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官婉儿低下的腰肢忽的抬起,一个转身,十二名站在角落中的舞女同时从四周迎上,用她们婀娜的身姿牢牢地挡住了最中央的上官婉儿,一层接一层,仿佛一只含苞待放的花蕾般。
琴声逐渐低转,包裹住了上官婉儿的舞女,好似绽放的花瓣,从外至内,一个接着一个的向后弯下了自己的腰肢。
当包裹在上官婉儿最内侧的舞女弯下腰肢,绽放花瓣之时,“刷。”白袖飞起,花蕾显现,露出了中央,出水芙蓉般的白裙仙子。
环绕在仙子两侧白丝高高跃上半空,背对着众人的上官婉儿,在这一刻腰肢轻扭,双臂沿着身体两侧婉转而上,背对众人的她于此时微微侧首,露出了半张绝美的脸蛋,同时,向高位上的黄小伟投去了回眸一笑。
这一笑,让黄小伟心头一颤。
接下来,上官婉儿舞步踏起,身姿绝妙,四周的十二名舞女牢牢跟上,甩动长袖,为她伴舞,但那些舞女却连上官婉儿半分的风采都抢不走,所有人都被她绝艳的舞姿而深深吸引,所有人的眼中。。。。。。。只有那白裙仙子。
此刻,一袭白裙,舞姿曼妙的上官婉儿成了殿内唯一的主角。
李显已经看呆了,黄小伟同样被殿下的上官婉儿吸引的无法侧目。
李治一边看着上官婉儿绝妙舞姿,一边捋了捋自己下巴的胡须,轻笑着和身旁牢牢注视着上官婉儿跃动身姿的黄小伟说道。
“老师,怎么样,婉儿姑娘跳得不错吧,您可能有所不知,这些年婉儿姑娘一直在苦练舞艺,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她是想给你展示一下自己这些年来的成果,老师,您看好了,此舞名为《霓棠》乃是婉儿姑娘所创作出的舞艺。”
说到这里,李治不由羡慕的说道:“老师,这婉儿姑娘跟您的感情是真好啊,要知道,她的《霓棠舞》还是第一次在外人面前展现出来,哪怕是我也只是听说过此舞而已,平日里不论谁求,她都不会跳,今日多亏跟着老师,才能一饱眼福,不得不说,此《霓棠舞》要远远胜过我唐宫之内的所有舞曲。”
“老师,学生没猜错的话,这支舞,婉儿姑娘只想为您一个人跳。”
“霓棠。。。。。。。霓棠舞,只为我。。。。。。。一人跳的舞,”黄小伟望着殿下舞步轻盈,美妙绝伦,虽在尽心跳舞,但那水灵的大眼,却一直含情脉脉注视着自己的上官婉儿。
这一刻,黄小伟的双眸一片虚幻,整个人痴痴的看着殿下起舞的上官婉儿,就连李治接下来和他说话都没有能听到。
黄小伟沉浸了,深深的沉浸在了此情此景之中,眸光虚浮,嘴角笑意盈盈,眼中只有那白裙少女。
“霓棠舞,霓棠舞。。。。。。。。”
“一舞霓棠,真美啊。”黄小伟痴痴的呢喃道
不知不觉间,他已然彻底陶醉在了上官婉儿的《霓棠舞》中。
翩翩起舞的少女,和这只为他一人跳的舞蹈,这一幕,成为了黄小伟永生也难以望却的回忆,最美好的。
。。。。。。。。。
殿内的上官婉儿纵情扭动着自己的四肢,竭尽全力的要把自己最出众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高位上的那个男人。
上官婉儿的嘴角永远都挂着甜甜的微笑,那双含情脉脉的双眸也永远只停留在黄小伟的身上。
又是一个甩袖,环绕在上官婉儿身体两侧的白丝向着左右两方猛力甩出,少女的右手横立头顶,在十二名舞女的环绕下,体态婀娜,容颜绝美,身姿轻盈的上官婉儿在大殿的最中央缓缓转起了一个很美很美的圈。
所有人的目光都牢牢聚集在了大殿中央那快速转动的少女身上,久久不肯收回视线。
上官婉儿轻轻的,快速的转动着,整个人好似都要化成一只腾空离去的白凤,可她的目光却还是一直停在黄小伟的身上,爱意从未因疲惫而消散片刻。
当看到黄小伟那痴痴的目光时,上官婉儿心头一甜,嘴角的微笑更为甜蜜。
小伟哥,这支舞婉儿只为你一个人跳,此生我也只会跳给你一个人看,你喜欢吗?你喜欢看婉儿跳舞吗?
