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桃源山庄-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来,一个十字交叉的点就出现了。

    “杨泽,把绳子拿过来!”

    “是,老板!”

    脚步匆匆的杨泽很快把王峥需要的绳子拿了过来。

    这是一种只有手机充电线粗细的深绿色绳子,质地非常结实,以前没有机器的时候,农民们经常用它来调地垄!

    因为地垄往往长达几十上百米,有这种拉直的绳子作为标尺,不会调歪了。

    现在,王峥用它也是如此,不过王峥不是调地垄,而是做土地规划,方便未来种植。

    找了个手指粗的树枝,掰成一根长40厘米的木棍后,王峥把绳子的一头系上,然后插到刚才量出来的十字灰点上。

    “杨泽,你拿着这盘绳子往北跑,能伸多长伸多长!注意走直线,别歪的太厉害了!……韩山,你带上一盘卷尺跟他一块去。等绳子伸开后,你帮着量一下,绳头到东墙的距离要正好是一米!”

    “明白了,老板!”

    接过王峥手里绳子的杨泽和韩山齐声答应后,迈开大步朝北边跑去。

    等他们离开,王峥拿起刚才自己用的卷尺,把一头交给王乾,“乾子,你拿着这头放在插棍子的地方,按住不要动。赵天,你拿着这盘尺子跟着杨泽向北走,等他们把绳子固定下来后,你比着绳子量50米,做个标记!”

    “朱乾、尤坤,你们两个拿两袋石灰,等杨泽他们的绳子固定好后,就顺着绳子撒,在赵天量好的50米的地方撒一个大些的会点明白吗?”

    “明白,老板!”

    等三人离开后,王峥又拿起另外一盘卷尺,“秦风、许雷,咱们三个往西量。”

    仍然是用先前一样的办法,不过这次王峥停顿的地方不再是50米,而是12米!

强推感言

    强推感言

    说实话,本来是没想写这个感言的,前面上三江的时候,尽管是第一次上,但也打算写什么感言。

    不是不珍惜机会,也不是得到这个难得的机会之后不兴奋,而是觉得没必要了。

    坚持,早就成了习惯。

    写书三年半,虽然没有成为大神,但到现在也算是小有成绩。

    从《远东帝国》8000出头收藏上架,到《宝瞳》25000收藏结尾,再到现在《桃源山庄》,虽然还没上架,但从现在的成绩来看,上架的时候收藏应该是东人的第一本书的两倍甚至更多。

    虽然没有一书成神,但一步步走的很踏实,东人也很满足。到现在,写作已经成了我生活,不,可以说是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所以,不管每一本书的成绩如何,我都会坚持把它写完。就像《宝瞳》刚上架的时候,也不过5000多收藏,24小时订阅100出头,但我仍然坚持把它写完了。

    《桃源山庄》也是一样,不管成绩如何,我都会把它一点点的按照心中勾画的故事把它写完。

    啰嗦了不少,也该到了说说写这篇单章的初衷。

    最近在书评区看到了很多留言,说《桃源山庄》写的乱七八糟,一会百香谷,一会百味居,一会湾口村农场,还有最令人吐槽的生化人,看上去似是而非,缺乏一个很明确的主线。

    事实上,我在一开始就曾经说过,《桃源山庄》不会是传统意义上那种上千章,几百万字,都固定在一个山村当中发展的传统乡土小说。

    开始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还是源于《宝瞳》!

    看过它的朋友都知道,刘东不论是收藏古玩还是发展经济的目的,都是复建圆明园,并让它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顶级博物馆。

    但圆明园的历史特殊性,让它拥有着非同凡响的象征力和世界影响力。所以,为了具备拥有它的实力,刘东必须竭尽全力的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这需要一个相对比较长的时间。

    但是,等刘东拥有这个实力的时候,《宝瞳》基本上就已经接近结尾了。

    再加上,圆明园各个景点已经是固定的,无法加以改编和描写。因此,没有把这个注定应该华丽、宏伟、丰富,影响力遍及全世界的超级博物馆,仔细、详细、一点一滴的描写出来,一直是我在《宝瞳》结尾后,无法释怀的事情。

