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择方木然的看着女鬼消失的方向,心中疑惑万千。女鬼最后说的一句话,隐隐说明她跟姓吴的人有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时之间,难以弄清这个中原委,现今最重要的,就是马上替吴志远招魂。
吴成喜呆坐在地上,双腿发软,竟无法站起来。张择方一把将他拉起,接过他手中的瓷盘,左手执旗,右手端盘,高喊一声:“吴志远,快快回来!”
这一声召唤话音刚落,只见张择方左手的纸旗猛地伸展开来,紧接着一点点卷起,一直将旗面全部卷进旗杆,与此同时,右手盘中竖起的白蜡“呼”的一声,无火自燃。
“成功了!”张择方一阵欣喜,半夜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
“志远的魂魄找到了?”吴成喜不明就里,只听见张择方欢喜的语气。
“原来志远就是这里丢的魂儿!”张择方将纸旗放在盘中,腾出左手罩住白蜡,以防被风吹灭。
茅山道术中,旗子、雨伞、葫芦等物均可以作为收魂之用,像旗子、雨伞等,可以作为魂灵的寄居之所,鬼魂可以自由出入,而开光葫芦则是茅山收魂法宝,除非有人故意释放,否则被收进去的魂灵将永远被困在里面。而此处盘中白蜡的火光则指示魂魄的旺气,如果白蜡熄灭,魂魄也会烟消云散,相反,如果魂魄越来越微弱,白蜡烛光也会相应暗淡。
“估计快到三更了,我们得马上回去!”张择方看到烛光微弱,料想剩余的时间已经不多。
吴氏在守山狮处等得心急如焚,远远看见张择方二人的身影,顿时喜不自胜,三人不敢怠慢,急急赶回家中。
“大嫂,你快去将屋里的煤油灯吹灭。”走进院中,张择方停住脚步,向屋内看了一眼。吴氏慌忙冲进里屋,鼓气一吹,屋里顿时伸手不见五指。
张择方小心翼翼的将瓷盘放在吴志远身旁的土炕上,突然看到盘中的烛光越来越微弱,几乎就要熄灭了,张择方心知零时即过,成败就这转瞬之间,于是急忙拿起卷起的纸旗,插进吴志远嘴里,双手作集神手诀,口中默念法咒:“灵宝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脏玄冥。青龙白虎,队仗纷纭。朱雀玄武,侍卫身形。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集神手诀同张择方外出招魂前做的聚魂手诀一样,都是茅山手诀的一种。集神诀代表聚集信号,表示聚集天神和魂灵。茅山派的手诀与佛教藏传密宗的结手印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大不相同,茅山法术中的手诀起到感召鬼神、摧伏邪精的作用,是促成符咒法术应验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佛教密宗的手印则符合中医经络、阴阳、五行相生克的原理,有助于气血的交流、开合、抗衡、从而产生辅助入定或调动内气之功效。
张择方将法咒念完,集神诀向纸旗一指,那面纸旗便猛地伸展开来,跟着便听到吴志远一阵猛烈的咳嗽……
第九章 茅山戒律
看到吴志远咳嗽,张择方忙将插在他嘴里的纸旗拿出来,转身说道:“大嫂,可以点灯了。”
吴氏夫妇又惊又喜,这七天里吴志远一直昏迷,夫妻二人没有听到吴志远一点声音,哪怕是痛苦的呻吟。如今听到他的咳嗽声,心思全放在了吴志远的身上,根本没有听到张择方的话。
张择方摇了摇头,自己走到桌旁点上了煤油灯。
这时吴志远已悠悠醒来,吴成喜和妻子慌忙上前扶起儿子。
“志远,你总算醒过来了。”吴氏喜极而泣,不停地抹着眼泪,突然转过身,“噗通”一声,朝张择方跪了下来。
“道长,你真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吴氏对张择方的感激之情是自然流露,不过这“全家”二字的言下之意也很明显,如果吴志远死了,她和丈夫活在这世上也毫无意义。
“大嫂赶快起来,张择方真的受不起!”张择方赶忙上前搀起吴氏,吴成喜对吴志远说道:“志远,是这位道长救了你的命,快谢谢道长。”
“谢谢道长。”吴志远语气微弱,脸色苍白,双手抚着胸口,有气无力,仿佛还有很多话要说。
张择方连忙上前安抚住吴志远,向吴成喜夫妇说道:“大哥大嫂,志远虽然已经还魂,但是还有最后一步才能完全康复,我要给他念诵安魂咒,并教他归气之法。”