应该是喜欢的吧。
小伟哥,你知道吗,婉儿真的。。。。。。。好喜欢你啊。
。。。。。。。。
大汉,皇宫中。
一身黑色龙袍的刘彻在国色天香的卫子夫陪伴下,缓步行走于大汉皇宫的后花园中。
这一路走来,刘彻的脸色并不是太好,即便百花齐放,芳香扑鼻,可刘彻对此也是提不起半点兴趣,眉眼间还有着一股忧愁。
他身旁的卫子夫也是一般,对花园中的美景熟视无睹,好像自己并不是走在春意盎然的后花园,而是某个荒芜的小山。
若是以往卫子夫肯定会和刘彻说些什么,聊点趣事,但今天的她却一直很沉默,只是安安静静的跟在刘彻身旁,看起来颇有点心不在焉,眉眼间同样有着一抹忧愁。
能让刘彻和卫子夫如此忧虑的,恐怕也只能是那正率军赶回长安的霍去病了。
距离霍去病率军出征河西,时间已经过去了一月有余,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霍去病就像石沉大海般,音讯全无,刘彻只在一个月前接到了陇西守将传来的消息。
说霍去病在不日前已经率军兵出陇西的,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一个月,整整一个月啊,刘彻竟是连一封战报都没有接到。
这让他怎么可能不担心。
没有消息,往往是最令人恐惧和害怕的
如果你霍去病败了,那倒也是没什么,活着回到长安就是,没有人会怪罪你的兵败之罪,毕竟这本就是一次冒险的尝试。
可你连一点的消息都没有。。。。。。。。这算什么?你到底是胜了还是败了,你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能不能给朕一个准信,也好让朕有个心理准备!
想到此处,刘彻越发的感到心烦意乱了起来,霍去病音讯全无,刘彻不仅是担心他的生命安全,更是因为现在的朝堂上已然是出现了种种的不和之音,那些声音都来自于大臣的口中,也就是来自于那群不想再和匈奴人继续打下去的大臣口中。
按照霍去病的话来说,那些大臣,全是一群装孙子装惯了,结果就真的成了孙子的人。
因为霍去病率军进入河西已然一个月没有传来任何消息,刚开始的时候,大臣们还没觉得怎么样,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人都嗅到了一股不同寻常的气味,这种气味上只有两个字,“大败!”
还不是一般的大败,而是全军覆没!
如果不是全军覆没,那为什么到现在连一封战报都没有接到?
对于目前这种情况,不管是不是主张继续和匈奴人作战的大臣,还是希望跟匈奴和谈的大臣,现在朝堂上,绝大多数臣子们心中对于霍去病音讯全无,都下了一个定义,哦不,是肯定!
冠军侯之所以到现在也没有能传来一封战报,十有**,就是在刚刚进入河西便被匈奴主力歼灭了。
也只有这个才能解释的通霍去病为什么一直没有消息。
失败倒也是没什么,毕竟大汉这几年来也没少在匈奴人的手中吃亏,唉。。。。。。就是可怜冠军侯了,年纪轻轻,又是那么的才华横溢,结果就这么死了。。。。。。。
陛下啊,您看到了吧,这就是您一意孤行非要和匈奴人继续作战所造成的恶果,望您能知难而退,万万不要在和匈奴开战了,这几年,匈奴已经知道了我大汉的厉害,我们没必要在劳民伤财,徒耗兵力和他们继续打下去了。
这就是那些主张和谈大臣们心中的想法。
他们不仅是在心里想想,眼下,已然有很多大臣联名上书,恳求刘彻对匈奴进行和谈,结束这场耗时了几年光阴的大战。
大臣们的推测议论刘彻怎么可能不知道,甚至他的案桌上现在还摆放着几本要求停战求和的竹简,越看那些东西刘彻便越是生气,越听有些人议论霍去病已经战死的事情,刘彻便。。。。。。越害怕。
他真的害怕霍去病已经战死了。
他真的害怕此次出兵河西最后只落了个全军覆没的下场,虽然只是一场试探,但。。。。。。去病,你可千万不能有事啊。
刘彻不知道,就在他和卫子夫漫步于花园之时,霍去病派出的快马,离长安已经不到二十里的路程了。
在快马的身上,有着一封捷报。
有着一封比两年前还要震撼天下的捷报!
