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宁致远,就是这一部分风尘女子的首选。
家世在整个大周朝也是无几人能出其右,本人又确实有真才学,又是个容貌清隽的少年郎,若是得了他的赠诗,成为花魁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自宁致远才名远播之后,只要外出,各青楼楚馆的莺莺燕燕几乎是成堆的追着他跑。
直到今年开了春,一位据说与敬王交好的芳华馆的姑娘找到他,请他帮忙写首诗。
宁致远不知道敬王与那姑娘有什么关系,但那时确实有传言说敬王最近一直流连芳华馆,而一般的青楼姑娘也不敢随意拿敬王的名号搏前程,宁致远虽然不耐,但敬王的面子也不好直接驳了,就随意写了一首诗应付过去。(未完待续。)
第123章 秦明
有了定国公世子首开先例的一首诗,芳华馆那位姑娘也确实如愿名声大涨。
后来宁致远才知道,那位姑娘确实与敬王有关,不过敬王这两年因为耽于美色被当今皇上斥责了好几次,不敢再太过放肆,又着实想要捧捧这位新得的心头肉,才让那姑娘直接找上了宁致远。
而与那位姑娘一起名声大涨的,还有宁致远。
从来不往那脂粉堆里钻的定国公世子居然也懂得怜香惜玉了,宁致远自然就没能躲过一个风流的名声。
事情发展到后来,甚至每隔个一段时间就会有另一个人跳出来说自己得了宁致远的赠诗,传来传去,宁致远便被坐实了年少风流几个字。
当然了,那些自己跳出来说得了宁致远赠诗的,到底有几个真几个假,也就只有她们自己才知道了。
这些当然不是什么好事,但宁家人还真不好就此事大动干戈,否则岂不会让人笑话与那些风尘女子争输赢?
正因为对这些事知道得一清二楚,所以安平长公主是可以肯定自己的儿子从来都是洁身自好的。
而且,宁致远有这么个风流名声也才是今年年初的事,如今也不过才四月中旬,难道这么些闲散消息都能传得如此快?
还是说,是顾家对京城的消息太过留意了?
留意到甚至都不放过这些不知真假的小道消息?
在权利的旋涡之中生活了三十几年,安平长公主妥妥的想多了。
因为有了这样的疑惑,安平长公主接下来倒也没在顾家呆太久,她来顾家的目的,除了是真的想道谢,另外也是想碰碰运气,看看那个所谓的命定之人会不会就在顾家,现在两个目的都已经达到了,以定国公府和顾家的立场,她也确实不适合一直逗留在顾家。
安平长公主要走,宁致远虽然心里仍有不甘,但最终也只能带着满心的郁闷一起回了定国公府在清河的宅子。
他如今已经能够肯定,欢颜一定是与他一样,有着前世的所有记忆。
若非如此,五年前还没找回前世记忆的他与欢颜初次相遇时,欢颜又岂会那样对他?
一回到自家宅子,宁致远就找来了自己的贴身小厮成晋。
“世子爷,您有何事要吩咐小的?”成晋神色恭敬地道。
成晋与宁致远年纪相当,很小的时候就来到宁致远身边做小厮,可以预见的是,将来宁致远接掌了定国公府以后他自然会受重用,身份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跟在宁致远身边十余年,成晋从前与宁致远是极为亲近的,有时候甚至还能开上几句无伤大雅的玩笑。
但现在,成晋不敢了,他的所有恭敬甚至是敬畏,都是真的。
成晋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他总觉得,自从世子爷落水醒来之后,就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至少,以前他还敢斗着胆子与世子爷说笑而不担心世子爷会不高兴,可如今……
只要看到世子爷皱眉头,他都直接会觉得腿软好吗?
别说是说笑了,就是说出口的每一个字,那都是需要再三斟酌过的,就怕说错了什么会招来世子爷一个极为平淡的眼神。
那眼神是平淡,可被这样看上一眼,他是真的会心惊胆颤的!