吴成喜夫妇不敢言语,慌忙走出房门,张择方一回身说道:“这三天还按照于一粟说的,给志远喂九成熟的糯米稀饭。”吴氏连连答应着,关上房门。
三天转瞬即过,吴成喜夫妇再看到吴志远时,他和张择方正在土炕上盘膝而坐,双眼紧闭,胸膛缓缓起伏,脸上的气色比以往更加红润。
“志远,可以了。”张择方睁开眼睛,看见吴志远仍在呼吸吐纳,笑道,“看来你已经熟练掌握了采日精月华功的心法,只要再稍加时日,就可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吴成喜夫妇闻言脸上面露喜色,没想到三天的时间就能让吴志远脱胎换骨,跟变了一个人一样。
吴志远缓缓睁开双眼,“嗯”了一声,疑惑道:“我只是感觉站着的时候吸进身体的气很多,但吐出来的气很少,而坐着的时候吸进身体的气很少,但吐出来的气很多。”
“你的悟性很高,这说明你已经掌握了此功的法门,想当年我是练了半年多才有了这种感觉。”张择方微微笑道,“这是初修炼者的正常反应。采日精月华功分为采功和咽功两部分,白天时站姿为采功,晚上时坐姿为咽功。行采功时将天地万物之灵气精华采进体内,储存于咽喉之间,所以你会觉得吸进身体的气多,吐出的气少;行咽功时将存于咽喉之间的灵气纳入丹田,同时丹田之内的浊气便被排出体外,所以你又觉得吸进身体的气少,吐出来的气多。不用担心,以后时常修炼这道**,不久这种窒息的感觉就会消失了。”
“谢谢师傅指点。”吴志远吐出一口丹田内的浊气。
“别叫我师傅,我可没答应啊。”张择方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吴志远三天来的表现已经显露出他是一个习道的奇才,虽然张择方有意将他纳入门下,但是这种事情还是得经过父母同意才行。
“志远能拜道长为师,是他莫大的福分,道长你就收他为徒吧。”吴成喜站在一旁,喜滋滋的看着吴志远。他亲眼见到张择方还魂降鬼的高超法术,吴志远拜其为师,哪会有不同意的道理?
“我倒是非常愿意收志远为徒,我相信我师父也会对志远非常满意,只不过……”张择方轻咳一声,欲言又止。
“道长有什么要求就直说嘛。”吴成喜不明白张择方的难言之隐,只以为是张择方有其他要求不好意思当面直说。
“想必你们已经知道,我是茅山弟子。”张择方一脸正色,他一直都以“茅山弟子”的身份为荣,无论何时何地,他从不回避自己是茅山道士。其实自清朝末年以来,国运不济,民生不稳,民间鬼怪横行,奸邪当道,许多术士、神棍、巫婆应运而生,打着茅山派的旗号招摇撞骗,讹取钱财,茅山一派的名声早已被搅得浑浊不堪。然而张择方此时的言外之意,却并不是指茅山派在外的恶名。
“我知道,茅山派有什么不好?没有茅山派,志远的小命早就没了。”吴成喜一跺脚,语气极为坚定。
“实不相瞒,我茅山派的门规戒律有三大条,分别是无色、破衣、贫穷。无色就是不得亲近女色,这就意味着成为茅山弟子,必然就要绝后;破衣就是不穿整齐的衣服,衣服上必须有洞;贫穷就是不囤积财富,不留隔夜钱。凡入我茅山门下者,首先必须遵守这三大条。”张择方一边说着,一边观察吴成喜夫妇的表情。
只见吴成喜夫妇默然无语,不再像先前那样情绪高涨,支持吴志远入茅山门下。这对农家夫妻的想法完全可以理解,吴志远是他们唯一的儿子,也是吴家香火的唯一继承人。破衣贫穷都无所谓,茅山派的“无色”戒律成为他们同意吴志远拜师的唯一障碍。
“我还是要入茅山派,拜张道长为师!”吴志远见父母低首不语,率先打破沉默,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道长,你先休息一下,我们马上吃晚饭。”吴成喜没有理会吴志远的话,微笑着招呼张择方。
张择方是个明白事理的人,眼前吴成喜夫妇的表情已经做了最好的回答,这也是他一开始就预料到的,所以毫不惊讶,连忙笑道:“不了吴大哥,我还有急事在身,就不叨扰了。”说完就起身下炕。
吴成喜夫妇连忙拉住他,说什么也要吃了晚饭再走,但张择方去意坚决,吴成喜夫妇见执拗不过,只好顺了他的意。吴氏又从厨房里拿出一包干粮,塞到张择方的手中。
张择方想起几天前从这里离开时,吴氏也是给他塞了这样一包干粮,心下顿时大为感动,向吴成喜夫妇一抱拳,说道:“大哥大嫂,后会有期!以后有什么事,可以到江苏茅山来找我。”
“志远,记得日日修炼我教给你的采日精月华**。”张择方不忘叮嘱吴志远,其实在他的心里,吴志远的确是习道学法不可多得的人才。
第十章 离家出走
张择方转身向院门走去,刚走到院门口,猛地回头一脸严肃道:“对了,通知一下村里人,村子北面的龙山千万不能靠近!”
