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事他必须管一管。
而且必须当着这么多看热闹的人来管。
否则的话,就算是管好了,事后还会有人说闲话。
“建国大伯,那女的叫秀妹是吧,多大了?”
“二十一。”
“你家刘学文多大了?”
“满二十了,也快二十一了。”
年龄还是比较相当的!
吴小正得出了第一个结论。
他继续问道:“那秀妹为啥离婚啊?”
“听说是婆家嫌弃她生了个女娃,肚子不争气,男的经常打她。”
吴小正又心里有数了。
如此看来,那秀妹之所以离婚,并不是因为品行方面的问题。
甚至于,这还是一个不甘逆来顺受的女子,这样的个性,在乡下地方是很难见的。
吴奶奶开始插嘴了。
“小正,这秀妹除了结过婚、生了娃这一点之外,其它方面其实挺好的,她就在咱们食品加工厂上班,人很勤快,又不多话……可惜了!”
吴小正终于明白这世的刘学文为啥又喜欢上一个离婚带娃的女人了,原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基本情况他已经弄清,开始考虑该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想了想,他问吴敏霞:“姑,刘学文在厂里上班吗?在的话,你打个电话叫他过来这里。”
刘建国大喜,抢着说:“在呢在呢。”
他还以为吴小正是要帮他劝说刘学文打消这个念头了。
刘学文的到来还需要一点时间,吴小正便在工地上转悠起来。
边走他却在边想,这事该怎么管?
若是到了后世,一个女人有没有离过婚、是不是生过娃,就算也还是会面临一定的阻力,但不会太过于影响她的再婚。
可在这个年代,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和一个黄花大闺女真的有很大的区别。
尤其是在乡下这种思想比较顽固的地方。
比如说蒋丽华,因为和刘建刚结过婚,现在就算已经离了,她也对再次找个好人结婚不抱太大的幻想。
别说是离过婚。
在这个年代,一个女人如果不自重,在婚前和人发生了关系,那在结婚时,同样也有可能被丈夫、婆家嫌弃,认为是破鞋。
因此,这事吴小正想管,但还是觉得有些棘手。
因为他要干的是想玉成好事。
要达到这一目的真的有点难,想要说服刘建国不是这么容易的。
同时,他还在考虑另一个问题。
在他看来,乡下的很多老思想、风俗、习惯其实并不全是优良传统,比如说重男轻女、看不起离过婚的女人。
有些行为甚至是与优良传统相背离的,比如说越来越流行的打牌赌博。
他之所以花巨资来建响水新村,就是想让响水村的村民过上好日子,并形成良好的风气。
就像廖宏才说过的,也是这个年代的主流思想一直在强调的,那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
现在,响水村的物质文明以及起步了,大家很快就能提前过上邓老所说的“小康生活”,可精神文明的建设还没跟上。
这不是吴小正所希望的。
他问起了一直紧跟在身边的刘建国:“建国大伯,这里的别墅马上就要建好了,你喜欢吗?”
“肯定喜欢啊!我做梦都没想到,我这辈子竟然还有机会住上这么大、这么漂亮的大房子呢!”
刘石泉插了一句:“按建国家的情况,他家是排在第一批认购范围了,他已经登记了,准备用食品加工厂边上的一块荒地,再补一些钱来换购。”
为了公平起见,响水新村的新别墅换购,是分批进行的,并按一定的规则设置了换购秩序。
比如说,换购的地皮靠近食品加工厂的优先。
这是为食品加工厂的扩建做准备的。
又比如说,家里有人在吴大厨上班,或者是吴大厨的合作农户,并一直保持了良好的信誉的,也有优先权。
这是因为吴家在响水新村有很大的投入,当然要优先自己人。
再比如说,家里人多、住房条件困难的,也有一定的优先权。
这是为了照顾实际困难。
……
听到这里,吴小正心里有数了。
他决定好好管管这事,管出一个规矩来。
对于响水新村来说,如果没有精神文明,那这新村就白建了。
第865章 移风易俗
管别人家的事,是一门技术活。
管得让人不满意的话,人家不仅不会感谢你,还会在心里怨恨。
因此,吴小正就算想管这事,也决定稍稍用上点方法。
他又转向了刘石泉:“刘支书,我觉得咱们这些别墅的换购顺序,应该再加上一些条件。”
“什么条件?”
对于吴小正的意见,刘石泉当然很重视。
“廖书记不是说过吗,咱们响水新村一旦建起来,村里的条件好了,大家的收入高了,那就能提前进入小康社会,但小康社会该有的不止是物质文明,还有精神文明,咱们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得跟上才行啊!”
吴小正先是一番大道理先套了上来。
如果是普通村民,可能还不太理解精神文明到底是什么,但刘石泉肯定是懂的。
因此他赞成地说:“这个很有道理,可是要怎么跟别墅换购挂钩呢?”