宁致远看了成晋一眼,对成晋那唯恐会被他吃了的模样颇感无奈。
前世成晋跟在他身边几十年,办事也确实利落稳妥,是个可以信任以及重用的。
“你去查查看关于顾家七姑娘的事。”宁致远淡淡地吩咐,末了又加上一句,“查得仔细些,不要被人,尤其是不要被顾家七姑娘发现了。”
成晋郑重地点头。
说起来,世子爷还从来没有关注过哪位姑娘,这次怎么……
不过,成晋也不敢多作揣测,应了声之后就退下把事情安排下去了。
宁景昌手下的锦衣卫平时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怎么样无孔不入地探听些隐秘消息,比如哪位大人表面上看着严肃刻板,其实在房事上有着特殊的爱好,哪位大人又不顾朝廷禁止去眠花宿柳了,去的哪家青楼,又点的哪位姑娘作陪,哪位大人别看一直以来都表现得对夫人敬重非常,其实他的夫人根本就是元配,元配夫人早就在他发迹时就被休了……
等等。
虽然成晋不过是个小厮,但他是世子爷的贴身小厮,寻一两个交好的锦衣卫查一位姑娘家的消息,这样的小事却也是能做成的。
所以,没用两天,宁致远就从成晋那里得到了答复。
“世子爷,您想知道的事已经有了消息。”成晋低声道。
宁致远眼中一亮,迫不及待地道:“说。”
“那位顾家七姑娘是顾氏一族如今的当家人顾锦源的独女,其母秦氏乃是太原秦家嫡长女,因自幼得了顾家老太太刘氏的宠爱,又有秦氏这个做了顾氏宗妇的母亲护着,在整个顾家的姑娘之中风光程度也是独一份儿的……”
虽然这些宁致远早就知道,但他不想错过关于顾青未的任何一点消息,于是耐着性子听下去。
“顾家七姑娘是得了所有人认同的聪慧,虽然在外一直不显,但顾家近几年发生的好些大事似乎都有这位七姑娘的影子。”
顾家大小姐的亲事,顾家姑奶奶与常进州和离之事,顾家三老爷养的外室,顾家七房的妻妾之争,顾家三少爷参加科举……
这一桩桩数下来,成晋都对这位顾家七姑娘多了几分叹服。
宁致远并不意外。
欢颜明显比他要早几年重生,有了前世的记忆,她本就聪慧非常,想避开这些事简直是轻而易举之事。
能弥补一些前世的遗憾,欢颜,她一定很开心吧?
然后,宁致远就意外的听到了一个名字。
“……近几年,顾家七姑娘的母亲秦氏与娘家联系得极为密切,虽然还没有迹象表明,但秦氏似乎有意与秦家结亲,结亲的对象是秦家长房嫡次子,秦明……”
秦明!
只这一个名字,便叫原本听着关于顾青未的消息面上带着微微笑意的宁致远面容铁青,双手更是紧握成拳,几乎用尽自制力,才克制住了一拳砸向桌面的冲动。
秦明,他怎么会忘了这个人。
若不是他……(未完待续。)
第124章 如意算盘
在宁致远听着成晋打探来的消息时,顾青未正与回娘家小住的顾锦琳说着话。
老太太的生辰过了才没几日,顾锦琳就又回了娘家,说是在家住闷了,想回娘家松泛松泛。
不仅她自己回来了,还将两个哥儿都带回了顾家,甚至她回来时还没有周谨之相送。
这哪是什么回娘家小住的意思,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明显是顾锦琳与周谨之不知为何闹了别扭,这才一怒之下回了娘家。
偏生顾锦琳又是个嘴紧的,无论老太太怎么问就是问不出什么准话来,老太太无奈之下,想着顾锦琳与顾青未这个侄女素来亲近,只得遣了顾青未去探探她的口风。
说起来,周谨之自从娶了顾锦琳,这运道就一天好过一天。
与顾锦琳成亲之后,周谨之就奏请吏部起复进京,那时择哥儿也不过半岁,已经可以带着远行,所以顾锦琳就带着择哥儿随周谨之一起进京了。
周谨之当年是考中了庶吉士的,只是没等散馆就丁忧归家,所以自起复进京就重新进了翰林院。
大周朝虽然立朝仅仅三十余载,但如今已经隐隐有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所以近些年来庶吉士更有了个“储相”的号称,如今内阁几位阁臣无一不是庶吉士出身。
庶吉士乃是天子近臣,负责起草诏书,又有为天子讲解经籍等责。
在京城这三年,周谨之不只一次得了当今皇上的亲口夸赞,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
