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早有人一大早儿就蹲在了出山的路口上,专门等候着迎接各路神仙呐。他就是茂响。
茂响知道,今天来的都是哪些人,个顶个都是平日里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官大员,是一层摞一层一直摞了三层高的官老爷们。从起床的那一刻起,他就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到村口上去等候着,把各路官老爷们亲手送进厂子大门口。这个时候不抢先露一鼻子嘴脸,啥时还能有这种机会呢。于是,吃过了早饭,他特意穿上了过年新做的衣服,先陪着王工在厂区里溜达了一圈,察看先期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到位。九点多钟的时候,他便撇了王工,自己一个人悄没声地溜出了厂区,蹲在出山的路口上候着。
第八章 对峙,或纷争4)
终于听到了汽车喇叭声。接着,便看见了远处丛林间搅动升腾起的烟尘。他就赶忙笔直地站立在了路口旁边,按捺住“怦怦”地心跳,慌乱地等候着与上级领导一一握手机会的到来。看见一溜儿长长的车队在尘土飞扬的尘雾里缓缓驶来,茂响赶紧勒勒裤腰带,挺直了胸脯,绷紧了腿脚。由于挺得过了头,整个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后弯曲,就像村人惯常使用的弯把镰刀杆一般。谁知,车队驶到跟前,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匀速奔向了东山坡的厂区。茂响傻了眼。又不敢跟着车队撵,只得老老实实地站定了不动。他吸了满嘴巴满鼻孔的灰土,连没穿几回的新衣服也落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土。直待车队过完了,他才一边使劲儿扑打着身上的灰土,一边一溜儿小跑着跟进厂子。看见木琴等人正忙着跟下车的大小官员们热热地握手,他也想凑上前去,混个脸熟。但看到自己灰头土脸的狼狈相儿,只得狠狠地忍住了。他躲在人群背后,不好露面。
今天的来客,应该算是高规格的了。胡、杨二位真能忽悠,不仅把县里的主要领导弄了来,还把市里一些相关部门的领导也弄了来,再加上南京总厂的藏厂长一行人,算算人头,竟有三十人之多。更出人意料的是,他俩还从市里请来了几个肩扛摄像机手端照相机的新闻记者。这几个人把手里的家伙往外一亮,引得人们顾不上看领导尊容了,齐齐地伸长了脖子,追着他们看新奇。
会场布置在大门靠里面的一处小广场上。这处小广场,是开工后用于装卸货物的地方,宽敞平坦。主席台就设在广场的东边,面朝着厂区大门口。由长条桌椅摆成一排,上面覆盖了一层崭新的大红线毯,摆放了两只坐式话筒。有两只高音喇叭悬挂在会场两旁的杏树上,在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流行一时的台湾校园歌曲。
杨贤德扯开了嗓门儿,把众人聚集在一起,说,咱先在厂区内参观学习。等十点一到,就开始举行挂牌仪式,随后就召开经济开发工作现场会。他又强调了几点会议纪律。随后,便由木琴引领着市、县、镇三级领导和藏厂长一行视察厂区。本镇人员就一窝蜂儿地跟在了屁股后头,边逐个车间地参观视察,边听木琴的建厂情况介绍。
县里杨书记和杜县长一左一右地把藏厂长夹在中间,镇里的胡、杨二位紧跟其后,显得亲密无间的样子。都高兴地听木琴的详细介绍,满意地点头称赞。
藏厂长不住地用手抚摸着秃顶上仅存的那几缕金贵毛发,更是高兴和满意。他高兴自己前来投资建厂,受到了当地领导最高规格的礼遇,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不说,更有一种成就感荡漾于心胸。满意的是,他没有选错投资环境和合作对象。刚一进村口,他就有些紧张地四下里张望,不知自己投来的资金,被掖藏在哪个山旮旯里。陪同的王副厂长隔着轿车前挡风玻璃,用手指指对面高坡上漂亮气派的厂房,他顿时感到轻松了许多。待到进了厂区,看到厂内的布局和环境卫生,总算一块石头落了地。他心里有了底,不急于钻进车间里细看,而是安稳地与市、县各路官员们扯闲篇。及到木琴带领参观了,他愈发对这个即将挂牌运营的新厂充满了信心。
