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师巨星-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老也叹气说道:“是啊,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古老的民族精华啊,比如说我们小时候唱的儿歌,其实有很多都是流传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民族精粹啊。”

    宗师说道:“钱老说的很对,同样是在去年我去金陵的时候,曾经听过说书人说过一个经典的故事,就是咱们大华流传了一千七百多年的《梁山伯和祝英台》,那位说书人在说书的过程中,曾经哼唱了一段小曲儿,我感觉非常好,回来之后曾经思考了很长时间,现在稍微有点感觉了,我想在这里把这首曲子写出来,请各位大家斧正一下。”

    “好!”吴老非常肯定的说道,然后他又看着四周的这些老伙计们说道:“小宗现在还算不上咱们民乐界的人,可是小宗竟然也有这份心,这真是让我们这群老家伙感到难堪啊!所以,我们这帮老家伙以后可要多努力喽,否则要是让人家小宗把咱们盖过去,你说咱们这群老家伙的脸皮往哪儿放啊!”

    几个老专家都是笑呵呵的点头称是。

    宗师拿过了纸和笔,略一沉吟,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字《梁山伯和祝英台》。

    ps:稍微说一下更新吧。孩子昨天刚出院,小墨以为可以轻松一下呢,结果忽然发现竟然已经到了年底了。因为孩子的病,家里什么都还没有准备呢,公司也积攒了一大堆事物,小墨差点抓狂。。。。。。

    因此,这几天就保底更新了,小墨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还请各位大大谅解!(未完待续。。)

第二六二章 中西合璧

    宗师刚才所说的那些托词,纯粹就是胡说八道。

    他哪儿在金陵听过什么说书人唱小曲儿啊,他纯粹就是为了自己搬运这首着名的民乐找借口。

    在前世,《梁祝》这首民乐那可绝对是如雷贯耳的华夏经典民乐,其地位和传唱度甚至一点不比刚才缩写的那首《茉莉花》低。

    在前世,《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是华夏流传的相当广的一则民间故事,和《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以及《牛郎织女》一起,被誉为华夏四大爱情故事。

    同时,《梁山伯和祝英台》还被誉为东方世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可想而知这个故事流传的是多么的广。

    而在前世,根据这个凄美的故事改变而来的曲目又很多,但要论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那首被着名音乐家何占豪先生和陈钢先生共同整理并改编而成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了。

    事实上,前世华夏人民耳熟能详的那个《梁祝》的旋律,就是来自于这两位作曲家的那首《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不过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有《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而且也都是大华民众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但却并没有关于这个故事的民乐出现。就算是有,也无非就是一些小曲儿罢了,哪儿会出现像《梁祝》这么经典的曲子?

    因此,当这几位老专家听说宗师将会为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谱写一首民乐的时候,哪儿还能不上心?

    这些老家伙再次围了上来,只不过当他们看到宗师谱写的曲谱时,眉头都皱了起来。

    “这个小宗这是搞什么鬼?不是写民乐吗?怎么好好的成了交响乐了?”

    这些老头们都是音乐方面的专家,虽然是搞民乐的,可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懂西方音乐。

    宗师现在写的这个曲谱,明显就是交响乐的总谱。

    不过这些专家们虽然心里有些不满,但在看到宗师写的这张总谱内竟然出现了二胡的身影,而且二胡演奏的分量显然是非常足的,因此这些老专家们都意识到了什么,纷纷停下了抱怨,开始再次仔细观看起来。

    前世的这首经典的小提琴协奏曲,那可是长度足有二十六分钟的长曲目,其长度就是一首真正的交响曲的长度。

    宗师当然不可能将那么长的总谱全都写下来,要是真写下来的话,那最起码得写个六七十张白纸。

    因此宗师只是把《梁祝》中最经典、最脍炙人口的那一段写了下来。

    可即便是这样,这份总谱宗师也足足写了八张白纸。

    待到宗师放下笔,几个老头都纷纷按捺不住问了起来。

    “小宗,咱们这是要创作的民乐啊,你怎么搞出来一个交响曲呢?”

    “是啊,虽然你这份总谱看起来好像是二胡协奏曲,可这毕竟不算是民乐的范畴啊。”

    “小宗,我看你这份总谱,似乎没有完全写完整啊,是不是还有?”

