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环保大师-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就开动卡车,沿着公路前行起来。

    他来外蒙是“取水”的,懒得管这些糟心事,所以直接开到南戈壁省偏北部的地区继续收集水气就行了。

    以防万一,他将司机塞到副驾驶座上之后,就直接让其昏睡过去,自己开着车一路向北,晚些时候就抵达了南戈壁省的一个小城达兰扎达嘎德附近。

    将停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林寒倚在座位上,开始调集达兰扎达嘎德的水气,在他正上方的天空汇聚。

    从进入外蒙国境内一直到现在,林寒就不断地聚敛水气,以至于此时此刻在他头顶正上方的天空,赫然悬浮着一大块白云,而且面积还在不断扩大。

    大气中的水气、尘埃等凝聚到一定程度,才可能会触发降雨。在此之前,“雨”则都表现为浮云形态,云层浅薄就是白云,凝厚则是乌云。

    瑜林市两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地,在外蒙境内额外调集个两万平方公里的水气估计也就够了。

    高级气象权限的覆盖范围只有三百多平方公里,也即他能携带的云只有三百多平方公里。

    所以想要高效地调动水气,林寒就必须将收集来的水气凝聚成云,挪到陕北瑜林之后,再将云重新散为水气,均匀分到黄土地各处,由增雨弹触发降雨。

    简单说,其实也就是将外蒙国南戈壁省的水气打包带走。

    开着车,围绕达兰扎达嘎德转了一圈,当天后半夜的时候,在林寒头顶正上方,就有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大片云朵,仿佛随时都可能掉下雨来。

    他心里算了算,估摸着收集的水气应该已经差不多了,当即便调转车头,往来时的方向去,最终回到他最初上了这辆车的位置。

    停下车,看着昏睡在副驾驶座上的中年司机,林寒不由陷入沉思。

    在他看来,外蒙国整体对华夏的敌视,应该是以政治因素为基础的。

    比如说外蒙政客对国内民族主义的刻意迎合、通过树立外敌转移国内矛盾之类。

    但他实在想不出,究竟是什么具体的理由,让一些外蒙人对华夏有着强烈的排斥情绪,简直比华人对日国人的排斥感还要强烈。

    要知道,外蒙曾经也是华夏领土的一部分啊。

    林寒打算问问司机具体缘由,但转念想到交流上的种种麻烦,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没有唤醒对方。

    将对方重新拉到驾驶座上,他就直接下了车,牵引着天空中的巨型云朵,经越境地道,再次穿越中蒙边境……

    第二天上午,奥其尔巴特被有些耀眼的阳光惊醒,一个激灵从方向盘直起身,四下一阵张望,看着窗外的景致,他眼里不由透着迷茫。

    “我睡着了?”

    奥其尔巴特想起那个令他感到厌恶与不寒而栗的、戴着墨镜、力量大到奇幻一般的神秘黑衣男子,脸上不由一阵惊疑。

    难道是……做梦?

第314章 降雨

    经地道穿越中蒙边境,林寒拖着天空中的巨大云气,便开车回到陕北,随即在瑜林转悠起来。

    一边转悠着,他就一边着手分化云气,让偌大的云气分布在瑜林市两万平方公里黄土地的多处位置,使得这片黄土地原本颇为澄净的天空,呈现出几分蓝白交错的景致。

    大约到中午时分,林寒从外蒙国南戈壁省“调”来的云气,就已经按照计划分布在黄土地的上空。

    算上从外蒙收集过来的这些,瑜林市黄土地附近天空的水气几乎在一夜之间翻了倍,这时发上一波增雨弹,足以触发一场不大不小的降雨。

    林寒当即便给瑜林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负责人打去电话,说:“孙主任,可以开始实施人工降雨了。”

    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即由气象局领导的,专门负责实施人工影响天气的机构。关于此次降雨吗安排,很多就是由“人影办”制定的。

    “人影办”的孙主任似乎还有些没反应过来,怔了一下说:“林总,这才刚刚一天,就开始增雨吗?”

