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环保大师-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界级的媒体机构中,就包括一些像薪华社、路透社、美联社、沃尔夫通讯社、法新社、共同社、德新社这样的国际通讯社组织。

    这些组织,经常能够在重要的新闻报道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可以说,他们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一些由国家官方主办的通讯社,更是具有监督新闻内容的职责,甚至相当于半个情报机构。

    尼古罗阿玛拉虽然属于大学辍学,但他无论是语言能力还是写作能力,亦或者观察与分析的能力,都堪称是出类拔萃,远超常人。

    在林寒的授意下,他很快就开始着手组建杰科岛通讯社,旨在监督、引导整个东帝汶的舆论态势。

    说起来,杰科岛通讯社倒是后发先至,成为第一家入驻杰科岛的企业,最先开始在岛上筹建办公楼,以及人事安排。

    杰科岛封闭多年,岛上植被丰茂,自然环境绝佳,加上林寒特意要求保持岛上的基本生态环境,禁止违规排放与任何不必要的砍伐。

    所以从一开始,杰科岛通讯社以及后续的几家以“杰科岛”命名的公司,都秉承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来到岛上。

    通讯社的事情交给阿玛拉,林寒则联系陈之贤,让他准备筹建“杰科岛石油工业公司”。

    石油公司是“杰科岛计划”前期最重要的一步,它几乎牵扯到东帝汶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它的利益捆绑也十分复杂。

    最大的股东自然还是万象科技,占股70%,其次是华夏石油以66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油田十分之一的股权,最终持股十分之一。

    然后是东帝汶中央政府、劳滕省省政府、陈之贤、社会党党产、民主社会党党产、独立革命阵线、华人商会、东帝汶政要……

    由于这些股东都没怎么实际出资,使得林寒的认缴出资远高于其持有股份,一番账算下来,相当于石油公司欠了林寒1。32亿美元。

    算上华夏石油的6600万美元,这个油田差不到让他赚了2亿美元,资金又宽裕了许多。

    在石油公司组建的过程中,依然有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媒体机构,或明或暗地散布着负面消息,或者作嘲讽之态,抨击当局和林寒。

    对此,尼古罗阿玛拉的反应十分迅速。让还没有正式成立的杰科岛通讯社,当即发表了第一篇新闻报道:

    《专家:东帝汶今年的gdp增长率将位居世界第一》

    ……

第161章 前往堪培拉

    东帝汶全国一百多万人,一年gdp十几亿美元,现在“杰科岛计划”一出,翻云覆雨地牵动了至少一亿美元的资金,相当于东帝汶至少五年的外资投入,这还不算后续的潜在影响力。

    加上东帝汶发展起步,原本的gdp增速就相当之高,今年的gdp涨幅突破20%简直不要太轻松。

    仅从比例上看,确实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这篇报道由尼古罗阿玛拉亲自执笔署名,事实罗列、逻辑推理清晰明了,语气则略显夸张,大肆赞扬了东帝汶政府当局的英明决定,同时对先前的那些媒体打脸啪啪啪。

    这篇报道的有力反击,加上官方力量的运作,那一小撮媒体当即又被胖揍一顿,顿时老实了许多。

    劳滕农业、杰科岛石油工业、杰科岛通讯逐渐成形。林寒则又通过华夏石油公司的牵线,联系到了华夏工行的一位高管。

    华夏石油、华夏工行,两者都是华夏的顶级国企,长年盘踞世界五百强前几名,堪称世界级的工商业巨擘。

    林寒之所以联系华夏工行,却是准备在东帝汶成立一家银行。

    目前东帝汶只有三家外国银行,其中最大的是来自澳大利亚的澳新银行,即便如此,其累积资金也只有八千万美元。

    以后的东帝汶,必然会长期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前途一片光明。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业、银行业的需求也必然迅速膨胀,成为最新最热的增长点。

