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4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竞欣镉腥沓模锩娴挠窦恢劣谒せ担钦飧龉僭被故呛芫拧�

    捡起来之后,又不能当场打开看,他对这个汉子破口大骂了几句。

    汉子本来好像急着赶路,没当回事儿,但是被骂之后却忍不住了,接着回口对骂。这官员的官架子不知不觉又拿起来了,居然上去要打这个汉子,并自称朝廷中人,想借三分官威唬人。

    结果这汉子一听“朝廷中人”,不但不怕,居然一拳就将这官员打翻,又踹了几脚似乎还不解恨,抢了官员的包袱才走,官员倒在地上大喊留下姓名,这汉子倒是应了一句:既是朝廷中人,耽误了李大人的要事,你十个脑袋也赔不起,有本事就去找李大人要!

    这包袱就这么没了。

    官员只得暂留津门,打听了一下。原来,这个汉子是当时朝廷洋枪队的一个大头目,因为临时处理了点事儿耽误了时间,当时是着急赶往津门的大沽码头。

    他说的李大人,就是李鸿章。

    当时,李鸿章的确是派了一千人组成的洋枪队,五百人组成的马队,让津门镇总兵带领,要从大沽乘船,赶赴奉天,干什么去呢?镇压宋三好、高希田的农民起义。这的确不是一件小事儿。

    当然,这个洋枪队的头目之所以抬出李鸿章,可不是自找麻烦,是想唬住官员。但凡朝中一般官员,谁敢去找李鸿章问?

    结果,这官员还真敢。到了京城,他思来想去,最后手书一封,送到了李府。这野史比狗仔报的新闻还牛逼,说的有鼻子有眼,说李鸿章还真看了这封信,也居然见了他,并且“与之相谈甚久,亲送出府”。

    但是出府之后,这官员就莫名其妙失踪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李鸿章找到了洋枪队的这个头目之后,才知道这里面的玉雕已经被他卖了,而且光认钱了,连对方是谁都不知道。

    这个洋枪队头目接着就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砍了。

    李鸿章没见过玉雕,但从河道官员那里听到的描述内容也足以让他震惊。此后多年,他一直在追查这件事儿,因为没有实物,也就没敢上报。

    当时,虽然是光绪当皇帝,但是他还是个娃娃,是慈禧、慈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所以,他要想上报,也是上报给慈禧。

    光绪八年,李鸿章终于查到了线索。这件玉雕,居然就在京城琉璃厂一个姓白的古董商手里。据说,此人就是从洋枪队头目手中买走玉雕的人,当时他在奉天收东西,收了这玉雕之后,就立即离开了。

    这东西,他一直珍藏,秘不示人。如果这样下去,就算是李鸿章,也是查不出来的。

    消息走漏,源于**。**一刻值千金,这个白姓古董商玉树临风,人帅活儿好,和一个如花似玉的相好的大战三百回合,完事后睡着了。那个相好的却因为中间起夜听到他说了一句梦话:老子在奉天,从洋枪队长手里收了天下至宝。

    这个相好的不算太笨,没问古董商,一开始也忍着不说,不过最后还是传出去了,一开始是告诉她妈,她妈又找来她舅商量,准备讹这个古董商一笔。她舅又想找帮手。

    还没找这个古董商呢,就被李鸿章知道了。这女子全家都被拿住,问明白了情况之后,最后的结果不消说。

    当李鸿章派人再去拿这个古董商时候,居然晚了一步。这人去了一个地方,这地方李鸿章也不敢拿人。

    什么地方?皇宫!

    李鸿章大惊失色,心想莫非他通过什么渠道让慈禧知道了?慈禧要见见东西,要当面问问?这要是追查下来,万一查出自己知情不报,很麻烦。

    李鸿章立刻进一步调查这个姓白的古董商,发现他居然和李莲英相识!李莲英可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这个古董商没想到还有这个背景!

