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是一个广州项目,就得近亿元的投入。
而这样的项目,如果顺利的话,93年起码得有4个。
再加上长市这边的五星级酒店大楼建设也要列入日程,光是正佳广场项目上的投入,保守估计也得近五个亿。
除此之外,食品加工厂要扩建,酒厂要扩建,吴大厨食府要投资,还有响水新村要投入……
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唉,看来融资贷款这一步是省不了啊!
还好,吴氏旗下还有一个利润大户,那就是酒业公司。
相对来说,酒业公司的起步是比较晚的,但前景却是最为可观。
按照湘水酒厂现在的规模,全面开动后,原浆酒的年产量约4000吨。
按照酒业公司的计划,其中的一半左右将会用来窖藏做陈酿,一半用来勾兑低端的湘水醇。
再加上原来的陈酿勾兑成的湘水液和湘水黄金液,酒业公司现在每个月大概能有约30万瓶白酒以供销售。
以每瓶酒的均价50元左右来计,如果全部销售完毕,酒业公司每月的营业额可达1500万元。
这也是一个很了不得的数字。
而对于酒业公司来说,现在的问题不是销路不畅,而是口碑太好,生意太火爆,产能跟不上,弄得酒业公司根本就不敢大手笔拓展销售渠道及打广告。
要知道,现在的湘水酒厂还只是一个中型酒厂,产能相当有限。
按照现在的扩建计划,首期扩建,就将使年产能达到两万吨。
一旦扩建完成,产能跟上了,酒业公司的月营业额也会接近8000万左右,年收十亿也不是梦。
最为关键的地方在于,酒业公司的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对于它的发展前景,吴小正认为它将大幅度超过食品公司。
听完李翔翼的汇报后,吴小正又稍稍松了一口气。
如果再算上酒业公司这个赚钱机器,那他似乎又没那么差钱了。
当然,差不差钱还要看吴小正怎么折腾。
要知道,现在列入投资计划中的正佳广场才五个,如果吴小正放开手脚去拓展,那再多的钱也不够花。
如果吴小正没记错的话,在前世,万达广场的数量可是达到了一百三十多个,现在正佳广场的数量离这个目标还差得太远。
当然,吴小正现在并不着急。
他的起步可是比前世的万达要早得多,他还有的是时间。
现在重要的是,确保每一个项目的起步都很稳固,然后运作成熟,再图快速发展。
在吴氏旗下的企业中,能盈利的就剩下正佳软件了,其它的几个都还处于花钱阶段。
钟明煜终于站了起来。
也许,在现场所有管理者中,程序猿出身的钟明煜,年龄不算最年轻的,却是最不像管理者的一个。
他期期艾艾地说:“小正,我能不能直接报数字……”
他的话立即就被和李翔翼一起,来代表酒业公司参加会议的米清河给打断了:“钟总,这是正式会议,你对老板的称呼能不能也正式一点,比如说叫老板、吴董之类的?”
钟明煜一下就变得很尴尬。
程序猿出身的他,就算坐上了正佳软件总经理这个位置,很多习惯也还是很难改变,也许,他最擅长的还是程序设计。
吴小正赶紧帮他打圆场:“老米,没关系的,咱们这是关起门来开会,称呼上可以随便一点。再说,做软件这一行的,思维跟大家稍微有点不一样,大家稍微包容一下。”
话虽这么说,但吴小正却在考虑一个问题。
经过事实证明,其实钟明煜真的不太适合做管理,他还是比较擅长技术。
既然如此,这个位置要不要换人呢?
要知道,正佳软件才是吴小正真正的未来!
第844章 通货要膨胀
做技术跟做管理真的是两码事。
以钟明煜为例。
他在做技术方面是一把好手,尤其是在开发架构方面,他能把开发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可在做管理方面,他真的没天赋。
很多事情,需要吴小正把思路讲得很清楚、很详细,他才能勉强安排下去。
至于主动去考虑公司的发展策略、运作方案等这方面,他根本就不会主动去想,也缺少动力去想。
一个没有战略意识的公司掌舵者,不是吴小正想要的。
那样会弄得他自己很累。
他决定晚点找钟明煜好好谈谈,现在还是先听总结。
正佳软件的发展其实还不错。
在暂时还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收银系统的市场局面已打开,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销售收入就有一百多万。
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但吴小正不满意的是,在抢占市场很重要的情况下,钟明煜还是把目光盯在长市这一亩三分地,完全没有往外拓展的想法。
这个位置真的得换人,钟明煜还是干回他的老本行为妙。
接下来是正佳广场的总结。
正佳广场就不用说了,现在这就是一个花钱大户,想要有收入,还得等长市的正佳广场开业才行。
因为基本情况吴小正都一清二楚,他让沈默简单走了一个过程,就指向了下一家。
剩下的其实也没啥好总结的。
大世界歌厅,这是要过完春节才正式开业的一个单位。
而张颖的演艺公司,吴小正当然要偏心一点,简单让她讲了一下现在的运作情况,也算了事。
总结过去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展望未来。
这才是关键,也是吴小正召开这次会议的重点。
事实上,各个公司的整体发展策略,一直在吴小正的掌控之中,也是按照他的思路在做计划。
因此,在这一方面,大家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
吴小正直接提重点:“接下来,大家讨论怎样应付即将到来的通货膨胀。”
一直在认真听总结和计划的吴敏霞插了一句:“你确定一定会通货膨胀吗?”
