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宝井-第2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爷爷,这是他们的筹码,我们看看都有什么”,楚云秋有些迫不及待了。

    “小心点,别弄乱了,这可不是小事情”,看到楚云秋毛毛躁躁的,王爷爷急了。

    他对待事情从来都是一丝不苟,不像现在的小年轻,做点事情就毛毛躁躁的。

    所以看到楚云秋做事,王爷爷顿时不乐意了。

    “交给我,你到一边去”,王爷爷摆了摆手,让楚云秋坐到一边去。

    在他的眼里,楚云秋就是来捣乱的。

    楚云秋看了陆芷晴一眼,结果却看到陆芷晴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

    楚云秋没有办法,站到一边看着吧。

    ······

    王爷爷首先打开其中的一个档案袋,从里面拿出一张纸,上面罗列着己方的诚意。

    在纸张的上面,基本上都是华夏的珍宝,有瓷器,有玉器,还有书籍等等。

    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照片。

    照片十分地清晰。

    王爷爷首先看了一下名单列表,这是约翰的,在名单的一旁写着约翰的名字。

    第一件物品,华夏珍宝——老骥伏枥鼻烟壶!(未完待续。)

第516章 文化传承 哪吒脑海

    在约翰的名单上面赫然写着第一件物品,华夏珍宝——老骥伏枥鼻烟壶!

    王爷爷看到这个名字,眼睛情不自禁地一亮。

    “有点意思”,王爷爷从旁边的一摞照片中拿出一张照片。

    在照片的上面,赫然有一个鼻烟壶。

    鼻烟壶的正面描绘着“老骥伏枥”的图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因为照片只有正面,所以图像根本看不全。

    接着,王爷爷再一次从这一摞照片之中,拿出一张照片。

    在照片之上的序号,仍旧写着一个1。

    在这一张照片之中,王爷爷看到看了老骥伏枥鼻烟壶背面的景色。

    “恩,虽然没有见到实物,但是就凭这卖相,应该是难得地珍品”,王爷爷十分认同地点了点头。

    王老倒没有认为这是假的。

    毕竟这是交易,到了最后肯定要验货的,而且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没有必要拿一个假货滥竽充数。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名声比金钱更加的重要。

    “就是不知道这鼻烟壶出自哪一位大师之手,如果马少宣大师的杰作,那可就有价值了”,王爷爷给旁边的楚云秋和陆芷晴说道。

    “哎,就是可惜了,上面没有更多的信息介绍,这些外国人就是这样,一点不严谨,说到底,不了解我们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啊”,王爷爷一副痛心疾首地说道。

    那脸上,带着愤愤不平的神色。

    “马少宣?王爷爷,这是谁啊,很有名吗?”陆芷晴听到王爷爷的话,有些诧异地问道。

    她是真的不懂。

    “马少宣啊”,王爷爷听到陆芷晴的话,不禁抬起头,眼睛里面满是敬佩的神色,“马少宣马老爷子可是咱们国家鼻烟壶行业的大师级别的人物啊,当时说起马老爷子,谁人不竖起大拇指,说一声——厉害”,王爷爷脸上露出敬佩的神色。

    “这么厉害”,看到王爷爷的神情,陆芷晴十分配合地说道。

    “那当然了”,看到陆芷晴这么配合,王爷爷当然要给小辈普及普及知识了。

    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可惜的是,他的孙子并不喜欢这个行业,所以他十分地失望,但是这仍然泯灭不了他那颗让华夏文化传承的内心。

    “芷晴啊,我可告诉你,这马老爷子在清代的时候,可是咱们京都内画四大画师之一啊,他制造的内画鼻烟壶,可以说是书画并茂、笔法精湛,是当时的一绝啊”,王爷爷越说越兴奋,“当时啊,咱们华夏的内画鼻烟壶主要有三个流派,其中之一,就是我刚才给你说的京派内画鼻烟壶,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两个,分别是鲁派内画鼻烟壶和冀派内画鼻烟壶。

    别的咱们不说,咱就说说这京派鼻烟壶。

    当年的时候,咱们京派鼻烟壶行业,有四个高手,当时被人称作为“四大名旦,马老爷子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叶仲三叶老爷子、周乐元周老爷子和乌长安乌老爷子,都是咱们华夏大师级别的人物。