第八章 对峙,或纷争5)
参观完毕,也就快到十点钟了。杨贤德大声吆喝着众人都到大门口去,开始举行挂牌仪式。众人呼呼啦啦地聚到了大门口。门口两边的树上排着两大趟挂好的鞭炮雷子,门垛子上早就固定好了一块被红绸子裹着的大牌子。藏厂长和官老爷们围拢在牌子下面,众人便围拢在官老爷们身边。
杨贤德高声喊道,杏花村天野果脯加工厂揭牌典礼现在开始。由南京总厂藏总和市、县领导上前揭牌。
他的话音刚落,就听村北山脚下率先响起了一阵鞭炮声。众人一时愣怔住了,齐齐地扭转了脖子,朝北山的方向张望。这时,不仅木琴们浑身冒出了一通儿细汗,连镇上的胡、杨二位也是手足无措。
杨贤德低声问木琴道,咋啦,那边咋放起鞭炮了呢。
木琴胡乱地遮掩道,没啥儿。那边有个公事,是村人放的,跟咱搭不上边儿。
还是市、县领导和藏厂长见多识广。他们不为北山方向传来的响声所动,而是在摄像机和照相机的跟踪下,不紧不慢地扯下了包裹着厂牌的红绸子。立时,一块大大的本色木牌显露出来,中间镌刻着“南京——杏花村天野果脯联合加工厂”几个涂着绿漆的大字。这些领导们便率先鼓掌。朝北山方向张望的人们也顿时明白过来,赶忙跟着使劲儿地鼓掌。掌声持续了很长时间。
接着,就是鞭炮齐鸣。正月十五那天沈玉花送给的烟花,木琴一直没舍得燃放。此时,也叫京儿等人拿到了厂门前点燃了。这烟花自然要比燃放鞭炮热闹,有烟儿,有彩儿,有花儿,有响儿,还有高升炮和地老鼠,把挂牌仪式推向了一个**。随后,众人回到会场,官员们坐上了主席台,众人便席地而坐,静听各路官员们轮番轰炸式的贺词和讲话。如此折腾了半个多小时,才算结束了揭牌庆典。之后,市、县官员们便纷纷钻进了自己的车子,就着卷起的烟尘,腾云驾雾般一路扬长而去。
藏厂长被县里来的官员们硬硬拖走了,说要邀请他去县里做客,答谢他对本地经济开发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市里的秦技术员也要随车走,被木琴硬生生地给拦下了,说你一走,从就没回来过,这回一定要多住几天,看看你当年给村人留下的功绩,还要帮京儿指导指导林子管理呐。木老爷子和木总好不容易来一趟,当然要好好看看木琴的家园,也没有急着走。
几个人又被胡、杨二位当作特邀嘉宾,死拖硬拽地谦让上了主席台。接着,便开始召开全镇经济开发建设现场会。会议的议程安排是,先由木琴作经验介绍,有几个村作表态发言,并破例叫杏花村原支书酸杏发个言,之后才是胡书记的动员讲话和杨贤德的总结讲话。
酸杏苦熬了几天几夜,把凤儿找来的报纸文件看了个昏天黑地。有些段落句子,几乎背下来了。开会之前,他似乎胸有成竹。甚至盼着会议快点儿开始,好好地向人们展示一下自己的口才和水平。当听到杨贤德坐在主席台上喊自己名字时,他的心神却一下子慌了。心口窝上“怦怦”乱跳,仅剩的那条腿抖动得站不起身来,全身的血液也一齐涌上了脑壳儿。就觉得原本装满了各种新鲜词句的脑子里,霎时被抽空了。一片浑噩茫然,啥儿也想不起来了。他呆愣愣地坐在台下,不知所措。直到杨贤德连催了好几遍,他才颤巍巍地站起身,却又挪不动步子。好在木琴手疾,上前搀住了他,半是搀扶半是挟持地把他架到了主席台上那个发言用的话筒前。
第八章 对峙,或纷争6)
此时的酸杏,早已看不清台下黑压压的人头了。他拼命地在脑海里搜寻着那些刚刚还是活蹦乱跳,现今儿却又无影无踪的新词新句。越是心急火燎,越是抓不住一丝儿影子。急得他大汗淋淋,大张着嘴巴,就是吐不出一个词来。惹得台下一片低低的嬉笑声。
胡书记和颜悦色地安慰道,甭急哦,慢慢讲。都是熟人,没啥吔。
酸杏被逼无奈,哆嗦了半天嘴巴,终于说出了一句话。他语无伦次地说道,今儿,真好哦,哪儿都好。咱都一块使劲儿,争取今后更好呀。
说罢,酸杏慌乱地朝台下鞠了个躬,便一瘸一拐匆匆地回到了台下。他语无伦次的话,再加上狼狈不堪的模样,终于引得台下的人前仰后合地哄堂大笑起来。场面虽然活跃了,会场的秩序也有点儿乱了。
