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德猎-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顺笑道:“怎么能让你背锅,你人超好的,说话又好听。”

    陆佳丽噗嗤一笑,翻了个可爱的白眼。

    等两位乡长到了,一见面就弯腰低头,握着杨顺的手不肯放,一个劲道歉,又呵斥自己人,让大家站起来。

    杨顺说道:“大家有心协助科研,我非常感激,但你们可能不知道,科研具有非常高的不确定因素,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我们这次弄了1万亩实验田,是想知道大样本数据下最准确的失败比例,是50%,还是60%,这些数据非常关键。”

    乡亲们都傻眼了,还有50%的失败率?没听说过呀!

    杨顺继续道:“二位要是坚持科研,麻烦和我补签一份合同书,如果地绝收了,或者收成连普通玉米都不如,你们遭到的损失自己负责,与我无关。”

    两乡长声音都颤抖起来:“失败率真的有50%?”

    “不知道啊,种出来,收割脱粒称重后才知道,我估计是10%到60%之间。对了,大寨乡这么支持我,罗乡长帮了很大的忙。”

    杨顺对罗乡长使了个眼色,罗乡长连忙说道:“杨总是大寨乡人,给大寨乡带来了很多实惠,就业机会,还有投资,是时候轮到我们回报了,1万亩玉米而已,几百万,我们亏得起。”

    你一言,我一语,把两位乡长咋呼的毫无底气,心中有退堂鼓了。

    但这么带着人走,岂不是落人笑柄?

    2吨种子就这样带走了,杨顺转交时,拿着签完字的合约,对三十多位农民说道:“你们回去后,先别急着种植,我们的农业专家会上门教课,你们一定要认真记,用心听,好好种植这一批杂交玉米。到收获的时候,亩产最高的一家种植户,将得到我10万元的奖励!”

    “真的?”

    “产量最高就有10万元奖励?”

    “千真万确,我言出必行,而且我还要请这位高手到我的实验室,给我的农业专家上上课,教他们怎么种玉米,也给我补充实验数据。”

    果然,这些农民们越来越兴奋,车开走时,大家还忍不住在后车厢内,与杨顺挥手告别。

    等闹哄哄结束,大寨乡总算是分完种子。

    杨顺在乡里住了两天,亲眼看见种植,这才放心回城市。

    临走前,杨顺特意找到陆佳丽:“接下来的半年就辛苦你们了,专家团也有5亩地,你们应该是技术最厉害的,能不能拿到最完善的数据,就看你们的了。”

    陆佳丽道:“你放心,我会安排好这些,尽量不让你走袁老的老路。”

    这是两人都懂的意思。

    假如专家真种出超高产量,比老百姓高出一大截,陆佳丽也绝对不会上报。

    袁老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必须有光环支撑,必须培育尖子生。

    而杨顺不需要,他现在的光环够多了,可持续性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他自己就是尖子生。

    回到红枫,几个不速之客来到植化所,带头的是袁定洋,另外还有两位和他长得很像,竟然是袁家三兄弟!

    杨顺愕然,这是要干嘛?不好,难道袁老……

    不不不,如果袁老出事,他们三兄弟怎么可能同时不在?杨顺擦了把冷汗,邀请三人到办公室里坐下,询问起来意。

第345章 合作(一更)

    袁家三兄弟,大哥学金融,二哥学管理,老三学水稻技术。

    让三兄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除了父亲袁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中间角色,当地政府。

    就好像杨顺的几个产业,猫酮,蟾蜍养殖,南山景区一期二期工程,红枫市政府都有参与一样,湘当地政府也依托着袁老,成立了国家级的水稻研究中心(老三负责),上市公司xx高科(老二管理),研究副中心及华东销售公司xx种业(老大当董事长)。

    如果有人还记得猫酮生物科技公司是怎么成立的,就能大致猜到这里面的关系,不能再说多了,说多了会出事。

    大家先假设自己有1个亿,这样可以突破贫穷的限制。

    然后大着胆子想象一下,假如猫酮生物里面,杨顺的研发团队没那么强势,打个一折,再让某些人的份额增加,差不多就明白了。

    所以,为什么袁老会被20%这个数据,以及不断刷新记录逼迫到无法喘气,为什么袁老在碰到杨顺后会那么爽快的甩锅,为什么老三会说出那句“父亲到了老年却被套上无形的枷锁”,应该不难理解了吧?