    他们都是行业中的龙头啊,谁敢说一个不字。

    曾经有一首民谣至今都在流传,说的是‘登堂入室马少宣,雅俗共赏叶仲三,阳春白雪周乐元,文武全材乌长安。’这首民谣可以说将四个人制作的鼻烟壶特点都给点了出来。

    这马老爷子更是“四大名旦”之首。

    他以工笔“一面诗一面画”内画技艺闻名全国。

    现在在收藏行业,马老爷子的作品,绝对是有价无市,人人都想收藏,所以遇到了,一定要收藏下来”,王爷爷给陆芷晴告诫道。

    “啊,原来这么厉害啊”,陆芷晴听得津津有味。

    “那是当然了,咱们华夏的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悠长,可惜的是,缺失的缺失,后继无人的后继无人”,王老爷子看着楚云秋,似乎想到了什么。

    “芷晴啊,可以说,每一件藏品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都有一个有故事的人物在支持,怎么样?要不然让云秋跟着我学两年,等以后的时候,给你讲讲故事”,王老爷子竟然将目光打到了楚云秋的身上。

    楚云秋听到这里不由一愣,“不行不行,我太忙了”,楚云秋急忙摆手。

    “没事的,我不会占用你太长事件的”,王老爷子微微一笑,他和楚云秋有了师徒之名后,他就可以长期待在这里,然后一边教导楚云秋姿势,一边可以近距离接触那些珍宝、国宝,甚至华夏重器。

    “啊······”听到王老爷子的话,楚云秋不由长大了嘴巴,求助似的看向陆芷晴。

    陆芷晴看着楚云秋的样子,不由淡淡一笑,“王爷爷,既然老公他不愿意,你就不要强求他了”,陆芷晴笑着说道。

    “哎”,听到陆芷晴的话,王爷爷不由叹了一口气,“那就算了吧,我继续看看”,王爷爷看到楚云秋这个样子,也知道楚云秋什么意思。

    他不明白,难道鉴宝行业这么让人讨厌吗?怎么说也是一个让人吃香的地方吧。

    王爷爷怎么也不会猜到,楚云秋有一双多宝瞳,鉴定宝物,根本用不到鉴赏知识,一双眼睛,足够了。

    接着,王爷爷将手里的两张照片放好,然后再次往下看去。

    第二件珍宝是哪吒闹海鎏金铜像。

    看着这个名称,王爷爷将2号序列的照片全部拿了出来,然后摆放好。

    这个时候,楚云秋和陆芷晴也忍不住走上来观看。

    华夏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太多太多的好东西,有太多太多技术精湛的工匠大师,所以才会让侵略者觊觎。

    让人窥视。

    只见照片之上,一幅幅图画跃然而上!

    这铜像上面的哪吒,是三头六臂的形象,三头观四方,六目视太宇。

    脚下踩着风火轮,双手拿着火尖枪。

    另外四个胳膊,一手拿着乾坤圈,一手拿着混天绫,一手拿着斩妖剑,一手拿着降魔杵。

    身上穿着莲花衣,露着胳膊和小腿,娃娃脸,惟妙惟肖。

    在哪吒的下面,是一条龙,真的是惟妙惟肖,工艺十分地精湛。(未完待续。)

