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边掌声还没结束,房间门就被推开,一个40多岁的男子急匆匆闯进来,兴奋的喊着:“杨总,出来了!我合成出来了!”
乱糟糟的头发,不修边幅的胡茬,连防护服都能做到衣领不整的程度,汪卉直想笑,真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群研究员单纯得可爱。
狗薄荷香水!
众人兴奋的跟着赶过去,但只有杨顺和辛笛,汪卉三人能进入独立实验室。
40多岁的男子原来是中京化工大学的副教授,叫卓山。
几个月前,在杨顺挂出悬赏榜后,请假跑来红枫面试,过去的论文,化工方面的专业证书,以及实际操作动手能力都很完美,在与叶青和陈浩详谈后,也得到两位教授的认可,最终加入植化所,全职工作。
卓山站在试验台旁边,仔细讲解合成过程,拿出实验笔记给两人看,这是一套复杂的有机化学实验设计,都是一些常见原材料,要想从零开始重复下来,需要两天时间。
“这些是我提前准备好的一些中间体,最多一个小时我就可以演示一遍。”
即使有辛笛帮忙处理桌上的瓶瓶罐罐,卓山也手忙脚乱,讲述和解释一直没停。
他的兴奋大家都可以理解,直到至今,悬赏还未有人揭榜,而他做出来了,这是极大的荣誉,也是科研人员最得意的事情说明他在这方面比其他同行们都要强。
学术界也就这点乐趣了,就像theroom解谜游戏一样,在枯燥的搜寻过程中,总有一个能大致猜到位置的道具,所以一定要细心,费劲脑细胞捋出头绪,然后找到关键道具,发现真的和自己预先判断的一致,那种成功的满足感可以说是人类最高的精神需求。
要是还能提出某种理论,一统江湖,在某个细分领域打遍天下无敌手,让其他同行顶礼膜拜,那更让人感觉爽翻天。
看到新合成的化合物和纯天然的对比,各项分析数据大致吻合,杨顺终于放下心来。
他合上实验记录本,微笑说道:“卓教授,接下来的全面测试还要您来做,尽快给我一份完整的报告,我先去把悬赏撤销下来。”
卓山推了推眼镜,信心满满,连连点头:“我下午就开始写论文。”
“不,这次的论文,您就别写了。”
“啊,为什么?”
卓山愣住,不写论文,怎么能让他在学术界名扬天下?
杨顺道:“咱们还是别对外公布合成流程,就这样悄悄赚钱。至于答应您的物质奖励,我会按照约定发放,但荣誉给不了。”
见卓山还想说什么,辛笛在旁边小声提示:“卓教授,您现在是自己人了。”
卓山恍然大悟,笑得有点尴尬:“抱歉抱歉,我这段时间做实验太入迷,还以为我在化工大呢。当然了,杨总您说了算!”
现在他已经是植化所的员工了,之前借鉴了一部分辛笛研究的资料,而且杨顺提供了大量原材料,经费也是他出的,卓教授的发明属于职务创新,所有权归杨顺所有。
所以发不发表论文,当然是老板说的算了,杨顺故意不申请这个专利,就是想看看,哪个不睁眼的家伙还敢冲进来和他抢市场,他手里还捏着变异蟾蜍这个大杀器,神来杀神,佛来杀佛。
“您过几天整理完项目资料后,就去兽药厂做技术指导,给陈厂长当副手,汪总会拿出一份新合同,保证您的利益。”
杨顺安排的妥妥当当,卓山没有半点不满意,有钱有奖金,还有未来持续的分红保障,比他在化工大学苦哈哈地熬资历,低声下气当孙子跑项目,待遇要强得多。
蟾酥b部分能化学合成了,工厂运转起来肯定没问题,随时可以大批量供应市场。
但a部分仍然做不到化学合成,先人化学家们不知有多少人前仆后继做过几十年研究,都失败了,那几种蟾蜍毒素类的物质还是只能从毒液中获得,卓山也失败过上百次,暂时搁置。
过了几天,就在杨顺和卓山检查兽药工厂时,红枫林业局派来一个姓陈的副局长,带着中京林业局的上级领导,一起来到厂里。
“小杨,这件事,只能请你出手相救了。”
陈副局长也不管熟不熟,握着杨顺的手不肯放,非要他答应下来。
听完解释,杨顺哭笑不得。
原来雷家造的孽还没有完全结束,他刚开始悬赏时,一部分最先闹事的养殖户确实拿到赔偿金了,但更多的农民要么是不清楚,要么还没意识到危机,要么还抱着一丝幻想,想喂几个月,等蟾蜍长大,赚一笔再说。
谁知等了几个月,现在已经是6月份了,一大批蟾蜍成长起来,国内蟾酥和蟾衣价格一天天看着下跌,养殖户们血亏,连成本都没捞回来。
大部分农民们都傻了眼,每家每户家少的养殖几百只,多的几千上万只,这些蟾蜍怎么办?
