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哟寺硎资钦啊;骨氪笕瞬灰悠薅邸!�
李善长很高兴,所有人都只看重那个新来的刘基,想不到还有人如此尊敬自己,而且胡惟庸本身就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当下就将他收为门生,视为心腹。
作为心腹的胡惟庸没有让李善长失望,他在选送章疏的时候,常常把刘基的折子押后晚送,甚至把刘基上疏的内容偷偷告诉李善长。
李善长就是用这种方式提前准备万全之策来打击刘基的政见,因为他准备充分,言辞犀利,所以还真有几次诘难住刘基,让其颜面扫地。
官场里,党派之争在所难免,然而现在朱元璋大局未定,刘基不欲与李善长针锋相对,处处忍让,倒叫李善长很是得意狂放了一阵,在文官中屹然成为领军头羊。
胡惟庸的效忠没有白付出,有了李善长的提携,没过多久,他就从奏差一职调到宁国任主簿、知县……最后更是平步青云成为丞相,位居百官之首。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朱元璋赶回应天府就是为了对付陈友谅的进攻,之前陈友谅还没自立为帝的时候曾经挟徐寿辉攻打朱元璋占据的太平,如今又对应天府虎视眈眈。
为什么说陈友谅居然会挟徐寿辉这个皇帝攻打朱元璋呢?因为徐寿辉对此事非常不赞同,他当时万般无奈地说道:“你想做什么我都不反对,但是我们和朱元璋同是起义军,为何不一起抗元?何苦自相残杀。”
陈友谅心中大怒:真是个蠢货,也不看看当前的形势,哼!你还以为你是谁,竟敢用这种教训的口气跟我说话,本来还想留你一命,是你逼我的!他面上神色不动,当着众臣喏喏说道:“陛下,虽然我们和朱元璋同是起义军,但这天下只能有一个王,就算我们不除掉朱元璋,朱元璋早晚也会对我们下手,难道陛下不趁其弱小时灭掉,还要留着任其强大吗?”
就这样陈友谅挟持徐寿辉出兵,等过了几天,他以查看地形为由将徐寿辉骗到采石矶,乱石砸死,接着又谎称是徐寿辉自己跌倒摔死的。
眼看天完国群臣无首,陈友谅的二弟陈友贵趁机站出来拥护大哥为天完皇帝,三弟陈友仁手持长剑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众人,若有谁敢不允,他就毫不留情地刺过去。
此时陈友谅已经基本掌控了天完政权,众臣对他的心狠手辣十分惧怕,对徐寿辉的死更是噤若寒蝉,面对刀光剑影莫不低下头颅俯首称臣。
陈友谅连谦逊都懒得假装一下,马上自称皇帝,建国号曰汉,改元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兼知枢密院事。
汉政权建立之后,陈友谅率主力顺流东下,直捣应天府,同时派人约张士诚东西夹击,企图一举消灭朱元璋。
这段时间张士诚的日子也不好过,他没料到朱元璋的军队如此强硬,居然能和他的势力旗鼓相当、不相上下。每一场战争都难免损兵折将,他向朝廷请兵支援,朝廷却无动于衷。这让他的手下日渐担心,部将在富饶的江浙已经过惯了奢靡安逸的生活,不肯再拿性命去搏,纷纷劝他暂时收兵保存实力,还有人把达识帖木儿和心腹的对话告诉他,要他防备朝廷的反扑。
张士诚大惊,为了不让元廷对付自己,怎么也得给朱元璋留条活路,所以并没答应和陈友谅夹击朱元璋。特别是听得陈友谅和朱元璋要开战的消息,他高兴地差点睡不着,这两人使劲打吧,打得越激烈越好,等他们两败俱伤,自己再去捡便宜。于是他便心安理得地观望起来,全然想不到朱元璋的下个目标就是自己。
徐寿辉原本有几员心腹大将,都被陈友谅铲除得差不多了,丁普郎和傅友德见势不妙又十分鄙视陈友谅的为人,索性带兵投奔了朱元璋,并把陈友谅前来攻打应天府以及勾结张士诚的阴谋和盘托出。
朱元璋冷汗狂流,他以为陈友谅被假图纸误导,对应天府威胁不大,想不到陈友谅不仅举国出击,还要联盟张士诚。幸亏他听了刘基的话,做好了与陈友谅作战的准备,否则陈友谅的精兵大舰到来,自己岂不是只能处于挨打的地位?
