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接近9亿农民就成了接盘侠,很多人可能并未听说过价格双轨制,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一个剪刀,来剪羊毛的,操刀手是国家,对象是全国所有人,其中农民很受伤,国家为了给工业化积累资本,采取了很多的办法。
在农业税没有取消的时候,农民要缴纳的税目数量不少,负担并不清楚,而且考虑到种田需要的时间、人力、化肥、农药、种子和其他的成本,算下来的话,除非是成规模的种植,不然的话农民种田就是倒贴钱进去,于是当南方的工厂起来了之后,各地的农村迅速的空了!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都进城了!
人口的流动是有其根本原因的,之所以各地的农民都要南下去打工,是因为相对于他们辛辛苦苦的种田而言,南下打工获得的收入显然要比窝在家里种田要高很多!
而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世界上少有民族能够比拟的,于是,一人带头全村走光,男人们都出去打工了,务农的主力从青壮年变成了妇女和老人,再后来,妇女们发现自己窝在农村里面也不划算,等到孩子上学或者是长大了之后,她们也开始尝试着走出农村了。
于是农村的衰败就在所难免了!
这里面有两个时间节点,一个是1995年前后,这个时间点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开始向南方迁移的开始,尽管在这之前,也有不少人南下打工,但是那样的热潮显然没有这个时候的大,而妇女大规模离开农村要晚不少,大概在2006年前后。
农业税是在2004年到2006年的是取消的,因为征税难度大,土地荒废趋势已经显现出来了,而且农业税占财政税收的比例已经下降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了,国家也终于取消了农业税,只是这个时候,大家还是没有什么种田的积极性,毕竟种田不赚钱,这是大家都具备的常识。
而因为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城镇化速度加快,中国迎来了一大波人口红利时期,这段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猛,不过农村人口流失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粮食的安全难以保证了!
除了北方的一些平原适合大规模机械作业之外,南方的梯田、丘陵地带并不适合大规模的机械作业,这里的农业成本很高,收益很低,因此土地荒废程度很严重!
为此国家提出了新农村的建设,这个建设本质上是没错的,但是来的太晚了(早一点的话国家也没钱),新农村的建设帮助一些农村修建了新的基础设施,改善了公路,平整了田地,把一些不平整的梯田整饬为了大块的平地,方便机械化的作业,不过这样的效果其实并不好,适合整饬的田地不多,实际效果有限,林全这边基本上都是面子工程,靠近省道两边的农村都整理过了,但是往里面走的话,就没有了。
582 回家了
在颠簸的土路上开了十几分钟,总算是到家了。
“小林回来了?你爷爷奶奶刚刚还在念叨着你呢!”
村里没多少人了,都是一些老人在家,这个时候瞅见林全的车,一直不敢人,直到林全摇下车窗跟他们打招呼才敢跟林全说话。
“村里没多少人了,怪冷清的!”
林全也都跟他们打了招呼,还专门给每人送了一个红包和一些礼品,红包里面钱不多,只有200块,送红包其实是跟他们搞好关系,让他们在林全不在的时候,多帮他爷爷奶奶一下,毕竟远亲不如近邻,林全实在是鞭长莫及了点。
“爷爷,奶奶,我们回来了!”
看着两个身形都有些佝偻的老人在门口翘首期盼的样子,林全的眼泪一下子就不争气的涌了出来,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哎,好,回来了就好!”
奶奶拉着林全的手,不住的点头。
“爷爷奶奶,快回去屋里去吧,外面的风大!”
丹尼丝这个时候也抱着孩子下车了,见两位老人还在外面站着,于是连忙说道。
“好,进屋坐,进屋坐!”
老人高兴的拉着他们两个进了屋,而一进了屋,爷爷奶奶的目光就没有从小思华的身上挪开过,很显然,在他们的心中,小思华的地位显然是比林全他的地位高很多的。
“孩子睡着了吗?”
看到小家伙没有发出哭闹声,奶奶很关心的问了一句。
“没呢,小家伙正在好奇的看她的家呢!”