“蟾蜍是我国三级野生保护动物,有重要科研价值,有重要经济价值,有益。现在保守估计,国内突然增多七千到八千万只蟾蜍,养殖户们抗议的声音很大,全国各地林业部门都很头疼怎么处理。”
当地政府很为难,不能老百姓自己做生意亏钱,让政府买单吧?
农民养殖户更为难,扔了吧,成本都没捞回来,投资了几万块打水漂,心疼。
继续喂吧,没经济价值,农民肯定不愿意做亏本的事,后悔不迭,还不如去工地打工呢,包吃包住,300起步,一个月也能赚大几千上万,谁愿意在家赔钱养蛤蟆?
不心疼钱的想把蟾蜍全都杀了,可这是几千万条生命太残忍,而且蟾蜍还是国家保护动物,杀了违法,各地林业局盯得死死的,谁敢乱杀?
而且之前一窝蜂养殖,后来一窝蜂坑杀,舆论肯定又要喷了,喷政府不作为,劳民伤财,林业局是颁发蟾蜍养殖许可证的主体单位,第一个挨骂的就是他们,这个骂名谁愿意背?
不杀,低价卖了吧,市场上没人收购,也无人一下子养得起几千万只。
吃了吧……
粤东人倒是很愿意吃,可蟾蜍皮肤和分泌物有毒,要由有经验的专业厨师处理,否则毒死人了怎么办?
这是8000万颗烫手山芋,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
杨顺问道:“您想怎么办?”
陈副局长把杨顺拉到一边,恳切说道:“小杨,这些年,我们林业局没有亏待过你,也没有刁难过你,并且对你的野生动植物的研究,都是全力支持的,对不对?”
“对,我很感激陈局长帮的忙。”
“我们是这样想的,你能接受多少蟾蜍,就接受多少,一只蟾蜍2块钱收回来,你也只需要拿出一个多亿出来,这点钱你还是出的起的吧?”
“陈局长,1个多亿的钞票也有1吨多重了,大风也刮不来这么多的钱吧?”
“唉,我又没让你一次性拿出1个亿。”
陈局长从旁边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我们初拟的计划书,我们争取半年内,在红枫市内寻找到二十个大型蟾蜍养殖基地,将这些蟾蜍慢慢消化掉,不管你怎么处理,生产蟾酥,加工药物,甚至吃,都可以,我给你颁发牌照!”
杨顺听明白了,全国各地的农民养殖户不好管理,但集中在红枫一地就方便多了,陈局长先拿下他这个领头羊,再说服其他养殖户就容易多了,帮国家林业局处理这个麻烦事后,上级满意,企业满意,农民满意,媒体满意,大家都满意。
这其实是个好机会。
生产药物当然可以有,杨顺还可以悄悄混入自己的那些变异蟾蜍,没人怀疑。
至于吃,杨顺还真吃过,陈雨涵过10岁生日,陈家在农村老家里请客摆宴席,李丽的弟弟李云川负责摆流水席,桌上有一碗肉非常好吃,当时他以为是青蛙,吃了不少,念念不忘了很多年。
直到前几天,陈浩请客,也是在李云川的酒楼,闲聊时又问了李大厨,杨顺才知道原来当年吃的是蟾蜍。
“陈局长,我还真想弄个蟾蜍宴出来卖,您别卡我的手续啊。”
“杨总你放心,我怎么会卡你?”
八千万只蟾蜍,吃到天荒地老都吃不完,陈局长一点都不担心。
杨顺趁机提出几个其他要求,他还要办一张野生动物狩猎证,猎枪持枪证他也想要一个,林业局能支持的他都要,不嫌多。
陈局长也没客气,他要是帮国家林业局办好这件事,说不定就能调动进京了,为什么不帮杨顺,卖个人情?