    自己掀起的**,总不能让别人截胡。

    于是,经过和华夏工行的一番沟通、洽谈,双方约定,在东帝汶共同成立一家银行,名为“杰科岛银行”。

    杰科岛银行的初始资本为八千万美元,其中林寒出资六千万美元,华夏工行出资一千五百万美元,以及东帝汶中央政府的五百万美元。

    银行刚一成立,当即就成为东帝汶最大的银行,总部设在杰科岛,同时在帝力、圣保罗以及东帝汶西部地区设置了一共四个支行。

    杰科岛银行的股权,和劳滕农业、杰科岛石油、杰科岛通讯社都有交叉成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杰科岛计划的金融枢纽,协调整体的资金状况,同时为东帝汶全国提供贷款和储蓄等银行业务。

    搞定银行之后,林寒又在劳滕农场东部尚未开发的生地上,投资建设了一所“东方技工学校”,专门为自己的公司培养工人、技术工程人员。

    学校的授课内容主要包括中文和专业课程,还有一些基础自然学科,如数理化生之类。

    这所东方技工学校,直接从全东帝汶中学招收学员,是继“林寒奖学金”之后的又一教育项目。

    只不过林寒奖学金负责掐尖,东方技工学校则负责兜底。

    在技校成立之后,关于扶植东帝汶的整个“杰科岛计划”的基本框架,便已搭建完成,剩下便是长期的执行和发展了。

    ……

    在杰科岛上逛了几天之后,林寒便乘船离开了杰科岛,回到了达尔文市。

    在和埃里克王以及他的家人吃过一顿饭之后,他就登上飞机,前往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

    澳洲最高学府,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便在堪培拉。

    而林寒此行的最后一个目标,姚其智的学生楼秉诚,也正是在那里进行学术访问。

    毕竟是澳洲首都,南半球最重要、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繁荣程度远非北领地那样的荒凉之地可比的。

    这里的人口密度,虽然比不上华夏的北上广等超级都市。但依然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相应地,这里的房价也是世界一流,动辄数百万澳元,远不像达尔文的房子那么便宜……

    来到堪培拉之后,通过董磊给他的联系方式,林寒很快就和楼秉诚博士取得了联系,约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附近的一家西餐厅见面。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是一所享誉全球的顶尖研究型大学,澳洲八大名校之首,南半球唯一位列全球20强的大学,被誉为南半球第一学府,担任澳大利亚联邦智库,与联邦政府紧密相连。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在颁授学位之时,会给学位获得者一根“学术权杖”,和英国牛津大学的“牛津权杖”同出一脉。

    其与太平洋地区多所高校共同组成著名的十校集团,现任校长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德高望重。

    同时它也是华夏大学频繁交流合作的澳洲学府,许多华夏著名的学者,都曾到此进行过访问。

    楼秉诚是目前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进行学术访问的,地位最高的年轻学者,也是清华叉院在外界最知名的学霸之一。

    他的导师姚其智,则是华夏最权威的计算机科学家,以及在世的全球最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之一,在不久前和著名物理学家杨震宁一同放弃美国国籍,重回祖国。

第162章 晴雨模拟器

    楼秉诚看上去二十七八岁,长着一张国字脸,浓眉大眼相貌敦厚,鼻梁上架着一副窄边眼镜。

    “你好,林先生。”他微笑着和林寒握手。

    “你好,楼博士。”

    两人落座,楼秉诚便说道:“在此之前,董磊已经和我说过一些你和你公司的事情。他说他很佩服你,认为你的气象计划一定可以做好。”

    他停顿了一下:“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和气象服务的计算机应用确实十分契合,而且也独立写过一些相关东西……”

    机器学习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专门研究计算机如何模拟人类的“学习”这一高度智能行为。

    机器学习属于现代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核心内容,前不久火遍全世界的“阿法狗”,就是以它为基本原理的。

    “不过据我所知,华夏国内的气象服务发展十分滞后,并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成就。万象在这方面,有什么独特的优势吗?”