她这么问,事出有因。
在吴小正去纽约的那一天,当他意识到即将到来的人民币币值、通货膨胀时,吴小正立即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通知吴敏霞,让各单位大量囤积原材料。
吴敏霞虽然不折不扣地执行了,但面对各公司堆积如山的原材料,以及大量的原材料费用支出,还是存疑的。
吴小正停顿了几秒,认真地观察大家的反应。
他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他的话还半信半疑,都在等待他的答案。
会不会通货膨胀?
对于这一点,吴小正毫不怀疑,他也不会相信自己的记忆出错。
对于93年开始的通货膨胀和人民币贬值,他的印象太深刻了。
原因在于,按照前世的轨迹,这一年是他的初三毕业年。
作为初中毕业生,有一部分学习内容是需要花费相当一部分时间去学习、记忆的,那就是时事政治,这是必考的重点内容。
他记得,在这一年里,一个新的热词会出现,那就是“宏观调控”,这个词的热度,会超过去年最热的“市场经济”。
他还记得,这个词大概会在四月份左右开始热起来,而让这个词热起来的主要人物,就是在今年的换届后上任的朱副总理。
这是一个让吴小正钦佩不已的政治人物。
而朱副总理上任后所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针对过热的经济,向全国发出了警报:预防通货膨胀。
与此同时,他还亲自担任人民银行行长,开始着手宏观调控,并且花了三年的时间,让中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
那是三年后的另一个热词,吴小正高中毕业必考的热词。
因此,吴小正绝对不会记错。
通货膨胀对于企业来说,真的是一件很要命的事情,尤其是像吴大厨这种生产型企业。
原因在于,每次通货膨胀,最先涨的就是煤炭、石油等能源,以及大米、猪肉等生活必需品,接着就是农产品。
一旦应对不当,像食品加工厂、酒厂这种生产型企业,陷入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产品提价却相对滞后的大麻烦中,稍有不慎,就会让企业陷入亏损、资金周转困难的困境。
吴大厨食府也会面临这样的难关,原因在于食品原材料涨价了,饭店的菜品提价却有一个相对滞后的过程。
正佳广场也是如此。
对于正佳广场而言,93年是发展年,即将有多个项目投建。
尽管建筑材料的价格涨幅,不会像农产品那么大,但还是很有影响的。
因此,吴小正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
“你们还没发现,通货膨胀已经出现端倪了吗?大米、猪肉的价格涨了不少吧!”
跟在座的这些讲通货膨胀,谈经济学上的原因是效果不大的,吴小正干脆拿跟大家生活切实相关的事来举例。
粮食是酒厂的生产必备原料,猪肉是食品加工厂和食府的必备原料,这一点大家印象非常深刻。
“是涨了一点,跟前几个月相比,大米的价格大概涨了10%。”
“是的,猪肉价格也涨了差不多三毛钱一斤。”
吴小正的话立即就被证实。
但吴敏霞还是有点不确定地问道:“这会不会是因为要过年了的原因?”
确实,按照国人的消费习惯,很多东西在春节前都有一波价格上涨,但春节过后很快就会回落。
这是大量消费所引发的。
但今年真的不一样。
这价格一旦开涨,不但不会回落,还会继续大幅度上扬。
“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们,到明年这个时候,大米的价格会是现在的一倍,猪肉也是如此,至于其它生产原料,尤其是农产品,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为了引起所有人的重视,吴小正干脆把即将到来的事实提前说了出来。
大家愕然。
所有人都不知道,为啥吴小正会如此笃定。
不过对于在座的大部分人来说,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思维习惯,那就是只要是吴小正所说的,只要他坚持,那信也好,不信也罢,那就必须不折不扣地去执行。
事实上,他所说过的很多话,在事后都证明是对的。
他的预测似乎还没出错过!
可问题是,面对通货膨胀这个问题,大家该怎么去面对呢?
这是一个难题。
第845章 让人信服的理由
很多人认为,企业应对通货膨胀是一件很简单的事,那就是涨价。
既然生产原料涨了,那产品同样涨价即可。
这叫羊毛出在羊身上。
其实不然。
以酒厂为例。
生产原浆酒的粮食涨价了,但卖的白酒却不能随便涨,原因就在于市场竞争。
如果别人的酒还没涨价,你就率先涨,消费者就会产生这个品牌在哄抬物价的不良印象,转而选择其它品牌的酒水。
就算后来其它酒水也涨价了,大家还是会认为始作俑者就是你这个品牌。
这对企业的形象塑造是很不利的。
因此,涨价行为必须得慎重,得随大势走。
食品加工厂也是如此,饭店同样也是如此。
因此,对于在座的经营者们来说,要重点考虑的就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销售价格涨价却必须滞后的这个难题。
“还有一个问题,通货膨胀所引发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工资上涨,在这一块,我们不仅不能滞后,还得提前涨,请各单位认真考虑工资福利的上涨方案。”
吴小正又抛出了另一个难题。
是的,93年也是居民人均收入大幅上涨的一年,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很多单位的工资都涨了,有的单位会直接翻倍。
在去年,月工资200以上的,就已经算不错的待遇了,但到了今年年底,月工资300都只能算一般般了。
当然,这还是得看单位的效益。
经济效益好的单位,自然会涨工资、提升福利。
但效益不好的单位,原本的工资能不能发得出来都不一定了。
国内的贫富差距就是这样慢慢拉开的。
对于吴氏企业来说,要想留住、吸引人才,让大家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率先提升待遇水平是必要的。
如果必要,吴小正宁愿企业少赚,也不能亏待大家。
“好了,正式会议就开到这里,大家准备午餐吧。”
问题提出来了,并不需要立即就在会上解决。
事实上,每家所面临的问题也并非完全一样,在会上来讨论的话,只会浪费时间。
比较可行的方式,就是各单位先各自想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