    ……

    这十多个老头一起发问,真的是问的宗师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最终还是吴老拍了拍手,制止了那帮老家伙的发问。

    “我说,老伙计们,你们先别问了,咱们让小宗自己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再问。”

    宗师冲着吴老送去了一个感激的眼神,这才定了定神说道:“各位前辈,首先我要说的是,这首曲子现在还不是很完整,虽然我心里已经有了大体的框架了,但要是在这里把这份总谱完全写下来,那最少也得需要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因为这首曲子在我的想法中,是一首差不多有二十五六分钟的长篇曲目。”

    “嘶……”听到宗师这么说,几个老专家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们当然清楚这个长度意味着什么。

    宗师笑了笑继续说道:“这首曲子原本在我的构思中,应该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只不过今天我忽然发现,其实小提琴和咱们的二胡有很多地方都很想象,比如说音色,比如说弹奏技巧,所以我就在这里把这首曲子直接写成了二胡协奏曲。”

    “之所以要写成协奏曲,那是因为在我的认识中,这首曲子应该是一首凄美但却华丽的曲子,用这种协奏曲的形式才能够表现出这首曲子的整体意境。”

    在前世,《梁祝》就是一首不折不扣的小提琴协奏曲,而且一般的单管编制的乐团还无法演绎出这首曲子的内含,因为这首曲子中需要用到的乐器很多,一般的单管编制的乐团无法完成这首曲子。

    当然,当这首曲子问世之后,立刻就风靡整个华夏,后来东风西渐,连很多西方国家的音乐家,都开始演绎这手曲子。

    在前世,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曾经被改编成无数版本,有钢琴独奏版的,有小提琴独奏版的,当然,也有二胡协奏版的,更有纯民族乐器合奏版的。

    因为这首曲子太适合改编了,无论改编成什么版本的,其优美动听的旋律都可以打动无数的观众。

    “其实这首曲子虽然可以以二胡协奏曲的形式来演出,但是只要稍微改编一下,便可以形成很多种版本的演奏形式。比如我们可以将长笛改编成为我们自己的笛子,将竖琴部分改编成为我们自己的古筝,这里、还有这里,完全可以用我们的琵琶来代替,这样一来,稍微改编一下就可以变成古筝、琵琶、竹笛以及二胡的合奏版。”

    听到宗师这么解释,这些老专家们都开始脑补,很快,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很显然,宗师提议的这种改编,非常符合他们心目中民乐的标准。

    宗师笑了笑说道:“其实我最希望的还是这种二胡协奏版的。诸位应该都知道,我们大华的民乐这些年来虽然一直在努力的向外输出,可是效果并不是多么的很理想。所以我一直就在考虑,我们为什么不换个方式呢?比如说我们完全可以把我们的民族乐器融入到西方交响乐之中,这样的中西合璧,应该会更能够让西方听众接受。所以,我就准备了这样的尝试。如果这首曲目能够被西方民众接受的话,那么我们的二胡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被西方绝大多数的民众所接受。”

    宗师这么一说,这些老专家们顿时就恍然大悟,吴老更是笑呵呵的拍掌说道:“小宗的这个想法太好了!这无疑是给我们开辟了一个新的道路。啧啧,我们一直以来都在提倡中西合璧,可真正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个?今天,小宗就给我们做出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这首《梁祝》,可不就是一首典型的中西合璧?有了这首曲子做标杆,那么以后我们的思路就可以拓展的更宽,我们就有可能将更多的民乐乐器推向西方世界!”