    林寒笑了笑:“放心吧,水气已经可以了,就差你们人影办的增雨弹了。”

    听了这话,电话那头的孙主任,心里不由升起一阵好奇。

    增加水气并不算什么奇事,加湿器就是个例子。但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两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气明显增加,就实在有些匪夷所思了。

    而且他更好奇的是,这些水气到底是从哪来的。毕竟技术再逆天,也不能无中生有啊。

    心里胡思乱想了一阵,孙主任还是没敢多问,毕竟在陕改委这种权威极重的半官方体系中,林寒是仅次于长的委员会领导层,而他不过是个普通的委员而已。

    更何况又是涉及机密的事,倘若这么冒冒失失地就过去问,最后多半是自讨没趣。

    “林总您放心,我们立刻准备增雨……”

    挂断电话之后,孙主任当即就安排下去,让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立刻组织人手,按计划展开人工降雨。

    ……

    在瑜林市东北部的某处,几辆轿车、皮卡正停在黄土地上,一群人下了车,就开始围绕着两辆皮卡忙碌。

    两名身穿迷彩服的士兵,小心翼翼地从皮卡的后箱里搬下来几个纸箱子。

    纸箱子放到地上拆开之后,其中装着的赫然乃是一种蓝色的小型火箭弹,不论长度、粗细,看上去都和人的胳膊差不多少。

    这种火箭弹,自然就是用于实施人工降雨的“增雨弹”了,每打一炮要花费四千块钱左右。

    通过火箭弹将干冰等试剂发射到高空触及雨云,促进云滴迅速凝结增大,最形终成雨滴产生降雨,这也就是人工降雨的原理。

    两名士兵又拿来发射架,将之牢牢固定在皮卡的后箱上面。

    这个发射架看上去很不起眼,仿佛就是个铁架子一般。但这玩意的价格可比增雨弹贵多了,少说一二十万。

    安装好发射架,两名士兵就开始安装增雨火箭弹,将之一一塞进发射架。

    数枚增雨火箭弹装到发射架上,两人就待在遥控装置旁边,等候命令。

    另外还有几人则聚在一起,手里拿着手机、平板,一边盯着显示屏上的气象图,一边交谈议论。

    “真奇了,才一天过去,怎么雨云一下子就变这么多!”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子看着气象图,不由惊叹起来。

    “我也算身经百战了,但这回万象实验室的操作,实在是惊人,完全想不透。”其他几人也不由附和道。

    “奇怪……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别说这些没用的了,赶紧做决定吧,增雨弹到底朝哪打?”

    几人讨论了片刻,随即就达成一致,其中一人指着气象图说:“就朝这个发射吧,先来一次看看效果,如果不够就再发射一波。”

    “就这么定了,立刻联系空军!”

    相比于真正的火箭导弹,增雨弹威力虽然不值一提,但对天上的飞机也是有很大威胁的。

    所以每次实施人工降雨之前,都必须获得空军管理部门的批准才行,确认没有飞机经过,才可以进行发射。

    很快,空军管理部门的批准就发了过来,一行人各就各位,远离装有发射架和火箭弹的皮卡。

    “准备!四,三,二,一……发射!”

    士兵按下遥控装置,随即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皮卡猛震,一枚增雨火箭弹便喷射着浓烟火焰直冲天际。

    “轰!轰!轰……”

    接连几声巨响,增雨火箭弹陆续发射冲上高空,背后只留下几道浓烟缓缓散去。

    增雨弹发射完,一行人重新靠近过来,抬头望天,纷纷面露期待之色。

    大约十分钟之后,一个谢顶中年人忽然眉头一动,伸手摸了下自己锃光瓦亮的脑门,面露喜色:“雨来了!”