吴小正开始出主意。
“你可以村委开会先讨论,然后开村民大会,商讨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章程,把咱们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跟享受物质文明挂钩。”
他开始具体举例。
“比如说,不孝敬老人的,重男轻女的,动不动就打老婆的,经常泡在牌桌上赌博的,偷懒不干活的……类似这样的恶习、陋习,如果不改正,就得在村里的福利享受上打个折扣,比如说别墅换购,又比如说村企盈利分红,就得把这些人的优先权排除。”
“嗯,这是个好主意。”刘石泉先表示赞同。
在这个年代,村民们的思想工作是越来越难做的,村里的事也越来越难管。
换做是在去年前年,村里的很多破事,刘石泉想管也管不了。
但最近却不同了。
现在因为吴氏企业,村里成立了好几个村企,围绕吴氏企业开展业务有了大额的盈利,再加上他有掌握了响水新村别墅的换购权,刘石泉现在有能耐管了。
因此,他巴不得多立些规矩,好让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也跟上来。
这是必要的。
上级政府一直在强调,基础单位也得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一起抓,这对刘石泉来说,属于政治任务。
而且,他还听说,响水新村一旦建好,这里就会成为全省甚至全国的示范村,到时会有很多人来参观,他当然不希望村里还存在着大量影响响水村形象的恶习、陋习。
跟在一边的刘建国也表示了赞同。
“嗯,确实应该这样!比如说我家刘学文,如果他还是一个懒汉,如果他还整天泡在牌桌上,如果他还成天跟父母斗嘴、过不去,就得让他吃点亏。”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吴小正已经给他挖了个深坑。
刘学文很快就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小正……”
一见到吴小正,他有些惊喜,但看了看站在一边的刘建国,似乎明白了吴小正为啥找他,因此有点欲言即止。
刘学文一到,村民们立即又围了过来。
大家都想看热闹,也想看看吴小正怎么来管这事。
“刘学文,听说你谈对象了?”
“嗯。”
刘学文低声应了一声,又看了看刘建国,似乎不想多说。
吴小正却不管这么多,直接问道:“叫秀妹是吧?你为啥喜欢她啊?”
如果吴小正不追问,刘学文还不想当着刘建国的面说这事,以避免父子之间再次争执。
可现在既然吴小正要管,那就干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把事情说清。
刘学文决定豁出去了。
“秀妹哪里都好!我们年龄相当,她又上过学,有点文化,我们有共同语言。还有,她人又勤快,又贤惠,还不嗦……”
他直接说了一大堆秀妹的好。
吴小正又问道:“你不嫌弃她结过婚,还带了一个小孩吗?”
刘学文梗着脖子回道:“我为什么要嫌弃?那又不是她的错!只要她人好,我们在一起过得开心,那点事算得了什么?”
听到这里,吴小正忍不住在心里给刘学文点了个赞。
在这个年代,刘学文就有了这样比较开明的认知,说明他是个明白人。
他又问道:“那秀妹同意这事吗?”
“秀妹说过了,只要我不嫌弃她,只要我家里不反对,她就同意。”
听到这里,刘建国又忍不住插嘴了:“想要我跟你妈同意,门都没有。”
“你们不同意就不同意,大不了我分出去过!”
父子俩有直接怼起来了。
“分出去过?那家里的房、地都没你份,这漂亮的新房子你也别想进门!我看你还怎么过!”
“不分就不分,对面马上就要建吴大厨新城了,我和秀妹都是吴大厨的优秀员工,到时我们有资格分房。再说,我和秀妹自己都有工资,还稀罕你那点破地不成?”
“你……”
刘建国一下又被气得说不出话来。
他转向吴小正和刘石泉,想要求援:“小正,刘支书,你们看看,这逆子是不是就是不孝顺父母的典型?你们得好好管管啊!”
吴小正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对父子也算是一对奇葩,看他们吵架就像看戏一样的,很有意思。
既然刘建国又求他管,那就管管吧!
他又开口了。
“建国大伯,凡是得讲个道理。刘学文这事有没有道理,他是不是不孝,我们当着这么多乡亲的面,评出个道理来怎么样?”
“好。”刘建国一口就答应。
他对吴小正抱有巨大的期望,可他还是不知道,吴小正已经决定往相反的方向管了。
吴小正有他的考虑。
想要建设响水村的精神文明,就得从小事开始,必须得移风易俗,把那些恶习、陋习一点点的进行改变。
他又开口了。
“我们先来说说刘学文是否不孝的问题。”
“按照孝顺的定义,就是孝敬和顺从父母,对父母要有感恩之心。”
吴小正先说出了孝顺的定义。
刘建国立即就接话:“他老和我顶嘴,这就是不孝顺。”
这下刘学文又不乐意了:“想要我不和你顶嘴,那你得有道理才行啊!”
眼看两人又要怼起来,吴小正赶紧出言干涉:“刘学文你先别说话,听我说!”
这是不容置喙的语气。
对于吴小正,刘学文是有敬畏之心的,因此他立即识趣地闭上了嘴巴。
吴小正再次开口。
“建国大伯,在这一点上,刘学文是有道理的。”
刘建国惊讶地看着吴小正,他似乎感觉到了不妙。
“跟孝顺相关的还要一个词,叫愚孝。孝顺是一种美德,但愚孝却是我们要反对的。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道理,而不在于父子之间是否产生了争执。”
刘建国:“……”
我怎么感觉这话有点不对劲了?
第866章 拉偏架
刘建国确实意识到了吴小正的倾向有问题。
他立即就问道:“小正,莫非你竟然赞成这事?”
这下吴小正的节奏完全被打乱了。
他原本还想着,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跟刘建国讲道理,然后达到自己来说服他的目的。
可现在却被刘建国的这个关键问题一下打乱了节奏。
看来,得换一换策略了。
“我既不反对,也不赞成。”
吴小正先回复了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
这是不得已的事,他不能太早表明自己的倾向,以免引起刘建国心理上的抵制。
“小正,你这是在和稀泥啊!”
刘建国对这个回答似乎并不满意。
“不是和稀泥,而是讲道理。现在你们两父子都在,又有这么多人在场,既然如此,就不妨你们两父子都把自己各自的道理讲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评评理,看看谁更有理,结果不就出来了?”
这是吴小正所采用的新策略。
理越辩越明。
如果这两父子都愿意摆事实讲道理,那有他主持,他并不担心结果会倾向好的一面。
“这个办法好,我赞成。”
一直被吴小正压着不让说话的刘学文,这下终于找到机会开口了。
“讲就讲,你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