杨贤德不很满意,却也没有当场表露出来。在他的主持下,会议继续进行。
会议散了的时候,忽然有人传来了一个消息,说北山脚下挖出了一件稀罕宝贝。人们好奇地询问是啥宝贝。传言的人也说不清楚,但一口咬定,是件从没见过的好东西,不信就去看看。这传言不仅提起了众人的兴趣,也令胡、杨二人为之心动。杨贤德一个劲儿地问木琴,你村还藏着啥样的宝贝哦,说说嘛。
木琴也是丈二和尚模不着头脑。她说,哪有啥宝贝呀。除了树木,就是土坷拉,能藏啥宝贝吔。
杨贤德把手一挥,说道,走,瞧瞧去,看看山旮旯里能出啥样的稀罕景儿。说罢,他率先向北山奔去。他的身后,便跟着一群参加会议的人,逶迤成了一条人的溪流,向村北山脚下滚涌而去。
这段时日来,在偌大的杏花村里,与酸杏同样变得日夜神魂颠倒、整日神经兮兮的人,还有一位,就是李振书。
与酸杏不同的是,振书犯神经的因由,并不是如何在人面场上好好表现自己,而是他和三儿媳金莲处心积虑多年才要动手开创的宏伟大业,堪堪到了开场鸣锣的时辰,却遭遇到了始料不及的困难。那就是,建庙的财力和人力匮乏得要命,甚至到了无米下锅无薪生炊的困境。在此之前,振书与金莲合计得很简单,就是要在北山脚下建立起一座神庙来,悉心供奉自己的神灵老师,开创出一处敬神礼拜的道场来。从大面上来讲,弘扬神法,普济众生,积善修德。私下里的内容,诸如窗棂外头的名声、村子里凛然不可侵犯的神圣地位、唾手可得坐享其成的利益好处,等等,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这项宏伟大业已经到了鸣锣登场的火候了。一则,金莲闹出的动静愈来愈大,影响力越来越强。渐渐传出了山外,席卷了整个北山镇,甚至波及到了周边邻县的部分乡镇,并继续向四周村镇扩展着。因而,建庙一事,就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二则,在村里,有了酸杏女人和茂生死心塌地地跟进加盟,就使得建庙有了立根之本。试想,酸杏女人的出场,就以一种无言地举动,表明了以酸杏为代表的老干部团队对此事的默许。茂生的参与,更是向村人传递出了一个准确无误的信息,就是以木琴为代表的当权派对建庙事体的认可。这样一来,建庙一事,就有了舆论支持和政治保障。
第八章 对峙,或纷争1)
鉴于此,振书便与金莲反复合计了一个冬天。终于下定了决心,要大张旗鼓地开办此事。赶在三夏大忙之前,立起神庙,创立道场。为此,俩人还合计着,把几个关键人物都作了具体分工。振书要与茂生负责庙宇的规划和设计。金莲利用看病问事的良机,向人们鼓动宣传建庙的好处,以及不敬神的危害。酸枣婆娘负责在村里鼓动宣传,拉起的人头越多越好。四季等人则筹备建庙的所有土木工程建设,包括石料、木料等物件的筹集。
就在振书感到人手不齐捉襟见肘的时候,四喜竟然恰好也回来了。这让振书大喜过望,真是老天助阵,神灵护佑哦。尽管四喜刚刚回来,学来的本事还没有完全施展出来,尚未得到众人的认可和信任,人气上差了许多。但是,只要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出光亮来的。如此一来,金莲与四喜,一神一人,一仙一凡,可谓珠联璧合,天人合一。想想,李振书有了这两条永不塌架的左膀右臂支撑着,还有啥样的难事困得住他,还有啥样的风光能被别人抢得去。大喜之余,他立即把四喜拉进了建庙班子。让他负责庙宇的地理勘察,方位设定,以及所有神物神器的筹措和摆布等等。
至此,振书便觉得创建神庙这块长久搁置不下的心病,就要根除了。甚至,已经根除殆尽了。好像庄严巍峨的大殿已经矗立在了北山脚下,正等待着一拨又一拨如潮水般涌来的善男信女们虔诚膜拜呐。
当初想象得很好,实际操作起来,却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首先,振书满怀信心地拽上茂生、四季、四喜等人奔出山外后,就四处打听哪里有适合自己建庙的图纸和式样。但是,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