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贫农大魔师-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噗嗤……”刘淑英笑道,“淘气。”

    殷铁柱乐的眼睛眯成了缝,抓着妮儿肉呼呼的小手不放。“婶子,这么早。这是来……”

    “这不我家姚姑爷还有些花生,正好我来换花生油。”刘淑英简单解释道。

    “哦!那我就不耽误你了。”殷铁柱不舍的撤回自己的手。

    “殷伯伯。再见。”妮儿朝殷铁柱挥挥手道。

    殷铁柱看着她们祖孙俩消失在自己眼前,边走,这嘴里嘀咕道,“看人家长海养的闺女可真乖巧,想起自己的那四个皮孩子。”这眉头就皱了起来,“难怪长海是有女万事足,每回见面不住的夸自家闺女。我都想要了。”他叨叨道,“要不我跟媳妇儿再生一个闺女。”

    不管殷铁柱怎么惦记生闺女的事,刘淑英带着妮儿朝油坊驶去,闻到馥郁的香味,就能找到油坊的位置。远远的就看见‘高耸’的青砖烟囱,没有招牌却不难找。

    从院外看;除了高耸的烟囱;油坊与其它民宅并没有什么不同;石屋灰墙;融在黑色的瓦片;沉稳而久远。

    刘淑英停好自行车,抱着妮儿踏进院落;一种粮食熟透的味道沁人心脾。循着香气;刘淑英敲敲木门;“有人在吗?”

    木门吱呀一声打开,“哎呀!是昨天的大婶啊!”开门的是一个二十来岁的精壮的小伙子,一张圆脸,挂着憨憨的笑容。

    “小伙子,麻烦帮个忙,去把外面自行车后座上的花生取下来。”刘淑英道。

    “好嘞!”小伙子三步并作两步就出了院子。

    刘淑英抱着妮儿踏进了油坊,还没有适应突然变暗的环境;热腾腾的蒸气就糊住了眼镜;鼻子更是被浓得似乎停止流动的香气堵塞。

    这么早就开始工作了,待适应热腾腾的石屋后,妮儿这才打开天眼看了看油坊。

    虽说油坊的年纪不大,可也油光满面。穿过木制窗棂的阳光晒着慵懒的蒸气;厚实的蒸气让人看不见屋梁;几盏马提灯似乎凌空吊着;庞大厚重的压榨机就展现在妮儿的面前。

    看不出颜色的地面和墙壁似乎被油浸透;反射着微弱的光。五个光着膀子的汉子正在围着压榨机转悠。

    “都压实了吗?”站在一旁中年汉子穿着粗布做的三窟窿背心问道,“这垛可得给俺上好了,不然影响出油。”

    “老殷叔,你就放心吧!”汉子们齐声说道。

    扯开的嗓门,如这花生油一般清亮。(未完待续)

    ps:感谢淡雨思涵书友的打赏!!

第228章 还是您老考虑的深……

    “大妹子来了。”四十多岁的汉子被人称呼为殷叔的男子看见刘淑英笑道,“这么早。”

    “家里没事,左右就早些过来了。”刘淑英笑着说道,“你们也好早。”

    “早些干!可以上工,或者休息。”殷叔笑道,“榨油这活儿很累人的。”

    “在乡下干什么都累。”刘淑英应了一句道。

    “这倒是!”殷叔笑道。

    “大婶,您的花生。”提溜着麻袋的小伙子走了进来,“殷叔这是大婶提来的花生。”

    “那咱进去过一下称。”殷叔指着里间道。

    “好!我这花生没有剥壳。”刘淑英抱着妮儿进到里间,小伙子有眼力介儿搬了张小凳子递给了刘淑英,“大婶,坐!”

    “谢谢。”妮儿奶声奶气笑着谢道,刘淑英抱着妮儿坐了下来。

    腼腆地小伙子显然没料到,白白嫩嫩的如肉包子的妮儿出声,顿时羞红了脸结结巴巴地道,“不……没啥子。”

    殷叔把花生倒进大竹篮子里,粗略的看了一下赞道,“大妹子,你这种的花生可真好,瘪的很少,不用去壳就能看出仁是粒粒饱满,圆润。”

    “是吗!我家姚姑爷,种地是一把好手。”刘淑英自得道。

    哗啦啦……殷叔倒了满满一竹篮子花生道,“大妹子,这一篮子倒满花生,去掉壳一般情况下正好十斤,左右没多大出入。要不咱剥壳在称。”

    “不用了,不用了。”刘淑英摆手道,“我信得过。”

    “这是找您得钱,收好了。”殷叔抽开抽屉,“对了。油昨儿吃了吗?感觉怎么样!”