    “哗”

    很快,冷风扑面之际,雨水便纷纷而下,融入大地,浸润了这里无处不在的干燥而脆弱的黄土。

    一天之内,同样的场景发生在瑜林市黄土地的多处地方,随着人工降雨的成功实施,方圆两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地,都笼罩在一片烟雨蒙蒙之中。

    瑜林黄土地中心位置某处,林寒倚着座位,看向车外的雨水,脸上不由露出笑容。

    土壤肥力有了,种子有了,雨水也有了。现在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所以雨下了没多久之后,他便放开生物权限,让“绿buff”笼罩住方圆两万平方公里的整片黄土地。

    在此范围之内的所有的植物都受到刺激,瞬间变得生机勃发,新陈代谢速率暴涨,疯狂地吮吸着土壤中的营养与水分,迅速生长。

    其中尤以刚刚播撒的树种、草种为甚,一些本就生长迅速的植物,经生物权限这么一刺激,新陈代谢速率当即激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一般地抽芽放绿。

    不一会,黄土地上就涌出大片大片的嫩绿色小苗,在雨中摇曳着,茁壮成长……

    等到第二天清晨,原本一片苍茫的黄土地,赫然已经披上一层绿衣,举目一望,入眼到处都是嫩绿的颜色。

    ……

第315章 沙漠粘合剂

    林寒、罗萱、戴书记等陕改委成员站在黄土地边上,看着眼前这一片望不到边际的嫩绿,无不面带笑容。

    此次治理出乎意料的顺利,陕省荒漠改造建设委员会成立还不到一个月,就把瑜林市两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地给绿了。

    两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变成绿洲,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几乎可以说是让华夏的国土面积平白增加了0。2%,效益何等惊人。

    瑜林市更是赚大了,可利用土地翻了几倍,发展空间大大拓宽,绝对前途无量。

    市书记戴治强,一整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样子,笑得合不拢嘴。

    毕竟不管怎么说,这一大片绿洲都是在他任期上出来的。哪怕是万象实际主导,他也绝对是立了大功。

    两万平方公里绿洲,已经是相当于大半个台岛的面积。

    陕改委为此付出的代价只有委托环卫公司、购买化学试剂、租用无人机、发射增雨弹的那点钱,相比于效益,完全是九牛一毛。

    简直是亮瞎眼的政绩!

    这等机会前任没有,下一任也没有,就他戴治强赶上了,而且还是全国首例,举世瞩目。

    这让他不由感慨,人的一生固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考虑到历史的进程啊。

    外界对此早有关注,所以跟着陕改委一同考察的,还有不少国内外的记者,很多都是直播报道,现场颇为热闹。

    作为官方代表人,市书记戴治强此时正和众记者谈笑风生,爽朗的笑声不时传出。尤为高兴的时候,面对西方记者的提问,他还会秀几句英文什么的……

    林寒本不想接受采访,但众媒体却不依不饶,他只好和罗萱说道:“学姐,你过去帮我说两句怎么样?”

    “又是我?”罗萱今天戴着个口罩,闻言不由睁大眼睛。

    “你毕竟是万象公益的负责人,而且个人形象也比我好……”林寒笑了笑。

    罗萱沉默了一下:“那要不要我向媒体说些实际的内容?”

    “可以粗略谈一下万象在瑜林的发展布局,然后说点虚的就行了。”

    罗萱点点头,便要转身离开,这时林寒仿佛想起了什么:“你今天干嘛戴着口罩?”

    “防,风,沙。”她头也不回地说了句。

    ……

    当天中午,各大媒体的报道就新鲜出炉,配上黄土地绿化的照片,在互联网上成功掀起一轮热潮。

    万象的“绿色科技”再一次引发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瞩目,对于神秘无比的万象实验室,外界的种种猜测也又一次迎来**。

    尤其自“国家特设实验室”的地位确立以来,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学术大神云集而来,陆续加入万象,让万象实验室更添了几分热度。

    除此之外,据万象集团高管透露,从世界各地吸收了大量人才的万象实验室,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微电子技术。包括芯片在内的一些高端电子元件的研发,目前已经全面展开。

    同时万象还表示,陕北地区是公司未来一个十分重要的布局点,除了房地产业,这里还将承担大量的电子代工业。

    消息一出,陕北相关的股票应声而涨,投资界也不由将更多的目光移向这里,斟酌打量寻找机会。

    刚刚在绿化上取得重大成绩的瑜林市,一转眼就成为商界关注的焦点……

    互联网上津津乐道八卦之余,对于华夏未来可能在环境事业上取得的伟大成就,人们当然也不乏畅想。

    常见的想法,人们多半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借助万象国家实验室,华夏的自然环境必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