双方一拍即合,各自操办起来,林业局迅速给杨顺和植化所办理了野生动物相关的各种许可证,杨顺又借了1000万给舅妈,慢慢收蟾蜍,扩建酒楼。
第260章 试吃成功(求订阅)
陈浩一家人很感激杨顺,蟾蜍在收购,工厂的货源又增多了,连亲戚也跟着沾光,真是绝世好外甥。
李云川原本只经营一个地方菜的小酒楼,得到姐姐和姐夫注资后,准备把旁边的一个新楼盘的售楼处整体租下来,装修设计成能同时容纳500人进餐的酒店,增加的特色菜就是蟾蜍宴。
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李老板在自己的老酒楼里亲自下厨,提前准备了一桌,请来杨顺,陈浩,还有林业局的几个领导过来品尝。
为了帮老百姓们解决实际困难,这些领导也是拼了,集体赴宴,一个劲暗示自己,吃的是可爱的青蛙,或者肥胖的牛蛙。
普通菜端了半桌上来,接下来蟾蜍宴大戏开始。
第一道开胃菜是凉拌蟾蛙,李云川介绍是麻辣酸甜咸鲜香,地道的川味菜,有点像怪味兔。
大家看过去,盘子里的肉和普通牛蛙没什么两样,去了头,几乎是同样的体型。
这下没有什么心理阴影了。
陈浩当然要力挺自己的小舅子,拿起筷子,招呼大家:“大别客气,这些都是我们厂里自己喂养的,今天早上我亲手捉回来,保证纯天然喂养,没有打任何激素和药物。”
说完,他第一个伸筷子,夹起一块,放入嘴里嚼起来,嗯嗯啊啊,竖起大拇指。
杨顺也仔细观看,红油红辣子,黄姜绿葱白蒜,暗棕色的豆瓣酱,上面还点缀着香菜,空气中散发出酸味和酱香味,非常沁香。
一口吃下去,味道真的极好,蛙肉鲜嫩,口感非常爽滑,比牛蛙还要美味。
见杨顺都很满意,其他领导也放下矜持,跟着伸筷。
果然,吃下去后,全都赞不绝口。
“真没想到,这个蟾……蛙,这个牛蛙,味道相当不错!”
“可以呀李老板,手艺不错嘛。”
“这不就是牛蛙嘛?”
“不不,比牛蛙还要嫩一点,很香,牛蛙很多都是饲养的,这个散养的感觉更好吃。”
李云川也很得意,介绍道:“小店就是我本人在做川鄂湘三个菜系,另外我还请了一个粤东大厨,接下来还请各位领导继续品尝。”
他转身端过来第二道,椒盐酥蛙。
“将带骨的嫩肉淋上我们本地的土鸡蛋,裹上面包糠,油炸一遍,外酥里嫩,保证比肯打鸡的香酥鸡腿还好吃。”
李云川殷勤地帮大家一人分一个,只分到一半,前面就有人迫不及待吃下去,立刻喊起来:“嗯,又酥又嫩,李老板,能不能再来一盘?”
还有人不敢信:“是不是呀老王,真这么好吃?我也尝尝。哟,确实好吃,麦香味十足,蛙肉更是滑嫩有弹性,椒盐的味道刚刚好,这道菜保证孩子们最爱吃。”
“嗯嗯,好吃,香的很。”
“这油也不错,一点异味都没有。”
李云川乐得满脸通红,一个劲拱手:“感谢大家的赞誉,这将来就是小店的招牌菜之一,而且选择的都是未成年的小蛙,严格处理加工,让小朋友们吃着放心,吃着健康。”
其他的菜也跟着上,吊炉烧蛙是烧烤类,焦黄的颜色就让人口水横流,视觉效果满分,炭烧全蛙有一种碳烤全羊的感觉,端上来满满的碳香。
香卤蛙是给大家下酒的,采用粤式卤水精制而成,据李云川说,这锅卤水50年没断过火,从粤东带到红枫来,都是在货车车厢里继续熬煮。
果然,即使是最挑剔的老饕,也对这浓郁的卤味赞不绝口,入口后回味甘甜,香浓扑鼻。
李老板有经验,知道肯定不够大家吃,直接上了三盆,介绍道:“卤蛙也是将来小店的招牌菜,还提供外卖,我已经为各位准备好了外带食盒,可以和家人同享。”
满满的大食盒,估计里面装了十来斤重的干货,没办法,厂里的蟾蜍太多了。
这又吃又带还有送,这么上道的企业家,谁还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