    而且,接下来的发展就更让人吃惊了,这个白姓古董商,居然进宫和慈禧呆了一个月。

    说到这里,孟宪涛还补充了一句,“野史啊,拣重点听,没用的自动过滤。”

    唐易笑了笑,关于慈禧比较混乱的那啥生活,野史是很多的。比如说她很早就和恭亲王私通,还说同治帝其实是恭亲王的种而非咸丰帝的。比如说荣禄其实是慈禧的初恋情人,慈禧巩固大权之后又和他私通。比如还“临幸”过宫外找来的帅哥。

    这件事儿不用李鸿章,谁想都复杂,不知道慈禧知不知玉雕的事儿,也不知道慈禧是不是还会找这个白老板。

    这个白老板出宫之时,李鸿章正好在外地办差。结果白老板居然当天就收拾东西,离开了京城。

    李鸿章事务繁忙,这就是打了个盹儿,结果最后得到消息时,这个白老板已经在通往国外的轮船上了。

    白老板显然是个聪明人,这和慈禧厮混了这么久,虽说暂时慈禧没什么说法,还让自己出宫了,自己也认识李莲英,但是自己还是很危险,保不齐哪天就可能人头落地!

    他还真是跑对了。因为不久后慈禧居然怀孕了!慈安大怒,想废掉慈禧,结果慈禧没被废掉,慈安反而猝死。

    而且,出国跑路,相对最安全。据说这轮船是去往倭国的,这白老板懂点儿倭国语,还在奉天认识了几个倭国人。

    “这手抄本,是半本,到了这里就没了。”孟宪涛长出了一大口气,喝了一大口茶。

    “不对!”文佳摇头道,“野史,本来可信度就打了折扣,而且一直没说明印文内容,就没法证明这件玉雕就是和氏璧传国玉玺。还有,你一开始说的是乾隆曾经得到,又搞丢了,结果你光扯光绪年间的事儿了。”

第912章 最担心的

    孟宪涛笑了笑,“野史说完了,我比对的其他史料还没说呢。而且,这半本野史最后还有一句话:疑是乾隆十三年东巡所失之物。首先,我怀疑,这野史的下半本就有乾隆的事儿了。不过,因为有了‘乾隆十三年东巡’这个线索,我对比了一些史料,也能推断出一些东西来。”

    唐易此时接了口,“乾隆十三年,携皇后富察氏东巡,途中谒孔林,登泰山。结果富察氏在济南一病不起,在德州病逝。乾隆此举不像是单纯的散心,登泰山更是值得深思。所以,真有可能是带着得到不久的和氏璧传国玉玺,秘密祭天求吉。”

    孟宪涛一听,“看来你真的知道。”

    “你应该是根据这半本野史,结合乾隆十三年的种种史料,推断出来的。我也推断,乾隆如果此行顺利,那么回宫之后就可能宣布此事,结果路上却丢了,而且极有可能丢在途经的运河里,这和后来光绪年间的野史情节就能勾连起来了。”唐易继续说道。

    “是了。这件事儿虽然有些离奇,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值得相信一部分的。”孟宪涛沉吟道,“现在来看,这和氏璧传国玉玺在倭国的可能性是有的,不过一直却未见公开,有可能仍旧沉沦民间,不为人所知。”

    唐易摆摆手,“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持有者知道是和氏璧传国玉玺,但隐秘消息,毫不声张。要知道,这对华夏来说,是一件意义非同一般的宝物,说出来,未必是好事儿。”

    这时,文佳却又说道,“还有第三种可能,就是现在已经不在倭国,倭国只不过是一个中转站。”

    孟宪涛苦笑一声,“好像什么可能都有。”

    “所以,你这个线索,除了让我们知道运河里是不可能有传国玉玺了,其实也不算什么线索。”唐易故意道。

    孟宪涛继续苦笑,“既然你知道了不少,又觉得没用,看来是不肯把这幅字儿卖给我了!”

    “我当然不卖给你!”唐易微微一笑。

    孟宪涛叹了口气,没有说话。

    “我要卖给你们清史所。”唐易依旧挂着笑,“如果给你,那就是送给你。但是你本来就打算替单位收东西,你要是自己收了,以我观察你的个性,心里肯定不舒服。所以,还是卖给你们单位好了。”

    “这?”孟宪涛脸上一阵惊喜,“你这是?”

    “因为我想交你这个朋友。”唐易看着孟宪涛,“我九千买的,一万卖给你们研究所,我赚了一千块钱,请了这顿饭,钱还有剩余,不亏。”

    文佳仿佛已经料到了这个结果,玩笑道,“孟研究员,你运气不坏,碰上这么个看起来很精明却时不时缺心眼儿的人。”

    “这不是缺心眼儿。”孟宪涛却一脸认真,“我是彻底服了唐老弟了!以后你们就叫我老孟吧!”