    今天三人过来,是有任务的。

    只是袁定洋和杨顺介绍自己的两位哥哥时,却看不出任何热情,似乎并不积极,与两位兄长的热情态度显得格格不入。

    但主事的,并非老三,而是两位哥哥。

    杨顺听清楚来意了,手指头在桌面上轻轻弹着钢琴,像是在认真思考一样。

    他问道::“合作?你们是指研发中心之间的技术合作,还是让我和xx高科做企业级别的合作?”

    老大说道:“都可以,不过我们建议,最好是两省牵头,全面技术合作。”

    接下来,他开始演讲。

    不愧是老大,当了多年董事长,和官员们常年打交道,说话的语气,强调,拿捏,用词,都非常高端大气上档次,都是些“使命”“荣耀”“历史记住你”“拯救苍生”,总之就是那种很正能量,很恢弘的感觉。

    听起来,好像全人类幸福就捏在杨顺手里了啊。

    杨顺耐着性子说道:“我跟红枫市政府关系也不咋地,要想说服市政府和省厅与你们省合作,我没那么大的能耐。还有,我跟我们省厅的农业部门不熟,我不相信他们的技术,那帮混日子的家伙,哪有资格跟我们合作?不好意思,我说话就是这么直。”

    还真是直男!

    混日子的家伙……要不是自己的两个哥哥在,袁定洋肯定会笑出声来,这话杨顺说的溜啊,明着在贬低自己的省厅人,实际上是在暗指他们外省人,老大还没法反驳。

    老大有点生气,这也太不给面子了吧。

    但是和企业家谈政治,讲情怀,那是在搞笑。

    老二自己出面了,他说道:“那就企业间合作,看看杨总有没有兴趣?”

    “没有,我不需要和任何企业合作。”

    杨顺还是那么任性:“你们知道强人汤吧?我跟你们讲个笑话,强人汤当时出来时,上市公司雄强医药,还有汇人集团,那叫一个上蹿下跳,哈哈,现在呢,破产了吧!还有苗荣堂,也是上市公司,游资炒作赚钱手段那叫一个漂亮,轻轻松松拉涨停……”

    老二的脸都黑了,耐着性子听杨顺吹牛,吹了十几分钟没停歇,从国内讲到国外,欧盟ema说完了就聊镁国fda,张口闭口就是几个亿的投资,世界各地最顶级的科研所求着他去交流,一副世界没了他就不能转的感觉。

    袁定洋一直靠在沙发上,摸着下巴,面带微笑听杨顺吹牛。

    他觉得杨顺真的挺有趣,装疯卖傻,撒泼耍赖,那叫一个技术纯熟,还让人没法生气。

    自己的大哥,讲政策,摆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杨顺全不买账。

    自己的二哥,讲利益,谈金钱,杨顺更不买账,不说别的,抗癌药就是几百亿美元的进账,他还在乎什么国内上市公司?还用得着学着二哥那样,xx高科不好好做种子生意,跑去运营房地产,靠炒房来提高上市公司利润?

    袁定洋一直在心里感慨,有钱,真是好呀。

    他要是有钱,也不用看谁谁谁的脸色,他也能一年到头躲在海楠不出来,专心培育他的杂交水稻。

    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袁定洋身上也背负着巨大的重任,终于等杨顺心满意足吹完牛停下来,他说道:“不搞企业合作,单项技术合作也可以,你知道我们华夏有多少个水稻品种吗?2万多种,太容易让人挑花眼了。”

    杨顺继续敲着钢琴手指,眉头挑了挑,这个他知道,水稻没研究过,但光是玉米品种,就多达几千种,他委托红农的陈校长,只找了40多个最优秀的品种回来。

    实际上,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隐藏基因,国家建立种质库就是为这个来的,能保证大部分的基因都不丢失,万一哪天技术牛逼了,可以随时提取呢?

