,吃不起意大利面?差不多车费就够了,这人傻呀。
林逸看那招牌,“天一刀削面”,也不知道是不是陕西那家有名的面店。进去一看,人还挺多,原来正是饭时,有很多外来的游客在这里点了面正吃的不亦乐乎。
林逸好不容易找了一个位子坐下,这时候过来一个四五十岁的大叔,跟林逸一样,竟然也背着黑色的挎包,瞅瞅四处座位,然后一屁股就坐在了林逸面前,操着豫西口音说:“小伙子,这儿没人坐吧?”
林逸好笑,你都坐下了,还问?嘴上还是很礼貌地说:“没人。”
“那就好。”大叔摘下自己的近视镜,从桌子上拿了餐巾纸对着镜片擦了擦,然后问林逸:“点了什么?”
“刀削面。”林逸随口道。
大叔笑了,“那我也来一碗面。”说完就招唿老板报饭。回头又对林逸问,“你是哪里人啊?”
林逸说:“南都的。”
“哦,蛮远的。我是豫西的,算起来也是邻居。”又问,“你来上海做什么?”
林逸莞尔,这大叔太聒噪了。
“来办点事儿。”
“什么事儿啊?”
林逸:“……”
“不好意思啊,”大叔总算认识到自己最有些碎,就说:“年纪大了,遇到人就爱唠叨,这次来上海又是我一个人过来………对了,我姓刘,叫刘红旗,是在政府部门上班。”
林逸:“……”人家已经很主动地把自己的底细跟你说了,你能怎么样?
“我叫林逸,暂时没什么工作。”
“呵呵,年轻人没工作不要紧,只要肯上进,工作很好找的!”刘红旗把林逸当成了来上海找工作的打工仔。
林逸也不解释,只是笑了笑。
刘红旗觉得林逸蛮斯文,蛮腼腆的,很合自己胃口,就又鼓励了几句,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又说年轻就是本钱,自己当年像林逸这么年轻的时候,还在机关坐冷板凳,爹不亲娘不爱,现在却已经是处级干部了。
林逸莞尔,原来这还是个当官的,怪不得这么唠叨。
刘红旗貌似嘴无遮拦,可是那种“自来熟”的感觉却让林逸不得不叹服,这人的人际关系一定处的很好。尤其和你拉起家常来,让你很快忘记他刚才还是个外人。至少现在林逸已经开始喊他作“红旗叔”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八章。玩出火
热腾腾的刀削面端了上来,林逸一碗,红旗叔一碗。林逸正要开吃,红旗叔问他眼边的辣椒调料用不用,林逸就递给了他。
红旗叔拿了筷子就把那辣椒调料往碗里拨弄,看得林逸直发寒,这么能吃辣?
红旗叔就呵呵一笑,说:“我祖上是四川的,川人都爱吃辣。”林逸点头,“我也喜欢吃辣,不过还是没你这么厉害。”说着习惯性地从挎包摸出一本书,想要看几眼。
这是林逸养成的习惯,在餐桌上看书。觉得这样不浪费时间。
那红旗叔正吸熘着刀削面,见林逸摸出书来看,就道:“原来你也喜欢看书,那么想必也一定很喜欢淘书了。”
林逸点点头,“是啊。”然后又瞅了瞅红旗叔旁边的挎包,忍不住道:“难道叔你也是同道中人?”
红旗叔哈哈一笑:“对头!这种挎包可是我们日淘书客的专用道具。除了那些街头摆摊做买卖的,就属我们道具最统一了。”
“看起来红旗叔您可是老行家了。”林逸恭维道。
“不敢当哈哈,真的不敢当。不过说起来这淘书,我倒是坚持了好久。”红旗叔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一边吃面一边和林逸唠开了。
林逸本来就是个很好的听众,何况他现在所写的《淘书笔记》虽然已经写完了,却总觉得美中不足,最好能多收集一些素材,既然有这样的老淘客,何不听听他的故事。
红旗叔喝了一口火辣辣的面汤,说:“在我们那里,摆书摊卖杂志的人很多,开旧书店的人亦较多。记得我十几岁,还在念书的时候,家里每天给的零花钱是二元。我呢,舍不得用,全部存起来,到了放月假的那天,就跑到旧书店淘书。有一家旧书店名叫飞腾书社,主人姓章,脸容瘦削,性格和怡,衣服上总是干干净净的。看到他,我毫不感到拘束,仿佛来到了朋友家。章先生和我熟稔后,还让我赊账。有一次,我选了一套中华书局版《南史》,打折后依然要八十多元。我付款后,还欠他二十多元钱。他大方地叫我拿去,然后在帐本上记一笔。纵然我在上学路上邂逅他,他亦不提赊账的事,而是向我微微一笑,转身就走了。我并不是诳骗别人的人,等手里攒足二十多元,我马上给了他,让他销帐。他笑道,这么快就给我啦?我一本正经地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后来,也是采取分批付款的形式,在他那里买了二匣三十多册的《东坡全集》。不过,杂志我很少买,因为爸爸在邮局订了《人民文学》《文史》《传记文学》等等。一次,我们班上有人看《文选》,我向他借,他不肯给,说是怕我弄坏。我恚恨了,决计自己买一套。有一家旧书店喊价二百元,我买不起,离开了。章先生那儿的《文选》,品相优良,但是缺一册,他说,五十块,你拿去。我一方面贪便宜,另一方觉得缺一册也不影响阅读,于是出钱买了。至今这《文选》尚在,只是纸张更加陈旧了,岁月在它身上洇开了灰色的云晕。