丹尼丝笑着说道,怀中的小家伙这个时候很乖巧,不哭也不闹,似乎是知道自己回家了,此时正在好奇的打量着周围的人和东西。
“可以给我抱一下吗?”奶奶犹犹豫豫的说了一句,这句话在她看到孩子的时候,就想说了,只是洋媳妇跟一般人家的媳妇不太一样,之前回来的时候,她们之间的交流都需要靠一个女儿的翻译才能实现呢!
而现在林巧又没回来,丹尼丝说的中文并不标准,奶奶只能听懂一半,她自己的普通话是不会的,说的都是方言,丹尼丝的中文也不咋地,听力虽然比口语稍稍的强了那么一点,但是这么地道的方言,她也是听不太懂的,两人之间的交流其实是靠眼神和动作的!
不过好在很多都看得出来,很容易明白,所以两人的交流虽然有点困难,但是也不是没办法进行下去的。
“哦对了,爷爷奶奶,这是我从美国过来的朋友,她的名字叫做泰勒,泰勒,这是我爷爷奶奶,我小时候是他们抚养长大的!”
看着婆媳间的这一幕,林全陡然间想起了自己似乎还带了一个人回来了,于是这个时候立刻介绍了起来。
差点就把泰勒给忘记了!
“两位你们好,我叫泰勒,这是我给你们准备的礼物,真的是给你们添麻烦了!”
泰勒的态度倒是挺好,甚至还准备了礼物,这一点倒是让林全有点意外的,话说在上车之前他都没有注意到泰勒还带了礼物的。
泰勒不会中文,所以她说的话两位老人显然是没法理解的,于是两人都眼巴巴的看着林全。
林全只好把泰勒的话又解释了一遍,还好他自己的英语还不错,不然的话这沟通起来还真的是很有问题。
“来都来了,还这么客气干什么,阿全,你告诉你朋友,叫她下次来不要带礼物了,要是再带礼物的话就不许她来了。”
两位老人其实都很高兴的,林全带了外国朋友回来了,对他们而言似乎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之前他们赢知道了林全在外面做生意的事情,但是心里面没底,总是有些担心的,而这个时候见到林全在外面也交友广泛,还交到了这么年轻漂亮的朋友,他们的心中都放心下来了。
这一份意外的收获林全倒是没有想到,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加上中间隔了两代的关系,所以他们没办法理解林全做的事情,林全也没有办法完全的明白他们的想法。
要是他早知道两位老人的心中这么担心,而他带几个外国朋友回来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话,那他早就带一群人回来了。
林全把奶奶的话告诉了泰勒,当然了,翻译是用的春秋笔法,有一部分省略掉了,毕竟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还是有的,完全按照奶奶的话来翻译的话,其实会引起误解的,林全只是说让她别那么客气,下次不用带礼物就行了。
不过,这话说了也白说,泰勒也就这一次碰巧过来而已,以后她大概是不会来了,就算是来到中国,来找林全也不太可能会来到林全家了。
四月的时候,正是晒太阳的好时间。
一家人搬了桌椅到了院子里面,嗑着瓜子聊着天,晒着太阳逗着娃,简直其乐融融。
“爷爷,冬天这边没下雪吧?”