    因此也就就萌生了写作一本,从零开始创建一家超级私人博物馆为主体的小说的念头。

    但,我写书很讨厌重复。

    所以,在有《宝瞳》在前的时候,还写古玩收藏的内容,根本提不起激情。

    具体在想着怎么改编这个主题的时候,脑海里偶尔记起了,大概是十年前看到的一部网络小说。

    具体名字因为时间太长忘记了。但故事的内容是:主角偶尔在长白山发现了一窝人参,通过卖人参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然后在老家开办山庄,发展旅游业的故事。其中涉及到了日军军事仓库,以及类似于长白山天池怪物的情节。

    也许是当时很少有这种题材吧,所以我对这本小说印象深刻。不过遗憾的是它最后烂尾了。

    宝瞳的遗憾,十年无法忘却的记忆,再加上看过的几本还不错的乡土小说,让我萌生了创作一本以乡土为主线,但内容涵盖山庄、农场、收藏、探险、旅游和商业为一体,内容多元化小说的念头。

    至于名字,一说乡土、土地,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地皇神农氏’这个中国神话中的传奇人物!

    所以,这本小说最初的名字就叫《神农山庄》,可惜这个名字在起点被注册了。遗憾之余,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顺势起了个《桃源山庄》的名字。至于最初的书名,就安到了系统上,算是给自己留下一点念想。

    当然,神农系统这个名字也着实遭到了不少人的吐槽。

    既然小说的内容多元化,自然就不可能老是窝在山沟沟里埋头发展。而且,很多书友也在评论区里留下了诸如:社会黑暗,山庄发展好了被摘桃子之类的评论。

    确实,这个社会有它黑暗的地方。虽然不尽然像很多人说的那么严重,但有道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所以,为了避免主角辛苦种田,经营起来的山庄最后被人摘了桃子。自身实力的增长就很重要了。因此,就有了百香居的出现,这是主角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提升社会地位的一种方式。

    当然,后面还有其他的方式,只是现在暂时还没写到。

    至于说到故事缺乏主线的问题,其实桃源山庄从开始到现在快八十章内容,二十多万字了,主线一直就很清晰。

    一个是建设山庄,不论是发展旅游,还是后期会涉及到的展览馆,都是提升山庄影响力。

    另外一个,是百香居的建设和发展,这是提升主角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这两条线就像dna螺旋,它们是交织在一起,呈螺旋上升状态。

    只有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提升了,主角才能够应付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对山庄的觊觎者。

    所以,第二条主线必不可少。

    桃源山庄到现在二十多万字,到现在一直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两条主线来写的。以后更多的文字也会围绕着这两条主线继续写下去。

    所以,不要拿以往看过的那些把主线局限在一个农场,一个村庄,或者一个岛上的乡土小说,来推测《桃源山庄》的故事主线。

    因为它不仅仅涉及到农业一个元素,而且还大幅度的涉及到了农业、旅游业、商业、古玩收藏、探险在内的很多元素。而且它不只有一条建设山庄这条永恒的首要主线,还有增强自身实力和提升社会地位这条次重要的主线。

    呼!

    解释到这里,也算是把我写这个单章的目的说清楚了!

    以后不会在评论区里回答,类似于小说主线不清晰,根本不是乡土小说之类的问题。

    还有,桃源山庄写到现在也快上架了,不会再有上架感言之类的单章。

    关于上架爆更的问题,我只能说我尽量。当然就算爆更,可能也无法像其他作者一样,一下子十几章二十几章的更新。一天三更,或者四更就是我的极限。毕竟,一天的时间并不长,我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声明一下,不论是《桃源山庄》的更新,还是以后我的其他小说,每天的更新都会是两到三章的常态。

    我努力、认真的勾画着每一个情节,把它编织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虽然不多,但求你看的高兴。

    我平平淡淡,持之以恒的写;你每天打开手机或电脑按部就班的看;虽然我们远隔千里,却也彼此快乐。如能做到如此,至于最后我能不能成神,能不能因此而富贵都变得不重要了。

    而立之年的我已经没有了年少轻狂时的乖张和追梦的动力,在人生剩下的半甲子多一些的时间里,能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平平静静的生活就是我想要的全部。

    写到这里,啰嗦了这么多,也该到了结尾的时候了。

    虽然不知道责编‘维尼’能不能看得到,但我还想说:桃源山庄有现在的成绩,多谢了!