    顿了顿,吴老非常激动的肯定道:“相比于我们现在正在琢磨的一些东西,小宗的这个想法和做法无疑要更贴近现实,更具有实施性!小宗,你今天可是立了大功了!你为我们大华的民乐找到了一条更宽阔的通往西方世界的道路啊!”

    ps:鞠躬感谢“紫炎天骄”大大200的打赏,“冰镇八度”大大100的打赏!(未完待续。。)

第二六三章 仓皇而逃

    中午宗师是仓皇而逃的。

    不跑不成啊,再不跑的话,一准儿得让那帮老家伙把自己活活的玩死。

    这事儿也怨宗师自个儿,谁让这货让这帮老专家们一吹捧,就飘飘然的不知所以了,估计要不是下面还有俩蛋蛋坠着,恐怕这货就要飞到月亮上去了。

    这一飘飘然不要紧,宗师就“一不小心”的再次“创作”出来几首民乐谱子。

    像前世的二胡大师,瞎子阿炳的名作《二泉映月》,像前世十大二胡名曲中的《光明行》,像前世十大琵琶名曲中的《彝族舞曲》,像前世十大古筝名曲中《渔舟唱晚》,全让这货一飘飘然的给搬运过来。

    这些老专家们的弟子们还在那边挠头苦思呢,这边短短半个小时之间,宗师愣是不带打儿的弄出了六首曲子,其中还有一首可以被称为中西合璧结合经典的《梁祝》。

    别说那帮年轻人了,就算是这帮老专家、大师们,都为宗师的这种创作速度赶到汗颜。更别提宗师写出来的这些曲子,偏偏每一首都极为好听,充满了浓浓的大华民乐风格,每一首都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如此高效率的创作水平,就算是吴老也自叹不如。

    于是乎,一帮老家伙就开始继续吹捧。刚才才不过吹捧了几分钟,这个小家伙就弄出来四首经典的曲子,涵盖了二胡、琵琶、古筝这三大大华最主要的民族乐器。

    如果要是继续吹捧,说不定这小家伙还能弄出更多的曲子,最好连什么笛子、萧、笙、古琴、葫芦丝之类的乐器全都涵盖过来,那么大华的民乐立刻就会再次迎来一次腾飞。

    别看这帮老专家们凑在一起是很要面子的,可要是为了民乐的发展,这帮老家伙可真的是敢连自己的老脸都不要的。他们什么话什么事都敢做!

    于是乎,宗师终于是感觉出来不对劲了,再这么吹捧下去,肚子里的货可就真的全都给掏干了。

    不成,前世虽然也听过一些民乐的精品,可毕竟不算很多,刚才已经一不小心抖搂出来六首了,要是不再留着点,以后万一要是有什么事的话,那可就真的成了江郎才尽喽。

    不成,这地儿不能呆了,再待下去一准儿得出事!

    三十六计走为上!

    于是乎,宗师充分借助着年轻力壮的优势,愣是不顾一群老家伙年老体衰,硬生生的从包围圈中突围出来,然后像一条脱了缰的野狗,撒丫子就蹿……

    不蹿就得撩这儿了!

    宗师真的是没想到这帮老家伙这么不要脸,尤其是刚才那个看起来和蔼可亲,吹捧力度最大的吴老,谁他妹的能想到,这个看起来最好说话的老头儿,竟然是最毒的那个。

    “保安,别让那小子跑喽!那小子偷了咱们的镇馆之宝啊……”

    那吴老在后面的那一嗓子,差点没把宗师给吓尿了。

    “尼玛,坑人不带这么玩儿的好不好?这哪是坑人啊,这简直就是要玩死自个儿的节奏啊!”宗师一边跑一遍如是想,以后这地儿说什么也不能来了。

    这他妹的都是一群翻脸比翻书还快的主儿!哥们还想多活两年呢!

    年轻轻的就挂在这地儿,这实在是太憋屈了啊!

    哥们还有一大美女没有抱回家呢,怎么能死在这地儿?

    所以,安全第一,远离危险!

    跑!

    就这样,宗师在众目睽睽之下,比脱了缰的野狗跑的还快,差点就赶上电影《功夫》中包租婆夫妇的风火轮了……

    艺术馆内,一帮老家伙愤愤不平。

    “我靠,这小子跑的真快!我说老殷啊,你找的这个弟子不靠谱啊!怎么说跑就跑?”

    殷水山一脸鄙视的看着这位说话的民乐大师,“不跑成吗?多好的一小伙子啊,人家再不跑的话,就得让你们这群老家伙给吃喽!”

    钱老打哈哈说道:“老殷啊,你未免想的太多了,咱们这不是也是为了咱们国家的民乐考虑吗?”

    吴老点头说道:“是啊老殷,你又不是没看到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