庶吉士散馆后大多留馆,受翰林院编修或检讨,周谨之去年年中就以优异的成绩散馆,按惯例本该在翰林院任职才是,翰林院虽然是个清水衙门,却是一条通往内阁的康庄大道,自是个再好不过的去处。
但周谨之在天子跟前得了赏识,自然就成了旁人的眼中钉,还被人将其夫人乃是清河顾氏女的事给宣扬了出来。
当今皇上对世族的态度朝中大臣们哪里会不知,于是吏部便有那自以为了解皇上心思逢迎拍马之人,准备随意将周谨之安排进六部做个永远不可能出头的小官,但最后这件事却被皇帝给按了下来。
而周谨之,也因为如今的元昌帝一直没明确表态,而归家赋闲了近一年。
就在老太太生辰前不久,周谨之接到了京城友人的信,他的任命许是快下来了,元昌帝有意授他为翰林院编修。
这可真算是苦尽甘来了。
在顾青未的追问之下,顾锦琳总算说起了她回娘家一事的因由。
“……你姑父那里才得了消息没两天,那张家也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只道你姑父这是要飞黄腾达了,竟然又起了歪心思。”顾锦琳冷声道。
她是真心与顾青未亲近,连对着老太太都不愿意说的话,在顾青未这里却是自然而然的就说出了口。
这次的事,还是因为周谨之前未婚妻的娘家张家。
张家人这五年虽然隔段时间就会上门打秋风,但总的来说还算是安分,他们安分,顾锦琳也就乐意舍点银子把他们打发了,就当作是替周谨之感谢张家大姑娘当年的苦等。
因为有顾锦琳三不五时的接济,再加上张家原本就是吃穿不愁,所以张家人这几年的小日子过得是极为舒适的。
直到去年年底,张家那独子在狐朋狗友的引、诱之下学会了赌博。
张家这独子是个不成器的,十七八岁上就在张家二老的操持下娶了妻,自打有了儿女之后非但没有收敛心思好好过日子,反而觉得自己也算是完成了传宗接代的大任,从此竟愈发的游手好闲起来,被人诱着染上赌瘾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
沾上“赌”这个字的人哪里能有什么好下场,周家本就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那点家底便在张家这独子一次次的出入赌场之后输了个精光。
所以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张家人上门的次数就多了起来,要银子的名目也是各种各样。
顾锦琳虽然愿意舍些小钱养着张家人,但张家人到底是周谨之前未婚妻的娘家人,他们来的次数多了,自然觉得有些膈应,再加上对张家人如此频繁上门有了怀疑,也就让人去查了查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一查,自然就查出了张家的儿子赌博之事。
打从这一天,张家人再找上门,顾锦琳就再没放他们进来过。
她愿意代周谨之感谢张家大姑娘六年苦等是一回事,但一来周谨之替张家大姑娘服丧三年已经算是还了她的等待了,二来顾锦琳可不愿意拿钱养着这样一个只会把银子往水里扔的人。
指不定她这边拿了银子,张家的儿子那边厢就又去赌,而且还会越赌越大。
没了顾锦琳这里的进项,又被儿子败光了家底,张家的日子立马就艰难了起来。
没办法之下,张家二老就把主意打到了小女儿的婚事上。
自从顾锦琳与周谨之成了亲,张家人便自诩是与顾家沾亲带故的人家,所以在小女儿的婚事上就显得异常的严苛,这些年不是没有合适的人家上门提前,但最后都因为张家人的挑剔而没能最终定下来。
五年过去,原本青葱般水嫩的张家小女儿已经成了二十二岁的老姑娘。
张家二老琢磨上了小女儿的亲事,又正好偶尔从周家下人口中听到了周谨之得了皇上重用,许是要入翰林院为官的消息。
张家人都没读过什么书,只觉得翰林院一听就是个好地方,周谨之这必定是要做大官了,于是理所当然的,就把主意打到了周谨之的身上。
当然了,有顾锦琳这个出自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