第517章 毛瓷现世 七五零一

    陆芷晴情不自禁地伸过头,看着王爷爷手里的照片。

    “王爷爷,这是哪吒吧”,陆芷晴等着明亮的大眼睛,向着王爷爷问道。

    “恩,这是闹海哪吒”,王爷爷点了点头。

    “这应该是明朝时期的杰作,就是不知道是谁的作品,哎呀,光看照片看不出来什么啊,我真想将这东西从照片里面拿出来,然后好好地观摩一番”,王爷爷一副急不可耐地模样。

    看到王爷爷的样子,陆芷晴不由轻笑起来。

    “王爷爷,你还是和以前一样,性子这么急”,陆芷晴笑着说道。

    “哪有啊,和以前相比,我这性子可收敛了很多了”,王爷爷还不承认。

    “算了,从照片上面看,也就能看看这些东西有没有残缺,剩下的东西什么也看不出来”,王爷爷摇了摇头,看了看东西没有残缺之后,将照片整理到一起,然后看第三个。

    ······

    随着王爷爷的往下观看,东西也越来越珍贵,也越来越稀少。

    宋朝的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全部都出现。

    而且还有元青花,宣德炉,唐三彩等等国宝,在这里都能看到。

    “这都能有?”看到这里,王爷爷的眼睛瞪得大大的。

    只见在王爷爷手指指的地方,出现了一行字。

    “秦瓷茶具整套”,在后面还有一个小括号,括号里面写着内容,“包括八个杯子,一个茶壶”。

    看到这里,王爷爷的顿时心动了。

    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不知道对那一位的崇拜!

    秦瓷,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一个时代的巅峰之作。

    王爷爷看着秦瓷这个名称,就好像看到了当初的秦太祖一般。

    脸上挂满了激动。

    在那个时候生活过来的人才明白对方的伟大,尽管对方有些瑕疵。

    但是人无完人,对于王爷爷来说,太祖的功大于过。

    秦瓷属于红色官窑之中的精品,可以说是巅峰之作。

    那什么是“红色官窑”呢?

    红色官窑是指华夏成立后,在各种特定的历史时期,某些特殊瓷厂在各历史年代所生产的各种生活用瓷和装饰用瓷,这些瓷器都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成了见证这段时代的历史文物。

    这些“红色官窑”瓷器主要包括“特殊时期”期间生产的“领袖用瓷”、“中央机关用瓷”以及馈赠国外元首的礼品瓷等等。

    华夏建立后不多久,**湘南省委奉命为中央首长试制一批茶杯。

    当时,中央派专人送来一个在延安使用过的无花、无盖、瓷质粗糙、颜色灰白的桶状茶杯。

    后来经陶研所高级工程师反复设计修改,在桶状茶杯的基础上,增加了杯盖,创造出杯底带釉的工艺,当时的时候,共制作了六种造型式样。

    后来经过一番折腾之后,终于烧制出既实用又美观的茶杯。

    首批送往中南海的茶杯共六十件,其中釉下花三十件,白瓷三十件。

    同年,又补送了六十件,让秦太祖用上了全新的茶具。

    几年后,中央办公室主任向景德镇国家用瓷办公室下达了一项绝密文件,要求为秦太祖亲自设计,烧制一套专用瓷器。

    要求要代表华夏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并且要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赣江省公安厅还专门组织工作组进驻当时的陶瓷研究所,监督这项“领袖用瓷”工程。

    而这个工程,因为是一九七五年的重大工程,还被称为“七五零一”工程。

    “七五零一工程”生产文件正式下达后,赣江省公安厅随即组成专门工作组,由厅长带队亲赴景德镇监督此项工程的实施。

    当时的陶研所集中了一批景德镇最优秀的陶瓷技术人才,从中选出四十余名技术过硬、政治进步、出身无问题的设计、制作和生产人员。

    包括了国家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王师傅,高级工程师徐师傅、刘师傅等人。

    当时对此项工程的组织和管理极其严密,参与工程的全体人员都经过严格政审,窑场四周设立岗哨,未经工程指挥部批准者,一律不得入内。

    凡历史上有“问题”的人,都不敢靠近窑场。从选料到成型,从配釉到彩绘,直至烧结、包装等大部分工序都是靠手工完成,并有公安人员在一旁监视,以确保产品安全。

    可以说,秦瓷在没有制作之前受到的待遇,完全是“领导人”一般的待遇。

    整个制作工厂,瞬间化身为了“兵工厂”,安全工作十分地严谨。

    而且秦瓷的制作,可以说,真的是经过了千辛万苦才制作出来。

    其困难程度,不亚于任何朝代的瓷器。

    制作前,首先要从效十吨上好的原料中,人工手选出两吨精选料,来专门烧制七五零一号瓷器。

    期间,不知道淘汰了多少了半成品,或者品相不好、“五官不端正”者。

    而秦瓷上面的图案,则选用了釉下红梅和釉上水点桃花等。

    为什么选用梅花和桃花,是因为秦太祖喜欢这两种花,而且他专门为这两种花写过诗。

    特别是一首《卜算子·咏梅》,都上课本了。

    ······

    在设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