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二连三陨大将
这天,朱元璋正在检阅兵马,准备迎击陈友谅的进攻,忽然听说陈友谅的人马已经逼至太平附近,急忙派俞家父子、花云等大将前去支援。
陈友谅手下有个叫赵普胜的人,他本来和俞家父子、廖氏兄弟一样都是巢湖附近的水寇,后来投靠了徐寿辉,得到徐寿辉的赏识,拥兵万余,水军千艘。他听到徐寿辉的死讯,曾经开口怒骂陈友谅狼子野心不得善终,虽被其他将领劝住,但他从心底鄙视陈友谅,对陈友谅的命令经常阳奉阴违。
朱元璋就是利用他对陈友谅的不服散布他要投靠自己的消息,让他和陈友谅愈发离心。正是因为如此,陈友谅不敢把重权交到他的手上,命他在原地待命,等大军集结了再攻打朱元璋。
大军汇合,陈友谅知晓赵晋并无反叛之意,便有意拉拢他,结果他不仅言语不恭,还在府中大刺刺地设置灵堂吊唁徐寿辉。
众人都对徐寿辉的死讳莫如深,偏生赵晋大肆宣扬,恨不得天下人都知道徐寿辉的真正死因。陈友谅心中恼怒,一时找不到借口陷害他,便把他派出去攻打朱元璋,这二人谁倒霉都是陈友谅乐见其成的。
赵晋胜虽然不思变通,打仗却非常厉害。他和俞家父子相邻巢湖数年,知道俞延玉好大喜功,就在港中设下伏兵。远远看见俞廷玉率舰前来,便装作不敌退入港内。
俞廷玉哪知是计,当即命水师乘胜追击。
待舰队进入港内,赵晋胜顺风吹起呼哨,埋伏的舟船闻声而出,围攻俞廷玉的战船。
俞廷玉退无可退,只能督兵猛战,谁知赵普胜早就瞄准了他,一箭射去,正中他的左腮,让他当场阵亡。幸亏这时俞通海前来接应,才将部分战舰救出。
赵晋胜打败俞延玉的水师后,又率领舟师攻打太平。
太平守将花云挺矛突击,斩首数以千百计,双方战了三天三夜,都不分胜负,谁知第三天后半夜突然下起大雨,赵晋胜趁涨潮之际乘大船攻城,太平沦陷,花云被擒。
花云是很早就跟随朱元璋的将领,赵晋认得他,就劝说他投降天元军。
“爷爷可不会像你一样做二姓家奴!”花云拒绝投降,还朝他脸色吐了一口唾沫。
赵晋气急败坏,下令把他就地处斩。
花云临死不屈,反乘刽子手不不注意,挣断绳索,夺过砍刀,趁乱杀死了好几个士兵。
赵晋急忙下令弓箭手射击,密密麻麻的箭镞如蝗虫飞至,花云躲无可多,最后被乱箭射死。
噩耗传到应天府,朱元璋失声痛哭,两名大将的连番折损让他又惊又怒,决定亲征太平为俞延玉、花云报仇。
朱元璋把花云年仅三岁的儿子花炜及其奶娘送回府中。这奶娘倒是忠义之仆,花云战死,其妻投水殉节,奶娘便抱着孩子逃回应天府,其中艰辛难以言喻。朱元璋感慨这一家主忠仆义,将花炜认做义子,连同奶娘一并收留。
马秀英想要抱花炜,他死活都不肯离开奶奶的怀抱,逼急了就要哭。
马秀英不敢逼他,摩挲着他的头感叹道:“这孩子虎头虎脑的,真可爱,可惜他父亲……”想起那个喜欢唱山歌的黑炭头,她心中升起一丝黯然,花云可是跟着朱元璋第一批起义的将领呢,曾为朱元璋出生入死无数次,难怪朱元璋如此悲痛。
花炜受了惊吓,有些呆滞,被奶奶抱着就像个木头人一样不敢动弹,大眼里全是惊惶和不安。
马秀英挨着他的时候能感觉到他浑身都在发抖,愈发心疼这个可怜的孩子,叫来朱标和朱,让他们逗弄花炜。
两个孩子围着花炜做鬼脸,给他讲故事,让他吃糕点,慢慢他不再害怕,愿意下地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了。
看着花炜渐渐恢复了孩子的天性,马秀英和朱元璋相视一笑,总算能安慰花云的在天之灵。
玩耍了一阵,马秀英就让逊影带孩子和奶娘下去休息,朱元璋也准备去书房处理政务,定制出征计划。
马秀英拉着他的手不放,担心地说道:“我知道俞将军、花将军的去世让你非常难过,但是你不能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做出一些失去理智的事情。袁兴告诉我,军中诸将都反对你亲征,可你偏要亲征太平。国公,你在陆上作战我不担心,可是你去攻打赵普胜的水师我实在放心不下。你觉得自己在水师方面的经验比俞将军厉害吗?他都折损在赵晋手中啊。”
朱元璋怏怏地坐下,叹道:“此人连番折损我的大将,我若不亲自领兵征讨,士气必然低迷,只怕局势对我愈加不利。”
马秀英捏捏他的双肩,“话虽如此,可不一定要你亲自去碰这块硬石头,自有人会帮你收拾他。”
朱元璋一把扣住她的双手,将她拽到面前,激动地问道:“此话怎讲?”