    育种育种,就是要将好基因找出来,产量高,口感好,抗倒抗病抗虫,营养丰富,消耗化肥少,消耗水少,找到完美种子才是农业科学家的终极目标。

    袁定洋说道:“我们研究中心希望能和你合作,交流优质种质,共享种植技术,我们毕竟有二十多年的先进育种技术,超级杂交水稻也是我们研发出来的,你可以考虑一下。”

    袁定洋公式化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重大任务,如释重负,暗吁一口气,对杨顺笑了笑。

    杨顺看到了这个笑容,也微笑点头:“我知道,超级杂交水稻不错。”

    夸了一句之后,就完了。

    老大老二再怎么劝说,杨顺都不松口。

    然后又喊来辛笛,要他去云川酒店订一桌,把市领导,还有红农的陈校长几人都喊来,很热情地邀请袁氏三兄弟吃饭。

    最后他又说:“不好意思,最近我比较忙,没空陪你们吃饭,而且最近抗癌药又缺货了,我要去补货,今天晚上辛主任代替我,你们往死里灌他……”

    辛笛也拍着胸脯,豪气道:“各位领导,今天我就把身子交给你们了,请务必把握灌趴下!”

    袁家两兄弟哭笑不得,谁差这一顿饭吃?

    倒是袁定洋,第二天等两个哥哥回去后,又独自来到杨顺这里,不断道歉。

    “我哥哥都是商人思想,主要是上面给的任务太重,你多包涵一下。”

    “我没事,就是怕你们受不了我的态度,我这人就是这样,不想干的事情,谁也逼不了我,脾气有点臭。来,这是我亲自种的茶,给您泡上!”

    杨顺给袁定洋倒了一杯茶,里面叶子翻滚漂浮,颜色甚是漂亮,袁定洋也是好茶之人,一眼就看中了,闻香,浅酌,微品,眼睛亮起来:“好茶!”

    “可惜不多,我没有好的茶叶品种,有机会说不定我会研究一下,种点好茶出来。”

    杨顺自己不怎么爱喝茶,这些都是招待贵客用的。

    他说道:“袁主任,昨天你们说的什么合作,我都不在乎。我只想知道,袁老究竟是怎么想的。”

    袁定洋放下杯子,说道:“父亲是国内最早做杂交水稻的一批人之一,野败确实是父亲团队找到的,后来不是全国一盘棋嘛,野败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杂交水稻一下子就全国推广起来,我父亲一直走在技术前沿,并且获得了1981年的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

    杨顺赞道:“很了不起的成就,我记得那是建国后第一次颁发特等奖吧?”

    “是的,但父亲做理论更多一点,也在向国际推广,所以国家一直把他当领军人物看待。”

    袁定洋道:“但早期杂交水稻产量不行,几乎崩溃,直到1980年,胡建三明农科所谢哗安院士的‘汕优63’拯救了杂交水稻,横扫全国,一直种到2004年,父亲的‘金优207’才成为种植范围最大的品种。父亲一直说,他的成就和名誉,都是同行给的,是人民给的。”

    杨顺明白,这个感觉和屠教授的青蒿素是差不多的。

    不是农业系统的人,谁还记得汕优63和谢院士?谁知道汕优63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谁知道那么多默默无闻的水稻专家在努力工作?当年全国去海楠制种,6万亩的制种田,18000人为此服务,谁知道他们的名字?

    袁定洋说道:“父亲的意思是,人民给了他所有的荣誉,他不敢独贪,取之于民,就必须用之于民,父亲希望将‘袁窿平’这三个字的无形资产,全部还给社会,还给那些造就他神化的老百姓们。”

    杨顺肃然起敬:“袁老想怎么做?”

    “父亲将所有的技术都传给我了,我在海楠有一个几十亩的私人小实验田,有一些珍贵的种子资源,这是我和父亲最大的财富。”

    袁定洋看着他:“我将在出售完我和父亲在xx高科的全部股份之后,加入到你的实验室来,提前帮你准备好水稻研究的事。等玉米项目完成,正好可以做水稻,到时候父亲会公开表示支持你,他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杨顺听得目瞪口呆!

第346章 自己坐庄菠菜(二更)

    7月,杨顺种下了1万多亩的美女,到了秋天,他就能收获好多好多美女,不,是好多好多玉米了。

    这是晚熟品种,7月上旬种下去,生长周期大约需要110天,到10月下旬就能收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