    “老孟,我给你透个底儿,上头已经开始查了,你把半本野史交上去吧,没准儿你这个‘研究员’前面的‘副’字儿就去掉了。”唐易接着说道。

    “什么?”老孟大吃一惊,“你说的是真的?”

    “真的假的,都不能再多说了。这件事儿我也是道听途说,那半本野史既然是从未面世的手抄本,你又都看完了,留着也没多大用处了。”

    孟宪涛愣住了,半晌才开口,“好,那我听你的。”

    唐易又看了看孟宪涛,“唉,我再多说一句吧。你别交给你们所的领导,我给你个电话,你直接联系华夏古物征集办。联系好之后,再给你们所领导汇报,就说逛市场买的,买的时候恰好碰上了征集办的人,你还没看,他就盯上了,找你谈了话然后拿走了,说算你捐献。这样,也不会让你们领导觉得你不把他放在眼里,也不用对领导说是什么内容。”

    文佳笑了笑,孟宪涛有点儿迂腐,不教他,他没准儿还真有可能直接说实话。

    孟宪涛有点儿尴尬,自己在这方面的确不太擅长,但是让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教自己,还是有点儿挂不住。但是很快这点儿尴尬就没了,唐易虽然年轻,但是眼力、学识和行事风格,都让他很佩服。

    这顿饭吃完,孟宪涛直接拿走了这幅字儿。唐易的意思,所里什么时候批下钱来,什么时候给他就行。

    一张和婕#氡菊骷煨枰囊笆凡斜荆阋愿舷芴渭巧吓夭实囊槐剩宜穆畚摹⒀Ю鹊雀鞣矫娴奶跫脊涣耍院芸炀驼娴纳癯闪搜芯吭保选案薄弊秩サ袅恕R院蠖蕴埔祝匀皇敲坏乃怠5比唬舛际呛蠡啊�

    回到酒店,文佳也没回房,就在唐易的房间里闲聊,等候傍晚乘机。

    “我说,原来你早就知道了。”

    “嗯,还没来得及跟你说。通过我手里那件玉玺,结合老孟说的,这事儿是可以确定了。而且我怀疑,征集办之所以发现这个线索,恐怕是得到了那本野史的另外半本。”唐易点了一支烟,“所以才让老孟交上去。”

    “一个书呆子,你至于把一幅和婕M咽置矗俊�

    “不能这么说,老孟人品正,学问扎实,是个可交的人。这幅字儿,但从古玩而言,只能算一般的藏品。说实话,我收了也是扔进柜子里,留在清史所更能物尽其用。我也算是一举两得了,而且以后说不定还有三得四得。”

    “这和氏璧你有什么想法?”文佳复又问道。

    “本来我是觉得基本没戏的,不值得劳心劳力。但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和氏璧传国玉玺,应该和玄黄神灯有关系。”唐易分析了一下自己此前的猜测。

    文佳听完,“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不过,如果传国玉玺是神灯‘启动器’,后面也没用上,说明不用也行。”

    “窥探帝王之气或许没用,但是我老觉得,要解开天理紫龙图的真正奥义,还真有可能没了这个‘启动器’不行。”唐易道,“不过,既然咱们确定了七星岭,那就等下个月试了以后再说。到时候说不定就能彻底搞清楚了。”

    文佳点点头,忽而叹了一口气,“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和氏璧传国玉玺落在了东京史料馆手里。”

第913章 机场又遇

    唐易没有立即接口,半晌才道:“如果真是这样,而且是清末流出去的,那人家就是合法持有了。不过,我感觉可能性不大。”

    这个文物的所有权归属问题,华夏对于民国和之前历史上被掠夺的东西,在法律上想无偿收回是很难的。

    按照国际法以及文物所在国家的民法原则,现在的持有者对历史上被掠夺的华夏文物,拥有合法的所有权。甚至,现在世界上的各大博古馆和私人藏家,在道义上都不觉得自己持有华夏流出文物有不妥之处。

    当然了,华夏的不少藏家对这些文物是有强烈的情感因素的,但是也没什么好办法,现在一些爱国实力藏家实现文物回流,基本上是靠出钱购回。

    “你不是感觉可能性不大,你是情感上不愿相信这个可能性吧?”文佳笑了笑,“不过,这事儿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