马秀英卖关子,“你不怪我多嘴,我才能说。”
“你说,你说,我不怪你。”朱元璋把她殷勤地按在椅子上,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
马秀英选了个舒服的姿势坐好,娓娓道来,“我听说赵晋胜一直忠于徐寿辉,徐寿辉死后他曾多次公开表示对陈友谅的不满,因此陈友谅视他为眼中钉,把他派出来企图借你的手杀掉他。谁料他如此强悍,竟然连折我方几员大将。但是他越厉害,陈友谅就越不安,依照陈友谅眦睚必报的性格是绝对不会允许他的势力越来越壮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这个时候,你只要给陈友谅创造一个杀掉赵晋胜的理由,陈友谅没准就会借势处置他。”
朱元璋笑道:“妙!妙!赵普胜有勇无谋,陈友谅喜好猜忌,如果用计离间,陈友谅必然上当。”
马秀英补充道:“最重要的是,就算陈友谅知道是计,也会采纳。他一心以为你将主力作战部队都放在张士诚的身上,根本猜不到你已准备动用全部兵力对付他。这种情况下他一定会先铲除异己,巩固自己的权力。”
第二百八十三章 他也会担心害怕
朱元璋当即命丁普郎和傅友德给赵晋胜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书信,信中内容不提战事、不问军情,只谈二人对徐寿辉的缅怀之情,充分地表达了他们被陈友谅逼迫只好投靠朱元璋的愤怒。
赵晋胜是个性情汉子,见了来信没有想那么多,反而给两人回了一封信,信中痛骂陈友谅是个卑鄙小人,弑君篡位,伤感昔日战友成了敌人……
这份回信没过多久就“不小心”落入陈友谅手中,并且信中内容还有几处被巧妙地加工过。待陈友谅看到的时候,亦然就是一封讨逆他的通敌信函。他气得双目喷火,决心马上干掉赵晋,也不去验证信的真伪,立刻带兵赶到安庆,谎称要与赵普胜会师。
赵普胜哪知陈友谅已经暗藏杀机,纵然他再不满陈友谅,但陈友谅是君,他是臣,他也得按照礼数去迎接陈友谅。谁知他刚刚解除武器上船,话还没来得及说,就被埋伏在船两侧的士兵以图谋不轨的名义抓住。
陈友谅不给他任何辩解的机会,当场斩首示众。
消息传回应天府,朱元璋大喜,不费一兵一卒就除掉了赵晋胜这员悍将,他当即分别赏赐了丁普郎和傅友德,又让人做法事以慰俞延玉、花云在天之灵。
陈友谅杀掉赵晋胜后,军中再无任何反对他的声音,他随即调集水兵,从江州直达应天府,准备一鼓作气干掉朱元璋。
这一次陈友谅的精兵大舰全部出动,舳舻遮天,旌旗蔽日,密密麻麻占据长江几十里,声势震天。
警报传到应天府,朱元璋召集众将前来商议。
众说纷纭,有人主张力敌;有人主张暂时避到钟山,等将来再收复失地;更有人居然主张投降。
“逃走派”和“投降派”将领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朱元璋的水师装备是陈友谅和张士诚之中最差的,他的水师船只大多是俞延玉、廖永安贡献的渔船,只有攻打应天府的时候收缴了元廷几艘楼船,然而陈友谅的舰队基本都是火炮齐备的楼船。
众人皆知,水上作战不能心存侥幸,水师装备尤为重要,装备如果相差悬殊,战胜的机会就微乎其微,一旦战败则很可能会一败涂地。所以这些“逃走派”和“投降派”将领认为朱元璋和陈友谅作战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不堪一击,趁着没开战之前早点逃跑或者投降吧。
朱元璋静静看着众人,暗暗叹气,有些将领安谧日子过惯了,居然都害怕打仗了,还没开战就想逃想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