    林寒早有准备:“我们的优势主要有三点。”

    “首先我们有省气象局的支持,包括一部分技术,以及全部的气象监测数据。”

    楼秉诚迟疑了一下:“恕我直言,一般的气象监测数据,并不是十分重要的。比如世界气象组织,就免费开放一部分全球天气数据。”

    林寒笑道:“在各地省内,气象局的数据还是十分详细的。况且我们还有第二个优势,就是我们可以通过某额外渠道,获得十分详尽的气象监测数据。”

    楼秉诚一怔:“额外的渠道?有多详细?”

    林寒斟酌着说:“具体是什么渠道,我不便透露。不过在汉东省内,我们可以获得比乡镇行政区划图更加详尽的气象图。”

    楼秉诚大为震动:“这么详细!”

    林寒补充道:“当然,在短期内比如一个季度之内,我们最多只能获得几十幅这样详细的气象图,用来作为超精确气象数据,提高预测准确率。”

    这样详细的气象图,当然只能由他借助软件,在省气象局提供的气象图上面进一步细化了。

    比如说,青林县气象监测站给出的当地气温是25。0c,同时在他的中级气象权限感知中,某些区域的气温和青林县气象监测站的气温一毛一样。

    那么他就可以将这些区域的气温,同步标为25。0c,操作过程类似画图软件中的“填涂”。

    如此一来,就相当于额外多了成千上万个气象监测站,数据的详细度必然大大提升。

    甚至如果他愿意,气象图就是详细到每平方米、每平方尺的范围,也未尝不可。

    但这个过程需要林寒本人亲自完成,每一幅气象图,就意味着需要成千上万次的填涂,一次1s的话,中途完全不打小差,一幅图也需要至少一两个小时的时间。

    考虑到各种原因,一天能出两幅这种超详细的气象图就算非常不错了。

    短期内提供一些还行,倘若是长期稳定供应,就算林寒身体是铁打的,也早晚得被掏空。

    但他心里清楚,这种超详细的气象图,用不了太多,就可以让相关软件的预测准确率大幅度提高。

    详细精确的数据对于机器学习而言,就好比是经验值一样,可以让它们迅速成长、成熟。

    事实上,从图灵制造的第一台计算机,到冯诺依曼在曼哈顿计划中制造的结构成熟的“埃尼阿克”计算机,再到第一台个人电脑的问世,直至今天,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就从来没有平息过。

    几十年前人们就认为,电脑马上就要全面击败人脑了。但时至今日,在某些复杂智力领域,电脑依然无法和人脑匹敌。

    毕竟人脑是从地球上第一个生命,经过几十亿年的进化演变发展出来的,而电脑的诞生连一百年都不到,毕竟图样……

    不过近些年来,人工智能的热度迅速上升,以至于到“阿法狗”这样的红遍全球,红到发紫。

    根本原因在于,今天人类掌握的数据,远远超过几十年前,特别是互联网诞生以后,全球的数据总量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趋势。

    目前为止,全球数据的总储存量已经达到25zb,大约相当于25万亿gb。

    正是在“大数据”的催化之下,人工智能才变得愈发炙手可热。

    楼秉诚扶了一下窄边眼镜:“如果真有这样详细的气象数据,那么它确实是一个十分突出的优势。”

    林寒继续说道:“另外还有第三个优势,我们将向ibm公司购买一台大型计算机,用于相关的模拟运算。”

    “大型计算机?这可是一笔不菲的投入。”

    林寒说道:“一台大型机还是必要的,以后还会更多。”

    楼秉诚思考了一会,随即说:“万象的优势确实十分突出,坦白说……我很心动。”

    林寒笑了笑:“楼博士,我听说你此前写过一个很出色的晴雨模拟器,能和我说说吗?”

    楼秉诚点头:“那个是我初中时萌发的念头……”

    初中……

    林寒这才想起来,这位楼博士在高中时候就收到了谷歌公司的聘书,不过被他以“学习重要”给直接推辞掉了。

    楼秉诚继续说道:“最开始的代码是我在初中毕业的暑假时写的,那些代码很粗糙,也谈不上机器学习,只能说是有些简单的对应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