……分割线,有兴趣的的人可以去百度一下《霓棠舞》
第七十二章卫氏集团
大汉皇宫后花园中。
刘彻和卫子夫肩并着肩走在这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园内。
这一路走来的沉默,让刘彻的那对虎眉由始至终都是紧蹙的,背起自己的双手,刘彻轻轻的瞥了一眼身旁心神不宁的卫子夫,瞧着卫子夫那六神无主的模样,刘彻忍不住叹了一口气,道:“别想了,去病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的。”
听到刘彻的安抚,卫子夫的眼角很和时宜的流出了一滴泪珠,伸出玉手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卫子夫小声哽咽的说道:“多谢陛下安抚,臣妾知晓了。”
刘彻见状摇了摇头,继续走在花园内的青石板上。
又是走了一会儿,刘彻停下了自己的脚步,仰头望着皇宫上方那轮刺眼的烈日,刘彻眯着自己的眼睛,神情还算平静,但却语气沉重,轻声呢喃道,“算算日子,你离开陇西要塞都过去一个月了,也是时候该给朕来封战报了吧,去病,你到底怎么样了啊。”
卫子夫漫步走到刘彻身旁,伸手轻轻拽了一下刘彻黑色龙袍的袖子,极显小女人姿态,低声道:“陛下,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臣妾实在是担心去病的安危,您有没有派人去河西查探情况,去病现在到底怎么样了啊?”
刘彻沉声道,“七天前朕就命陇西守将派人前往河西查看战事,但到现在也没有任何消息传回,可能。。。。。。。可能快了吧,我们再多等等便是。”
正当刘彻和卫子夫交谈之际,一位小太监弓着腰踩着小碎步来到了后花园,看他那急促的脚步便可知,有事情发生了。
不过他并没有走上前和刘彻直接禀报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来到刘彻身后的小顺子公公旁,小声的告诉了小顺子公公刚刚出了何事。
听完小太监的禀告,小顺子眉头一皱,摆了摆手让他退下,小太监走后,小顺子公公极为恭敬的低头弯腰来到了刘彻身后,在刘彻的耳边轻轻的说了一句话。
“陛下,诸位大人此刻正在永宁殿等您。”
刘彻闻言,不可控制的皱起了自己的眉头,“都有谁?”
小顺子公公道:“回陛下的话,除了董丞相和东方大人外,九卿中的“那几位”大人也来了,给您联名上书要求与匈奴和谈的大臣们也基本全都到齐了,对了,还有卫大将军,现在他们都在永宁殿等您。”
“卫青也来了?”
小顺子公公点了点头。
刘彻闻言捂住了自己的脑袋,颇为头疼道:“看来,他们这是要向朕施压啊,这卫青和东方朔倒是挺有眼力,唉,也罢也罢,朕就去见见他们,反正今日不说,明日后日,他们也总是要在朝堂上挑明一切。”
“传朕谕旨,摆驾永宁殿。”话语落必,刘彻的看向了身旁的卫子夫,柔声道:“爱妃先回宫吧,顺便监督一下据儿的功课。”
卫子夫带着身后的两名宫女向刘彻躬身行礼。
“诺。”
。。。。。。。。
永宁殿内
共计三十余位大汉朝堂重臣来到了这里,要求见刘彻。
这三十多位大臣中,九卿来了五人,除此之外还有三十几名高级官员。
此刻,刘彻还没来,殿内的群臣们便已经先一步吵翻了天,争吵的内容很好猜测,无非就是关于和匈奴和谈之事。
五名到此的九卿官员全是支持和谈的不二人选,在他们的身边还有着二十名高级官员,这些人也全是主和派的人。
而另一派。。。。。。先说董仲舒和东方朔,他们并没有参与到刚刚的争吵中,二人一直站在大殿的角落内,默默观望着形式,不出所料,他们是主战派的人,还是最为主张彻底消灭匈奴人的臣子。
他们与和谈派的大臣们用一句话就可以形容。
针尖对麦芒。
但在这种节骨眼上,俩个老油条并没有和那些主和派的大臣狂吐唾沫星子,也犯不上和他们争论,不仅是因为他们不屑,也是因为。。。。。。霍去病到现在也没有传来一点消息,这对于主战派的臣子来说,形势非常不利。
要不然,今日又怎么会只有东方朔和董仲舒这俩个主战派的大臣来见刘