林全换了一身旧衣服,拿着粗布手套,下了地窖,这还是之前他回来的时候埋进去的红薯,他一路上都惦记着这些东西的。
在城里的话,他想要烤红薯也没有什么条件,微波炉虽然可以考,但是总觉得少了一点灶里面烤红薯的感觉。
那些年,因为缺水的关系,所以家里种了不少的红薯,而这个东西的产量很高,红薯多的吃不完,因此成了猪的主要饲料,以前他们家养猪倒是吃的糠,后来主食变成了红薯,农村的灶有两口锅,前面一口锅是给人做饭吃的,后面一口锅是给猪煮的吃的东西。
养猪的时候其实也是要注意很多事情的,比如说猪食的温度要保证比较高,至少不能是冰冷的,不然的话猪会厌食的。
而后面的这一口锅基本上里面从早上煮饭开始,就一直是猪食,喂多少盛多少,直到最后一顿吃完,然后晚上的时候,后面的那口锅要清理干净,烧一锅的水,这水是用来晚上洗澡泡脚的。
很多人家里都有炉子,但是炉子是要烧煤的,煤这个东西农村人家自己是没办法生产的,以前便宜的时候,一坨煤都要2…3毛钱,贵的时候能到4…5毛钱,一天的话,一个炉子要烧掉好几块钱,所以除非是到了过年的那一个月,不然的话农村家里是不少炉子的。
583 地窖
而一般做饭都是用灶的。
灶里面烧的都是柴火,这些东西可都是自己砍的,晒干了之后,一担子一担子挑回来的,这些柴火不用花钱买,所以烧起来也不会心疼。
以前林全在家常干的事情有三件:放牛,早上和下午。
喂猪,一天三次以上。
烧火做饭,一天三次。
哦对了,晚上还要帮忙切猪食,也就是切红薯,毕竟红薯这么大的东西,要是不切碎的话,是很难煮熟的,猪也不能吃夹生的东西,很容易吃坏它们的肚子并且消化不良的。
“冬天怎么没下雪啊!去年的雪下的可大了!”
爷爷想起了去年冬天的雪,还好林全他们过年的时候没有回来,过年那一阵的雪可真的大,漫山遍野都是白色的,到了二月底才渐渐的消散,也就是说一整个冬天,老家这边的温度就没有超过零度的。
“那这里面没有渗水进去吧?”
把上面覆盖的已经烂掉了的稻草掀开,露出了里面的三色布。
三色布这个东西是农村最常见的一种防水的东西,这个东西便宜又好用,所以每家每户都要买一些,在打谷场上等待拖拉机运输粮食的时候,遮盖一些草垛的时候,还有像这样的,做防水处理的时候,都是要使用到它们的。
“不知道,没下去看过,我跟你奶奶都吃不了红薯,消化不了,这东西你埋在这里面要是你自己不回来的话,它们大概会烂在里面。”
的确,爷爷说的没错,他们老人的食欲并不高,因为年龄的关系,对于他们而言,吃的喝的其实都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再加上红薯这东西,他们从集体农庄的时候就开始吃,六几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干农活,挣工分分到的只有一碗白米饭,虽然是农村的那种瓷实的大碗,但是考虑到一家普遍有男女主人和四五个孩子六七张嘴要吃饭,所以这一碗白米饭是绝对不够的。
因此生产队那边会分一些红薯给他们,这东西发下来的时候都是熟的,怕农民们自己留着自己在家种,那个时候,公有制生产队和合作社的大锅饭是不允许有私人财产的,在家养一只老母鸡都是要被惩罚的,种红薯自然也不行。
爷爷他们干活用工分换回来的米饭都给了几个孩子们吃,他们自己吃的都是红薯,因为吃多了,所以后来看到这个东西就有点怕,根本就提不起食欲了,无路时烤的,煮的,炸得,看到红薯他们都没食欲了。
林全去年看到家里的红薯多了不少,两位老人种不动田,于是在菜园子里面稍稍的种了一点红薯,但是这个东西的产量实在是太高了,他们没吃完不说,还留下了不少红薯,于是林全才在地窖里面储存了不少这东西。
“但愿没下雨,不然的话那可真的不好办!”
任何东西被水一直泡着的话都会坏掉,因为水里面的细菌要比空气里面多多了,红薯其实是红薯的种子,这东西只要条件合适,就容易发芽,跟其他的东西差不多,红薯发芽了之后,最好也别吃,免得中毒,土豆有毒这一点大家都知道,跟土豆差不多的红薯其实也值得警惕,尽管林全也不确定是不是有毒,但是家里的长辈都不许吃发芽的东西,除了生姜。
把三色布揭开了,里面看起来还挺干燥的,看起来之前垫的那些稻草和这些三色布起了作用。
只要这些地方不是凹陷下去的话,一般雨水都会顺着三色布流走的,不会积蓄在这里,而里面的空气只要保持湿润没有明水的话,红薯多数情况之下都不会坏掉。
果然,里面的红薯大部分都是好的,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