    “还没吃呢!不过闻着香。”刘淑英笑着说道。

    “那是!我们村里的油坊,自从开张后,就远近驰名。十里八村的都来。这方圆十里的各个生产小队花生油都是我们榨的。”小伙子颇为自傲地说道,“俺殷叔解放前曾经是县里有名的油坊学徒。这一身本事可是无人能及。刚解放的时候,县里的开的油厂,还来请他来做大师傅的。不过后来改为机器操作了,所以……”

    “说这个干啥?好汉不提当年勇。”殷叔不好意思道,不过这眼里颇为自豪。“大妹子放心,品质绝对有保证。”

    城里人吃商品粮的,这粮油可以吃现成的,这广袤的农村。粮食自己磨,油可都是生产队冬闲的时候自己榨的。年终的时候,大妈、大婶、大姑娘、小媳妇儿拿着坛坛罐罐去生产队领取一年份的油。

    姚湾村本来也有一座小油坊,但十里村的油坊开张就撤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油的品质没有人家的好,社员们宁愿多跑几步路。

    虽然现在是淡季,但油坊也能勉强维持住,到了冬闲的时候那是日夜不闲的,人手不够了。生产队里冬闲可不缺的壮劳力。

    不计工分,多发‘二两’油就啥都有了。

    “要不我就来了,我就看你们这油坊看着正规才来的。”刘淑英笑着恭维道。

    “这个大妹子放心。虽然不是电动的,纯手工,但这手工工序却是绝对不少的,沿袭掐糁、上馏、炒糁、包饼、上垛、压榨这几百年不变的老油坊工艺。”殷叔拍着胸脯道,“一点儿不比这大油厂出来的油质差。”

    “这个我相信,您这出油率就看出来了。”刘淑英笑道。

    花生的出油率能达到百分之四十已经老高了,还是纯手工制作。

    “呵呵……”殷叔被夸得笑了起来,一张脸灿烂如菊花般,眼角泛起了皱纹。

    妮儿打开天眼透过帘子可以清晰地看见。他们榨油的工序很严谨的。“掐糁”就是将花生粉碎成小颗粒状;然后按照一定重量分锅。“上馏”和“炒糁”就是将磨碎的花生仁蒸馏和翻炒。“包饼”是将炒好的“糁”倒进用稻草铺底的钢圈里;将“糁”铺均匀后;用穿着草鞋的双脚转着圈踩踏;然后再用稻草包顶。“上垛”是将包裹的“糁”层层摞起在压榨机中。“掐糁”的粗细、“炒糁”的火候和“上垛”的歪直最能影响出油的质和量。

    “炒糁”是把花生粉碎成小颗粒状,放在一个大铁锅里不断的翻炒。至于炒的什么程度全凭师傅的经验了,据说这可是门手艺。一般人要炒好几年。

    “殷叔,已经全部上垛了。”外间的汉子喊道。

    5个光膀子的汉子在外间不过六十平方米的油坊里一刻不停地忙碌着;中间的庞然大物‘压榨机’就是他们的工作地点。

    这里还没有液压机,压榨只是最原始的方法。重达100公斤的撞锤,敲打木楔子,对榨膛中的处理过的花生施加巨大的压力。依靠这种物理压,迫使油脂渗出。

    撞捶之人,精瘦的身子,没想到力气还挺大,手臂上隆起的肌肉,汗水布满油光的后背,沿着劲瘦的腰侧和后背缓缓滑落……

    诠释了男人的力与美和阳刚之气。

    哐当……当……大力的撞击声,声声入耳。

    “妮儿,不怕,不怕。”刘淑英捂着妮儿的耳朵道。

    “姥姥,我不怕。”妮儿仰起头笑道。

    撞击一会儿就停下来了,“大婶这是下下油,这样麻烦但是下油多,一会儿接着撞。”小伙子解释道。

    很快就听到滴滴答答的声音,刘淑英抱着妮儿出来,就看见金灿灿的花生油从稻草中渗了出来。浓浓的油香扑鼻而来,哗哗的的顺着油槽流到了接油桶里,师傅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真的感染人心。