到武汉,念大学,又对古小说发生兴趣,常找《绿野仙踪》《红楼梦》看。那时候,学校图书馆正在扩建,大部分藏书在仓库里,只有小部分供人阅读。不管是晴朗的天,还是晦暗的天,只要有空,我就泡在图书馆,甘心做书虫。有同学告诉我,校外旧书铺有不少笔记小说。于是我抽空去那里买了《在园杂志》《坚瓠集》等等。看这类书,美景清云,目不暇接。在大三,我到旧书铺,见到一册明初的内府刊本《神僧传》影印本。书铺主人要二百块,我却踌躇了,因为我的生活费勉强维持,没有太多的余钱买书。我叫他留着,我准备写稿换钱。我写的一篇短小说,不久发表在一家杂志上,但是收到三百元稿酬在半年之后。我取了钱,去找那书铺主人,他满不在乎地说,久等你不来,早卖了。我忍下了一腔怒火,思忖道:算了,算了,要有修养。
毕业后,我在政府单位上班,一旦有空,我就去找僻巷中的小书铺。一次,我对李太白的的诗很感兴趣,委托一家书铺帮我弄些来。这书铺办事效率高,十几天后,为我找来各种版本的《李太白集》,而且价格不高。这书铺的主人胖而矮,糟红鼻子,满口酒气,可是说话不尖刻,很平缓,想必是忠厚之人。他告诉我,他以前办过厂里,认识很多人,间或替别人销一些处理掉的藏书。他不在乎赚不赚钱,图的是这浓厚的书香氛围。有一回,他拉着我谈纳兰词,我说,我只读过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至于《纳兰词》还没见过。他并不见怪,而是畅谈他的心得。我洗耳恭听,临走,他硬塞一本《纳兰词》给我,说是让我好好品鉴,不要钱。我碰见这么豪爽的人,有什么办法呢?只得收下。后来,我再去,门却关上了,贴着‘门面转让’。我询问周围开店的人,才知他病了,去北京看病去了……”
说起自己的淘书故事,红旗叔滔滔不绝,林逸也听得入神,以至于连刀削面都忘记吃了。
书缘,书事,书情。
书籍,其实亦是一面清澈的镜子,可以照见各色人等的真面目。购书的过程,其实也是陶冶性灵的过程。一个人,有着怎样的品位,看一看他读什么书,便一目了然。
大浪淘沙,能够流传到而今的书籍,大抵是精品。但是读书,不仅仅是把玩,而是要看见文字背后的礼义廉耻、温柔敦厚,汲取甘甜的汁液,丰盈干涸的灵魂,从而成为有灵气、有思想的读书人。
……
林逸还在胡思了乱想的时候,红旗叔已经说完了自己的故事,问林逸道:“小林子呀,我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很厌烦啊?”
“怎么会呢,你的故事很好听。”
“是吗?那你也说说你的故事吧……看模样你虽年轻却是个藏家,一定淘了不少好书。”
林逸笑了笑,“我的故事没你的有趣,还是算了吧。”
“那怎么行呢,我吃东西有个习惯,喜欢拿故事下菜,你就随便讲一两个。”说完红旗叔就无比希冀地看着林逸。
林逸莞尔,略一思索,就把自己《淘书笔记》中的一两个故事讲了出来。
这些故事本就写成了书,经林逸这么一讲,更是绘声绘色,听得红旗叔如痴如醉。连带旁边吃饭的人也竖起了耳朵,难以相信地问林逸,“真的假的,旧书也能捡漏?”
林逸原本打算再讲一两个捡漏故事的,可是耐不住红旗叔的软磨硬泡,就又多讲了一两个。这下了不得了,整个面馆的人都凑了过来听,当听到林逸一麻袋佛经捡漏两三百时,更是一个个龇着牙,眼睛都冒光了。
那面馆老板没想到自己场子里来个“说书”的,搞得生意都做不成了,于是就在一旁埋怨道:“你们这是弄啥咧,想听相声去德云社,凑我这里干啥,我还要做生意。”
林逸这才发觉自己有些出格,忙道了歉,付了饭钱,与红旗叔告辞,离开了面馆。
他出了面馆刚走两步,就听身后传来一个声音道:“小林子等一下,咱一起走。”
林逸回头一看,却是红旗叔挎着挎包追来了。林逸再怎么说也和人家熟了,不好意思当成什么都没听见,于是等了他一起走。
“你去哪儿呀?”红旗叔问。
“找个能住的地方。”林逸说。
“呵呵,如果你不嫌弃就跟我住一起吧。”
“……”林逸愕然地瞅着他。
“别想歪了,我好歹也是政府机关出来的处级干部,来这里公干上面给安排了一个双人间,我一个人住着没意思,你要是觉得可以就凑合一下。”红旗叔说着就看林逸的神情。
原来他把林逸当成了来上海找工作的打工仔,怕他找不到地方住,又爱面子,所以就主动帮他一把。
林逸一向是个不太会拒绝别人的人,何况红旗叔为人热情幽默,在一起也能互相照应些。至于出版社所说的来上海包吃包住,报销路费,林逸还没有占那种便宜的习惯。
见林逸似乎不反对,红旗叔就哈哈一笑,然后伸手拦一辆出租车说:“咱们现在就过去,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大不了这车钱你出了。”
林逸微微一笑道:“那感情好。”
……
原本以为红旗叔安排的住处会是一个旅社或者宾馆之类的地方,没想到竟然是个23层的五星级高档酒店。就在红桥区,也算是很有名的。在前台,红旗叔很有派头地取了房间钥匙,看他在前台的言谈举止,林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