吴成喜点头应承,这句忠告也是吴家村近百年来的村规,即使张择方不提醒,也没人敢贸然进山。
“师父,你要去哪里?”吴志远眼见张择方前脚踏出门槛,心中一阵不舍。在他的心里,早已经将张择方当成了自己的师父。
“我去青岛城,找我师弟于一粟。”张择方和蔼的微笑着,他突然觉得和吴志远有一种难解难分的缘分,即使不是师徒,也可以是忘年之交。
“我们什么时候还能再见面?”吴志远眼眶湿润,竟像是要哭出来。短短三天的相处,吴志远对张择方这个救命恩人的感情已经堪比亲生父母。
张择方低下头,脸上闪过一丝忧伤,蓦然抬头微笑道:“有缘自会再见!”说完,便不再犹豫,闪身离去。看着院门口,吴志远的心空空的,一片失落。
现在张择方了却了一桩心事,已经将全身心放在追捕于一粟这件事上来。其实这次奉了师命下山,主要是为了追回于一粟偷走的镇派之宝茅山宝镜,至于能不能抓他回师门倒是其次,如今又隔了三天,不知道于一粟是否还在寻欢作乐。假如他已经散尽钱财,去了别处,问题就棘手了。想到这里,张择方急提真气,脚上的神行步法顿时加快。
寂静的山间小路上,张择方的身影如一道黑色的闪电,疾驰而过。
午夜时分,万籁俱寂,辽远的星光点缀着深蓝夜空,这条由吴家村蜿蜒通向青岛城的小路上,一个身影蹒跚着前进,只见他拄着木棍,背着包袱,夜间的山路尤其难走,他不时地喘着粗气。
此人正是吴志远,原来他一心想拜张择方为师,但是也理解父母的苦衷,所以从张择方走后,便躺在土炕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最终他想到了一个自认为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只学艺但不入茅山门下,这样就得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茅山道术,又不用为传宗接代的事苦恼。
拿定主意后,他便给父母留了个字条,带上几件应季衣物,悄悄溜出家门,走上了这条去往青岛的崎岖小路。每年他都会跟随父亲进城一趟,所以这条路对他来说并不陌生。
秋天的夜晚空气很凉,吴志远冻得瑟瑟发抖,但是想到就快见到张择方,心里兴奋不已,打开包袱翻出一件衣服套在身上,继续前行。
吴志远生怕追不上张择方,所以不敢休息,赶了一夜的路,即便这样,到了青岛城时,也已经是第二天上午了。
民国初期的青岛城只是一座规模不大的小城市,但是对于吴志远这个久居山村的穷小子来说,无疑于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熙攘的人流,叫卖的摊贩,高大的建筑,双目所及,只觉眼花缭乱。
茫茫人海,到哪里去找呢?吴志远有点后悔了,他这才发现自己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
孤身一人,漫无目的的在大街上转,他不敢也不好意思向路人打听,因为他觉得自己比街上的任何一个人都要矮一头,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其实吴志远在家里时,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农地里的活儿自己一个人都可以干的了,但是唯一缺乏的就是认知的眼光。来到这个城市,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井底之蛙,看见什么都是新奇的。
一直到日落时分,吴志远也没有看到张择方的影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