    撞捶又响了起来,只不过这个一回换了一个小伙子。

    哐当……的撞击声,又响了起来,刘淑英和妮儿已经踏上了回程。

    油坊里浓郁的香味似乎还在鼻翼见颤动,后来的油为什么不香了,莫名的妮儿想起这样一句话,“油兑油,鬼见愁”。

    “妮儿,油香不香。”刘淑英问道。

    “香,要是滴滴答答声不停就好了。”妮儿‘天真’地说道。

    “我的傻妮儿。”刘淑英为她傻话逗笑了,稍后又道,“不过有一天用上电就好了。这压榨机一开,这滴滴答答声不断了。”

    电不知道姚湾村什么时候能通上。

    &*&

    胡思乱想间,祖孙俩就到了家门口。

    “太姥爷。”妮儿朝院子喊道。

    “妮儿回来了。”刘姥爷放下手中的书,就匆匆跑了出来,抱过妮儿。

    “妮儿乖不乖啊!”刘姥爷点着她的鼻尖道。

    “乖!”妮儿搂着他的脖子大声说道。

    刘淑英停好车子边进院子,边问道,“怎么这么安静,孩子们呢!”

    “上课了,你也知道,再过不久就要放麦假了,所以学校里要赶一下课程。”刘姥爷说道。

    “哦!”刘淑英撇撇嘴道,显然不以为然,“那爸可是清闲了。”

    “偷的浮云半日闲。”刘姥爷把妮儿放在竹摇篮上,去给冲了两杯蜂蜜水,一杯是妮儿的,一杯是刘淑英的。

    刘淑英仰头喝了蜂蜜水,冲了冲杯子放在石桌上,说着卷起了袖子道,“爸,中午咱们吃什么?”

    “昨儿捋的槐花,还有好多,不吃的话太可惜了。”刘姥爷想了想道。

    “槐花甜!”妮儿抿了口蜂蜜水,甜甜的说道。

    “听你们的,咱今天做槐花宴。”刘淑英笑道,“看姥姥大展身手。”

    “好耶!”妮儿一只手拍着竹摇篮,捧场道。

    刘淑英蹲在井边洗槐花,头也不抬的问道,“爸,姚家这几个孩子资质都不错耶!以前找个根骨奇佳的收为徒弟,那是千难万难,怎么到了姚家就变得这么不值钱了。”

    “呵呵……也许是跟妮儿的灵泉有关。”刘姥爷笑道,这是他思来想去的结果。

    是滴!是滴!妮儿点点头。

    “爸,您老讲历史讲上瘾了,什么时候打算教他们玄学易理啊!这功夫可以让傻小子们继续练下去。可这有些东西是绕不过去的。”刘淑英端着箩筐掂了掂,哗啦啦水全流了下来,放在一旁的架子上空水分。

    “哦!还得在等等了,孩子们虽然聪明,但毕竟人生阅历不丰富,除了那四个大串连,出去走上一遭,有点儿见识,几个小的甚至连菩宁市都没去过。”刘姥爷接着说道,“就如致远想学医,但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东西都不懂,而独独懂医,这学问与历史、文化、美学、思想、人格都有深刻的关系。而这个世界的学问也不是有用、无用分得那么明白的。一个对人生没有深层体验的人,是无法获得人生的真谛的。医术那只是技术,谈不上医!”

    “以史为鉴。”刘淑英有些明了了,“我从小就跟着您闯荡江湖,跟这些孩子一比,他们就太不知世事了。

    现在嘛!”她苦笑了一声道,“想要跳出农门,难喽!农民要想进城必须先解决户口,没有户口就没法办粮食关系。离开了这两个关系即使进到城里也无法生存。农民想改变身份只有通过读书上学,现在这条路基本上没戏。

    参军提干或者是当上乡镇以上的领导。还早着呢!”

    妮儿认同地点点头,现如今限制了人员流动,社会问题是少了许多。同时也困死了农民,为缩小城乡差别设置了障碍。(未完待续)

    ps:感谢彩霞满云间书友投的粉红票!!

第229章 “布谷布谷,麦子要熟……”

    “老话说的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现如今走不出去,没有足够的人生经验和阅历,孩子们也只有徜徉在书海里,吸取经验了。”刘姥爷嘴角泛起一了一丝无奈道。

    现如今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高于农村,而农村人口众多,生活水平较低。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解放后形成的,到了这一时期这种结构进一步恶化。

    城乡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户籍、住宅、粮食供给、副食品供应、教育、医疗、就业、保险、劳动保障、婚姻、征兵等制度上。

    农村是按劳分配,以人头和劳动以作为报酬的依据。城市是以货币工资支什报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