    另外,很感谢一直支持《桃源山庄》的朋友们,虽然一直没在留言区里表示过感谢,但等到月底的时候,会发打赏名单。

    最后,《桃源山庄》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看着还可以的朋友们,我们可以共同走下去。同时,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积极留言。

    尤其是数字上的错误,看到一定要指出来。

    汗颜,东人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第八十四章 开挖鱼塘

    第八十四章开挖鱼塘

    ……

    随着王峥他们的忙碌,原本空旷一片没什么标识的土地上,出现了一个个并排罗列,长50米,宽12米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东西之间间隔1米。从从东到西,共计349米的距离上共计出现了26个长方体。

    这26个长方体就是王峥规划出来,准备用来架设大棚的地方!

    当然,大棚不止这些。汉中虽然属于秦岭以南,冬天的气温相比北方高一些,但想要一块地全年都可以种蔬菜,在冬春季节就必须把大棚架起来。

    正好,每个大棚的长宽,跟一亩地差不了多少,也约合了王峥当初的蔬菜种植规划。

    量完了最靠近南墙的一排,王峥又继续带着王乾他们向北量。

    不过横向上,两排大棚之间,还要留出3米宽的过道,方便小型车辆进出,拉肥料,或者果实成熟后的采摘。

    不过,第二排大棚在规划的时候,就跟第一排有些不一样了。因为中间同样要留出一条过道进出的关系,大棚的数量减少了1个,而且剩下的25个大棚宽窄也有了区别。

    50*12的大棚占了16个,50*13的大棚占了9个,宽3米的过道位于棚区中央。

    向北过去3米,又是第三排大棚区。第三排大棚和第二排在数量和规模上没什么变化,也是25个!

    但等到第四排的时候又有些不同了!

    因为王峥规划的菜地只有84亩,约合92个蔬菜大棚。所以,在第四排大棚建设的时候,王峥只建了17个。

    紧贴着大棚向东,隔了一个三米的过道后,就是王峥规划中的鱼塘,在他原本的农场用地规划中鱼塘的占地面积是5亩。所以,这个长方形,宽度和大棚的长度相等的情况下,它的长度为65米,基本上位于农场的中心位置。

    鱼塘继续向东,又隔了一个三米的过道后,就是王峥规划中的居住区,也就是已经打好地基的2层楼。居住区的面积为13*50的长方形。

    紧邻居住区的东侧就是停车场,停车场和居住区的面积一样大,同样是13*50的长方形。

    停车场继续向东,是一条宽5米,长47米的南北向过道。而与这条过道相连的是一条连接停车场和农场进出口,宽8米,长31米的主干道。

    王峥农场的南北长为349米,东西宽为285米。除去已经规划出来的92个大棚,5亩鱼塘,居住区和停车场,还剩下位于停车场东侧,120*31米的长方形地块,大约相当于5。6亩地,王峥打算把它开辟成牛棚。

    以及,最后剩下的位于牛棚西侧,停车场、居住区、鱼塘和第四排大棚北侧,318*70米,相当于33。5亩的长方形地块。

    按照王峥的规划,从东到西,依次是占地4亩的鸭棚,占地5亩的羊圈,占地8亩的鸡舍,占地15亩的猪圈,多出来的5分地作为放置杂物的地方。

    王峥带着王乾他们用了近一天的功夫,才用卷尺量着,用石灰粉把整个农场的规划全都撒了出来。

    第二天,王峥本来想把鸡粪撒上,把地先翻了的。但请教了一下村里的一些老农民后,王峥放弃了自己最初的想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